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件:第五单元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89381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7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件:第五单元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件:第五单元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件:第五单元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件:第五单元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件:第五单元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件:第五单元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件:第五单元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ppt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课程标准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2.学习要点 (1)掌握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理论著作和思想。 (2)掌握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主要活动,认识革命导师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3)掌握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4)分析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伟大贡献,感悟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一、年轻的反叛者 1.中学时代,列宁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强烈的革命热情。

2、2.中学毕业前后,列宁通过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经过思考,认识到只有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才能创建一个新社会。 3.在喀山大学学习时,列宁因参加反对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而遭到流放,流放期间,他阅读了大量革命书刊。 4.1893年,列宁移居圣彼得堡,参加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进行罢工斗争。 5.1895年,列宁前往日内瓦,会晤了俄国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普列汉诺夫。,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二、建党活动 1.19世纪90年代中期,列宁在圣彼得堡着手建党活动,将当地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统一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 2.在会晤普列汉诺夫回

3、国后,列宁同不少城市的革命者取得联系,以便把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统一成为一个工人政党,但不久被捕。 3.流放生活结束后,1900年底,列宁创办的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火星报在德国出版,列宁多次撰文宣传革命理论,为建党做理论宣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4.1903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领导制定的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党纲,在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派。这标志着在俄国建立了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知识补充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主义的产

4、生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正如列宁所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三、缔造社会主义国家 1.领导十月革命 (1)进行理论创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指出其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后来,列宁又指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这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 (2)发表四月提纲: 背景: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

5、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提示: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一个是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发表: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目前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意义:四月提纲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进行起义准备:七月事件后,转移到国外的列宁一边写作国家与革命一书,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一边多次写信,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6、 (4)领导武装起义:1917年10月下旬,列宁领导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2.巩固新生政权 (1)列宁领导俄国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从1918年到1920年,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苏俄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中,并最终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转移工作重心 (1)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七大上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应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2)由于帝国主义的

7、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军事方面。,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3.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 1920年,列宁提出著名的公式,即“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4.苏联成立前后,列宁对民族问题进行了探讨;晚年,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反映出一位领袖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入思考。,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列宁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提示:在政治上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并可能在一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在经济上研究了

8、帝国主义特征,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的桎梏;探索了在小农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1,问题2,(1)条件:首先,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各种矛盾表现得都特别突出;其次,俄国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革命性较强,又有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还有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阶级的支持;第三,俄国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导致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2)特点: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十月革命采用的是以武装暴力夺取政权的形式。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

9、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问题1,问题2,【例题1】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材料中列宁演讲的基本思想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实现这一思想的革命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A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项不是“革命”,D项

10、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集中力量打败国内外反革命力量,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均排除,故选C项。 答案:C,问题1,问题2,(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遇到挫折,俄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就使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重新思考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国内战争的胜利结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2)特点: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一切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从而恢复农业,恢复整个国民经济,以便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问题1,问题2,(3)内容:农

11、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问题1,问题2,(4)评价: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早的影响深远的经济改革政策,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苏俄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的经济实力,逐步

12、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他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一政策受到了俄国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促进了俄国工农业生产的恢复,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问题1,问题2,【例题2】 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解析:列宁这一公式的含义是建设共产主义的新社会,一是靠人民的政权,二是靠发展高度的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而电力正是那个时代的最新技术,是最新生产力的代表。列宁的这个著名公式与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利用无产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集中发展生产力”是一致的。 答案:B,问题1,问题2,点拨 电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而无产阶级政权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