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89677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11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 .ppt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 新文化运动,一,二,三,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1.历史背景 (1)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阵营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一,二,三,4.指导思想和中心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自主思考 胡适在1923

2、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在这里,新青年创造了什么新时代? 提示:新青年创造了批判复古、崇尚民主与科学的新时代。,一,二,三,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1)陈独秀认为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2)李大钊指出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的实质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

3、则,与时代潮流、民主共和截然不符。 (2)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痛斥一切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吃人的制度。,一,二,三,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3)“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一,二,三,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

4、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的使用就是最显著的一个例子。 2.局限性 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具有形式主义的偏向。,探究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局限 材料导入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5、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当堂检测,探究点,互动探究 (1)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到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陈独秀倡导这两位“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提示:(1)“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目的: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把中国引向光明。 (2)存在对西方文化

6、绝对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极端倾向。,当堂检测,探究点,名师精讲 1.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态度的评价 (1)从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看,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形式主义偏向,尤其将东西方文化对立,这是运动的一大缺陷,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并长期存在。 (2)这不能掩盖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所做的巨大贡献。这场运动既是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总结,又是新时代开启的前奏。 2.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民主与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4)新内容:前期

7、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当堂检测,探究点,典例剖析 【例题】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前期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的比较。,当堂检测,探究点,解题指导: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思想,革命派引进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作为思想武器,而新

8、文化运动彻底地批判旧的封建思想,动摇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三者的思想加以比较即可发现传播民权、平等及肯定西方文化的进步性是其共性,而“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属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用排除法就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且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而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故选B项。 答案:B,当堂检测,1.“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这两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民

9、报 D.敬告青年 解析:材料“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作者极力批判封建儒学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而选项中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发表的文章,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D,探究点,当堂检测,2.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

10、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解析:题目材料“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故选C项。材料体现不出参与政府管理,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C,探究点,当堂检测,3.“以科学的批判的态度,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两千年来独家经理的孔家店内许多陈货都变成无价值的废料了”。材料中评价的事件是(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以科学的批判的态度,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两千年来独家经理的孔家店内

11、许多陈货都变成无价值的废料了”,可知该事件已经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 答案:C,探究点,当堂检测,4.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些人的代表是( ) A.魏源、林则徐 B.康有为、孙中山 C.陈独秀、胡适 D.毛泽东、邓小平 解析: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符合题干意思,故C项正确。 答案:C,探究点,当堂检测,5.诗人徐志摩(1897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反映出(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

12、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解析:由“24岁以前”可判断时间为1920年前,此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而从题干来看,他追求的是相对论和民约论,即科学和民主。由此判断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B,探究点,当堂检测,6.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

13、,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解析: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体现的是从器物到制度变革,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从制度到思想的变革,而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逐渐向近代化转型,儒家思想不断受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不断深化,故C项正确。 答案:C,探究点,当堂检测,7.新文化运动后,人们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说明( ) A.传统文化遭到猛烈冲击 B.北洋政府实行文化专制 C.儒家学说丧失社会价值 D.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 解

14、析:新文化运动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导致人们不再认可孔子及其思想,故A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 答案:A,探究点,当堂检测,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材料二 (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 材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 材料四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探究点,当堂检测,(1)李大钊为什么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为什么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的“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对民族精神有什么影响? (3)材料四中陈独秀表明了什么观点?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什么以反孔教为突破口开展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1)因孔孟儒学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因封建统治者利用封建礼教压抑人民,使人民成为封建统治的牺牲品。 (2)反抗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使整个民族缺乏民主意识。 (3)保共和,反孔教。因为北洋军阀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探究点,当堂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