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政治高中人教版必修4检测:第4课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96934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政治高中人教版必修4检测:第4课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春政治高中人教版必修4检测:第4课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春政治高中人教版必修4检测:第4课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春政治高中人教版必修4检测:第4课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春政治高中人教版必修4检测:第4课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春政治高中人教版必修4检测:第4课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春政治高中人教版必修4检测:第4课 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Word版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基础巩固1法国和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宇宙的遥远区域存在一个早期星系。该星系中的恒星大约形成于135亿年前,仅仅晚于宇宙大爆炸大约2亿年。这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绝对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A.B.C.D.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恒星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这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也说明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性是

2、()A.都是由不可再分的物质原子构成B.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C.只不过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D.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答案D解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以及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它们的共同本质是物质。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的唯一特性世界万物的共同属性所有有形的物体A.B.C.D.答案A解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性质,是物质的本质、唯一特性、根本特性。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4人类社会在本质上

3、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下列选项中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D.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答案D解析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5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类社会具有客观性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B.C.D.答案A解析

4、自然界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其哲学依据;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无关,与题意不符。6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C72018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第49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表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自觉遵循社会

5、发展规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应该自觉地按照自然界的客观属性改造世界A.B.C.D.答案B解析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符合题意,B项应选;不符合题意。8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A.B.C.D.答案D9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复杂的。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

6、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这是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A.B.C.D.答案B解析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解释,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含的选项均应排除,答案为B项。10有人认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你认为该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1)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因此,认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的观点是正确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

7、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因此,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否定了社会的物质性。能力提升1昔日的舟曲“万山皆翠、空气清新”,然而当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人们才忽然发现曾拥有“陇上江南”美誉的小城早已“判若两城”。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已让这里植被萎缩。遥望被泥石流侵袭掩埋的舟曲,痛心之余人们感叹:愿世人哀之更要鉴之,常怀敬畏自然之心,以免后人复哀后人

8、。要“常怀敬畏自然之心”的根本原因是()A.人类破坏自然界是要受惩罚的B.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自然界是不可知的D.思维是人脑对存在的反映答案B解析舟曲泥石流的惨痛教训从反面启示我们: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常怀敬畏自然之心”,正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表现,B项正确指出了要“常怀敬畏自然之心”的根本原因。2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

9、属性概括起来。这说明()A.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具体物质形态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就是自然科学中的具体物质形态C.物质概念就是各个具体事物的简单相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答案A解析“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说明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具体物质形态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答案选A项。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

10、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A.B.C.D.答案A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是因为自然界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须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外,也只有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故入选。中“只有国家才能缓和”的表述错误。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选A项。4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捕获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并阐述了其工作机理。据悉,这一科研成果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创性突破。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物质

11、依赖于人的意识有力地批判了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的观点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A.B.C.D.答案C解析生命科学的突破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批判了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的观点,故正确。说法错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错在“客观存在性”,应是“客观实在性”,要注意两者的区别。故选C项。5暗物质指的是那些不发射任何光及电磁辐射的物质。人类目前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得知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研究表明:人类目前所认知的部分大概只占宇宙的4%,暗物质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

12、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暗物质的存在佐证了()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世界并非统一于它的物质性C.自然界是不可捉摸的D.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案D解析世界分为可见的物质和不可见的暗物质,暗物质的存在说明暗物质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6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

13、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材料二“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根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2)建设美丽中国,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1)体现了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必须尊重自然及其规律,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2)人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人在自然面前不可随心所欲。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