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和职责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工作,与时、准确、规上报疫情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方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同时决定:疫情管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疫情管理直报员:梁梅英。组 长:翠萍(副院长)副组长:邓永洪(院感科主任)成 员:梁芸娴、王雪冰、岑俊源、黄少勤、寿棠、维聪、卢灶荣、高志芳、坚华、绍连、叶、木四、黄智业、程世全、梁梅英。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科邓永洪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职责:1、负责制定本地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的实施方案,
2、并组织实施。2、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同时指导本院传染病的防治工作。3、负责对本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实施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翠萍负责协调、组织。邓永洪负责防治事务。梁芸娴、黄少勤、维聪、卢灶荣、坚华、绍连、叶负责救治工作。寿棠、程世全、黄智业负责物资、后勤保障工作。高志芳负责检验,木四负责放射;王雪冰负责治疗护理。岑俊源负责药物保障工作。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为与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与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与时、准确、规上报疫情信息。根据县与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和关于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死亡病例
3、进行网络直报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翠萍(副院长)副组长:仕强(副院长兼医务科主任)成 员:邓永洪、岑俊源、黄少勤、叶、梁雪梅、坚华、绍连、邓家勤、纪业江、维聪、卢灶荣、高锦华。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附件: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制度。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县与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开展工作。3、制定死亡病例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死亡病例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5、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6、对违反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罚。对在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传染病管理科工作规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与其相关法规,以与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
5、与死亡病例报告工作。4、每天一次到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进行检查传染病报告结果,发现未上报传染病科室,进行督促,与时上报。对各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容,保证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与某些特殊病例可与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与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重复上报的可能,与时上报。5、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与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与时补报。6、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7
6、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8、每月与医务科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与时补报。9、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的卡片要与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与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与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
7、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4、发现本年度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与时补报。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6、疫情分析资料要与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与时掌握动态。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工作,
8、不得泄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与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与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3、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4、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
9、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与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5、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与时上报。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应与时通知主诊医生或有关负责人。6、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与时进行订
10、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与时补报。7、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容完整、准确、规,字迹清楚。8、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2、疫情管理员每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的同时,要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与时给予指正。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领导、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
11、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与时上报。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处、业务院长。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疫情报告卡片工作流程(1)管理人员收集
12、传染病卡(2)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3)登记传染病卡片(4)录入卡片,进行网络直报(5)定期查重卡片与时订正卡片(6)制作卡片电子文档保存疫情资料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与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方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
13、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与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与时补报。4、疫情管理人员应与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与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与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
14、病名。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8、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与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9、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与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与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与时处理。12、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密码
15、等资料妥善保管,并严格。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与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与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16、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出现3例与以上,或一周出现5例与以上。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立即报告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4、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与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6、网络直报用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
17、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7、按时参加县区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疫情管理人员”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应与时、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
18、时,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与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4、医院感染管理科疫情管理人员定期到门诊部与住院部等科室检查是否有无漏报传染病。 5、医院感染管理科疫情管理人员负责院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区防疫站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6、医院感染管理科疫情管理人员根据各科的漏报、瞒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为了
19、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与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3、传染病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4、传染病管理科根据规收集传染病报告卡,与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与时反馈、责令改正。5、传染病管理科必须对检查情况进行每月一次小结,每季度总结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根据规定给予处罚。6、传染病管理科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传染病管理科要深
20、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化,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制定本制度。 1、我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由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报工作,实施每季小结,每年有总结。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与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
21、罚。 5、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6、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劳务费100元,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7、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劳务费500元,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并给予通报全院。 8、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扣除500元劳务费,并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照法规依法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
22、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3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与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与时造成漏报不能与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与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100元劳务费
23、并全院通报,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责任人当年500元,并全院通报,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并给予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与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1、责任报告人接诊重大传染病疑似病人后,要立即报告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医院领导,同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待上级组织专家组核实后,责任报告人方可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然后由网络直报员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直报。2、责任报告人未按规定程序直接填写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当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
24、行通报批评。3、疫情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程序接收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1个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4、网络直报人员没有按照程序,直接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重大传染病病例者,扣除1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与其规章制度。2、对全院医务人员或传染病管理委员会会员(各科负责人)每年进行一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3、各科室负责人要对新毕业医护人员和进修生以与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
25、格后,方可上岗。4、培训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知识、职业防护等。5.各科室负责人定期对该科室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每年两次,并记录签名。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容要保证真实可靠。(注明患者是初诊或复诊)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标记。 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容(如:、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号、联系、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
26、与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容。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与时补充、改正。6、凡性病患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同时还要填写传染病符卡一份,同时上报。7、年度完毕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性别、年龄、号、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等)。性病患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同时还要填写传染病符卡一份,并上报传染病管理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
27、在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上在相应位置加标记。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与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与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感染科。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容填写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好相
28、关容,容要真实、详细,字迹整洁,性病患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同时还要填写传染病符卡一份,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标记。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与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与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3、疑似病人确诊后要与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4、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与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与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以备后查。6
29、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2、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应与时通知主诊医生或有关负责人。3、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或者由检验科指派专人每日分两次将检测结果分送开其化验单的医生。 4、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0、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通知开其化验单的医生或医院感染管理科。7、任何个人对传染病病例阳性检验结果与其病人相关资料有的义务。 8、检查发现漏报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容与门诊日志与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二者人数相符合。3、传染病管理科应
31、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与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病例转送到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与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与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与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
32、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3、传染病管理科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与其技术指导。4、按照法律要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
33、报告院长,同时向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5、医院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与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承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
34、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7、医院承当责任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8、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9、发现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
35、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死亡病例报告制度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与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工作,特制定本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4
36、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与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与时解决。传染病管理科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1、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患者死亡后,处置医生须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
37、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病案室指定专业人员按照ICD10要求完成死因编码。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与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5、对5岁以下死者都要填写一份死亡病例符卡报告流程患者死亡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38、医生填写死亡报告卡专业人员填写死因编码(3天)网络直报(7天)登记医务科归档管理2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为与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与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规临床医生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特提出以下几点要求:1、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2、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与不明死因)。3、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
39、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与肺炎或SARS的影象学特征,以与白细胞是否正常。4、医学死亡证明书,一式三联。第二、三联给死者家属注销户口和火化用,第一联先由医院进行登记后,交由网络直报员负责上网报告,录入完成后,交由医院档案室管理。5、填写死亡证明书时,一定要注意工整填写,使第三联的字迹能够辨认。6、死亡证明书缺少“发病日期”与“诊断日期”两项,临床医生在填写时要在死亡证明书的空白处填上,以使进行网络直报。 急诊死亡病例登记规定1、急诊科要建立死亡病例登记薄。2、急诊死亡病例登记薄应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诊日期,疾病诊断,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基本容
40、3、急诊科要有指定人员负责死亡病例的登记、管理和资料保管。4、负责死亡病例登记的人员要认真填写急诊死亡病例登记簿,做到填写完整、准确、与时。5、死亡病例要与时上报医务科并进行网络直报。6、登记报告责任人要高度认真负责,对登记报告中出现迟报、误报现象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住院死亡病例登记管理规定1、住院部要建立死亡病例登记薄。2、住院部死亡病例登记薄应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诊日期,疾病诊断,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基本容。3、住院部要有指定人员负责死亡病例的登记保管和管理。4、负责死亡病例登记的人员要认真填写死亡病例登记簿,做到填写完整、准确、与时无缺项。5、死亡病例要与时上报医务科进行
41、网络直报。6、登记报告责任人要高度认真负责,对登记报告中出现迟、误现象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死因编码规定1、医疗机构应指定相关科室专业人员负责死亡病例的死因编码。2、死亡病例编码(报告)责任人,在接到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应在7天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死因编码。3、各级医疗机构应在7天完成死因编码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7天完成死因编码,并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病例报告卡送交县CDC,县级CDC应在当天完成网络直报。4、医疗机构在报告死亡原因时必须写明直接死因、根本死因,并按标准进行编码。5、负责死亡报告和死因编码的人员要认真负责,不得出现编码错误,迟报、漏报
42、现象。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常规以与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
43、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与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与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与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4、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洗手。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传染病病例的管理与消
45、毒隔离、防护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与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消毒技术规要求,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而制定:1、医生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2、诊断明确、病情危重、需要抢救的传染病患者,应收住相关专业科室的抢救室,按病种执行隔离制度,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采取终末消毒,防止院感染的发生。3、对于消化道、夏秋季腹泻、非群体性的急性胃肠炎一定要做好消毒、隔离、防护,防止院交叉感染。病人的排泄物与哎吐物:1000mg/L含氯消毒剂搅拌放置2小时后顷倒。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干漂白粉5g;1000mg/L的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1000ml混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可有20%的漂白粉乳剂;5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
46、2份+1份干便混匀后放置2小时。盛排泄物、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漂白粉盛清液或含有效氯5000mg/L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浸过容器。手与皮肤:0.5%碘伏溶液涂擦,作用1-3分钟。也可用75%酒精浸泡1-3分钟,或用快速消毒剂。交通工具:可按室表面消毒方法进行。垃圾:喷洒有效氯消毒剂,作用1小时后,双层塑料袋包装,按医疗废物处理。地面、墙壁、门窗:用0.2-0.5%乳酸溶液;1000-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衣服、被褥、书籍:耐热、湿的纺织品煮沸消毒30分钟;250-500mgL有效氯的含 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4、对于手术病人和介入性诊疗的病人,诊疗中一定要做好消毒、隔离、防护,防止院交叉感染。5、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医疗操作与消毒规程,对受致病因子污染的医疗器械或物品,要分门别类,彻底消毒后洗刷,一次性医疗器械也应彻底消毒后销毁。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尽量避免意外损伤;患者的血标本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