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政治(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课件: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07964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95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政治(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课件: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0版高考政治(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课件: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0版高考政治(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课件: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0版高考政治(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课件: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0版高考政治(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课件: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政治(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课件: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政治(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课件: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六课时 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时 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考点二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总纲目录,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 的 精神 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 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 统一 的民族文化的发展。汉 代,儒家

2、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 全 盛 时代。明清时期,由于中国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 击,中华文化衰微。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 马克思 主义的指 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 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 民族性 ,又体现 时代性 。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最有说服力的见证: 汉字 和 史书典籍,。汉字是 中华文明 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 一脉相传 的重要见证。 判断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提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中华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 不是始终走在世界前

3、列的。 判断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提示: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其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独特性含义: 独树一帜 , 独领风骚 。 文学艺术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 实际运用 ,具有 实用 性和 整体 性的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 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 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区域 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

4、互交,流、借鉴、吸收,既 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 民族 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 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判断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表现在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上。 提示: 从内容上看,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确实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还可以通过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 判断2:文化的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提示: 社会实践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思考:泱泱华夏,自古以来就是诗词的国度,诗词歌赋灿若繁星,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受到人们

5、的广泛推崇与喜爱: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然而,多年来西学东渐,思潮纷起,物质至上的喧嚣湮没了古典文化的清雅,不少诗歌及诗人无可奈何地走向寂寥乃至没落,以至于有人感叹诗词不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选手、嘉宾老师、主持人都成为了网红,围绕着诗词的各种热议掀起了诵读中华诗词的热潮,使观众在诗词的吟诵中,为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发扬民族精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及契机。,运用中华文化有关知识,批驳“诗词不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观点。 提示:(1)诗词可以再次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中国诗词大会的热 播说明根植于中华民族血液里的诗词文化基因永不泯灭;诗词吟诵的热 潮为传承中

6、华文化基因提供了一个契机。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由汉字独特的音形义创造的中华诗词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历史。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富有地域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华文 化的文学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文化的辉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 有重要地位。 (4)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 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 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5)“诗词不再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我们对中 华文化应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

7、文化自觉,自觉接受优秀中华文化的熏 陶,作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建设者。诗词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比较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名师点睛 中华文化三个特性的比较,知识拓展 (1)古老的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原因 政治、经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融合、经济的发展繁荣。 文化: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文 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 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在这种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了 充实。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开明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等。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

8、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3)全面理解中华文化,典例1 (2018江苏单科)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 D ) 文化发展是通过创

9、新实现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论和文化的载体。材料强调赋予特定事物以文化 内涵,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排除。桑梓与祖先和故乡有联系,可见联系 的普遍性,排除。桑和梓原本只是树木的称呼,后来“桑梓”成为祖 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可见认识的变化发展,故正确。桑梓蕴 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可见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故正确。,典例2 (2019南通一模)有人这样说中国字:“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 坤。”汉字像一幅画,生动表现了文字的内涵(如图)。材料表明(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是中华

10、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汉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A符合题意,“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汉字像一幅画,生动表现了文字的内涵,材料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B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说法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说法错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考点二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文化及各民族文化 在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

11、库中的 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共同 熔铸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认同 感和 归属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 民族凝聚 力。 判断: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提示: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融合”的说法错误。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 的 包容性 。 (2)包容性:即 求同存异 和 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 和睦 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 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

12、他民族文化的 积极 成分。 (3)意义: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 自身文化的 认同 、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理解 。 判断: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强调中华文化能够与外来文化和睦相处。 提示: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可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自文化的积极成分。 3.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 生 命 力、

13、 创造 力和 凝聚 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 精神 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 精神 家园。,判断:文化衰落决定国家衰落。 提示: 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所以, 文化衰落会加剧国家衰落,国家的衰落必然导致文化的衰落,国家的衰 落决定文化的衰落。 思考:“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追本溯源, 这一概念可以在“和”文化中找到源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 “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和而不同

14、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 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打造人类 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 承;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 结合材料,说明“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哪些特征。,(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 (3)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命运共同体”的 提出,将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15、和理解,维护世界的和 平与发展。,提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 千百年的中华“和”文化的传承,是中华“和”文化在国际事务中的延 续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用图表示如下:,典例1 (2019苏锡常镇一调)自“六朝”以来,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 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近现代又受到西方油画的很大影响。但中国国画在交流互鉴中保留了以意境见长等民族特色,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 ( A )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中华文化能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 B. C. D.,解析 中国国画在印

16、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近现 代又受到西方油画的很大影响,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 异和兼收并蓄,符合题意;中国国画在交流互鉴中保留了以意境见长 等民族特色,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文化交流要坚持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文化的多样性 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错误。,典例2 (2017江苏单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 ) A.中

17、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解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 在,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 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 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 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教师备用 (2018宿迁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正式实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史记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以赭鞭(一种红色的竹根)鞭(此意为采掘)草木

18、,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在其后漫长的理论与实践中,中医药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有效地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民国以来,随着西洋医学的源源输入,自清代形成的中西医汇通思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材料二 当今,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源于消费者对中医药 的不信任感。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甚至断层,直接导致中医 药文化理念在民众中的陌生感;再加上西医文化近百年的营销传播,中 医药的市场地位不断下滑。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中医药文化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2)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应如何更好的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答

19、案 (1)我国中医药文化始于神农氏,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 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中医药文化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说明中医药文化内容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中医药文化不仅融汇各种哲学思想,还与西医药结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中医药的发展要着眼于 现状,不断解决新问题。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 批判性继承。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医药的发展要学习借 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人民 群众的创造力。中医药的发展是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