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24466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8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历史·选修1(岳麓版)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时间:时间:100 分钟 分值:分钟 分值: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 “他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 重新分给那些无地的人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他为平民 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 民的出身和血统。 ”文中的“他”是 “他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 重新分给那些无地的人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他为平民 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 民的出身和血统。 ”文中的“他”

2、是( ) A梭伦 梭伦 B亚历山大亚历山大 C克利斯提尼克利斯提尼 D伯里克利伯里克利 解析:解析:梭伦改革只是废除了债务奴隶制而没有剥夺贵族土地,创 设了向平民开放的新的国家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故 梭伦改革只是废除了债务奴隶制而没有剥夺贵族土地,创 设了向平民开放的新的国家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故 A 项正 确。 项正 确。 答案:答案:A 2人类历史是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改革往往出现在社会矛盾 复杂或激化的时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人类历史是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改革往往出现在社会矛盾 复杂或激化的时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

3、主的矛盾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解析:解析: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要求分 享政治权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与原来掌握国家政权的奴隶主 贵族存在分歧与矛盾。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要求分 享政治权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与原来掌握国家政权的奴隶主 贵族存在分歧与矛盾。 答案:答案:D 3 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 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 童谣说明了 悲平城诗云

4、:“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 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 童谣说明了( ) 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 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 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 A B C D 解析:解析: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 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 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答案:答案:C 4北宋中期,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

5、待文学之选,而别为 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 如某人为 “吏部郎中、 龙图阁学士、 知开封府” ,“吏 部郎中”是官, “龙图阁学士”是职, “知开封府”才是实际工作。宋 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北宋中期,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 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 如某人为 “吏部郎中、 龙图阁学士、 知开封府” ,“吏 部郎中”是官, “龙图阁学士”是职, “知开封府”才是实际工作。宋 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 A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C加重了财政负担加重了财政负担 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王安石

6、变法的历史背景。本题考查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A 项说法错误,宋代 官制的设置不利于行政效率提高;材料所述是官制,与科举制度无关, 项说法错误,宋代 官制的设置不利于行政效率提高;材料所述是官制,与科举制度无关, B 项不选;项不选;D 项错误。故选项错误。故选 C 项。项。 答案:答案:C 5商鞅遭车裂而其法不废,张居正身后毁誉但赋税征银的方法一 直被后世所沿用,其共同原因是 商鞅遭车裂而其法不废,张居正身后毁誉但赋税征银的方法一 直被后世所沿用,其共同原因是( ) A封建君主的开明封建君主的开明 B民众的广泛支持民众的广泛支持 C改革措施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措施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适应自

7、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适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析:解析:“商鞅虽死,其法不废”和赋税征银的保留都是适应了当 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潮流。 “商鞅虽死,其法不废”和赋税征银的保留都是适应了当 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潮流。 答案:答案:C 6教皇英诺森三世说 :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 教皇英诺森三世说 :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天主教迫使各国

8、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 之间的关系, “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 权力,故选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 之间的关系, “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 权力,故选 B 项。项。 答案:答案:B 71693 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 要使俄国面向西

9、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 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 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 ) A鼓励商品进口鼓励商品进口 B推广平民教育推广平民教育 C废除农奴制度废除农奴制度 D建立新式海军建立新式海军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实 行重商主义,限制商品进口,鼓励出口,教育方面推行贵族教育,并 且改革加强了农奴制,故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实 行重商主义,限制商品进口,鼓励出口,教育方面推行贵族教育,并 且改革加强了

10、农奴制,故 A、B、C 三项均错误。在军事上,彼得一世 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海军,故 三项均错误。在军事上,彼得一世 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海军,故 D 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D 81866 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 : “农民和 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 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 : “农民和 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 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

11、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解析:解析:“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指的是农奴制下农民深 受奴役和剥削,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所以亚历山大二世进行自上而下 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给农奴人身自由。 “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指的是农奴制下农民深 受奴役和剥削,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所以亚历山大二世进行自上而下 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给农奴人身自由。 答案:答案:D 919 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纺织工业对棉花 等原料的需求猛增,阿里抓住

12、这一时机,组织力量培植优质的长绒棉。 这充分说明穆罕默德 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纺织工业对棉花 等原料的需求猛增,阿里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力量培植优质的长绒棉。 这充分说明穆罕默德阿里阿里( ) A能抓住机遇,根据国情进行改革能抓住机遇,根据国情进行改革 B能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展生产能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展生产 C能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农业效益能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农业效益 D能发展经济作物,加强对外贸易能发展经济作物,加强对外贸易 解析:解析:与与 A 项相比,其余三项皆是对题干材料的具体理解,项相比,其余三项皆是对题干材料的具体理解,A 项 则是从具体的事件中反映出的一般的特点

13、。 项 则是从具体的事件中反映出的一般的特点。 答案:答案:A 1019 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 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 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 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 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 A日本武士经济地位下降日本武士经济地位下降 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 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D幕府的统治基础坚如磐石幕府的统治基础

14、坚如磐石 解析 :解析 : 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 19 世纪上半叶的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封建领主经济的 瓦解,中下级武士的处境日益恶化,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表明日本 幕府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府的一支重要力 量。故 世纪上半叶的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封建领主经济的 瓦解,中下级武士的处境日益恶化,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表明日本 幕府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府的一支重要力 量。故 D 项不能反映出来,符合题意。项不能反映出来,符合题意。 答案:答案:D 1

15、119 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 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 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 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 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 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 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与实力有所上升随着日本经济的

16、发展,富商地位与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本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 19 世纪上 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 世纪上 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 答案:答案:C 12 在百日维新期间, 谭嗣同自述 : “京居既久, 始知所愿者皆虚, 一无可冀 在百日维新期间, 谭嗣同自述 : “京居既久, 始知所愿者皆虚, 一无可冀(期望期望)。 慨念横目, 徒具深悲。 平时所学, 至此竟茫无可倚。” 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 慨念横目, 徒具深悲。

17、平时所学, 至此竟茫无可倚。” 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解析: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反 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 态。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反 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 态。 答案:答案:B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

18、,共小题,共 52 分分) 13(15 分分)(2016全国卷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 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 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 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 年, 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 式枪炮。 年, 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 式枪炮。 1903 年设练兵处, 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年设练兵处, 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19

19、04 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 36 镇,为常备军,服役期镇,为常备军,服役期 3 年。在自 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 年。在自 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 年,兵部与练兵处合 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 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年,兵部与练兵处合 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 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清史稿清史稿 请回答: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

20、哪些 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 特点。(9 分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6 分分) 解析:解析:第第(1)问,依据材料中“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 式枪炮”“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 限制”“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等信息归纳特点。 问,依据材料中“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 式枪炮”“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 限制”“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等信息归纳特点。 第第(2)问,结合晚清政

21、局变化,从“军队战斗力、军事近代化、政府统 治需要”等角度思考回答。 问,结合晚清政局变化,从“军队战斗力、军事近代化、政府统 治需要”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答案:(1)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 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 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 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 (2)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 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 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

22、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14(12 分分)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 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 ,言词中充满对北 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 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 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承认南朝 自愧不如。 材料一 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 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 ,言词中充满对北 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 洛阳旧貌换新颜,一

23、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 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承认南朝 自愧不如。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 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 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 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 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 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 归于灭亡。 材料二 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 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

24、度,在经济 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 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 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 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 归于灭亡。 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请回答: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在出使前后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 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在出使前后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 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4 分分)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

25、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说 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说 法?请简要说明理由。(8 分分) 答案:答案:(1)变化:从蔑视北魏野蛮落后到承认它礼仪兴盛。变化:从蔑视北魏野蛮落后到承认它礼仪兴盛。 原因:孝文帝改革,北魏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原因:孝文帝改革,北魏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2)差异:材料一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发展进步,材 料二认为全面汉化的改革导致北魏的速亡。 差异:材料一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发展进步,材 料二认为全面汉化的改革导致北魏的速亡。 同意:全面的汉化消磨了北魏政权的活力,

26、滋生腐败,加速了北 魏政权的灭亡。 同意:全面的汉化消磨了北魏政权的活力,滋生腐败,加速了北 魏政权的灭亡。 不同意:经过孝文帝改革,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促进了民族融合, 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同意:经过孝文帝改革,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促进了民族融合, 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5(13 分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 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 不如商贾技巧之人 食贵则田者利, 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 籴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

27、, 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 不如商贾技巧之人 食贵则田者利, 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 籴(买米买米)食不利, 而又加重征, 而民不得无 食不利, 而又加重征, 而民不得无(不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商君书外内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 年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 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 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 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 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

28、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 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 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熙宁五年(1072 年年), 颁行市易法, 在京城设市易务, 颁行市易法, 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后改为市易司), 以 , 以 100 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 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 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 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 人以上互 保,每年纳息二分。 人以上互 保,每年纳息二分。

29、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 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 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 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商鞅认为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具体 做法。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具体

30、 做法。(6 分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符合这一特点的 措施,既有成功之处,也潜伏着失败的隐患,请列举一项符合上述结 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根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符合这一特点的 措施,既有成功之处,也潜伏着失败的隐患,请列举一项符合上述结 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5 分分) 解析:解析:第第(1)问,根据材料“食贱则农贫”回答即可。第问,根据材料“食贱则农贫”回答即可。第(2)问,材 料一中商鞅认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主张提高粮食价 格,抑制商业发展;材料二中王安石在农业方面主张“废除原来按户 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

31、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 在商业方面主张 “颁行市易法” , 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 第 问,材 料一中商鞅认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主张提高粮食价 格,抑制商业发展;材料二中王安石在农业方面主张“废除原来按户 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 在商业方面主张 “颁行市易法” , 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 第(3) 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可知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商品 货币的作用” ;第二小问列举两个符合这一特点的变法措施即可,如青 苗法、募役法等,然后结合法令的具体内容分析变法措施的两面性。 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可知王安

32、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商品 货币的作用” ;第二小问列举两个符合这一特点的变法措施即可,如青 苗法、募役法等,然后结合法令的具体内容分析变法措施的两面性。 答案:答案:(1)粮食价格过低。粮食价格过低。 (2)商鞅:在农业方面主张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在商业 方面主张抑制商业发展。王安石:在农业方面主张减轻农民的差役负 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在商业方面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 操纵,以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商鞅:在农业方面主张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在商业 方面主张抑制商业发展。王安石:在农业方面主张减轻农民的差役负 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在商业方面主张限制大商

33、人对市场的控制和 操纵,以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危机。(3)特点:重视商品货币 的作用。 特点:重视商品货币 的作用。 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但强制农民借贷,地 方官吏又趁机勒索, 加重了农民负担。 募役法 :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但强制农民借贷,地 方官吏又趁机勒索, 加重了农民负担。 募役法 :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限制了官僚地主特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且这一措施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激烈反对。 限制了官僚地主特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且这一措施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

34、激烈反对。 16(12 分分)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图图 1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史学家胡绳语),在 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 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在 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 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图 2 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 颐和园行宫 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 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

35、殿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 “秀才” 共商国是。 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 与一位 “秀才” 共商国是。 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 图图 3 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 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 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请回答: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政治运动?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政治运动?(2 分分) (2)为什么说图为什么说图 2 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4 分分) (3)图图 3 释文没有用“画上句

36、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 ” ,这 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说明了什么问题? 释文没有用“画上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 ” ,这 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说明了什么问题?(6 分分) 解析:解析:本题通过图文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相 关内容的理解。第 本题通过图文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相 关内容的理解。第(1)问,根据图片和释文,可判断三幅图片分别是公 车上书、 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谭嗣同等被杀害, 反映了戊戌变法的兴起、 高潮和结局。第 问,根据图片和释文,可判断三幅图片分别是公 车上书、 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谭嗣同等被杀害, 反映了戊戌变法的兴起、 高潮和结局。第(2

37、)问,从背景、目的、内容、性质等角度说明其现代 化性质。第 问,从背景、目的、内容、性质等角度说明其现代 化性质。第(3)问, “休止符”的内涵是指“没有结束,后来还有新的发 展”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仍将会继续下去;说明的问题是现代化的 问, “休止符”的内涵是指“没有结束,后来还有新的发 展”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仍将会继续下去;说明的问题是现代化的 步伐不会停止。步伐不会停止。 答案:答案:(1)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2)原因: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 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 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光绪帝颁布的变法

38、法令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维新派的主张,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原因: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 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 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维新派的主张,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3)含义: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变革成为不可遏 止的潮流,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并没有因变法的失败而止步。如后来有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含义: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变革成为不可遏 止的潮流,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并没有因变法的失败而止步。如后来有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说明:现代化的潮流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尽管遭遇曲 折,但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 说明:现代化的潮流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尽管遭遇曲 折,但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