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27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24780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27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27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27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27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27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27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27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考点 27 神经调节 对应学生用书 P069 一、基础小题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答案 B 解析 排尿反射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望梅止渴 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A 错误;学生听到铃声赶往教室,是具体信号 刺激下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一种条件反射, 随信号的刺激或消失而改变, B 正确 ; 非条件反射也需要神经中枢的参与,只不过

2、是比较低级的神经中枢,C 错误 ; 高级中枢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 错误。 2表情肌收缩时会引起面部皮肤皱纹,注射适量的肉毒毒素可以有效除去皱 纹。肉毒毒素是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是一种高分子蛋白神经毒素,可以阻断 神经与肌肉间的神经冲动,使过度收缩的小肌肉放松,进而达到除皱的效果。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表情肌收缩的反射中,表情肌是效应器 B兴奋引起表情肌收缩的过程中,肌细胞膜没有发生电位变化 C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神经肌肉传递障碍,不能使用肉毒毒素 D肉毒毒素可能是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等过程导致肌肉松弛达到除皱效果 答案 B 解析 在表情肌收缩的反射中,表情

3、肌是效应器,A 正确;兴奋引起表情肌 收缩的过程中,肌细胞膜会发生电位变化,B 错误 ; 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存在严重 的神经肌肉传递障碍,不能使用肉毒毒素,C 正确 ; 肉毒毒素可能是抑制神经递 质的释放等过程导致肌肉松弛达到除皱效果,D 正确。 3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并使之产 生相应反应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 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少 B刺激 c 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 a 处 Ca 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神经元之间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b 处为突触间隙, 其中充满了组织液,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少,

4、 A 正确 ; 兴奋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传递至突触后神经元,刺激 c 处产生的兴奋不能 传到 a 处,B 正确;a 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 错误;兴奋在神经元 之间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 正确。 4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 Cl通道开放,使 Cl内流,可使突触 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 答案 C 解析 因为 Cl内流, 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 从而使静息电位加强, 导致下一个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即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

5、,A 错误,C 正确 ; 甘 氨酸通过胞吐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 错误 ; 甘氨酸属于神经 递质的一种,能使突触后膜的 Cl通道开放,D 错误。 5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H 区受损,不能听见别人讲话的声音 B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过程中,都存在分级调节 答案 D 解析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H 区受损,能听见但不能听懂别人讲话,A 错误;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 错误 ; 记忆是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长期记忆可能与新 突触的建立有关,C 错误 ;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6、过程中,都存在分级调节,D 正确。 6下图 1 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 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 2 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 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 1 内表示有 2 个完整突触结构 B图 1 中刺激 d 点,兴奋将传导(递)至 c、e 点 C图 2 突触小体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 答案 B 解析 图 1 中内有 3 个完整突触结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和突触后膜,A 错误 ; 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图 1 中刺激 d 点,兴奋只能传导(递)至

7、c 和 e 点,不能传递到 b 和 a 点,B 正确;图 2 中内的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之兴奋或抑制, 所以突触小体中的信号传导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 错误 ; 神经递质与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神经递质没有进入突触后膜,D 错误。 7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 1 所示,图 2 是将同一测量装 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 1 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 B图 2 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 转 C图 2 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 mV D图 2 中若在

8、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 变化 答案 B 解析 静息状态时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 A 错误 ; 图 2 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先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电流计左侧微电极 所连接处时,该处膜电位变化,则电流计指针偏转 1 次,当兴奋传至电流计右侧 微电极所连接处时,电流计指针又偏转 1 次,B 正确;图 2 两微电极均接在膜外, 膜外不同部位的电位相同,因此,所测得的电压为 0 mV,C 错误;图 2 中若在 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微电极右侧为负电位、左侧为正 电位,所以能测到电位变化,D 错误。 8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

9、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 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 S 中(其成 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 能会呈乙、丙、丁图所示。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图,S 液 Na、K浓度都更高 B乙图,S 液 K浓度更低 C丙图,S 液 Na浓度更低 D丁图,S 液 K浓度更高 答案 C 解析 乙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与甲图中的相同,说明 S 液 K浓度正常, 乙图动作电位差高于甲图,故 S 液 Na浓度更高,A、B 错误;丙图中神经细胞受 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低,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

10、的钠离子少,即 S 液中 Na浓度更低,C 正确;丁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比甲图中的低,说明神 经细胞外流的钾离子更多,即 S 液 K浓度更低,D 错误。 9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域发生 K外流和 Na内流 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 的电位正好相反,即动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 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C 正确 ; 兴奋在神经

11、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D 正确;甲区域与丙区 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 B 正确 ; 丁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是由 K外流造成的,而无 Na内流,A 错误。 10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 ,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 H 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答案 D 解析 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许多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的能 力,D 错误;排尿中枢位于

12、脊髓(低级中枢),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 脊髓(低级中枢)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 A 正确 ; “植物人” 脑干、 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B 正确 ; H 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故大脑皮层 H 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C 正确。 11有关“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不去掉脑,将观察不到搔扒反射 B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调节一些生理活动 C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的目的是让搔扒反射现象更加明显 D由于蛙腹部和脚趾尖都有感受器,刺激两处都会出现搔扒反射 答案 B 解析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共进行三个手术,分别是

13、切除脑、 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和破坏脊髓。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实验中切除脑, 去除脑对脊髓的影响,搔扒反射仍可以进行,说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调节一 些生理活动,B 正确,A 错误 ; 环割并去掉脚趾皮肤,则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被破坏, 无法观察到反射现象,该目的是观察皮肤感受器对反射的影响,C 错误 ; 蛙腹部虽 然有感受器,但该感受器不在搔扒反射的反射弧中,无法参与搔扒反射,刺激蛙 腹部不会产生搔扒反射,D 错误。 12 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 1、 2 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 图 2 所示效果。下列分析

14、错误的是( ) A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 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a通道,阻碍 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 奋 C局麻药和 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 D局麻药使用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 答案 A 解析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 电位加大,使细胞内负外正程度加深,A 错误 ; 据图 2 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 突触后膜的 Na通道未打开,阻碍 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 正确; 通过分析可知,局麻药和 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同,但作用效果相同,C 正确 ; 题目中信息“局麻药单独使用

15、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 如图 2 所示效果” ,说明局麻药使用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D 正确。 二、模拟小题 13(2018山东泰安期末)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 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刺激 a 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C刺激 b 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D清除 c 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 a 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答案 D 解析 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 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

16、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 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 正确 ; 刺激 a 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 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 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 然后传到右边电极, 乙指针偏转两次, B 正确 ; 刺激 b 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 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 乙指针偏转一次, C 正确 ; 清除 c 处的神经递质, 再刺激 a 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 错误。 14(2018山东淄博高三第二次模拟)下图中 a、b、c 三个神经元构成了 1、

17、2 两个突触,甲、乙、丙 3 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 c 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甲表明刺激 a 时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递给 c B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乙也可表示只刺激 b 时,a 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D丙表明 b 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只刺激 a,c 神经元产生了电位变化,即兴奋通过突 触 1 由 a 传到了 c,但是不能说明两者之间以电信号传递,A 错误;若想证明兴奋 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需要分别在突触两侧刺激,在另一侧检测电位变化, 因此乙不能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B 错误;乙表示只刺激 b,结果 c

18、 没 有产生电位变化,丙表示同时刺激 a、b,结果 c 产生了电位变化,但是与单独刺 激 a 相比减弱了,说明刺激 b 抑制了 a 向 c 传递兴奋,进而说明 b 神经元能释放抑 制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 a 神经元的电位发生变化,不能用乙表示,C 错误,D 正确。 15(2018山东聊城一模)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李明不小心被针扎到,迅速 缩手,对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 是神经中枢,能产生感觉 B若 4 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反射 C该反射弧完成的是复杂反射 D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 54321 答案 B 解析 据图分析,3 是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而感觉是高级中枢大脑皮

19、层产 生的,A 错误 ; 若 4 处受到损伤,则反射弧就不完整了,则不能产生反射,B 正确 ; 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C 错误;据图分析,2 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则 1 是 感受器,5 是效应器,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 12345,D 错误。 三、高考小题 16(2018全国卷)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 K和 Na的分布特 征是( ) A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 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 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 D 解析 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 子通过协助扩散

20、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 位,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 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的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 A、B、C 错误,D 正确。 17(2018江苏高考)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 段 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 段 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 C 解析 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通道打开, 钾离子外

21、流, A 错误;bc 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 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 错误;cd 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 过程,该过程中 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 正确;阈 刺激与任何强度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D 错误。 18(2018天津高考)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答案 A 解析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 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 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

22、 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 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 错误 ; 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 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 信息传递,C 错误;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的系统是免疫系统,D 错误。 19(2017海南高考)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答案 A 解析 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方式是胞吐)都需要

23、消耗能量, 缺氧会影响 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A 错误;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 体组成,说明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 正确 ; 神经纤维上的电信 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在突触处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正 确;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从而实现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完成兴奋的传递,D 正确。 20(2017海南高考)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答案 D 解析 小脑

24、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 正确; 脑和脊髓构成了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B 正确 ; 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 C 正确;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 错误。 一、基础题 21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 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 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 传递。 _ _ _ 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

25、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电位 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_;_。 答案 (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 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 (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 不能释放递质 解析 (1)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实验需在同一神经元中完成, 设计思路: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点,从该点两侧观察反应。结合图示信息,刺激 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图示刺激点左侧电位计有电位波动, 刺激点右侧的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验证兴奋在反

26、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需跨突触检测,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电位计未出现电位 波动,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只能在反射弧中进行单向传递。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完成,易受药物影响。若在灌注液中 添加某种药物,用 0.5%硫酸溶液刺激蛙左后肢趾尖,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 未出现波动,推测其原因是神经递质传递受阻。结合神经递质的作用过程,其传 递受阻有两种可能,一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二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 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22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 ,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 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 ,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 发“

27、奖赏”的神经递质。如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 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内,多巴胺释放后,可与 神经元 A 上的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 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 巴胺_;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 A 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 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以此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 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 其突

28、触前膜可以释放 氨基丁酸,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使 Cl 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多巴胺的释放量_。抑制性 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 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 造成药物依赖。 答案 (1)突触小泡 受体 (2)持续作用 减弱 (3)受到抑制 减弱 多巴胺释放增加 解析 (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 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结合,阻 碍多巴胺的回收,使

29、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持续作用 ; 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 A 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 当停止使用冰毒时, 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 “奖赏” 效应减弱, 从而造成毒品依赖。 (3)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如 氨基丁酸,与突 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 Cl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差加大,从而抑制释放多巴胺 的神经元,使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如果 长期过量使用吗啡,该神经元的兴奋性会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结果造成多巴 胺释放增加。 二、模拟题 23(2018陕西六校适应性训练)图甲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图 乙表示图甲中 Na内流引起神经元产生动作电

30、位的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 经 调 节 的 基 本 方 式 是 反 射 , 反 射 发 生 必 须 具 备 的 条 件 是 _和_。 (2)图甲中,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体的_内;突触前膜将神经递质分 泌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引起 Na内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 (3)图甲中的 Na内流是指图乙中 Na_(填“由 A 侧进入 B 侧” 或 “由 B 侧进入 A 侧” )。 图乙中失活关闭状态的 Na通道_(填 “能” 或 “不 能”)直接进入开放激活状态。由图乙可知,神经元的细胞膜主要通过 _来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 答案 (1)完整的反射弧

31、 一定条件的刺激 (2)突触小泡 流动 信息交流 (3)由A侧进入B侧 不能 Na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或Na通道的失活和复活, 合理即可) 解析 (1)反射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2)在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分 泌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突触后膜能识别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 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3)神经细胞静息时, 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图乙中 A 侧为正电位, B 侧为负电位, 故 Na内流是指图乙中 Na由 A 侧进入 B 侧。 据图分析可知, 失活关闭状态的 Na 通道不能直接进入开放激活状态。由图乙可知,神经元

32、的细胞膜主要通过 Na通 道的开放和关闭来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 三、高考题 24 (2017北京高考)学习、 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 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 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 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 100 次/秒、持续 1 秒的强刺激(HFS),在刺 激后几小时之内, 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 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 HFS 处理时高 23 倍,研究者认为是 HFS 使 H 区神经细胞产生

33、了“记忆” 。下图为这 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 突触后膜上的 N 受体被激活后, Ca2会以_方式进入胞内。 Ca2与_共同作用,使 C 酶的_发生改变,C 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对小鼠 H 区传入纤维施以 HFS, 休息 30 分钟后, 检测到 H 区神经细胞的 A 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 A 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 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图中 A 受体胞内肽段(T)被 C 酶磷酸化后, A 受体活性增强。 为证实 A 受体 的磷酸化位点位于 T 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 H 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 C 酶对

34、T 的 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 T 的氨基酸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为验证 T 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 T 的磷 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 HFS 处理 H 区传入纤维,30 分钟后检测 H 区 神经细胞突触后膜 A 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_ _ _ _。 (4)图中内容从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 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 (1)神经递质 (2)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 钙调蛋白 空间结构 (3) C、B 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

35、 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 HFS 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 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 (4)细胞和分子 解析 (1)在小鼠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刺激,传入纤维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 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出现膜电位变化。 (2)由题图可知,Ca2进入胞内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 蛋白参与,不消耗能量,因此 Ca2进入胞内的方式是易化扩散(协助扩散)。由题 图可知,Ca2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 C 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 酶被激活。 (3)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后, H区神经细胞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 但细胞膜上的 A 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细胞质中的

36、受体转移到细胞膜上。根据 题图可知, 过程为 A 受体在活化了的 C 酶的作用下, 由细胞质转移到细胞膜上。 实验思路:为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所用短肽的氨基酸数目一定是与 T 相 同的。假设 A 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 T 上,那么当导入与 T 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 列相同的短肽后,两者会因存在竞争关系而影响 T 的磷酸化。 为了排除短肽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那么对照就应加入与 T 的氨基酸数目 相同序列相反的短肽。 本实验方案有两处缺陷:第一,本实验缺少对照组,应补充一组未突变的 小鼠,用 HFS 处理后,作为对照组。第二,补充施加 HFS 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 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以便

37、根据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4)图中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 25 (2016全国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 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 “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 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 AC 通过_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 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解析 (1)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B 表示 ADP 和 Pi,E 表示 ATP。据图可 知,AC 在突触间隙中,被 D 酶催化分解成 A 和 C,其中,C 又被突触前膜吸收 回突触小体中,重新与 A 反应生成 AC,由此可知 C 能循环利用。神经递质种 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 类、一氧化氮等。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 间隙中,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 D 酶失活,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 AC 将无法分 解,会导致受体持续受 AC 刺激,从而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