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通用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826584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全国通用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全国通用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全国通用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全国通用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全国通用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全国通用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全国通用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1.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实施了“焚书坑儒”。其中下令烧毁的书籍是()A.医药和种植类B.诸子百家书籍C.占卜和医药类D.史前传说故事2.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都出现了盛世 B.都制订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3.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丞相 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4.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

2、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统一 D.引发了文字狱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以下内容,可见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漫话“焚书坑儒” 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 清朝的“文字狱”A. 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B.古代封建统治者发展文化的措施C.古代封建统治者发展科举制的措施D.古代封建统治者弘扬儒家文化的措施6.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的措施是()A.重视人才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D.削弱封国势力7.假如你生活在秦

3、朝时期,你认为你遇到的哪些事是能够符合史实的:( ) 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在集市使用刀币买了一匹布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A.B.C.D.8.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明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9.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 科举制的创立 焚书坑儒 八股取士 文字狱 闭关政策A.B.C. D.10.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的是A.秦朝时有人谈论儒家诗书被处死 B.在唐都长安随处可见回族商人C.

4、北宋时,商人在四川经商可以使用纸币D.清雍正帝率军机要员私访江南11.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1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B.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13.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共同的根本目的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思想控制C.巩固君主专制 D.防止人民反抗14.某班举行辩论会,甲

5、同学说:他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是千古一帝;乙同学说:他焚书坑儒,在位时徭役、赋税繁重,使得民不聊生,是个暴君。他们辩论的历史人物是A.周武王B.秦始皇C.汉武帝D.孝文帝15.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相同的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B.促进经济发展C.抵挡匈奴侵扰D.促进教育发展16.汉武帝与秦始皇对待哪一问题的态度截然相反( )A.民族问题B.监察制度C.地方行政制度D.儒家思想17.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 1 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2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4

6、 实行分封制 5 焚书坑儒 6 修建灵渠A.2,3,5,6B.1,2,3,6C.1,3,4,5,6D.2,4,5,618.毛泽东词:“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皇汉武”最大的贡献是A.推行郡县制 B.采用儒家学说立国C.打败匈奴 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19.在学习秦朝历史时,光明中学七(2)班同学编演了一段历史课本剧。下列剧情情节错误的是( )A.一位地方长官在给下属训话时自称“本县令”B.下属官员把县令的训话用小篆体写成告示C.一位商人看到告示,高兴地说:做生意再也不用兑换钱币了D.一位读书人看到告示,兴奋地说:我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史记了20.某同学整理的这段资料, “凡不在六艺之科

7、,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用来研究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秦始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汉武帝焚书坑儒D.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1.“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这里的“此”是指哪一历史事件()A.秦灭六国 B.“ 焚书坑儒 ” C.蒙恬反击匈奴 D.大泽乡起义22.“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A.统一中国B.焚书坑儒C.楚汉之争D.修筑长城23.以下可能出现在秦统一之后的情况是: 市场上主要流通

8、的货币是半两钱全国通用的字体是小篆全国有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文化领域出现了“焚书坑儒”的现象A.B.C.D.2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冻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对秦朝哪一 历史事件作出了否定的评价(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25.秦始皇的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是( )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秦朝末年到楚汉战争为历史背景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正在热播。据此回答1516题。26.在这部电视剧中,出现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陨石上面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这表明秦朝末年,有人主张A.把地主的土地分

9、给农民 B.继续推行郡县制C.回到分封制下诸侯并立的局面 D.取代秦始皇称帝27.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A.县吏发布到骊山服徭役的命令B.大泽乡农民起义C.项羽率兵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D.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28.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史实与其不符的是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 C.修筑长城 D.统一货币阅读下表内容判断。皇 帝生活朝代治 国 措 施主 要 政 绩秦始皇秦朝建立皇帝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汉朝尊儒术兴太学;统一铸造货币、垄断盐铁经营;设置河西

10、四郡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促进汉朝进入鼎盛时期。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C”。29.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汉王朝的皇帝。( )A.B.C.30.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A.B.C.31.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 )A.B.C.32.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创办了学校。( )A.B.C.33.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A.B.C.34.“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

11、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这里的“此”是指哪一历史事件A.秦灭六国B.“焚书坑儒” C.蒙恬反击匈奴D.大泽乡起义35.下列措施中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 B.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C.地方设县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36.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基本否定的是(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 D.统一文字 37.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拓疆土,加强集权,强化专制,其中,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措施是()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制度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开灵渠,修长城38.西汉初年,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12、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箝制思想 B.派兵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威胁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39.以下可能出现在秦统一之后的情况是( ) 市场上主要流通的货币是半两钱全国通用的字体是小篆全国有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文化领域出现了“焚书坑儒”的现象A.B.C.D.40.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共同的根本目的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思想控制C.巩固君主专制 D.防止人民反抗41.秦朝的很多创设对后代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影响较大的是?( )A.沉重的赋税B.焚书坑瑞C.中央集权制度D.

13、统一货币与度量衡42.“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4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A.修筑灵渠B.在长安设立太学C.加强中央集权D.统一文字44.“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这里的“此”是指哪一历史事件A.秦灭六国B.“焚书坑儒”C.蒙恬反击匈奴D.大泽乡起义45.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是 ( )A.统一文字B.全面推

14、行郡县制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6.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的实质是A.秦始皇是个残暴的君主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的障碍 C.秦始皇把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领域 D.秦始皇的统治严酷残暴 47.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该材料是对秦朝哪一事件的评价?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8.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秦始皇焚书的主要目的是 ( )A.

15、限制人们的言论B.禁止儒学传播C.树立秦国的形象D.加强思想控49.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缘于( )A.商鞅变法B.秦始皇“焚书坑儒”C.争霸战争D.汉武帝削弱封国50.随着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增多,某校初一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产生了研究兴趣,围绕着他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展开了积极讨论,其中在思想上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焚书坑儒D.统一度量衡5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 ) 秦统一中国 楚汉战争 焚书坑儒 秦

16、末农民起义 A.B.C.D.5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A.实施结果B.实施过程 C.实施目的 D.实施背景53.下面对秦朝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有 秦朝统一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 秦朝统一,严重危害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A.B.C.D.54.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秦始皇焚书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人们的言论B.禁止儒学传播C.

17、树立秦国的形象D.加强思想控制 5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件大事是A.统一中国 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 楚汉之争 C.秦末农民起义 楚汉之争 D.焚书坑儒 秦末农民起义56.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B.促进文化繁荣C.加快社会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57.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58.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B.为

18、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 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答案】1.B2.B3.C4.B5.A6.B7.A8.C9.B10.B11.D12.D13.C14.B15.A16.D17.B18.D19.D20.D21.B22.B23.B24.C25.C26.C27.D28.B29.B30.A31.C32.B33.A34.B35.D36.C37.C38.C39.B40.C41.C42.B43.C44.B45.C46.C47.B48.D49.B50.C51.B52.C53.B54.D55.D56.D57.D58.D【解析】1.秦始皇接受李斯的

19、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实施了“焚书坑儒”其中下令烧毁的书籍是诸子百家书籍故选B本题考查了焚书坑儒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焚书坑儒”中下令烧毁的书籍是诸子百家书籍2.本题考查秦朝和隋朝的贡献。依据所学知识,秦朝和隋朝不是都出现盛世局面,秦朝没有出现盛世局面;秦没有开凿大运河;秦修筑了长城,隋朝没有;秦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秦朝和隋朝都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都对汉

20、唐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相关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的准确理解,旨在强调此官的监察职能,C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设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能;A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管军事;D是地方官职,均不合题意。故选C。4.本题考查对“焚书坑儒”和“八股取士”的比较。“焚书坑儒”和“八股取士”均加强了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都对加强国家统一起到作用,所以B项正确,C项错误;“焚书坑儒”削弱了儒学地位,八股取士是儒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所以A错误;“焚书坑儒”与引发文字狱并无关联,所以

21、D项错误。故选B。5.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实施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思想方面的措施;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都是通过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由此可见,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思想控制、汉武帝。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批评皇帝的政策。后汉武帝为了改变而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它学说均受到排斥。

22、故选B。7.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相关史实。“秦朝”是解题的关键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小篆”是秦朝统一之后的通用文字,符合题意,而在集市使用刀币买了一匹布不可能,因为秦采用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太学”是汉武帝时期,秦朝还没有。均不合题意,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对秦、西汉、明清时期思想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西汉封建统治,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明清时期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压制反清思潮,巩固封建统治,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

23、,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本题考查了历史上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都是封建时代所采取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都严重地阻碍社会向前发展。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因此,都符合题意。而科举制的创立是有积极进步意义的,故可排除,故选B。10.本题主要考查回族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原,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B与历史史实不相符,符合题意;秦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北宋前期,四

24、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清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所以,ACD历史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和比较能力。根据秦朝与隋朝的知识可知,两者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A项是相似项;为巩固统治,秦朝修建了长城,隋朝修建了运河,都兴建重大工程,B项是相似项;两朝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C项是相似项;秦朝采用“焚书坑儒”的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隋朝实行科举制,D项是两朝代的不同项。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和比较能力。根据秦朝与隋朝的知识可知,两者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

25、面,实现了统一,A项是相似项;为巩固统治,秦朝修建了长城,隋朝修建了运河,都兴建重大工程,B项是相似项;两朝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C项是相似项;只有秦朝采用“焚书坑儒”的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D项是两朝代的不同项,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3.本题考查秦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的大一统以及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统治阶级为加强君主专制,大兴“文字狱”,这些都是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封建统治。故选C。14.本题主要考查对秦始皇的准确识

26、记能力和归纳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千古一帝;秦始皇还焚书坑儒,在位时徭役、赋税繁重,使得民不聊生,所以说他是个暴君。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论是“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故选A。16.本题考查的是比较秦始皇、汉武帝的统治措施。秦始皇、汉武帝在处理儒家思想的态度截然相反,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选D。1

27、7.此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功绩,属于组合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的解法是排除法,从题目中给出的1、2、3、4、5、6中排除一到两个不符合题意的内容,答案就基本出来了。题目中4实行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4;题目中5.焚书坑儒,属于秦始皇的残暴,不属于功绩,排除5。所以ACD错误,故选B。1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秦始皇汉武帝采取的系列措施的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皇帝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则通过实行郡县制,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将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

28、控制等办法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促成了大一统局面,他们措施的作用都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推行郡县制和打败匈奴是两人的共同贡献但不是最大贡献;采用儒家学说立国只适于汉武帝;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9.此题考查秦王朝的相关史实,根据题意要求选出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中不符合史实的选项。选项中“一位地方长官在给下属训话时自称本县令”正确,因为秦朝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下属官员把县令的训话用小篆体写成告示“正确,因为秦朝统一的文字是小篆和隶书;“一位商人看到告示,高兴地说:做生意再也不用兑换钱币了”正确,因为

29、秦朝统一了货币;“一位读书人看到告示,兴奋地说:我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史记了”不符合史实,因为秦朝始皇帝下令焚书,阅读列国史书已不可能。故选D。20.本题考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题干意思是说:凡是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内的,不是孔子所传下来的学问(儒家),要断绝他们的进身之道(诸子百家之学),不要使他们的学说并进。邪僻之说不行于世,然后统治的法度可以统一明了,百姓知道应该如何做。也就是说汉武帝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的方法治国。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21.本题考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史实。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