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9)及答案 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826585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9)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9)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9)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9)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9)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9)及答案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9)及答案 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习练题(9)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三明模拟)史记武安侯列传记载:汉武帝时,丞相田蚡到宫中奏事,他所讲的意见,皇上没有不听的;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之人一下子提拔到年俸二千石的高位。下列选项与之相符的是()A汉武帝设立刺史牵制丞相B相权膨胀,威胁皇权C丞相权力大大超过了皇帝D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解析:选B刺史是监督地方官员不是牵制丞相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相权权力大,对皇权构成威胁,进而采取中外朝制度,故B项正确;丞相权力大大超过皇帝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权力的分配而与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

2、度郡国并行制无关,故D项错误。2、(2018赣州模拟)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处的战败指的是哪一场战争()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选C材料表明侵略国家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故时间应当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鸦片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该事件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列强瓜分中国之后,故D项错误。3、判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历史事

3、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一般是由其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最主要的论据是()A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B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C推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封建王朝D采取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手段解析:选BA项体现的是阶级属性,因此是其判断的论据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论据,故A项错误;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既体现了其阶级属性,又体现出社会属性,故B项正确;C项体现了社会属性,故错误;D项体现了阶级属性,故错误。4、(2018南通、扬州、泰州模拟)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以后,

4、他们的交易只限于近东的产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资产阶级实力的上升 D三角航程的逐渐兴盛解析:选A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中“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相符,故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基本形成,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与题中“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美洲和黑奴贸易,故D项错误。5、下图为1958年创作,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宣传画,

5、这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 A保障了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C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选D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与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实行平均主义,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时间“1958年”和图片中的文字“食堂办得好、生产劲头高”得出,当时中国人民认为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6、世界某个组织类似于合作社形式的金融机构,成员国加入时需存入一笔认缴款,份额多少由其经济地位决定。该组织用各成

6、员国缴纳本金组成基金库,向遇到金融困境的成员国提供国际收支融资,帮助会员国暂渡难关,并实施经济调整和改革。该组织成立之初的宗旨是()A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支持B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C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D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解析:选D根据材料我们不难看出这里描述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支持”的国际组织是世界银行 ,故A项错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是关贸总协定 ,故B项错误;“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的国际组织是世界银行 ,故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

7、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与材料相符 ,故D项正确。7、(2018衡水摸底)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A立足现实,追求完美B物质富足,精神自由C人欲有度,服从神性D清心寡欲,讲究道德解析:选D材料没有体现出其主张立足现实和追求完美,故A项错误;在上述观点中其实苏格拉底并没有认为物质的富足是幸福的真谛,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服从神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

8、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可以看出其主张清心寡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主张讲究道德,故D项正确。8、(2018合肥模拟)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这一成就()A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B促进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形成C反映了较浓厚的迷信色彩D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实用性的特点解析:选D古代中国天文学出现在原始社会,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情况制定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故B项错误;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不是封建迷信,故C项错误;

9、二十四节气是为指导农业而专门制定的历法,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解决实际需要的特征,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2018贵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简表阶段演变萌芽于战国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于秦朝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于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于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创立和完善科举制加强于北宋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新发展于元

10、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实行行省制度空前强化于明清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八股取士衰败于晚清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分析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解析:首先提炼观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被削弱;其次,结合表格中信息,从政治和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论证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后,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

11、化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衰落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方列强的入侵。答案:趋势:不断调整皇帝和中央各部门的关系,对中央行政机构调整、改革;强化监察制度;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不断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的关系,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官吏;不断加强对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改革,分散地方政权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创立和完善选官用人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打破门阀世族对官府与政权的垄断与威胁,加强人才的社会流动,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以儒学作为官吏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儒学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历代王朝的

12、统治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思想基础。(8分)原因:西方列强入侵,统治危机加剧;西学东渐的影响;封建经济逐渐瓦解,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人民革命的打击,资产阶级的改革和革命的冲击等。(4分)2、(2018南昌模拟)( 12分)历史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记录下某一历史瞬间或反映某一历史想象。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 结合图一、图二和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对这一主题进行阐释。(命题:要求主题突出,简明扼要,不得照抄图片文字内容。阐释:围绕主题说明解释,史论结合。)解析:归纳二幅图片的共性,可从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与分、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集体生产与个体经营、农民的心情、形同意

13、异等方面拟定主题,然后运用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史实,进行阐释。答案:主题: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与分;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集体生产与个体经营;农民的心情;形同意异等。 示例: 主题: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与分。 (1分)阐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获得土地。1953年国家实施“一五”计划,开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农民自愿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从个体的生产形式变为集体生产组织,将农民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束缚,我国农业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集体生产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8分)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到公有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两次的合与分,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