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830643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组成的。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汇集在一起,或在空间的偶然结合,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一系列地表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彼此之间发生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理论知识,是学习地理知识,特别是区域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指导。本节主要是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一节分析差异性。 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

2、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及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并要求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此,教材通过大量事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特征。使学生明白,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整体,又通过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在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有一种协调或平衡,如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害。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含义。能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验现象、阅读资料、分析电脑动画演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过程,体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学会使用案例分析法。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自然环境的一些实际案例解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感受自然地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了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课时内容看起来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但是要想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透彻单从课本提供的知识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学生很难做到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还会感觉单调乏味。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按学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1、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前布置实验、搜集资料等;课始用实验结果导人I课中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竞答

4、、演示操作等穿插;课尾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不同收获,等等。让学生度过一个紧张、有趣、充实的地理课堂。2、通过案例进行教学。选用生物这一要素来学习某一要素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让学生能深入浅出的理解所学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4、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电脑动画,演示生物循环的过程,演示湖泊演变陆地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森林的变化图片,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

5、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三、课堂教学实录【刨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将一盒放置三星期、罩上黑布、不浇水放在冰箱里(0的环境)的花,当场打开让学生观察结果。探究分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结果:生1:花已经枯萎,死亡。生2:花已经冻死了,因为水箱里面太冷了,不适宜它的生长a生3。花因为没有水分吸收了,所以枯死了。生4:花应该放在大自然中,那样才能生长。点拨升华:对!生物的生长离不开

6、周围的自然环境固为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那么,自然环境还有哪些地理要素呢?它们之问的相互关系如何?这就是我们今天来研究的问题。【多维互动 学习新课】设疑自学: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第一目内容及“生物循环”部分。通过阅读来获取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资料和知识。分组探究: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姐,推出组长然后再在一起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要求探究结束后各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要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教室内探究的气氛高涨起来,学生之间正在激烈的讨论并且小组内有学生在不停地记录,教师悄悄地走向一个小组和学生一起在探究)五分钟后,教师微笑着走向讲台。小组讨论结束。教师挥手示意各小组展示小组探究成果。

7、组1:我们了解到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它们不是简单的汇集,而是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组3:请问这些地理要素是怎样进行联系的呢?(话音刚落,组1的一名同学马上站起来,大声的应答);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组2:我们了解到生物循环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使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组4:那盘,请问生物是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组2:生物循环通过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它们联系起来。(组2的一名同学接着站起来补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绿色植物的光

8、合作用。师:说的太棒了,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请大家认真观察。动画演示:这时,老师演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精质交换过程(参照课本图52设计)激发引导:通过认真观察,请各小组注意以下问题:问题l: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问题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问题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教师没有让学生具体分析问题,而是在提示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个过程怎样体现出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导自学:阅读课本中案例1,分小组讨论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要求尽量用简练的语言精确叙述。组1:改造大气、水的成分;组2:促使物质迁移、能量转化;组3:参与岩石形成;同时加速

9、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组4:改造、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同学们能不能探究出水、大气等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呢?有兴趣吗?你们可以组织几名感兴趣的同学成立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进一步研究。如果同学们需要我的帮助,我一定尽我所能,倾我所学,为您服务(绅士般地把手一伸)。(学生大笑,气氛活跃,师生之间距离进一步拉近)过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但是各个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动画演示:黄土高原景观的形成过程。学生探究:

10、各小组认真观察黄土高原景观的形成过程,注意在演化过程中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活动安排:各小组认真讨论后,选出中心发言人表达本小组讨论结果。最后选出最优秀的一组上台来给黄土高原景观的形成过程配音解说。(学生表演:大屏幕上动画演示,台下三名学生对着动画过程配音分析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配音实况: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土壤受到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下降;同时,我们看到在土壤受到侵性的同时,地表也已经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慢慢的,慢慢的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变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我们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严重地破坏了森林等自然植被,植

11、被覆盖率起来越小,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这时,气候变得越来越干旱;而大量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塞,河流改道,造成了黄河泛滥,也形成了泛滥平原。由此可知,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谢谢走家!(教室内一片掌声)活动延伸:1、动画演示湖泊演化过程,让学生根据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进一步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2、学生分组探究我国某些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是如何统一演化的,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并形成文字资料来说明。(教师参与了多个小组的讨论,并作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小组

12、探究笔记摘录: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很少,这里的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且多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物理风化河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还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承转:刚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井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知识联系 合作探究】老师提出本次活动目的是探究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方法: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平常知道的一些

13、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对照教材内客和案例3,分组研究讨论,最后展示本小组活动的成果。成果展示:小组1:东北林区大规模采伐森林面积锐减(1)水土流失,腐殖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2)森林面积下降森林滞留降水功能降低降水时洪水,无降水时断流地面沟谷纵横,岩石裸露,风化速度加快。小组2: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太气成分改变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失调。小组3:人类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地壳中碳元素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保温效应增强全球变暖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小组4:植树绿化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增加调节局部小气候保持水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学生总结 感受收获】师:今天我们又在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一节课

14、,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能不能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生l: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2:我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生3:人类活动备对环境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生4:我学会了运用案例法去分析问题。生5:我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生6:我今天和别人合作取得了一个我意想不到的成功。生7:我发现学习地理知识就是在认识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生8:我今天的发言感觉比以前大胆了,而且讲话也更加流利了。【教师小结 提炼升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就像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集中在一起,共同构成我们的班集体一样。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应该从班集体利益出发,树立集体观念,时刻不要忘记你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而是集

15、体的一员,你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班集体,甚至会影响到我们学校的形象。同学们,大自然千变万化,奥妙无穷,正等待我们去更深入地探究。希望大家现在努力学好各门知识,以后去更好地分析总结走自然的规律,然后为我们人类的更好发展做贡献,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是21世纪最棒的。【布置作业】l.有兴趣的同学可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立课题继续对地理环境整体性进行研究。2.可上网登录有关地理网站,如:www.pep.corncn或www.cfe21.corn了解更多的知识。四、教学案例评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国家课改的新理念,注重了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获取知识和合作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教育方式上,教师把自己放在了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主角换成了学生,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给学生以较大的活动空间,和较多的活动时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评价方式上注重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而没有一味地注重结果;注重了小组的成果,而不是归功于个人的能力;而且多鼓励性评价;这样就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注意的是,课堂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时间要做到能放也能收,要尽量控制好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