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2717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8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答案B解析根据拔擢“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即任命平民为官,是对重视世袭制的贵族政治的冲击,故B项正确;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官反映的是私学兴起,是对“学在官府”的冲击,A项“官学兴盛”与题

2、意不符;C项的土地状况与D项的“百家争鸣”与材料主旨不符。2(2018潍坊高二统考)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映了先秦儒家()A主张以人为本B强调君民共治C强调贤人治国D提倡礼法并施答案B解析君民共治指领导或者皇帝与民众一起治理国家事务,材料中“民惟邦本”“民为贵,君为轻”“君舟民水”都是从君民共治角度治理国家,故B项正确。3(2018佛山高二期末)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缓和诸侯纷

3、争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规范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孟子强调“义”,“义”指合宜的行为语言,亦指合于道理、公正,是孟子面对列国纷争而强调的新的社会伦理原则;由荀子之言及所学知识可知,“礼”与“义”都有利于止乱,即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4(2018张家口高二期中)孔子“删诗书”,把周以前的很多礼法典籍等都烧了。而秦始皇“焚书”,六经皆毁。两者都()A是专政的一种手段B是破旧立新追求社会进步C是传播思想的手段D代表不同阶层的意识形态答案C解析“孔子删诗书,把周以前的很多礼法典籍等都烧了。而秦始

4、皇焚书,六经皆毁”,两者均是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故C项正确。5(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期中)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这些思想()A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B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C表明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D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时期道家的思想主张,根据题目中“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得出韩非子对道家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故B项正确。6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

5、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答案C解析C项表述与题目中“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相符,故C项正确。7(2018山丹高二期末)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

6、想家还提倡()A事异则备变B无为而治C仁政D制天命而用之答案D解析从材料“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荀子的性恶论,需要建立相应的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所提倡的,故D项符合题意。8(2019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检测)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B清静无为,与民休息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D封诸侯王,因俗而治答案B解析西汉陆贾提出秦朝的教训是“举措太众、刑罚太极”,也就是统治者做了

7、太多的事情,而且刑罚过重,为吸取教训应该无为而治,而且要宽刑薄税,故选B。9(2019武汉高二调研)公元前141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A加强思想控制B培养政治人才C扩大儒学影响D确立选官制度答案B解析由材料“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可知董仲舒主张兴建太学的意图在于培养政治人才,故B项正确。10(2018周口高二期末)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

8、力。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A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B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C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D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反映出儒法的融合,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故D项正确。11上天有四季,君王有四政,四政好像四季,类别相通。轻赏是春季,重赏是夏季,惩罚是秋季,刑戮是冬季,赏赐刑罚不可以不具备,好像春夏秋冬不可以不具备。以上反映的是()A“独尊儒术”B“三纲五常”C“天人感应”D“天人合一”答案D解析材料中将君王的四政和上天的四季相比,意图说明四季与四政相对应,与董仲舒“天人合一”的主张相符,故D项正确。12(

9、2018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期中)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A思想一统B佛道主导C三教并行D儒学式微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博士徐旷、沙门慧乘与道士刘进喜,及孝经心经老子可佐证,此时三种思想并行,故C项正确。1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D解析“二程”是理学的开创者,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

10、”,宣扬“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A、B是孔孟儒学,C是心学。14(2019太原五中高二月考)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认同()A先气后理B存天理,灭人欲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天理”指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他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为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他继承并改造了孔子的思想,使其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B项正确。15(2

11、018潍坊高二期中)宋代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这说明宋代理学()A改造儒学的天命思想B弘扬关怀现实的传统C重视儒学思想思辨化D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答案C解析C项与材料中“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相符,故C项正确。16(2018聊城高二期末)“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但在唐以前,儒学以五经为经典,论语和孟子尚未正式列为经书,大学和中庸也只是礼记中的两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并重始于北宋,而四书之

12、正式结集则成于朱熹。导致四书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两宋时期理学家辈出B理论化思辨化的儒学形成C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D市民阶层的数量不断增加答案B解析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更具有理论化思辨化,也需要更多的儒学典籍充实其体系,故能起到推动四书地位上升的作用,故B项正确。17黄宗羲虽然对专制政治思想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反抗,但专制主义制度依然稳固如常,其思想于社会中荡起涟漪,却未翻起风浪。其根本原因是()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答案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思想尽管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专制的精神,但仍未脱离封建传统思想的范畴,这是因为

13、经济基础尚未发生巨大变革,故A项正确。18顾炎武认为,“天下之病民者有三:曰乡宦,曰生员(俗称秀才,亦称诸生),曰吏胥”;“病民之尤者,生员也”。他大声疾呼:“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这些言论主要体现出顾炎武()A抨击君主专制制度B致力于社会变革C主张废除八股取士D重视博学与考据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主张废除生员,即改变读书人在国家的地位,是致力于社会变革的思想,故B项正确。19(2018晋中高二期末)顾炎武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

14、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A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挑战了先秦儒学权威C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性、命运、天命等问题,圣人很少谈论,当今君子却整天挂在嘴上;如何进退、举止、辞受、取予是孔子、孟子经常谈及的,当今君子却很少提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顾炎武并不赞赏人们总空谈性、命、天道,而是主张注重实学,故D项正确。20(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期中)下图形象地反映了()A传统科技的兴衰B君主专制的演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儒家思想的发展答案D解析儒家思想在汉朝和宋明时期出现高峰,契合“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时期的“程朱理

15、学”,故D项正确。21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C宣扬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主旨,特别是“理岂外于吾心哉”,故D项正确。22(2019汕头高二质检)儒家学术研究中,对五经原文的注释称为“传”,后世对“传”加以注释称为“注”,对“注”进行阐发称为“疏”,此外还有“正义”“集解”等多种解释方式。这表明儒学()A注重传承并不断发展B是统治人民的工具C流派众多各有侧重D兼容并包内涵丰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儒学的研究在后人的“传”“注”“疏”“正义”“集解”中,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

16、,故A项正确。23(2019武汉高二调研)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A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关系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D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A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黄宗羲认为臣子是为天下人做事,以天下为事的臣子则是君主的师友,体现了君臣平等关系,故A项正确。24(2018周口高二期末)王夫之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他,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拒不接见,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这表明王夫之()A严格自律,注

17、重名节B坚持反清复明活动C学说得到清政府尊重D对政治腐败深恶痛绝答案A解析材料“王夫之拒不接见,也不接受礼物”,表明王夫之不同流合污,严格自律,注重名节,故A项正确。25明清“民本”思想倡导公天下论、平等论、限君论、“以民治民”论、“以民养民”论、崇私论、义利并重论、保富论等。这说明明清“民本”思想()A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B成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C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D超越了儒家传统思想范畴答案C解析明清“民本”思想中“平等论、限君论”“义利并重论”等观点与传统民本思想不同,甚至相悖,这些理论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阶级矛盾尖锐等时代特点,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5

18、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纲领性作用。朱熹反对当时以科举入仕为直接目的的学校教育,认为这是诱人“干禄蹈利”“忘本逐末”、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的教育。他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明人伦”,所谓“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他主张学校要培养“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的人才。他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阐述:“修身之要”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摘编自李婷浅谈朱熹的教育思想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国家的人才必须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要肩负起

19、为国育才的重任。他设想的学校体系有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地方的郡县学、乡村的小学,还有私立的学院。受教育的对象既有王公贵族的子女,也有黎民百姓的子女。黄宗羲认为学校还应是政府监督机构,他意图赋予学校议政的功用,使学校成为监察机关。他的理想中的学校是国人的代表机构,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以天子为代表的政府进行对话的监督机构。这种对话不是一种对立,而是通过议政来起到限制君权的作用,从而实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摘编自高维英论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及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建议建立的学校有

20、何特点。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朱熹、黄宗羲教育思想的相同之处。(11分)答案(1)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即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为人处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主要内容:反对以科举入仕为直接目的的学校教育;主张学校要培养“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的人才;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修身、处事、接物等的影响。(2)特点:监督政府机构;具有议政功能,限制君权。相同:都起到了普及教育的作用,都通过学校教育教化社会。27(2018运城康杰中学高二期中)(13分)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21、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统治阶级生活奢侈无度,官员以“受贿为生,往往致富”,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以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他认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的正常的

22、“欲”,他要灭的是“物欲”或“嗜欲”。朱熹还根据当时国家和朝野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之说。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主张在当时的遭遇及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4分)(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的原因。(3分)答案(1)孔子主张“仁”。被冷落。因为其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被汉武帝采纳,并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因为其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23、。(2)进步: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强调实践,具有务实倾向。(3)原因:儒家能不断吸收其他学说,丰富自己的思想;儒学能不断改造,适应时代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思想核心”可根据材料概括,遭遇与原因应当从思想内涵与客观环境两方面概括。第(2)问,“进步之处”需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归纳。第(3)问,“原因”可以从儒家思想的兼容并包和不断革新等方面分析归纳。28(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盟高二期中)(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和而不同”。他说

24、:“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同“暗”)于大理。”在学术争鸣中,最忌“私其所积,为空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各家学派都不可持门户之见,守一曲,走极端,“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他提出“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即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中县衡焉”即依据对“道”的全面把握来确定文化思想的“和”的内核。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做到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论题:兼收并蓄的儒家(或海纳百川的儒家、荀子改变儒家)阐述:荀子吸收法家思想,提出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学生韩非、李斯均成为法家代表人物;西汉董仲舒以孔孟儒学为核心,吸收阴阳家、法家等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宋明儒生吸收老子、佛教思想,确立了儒学的宇宙本体论、道统论,提出了“格物致知”“本心体悟”等主张。解析首先根据材料确立论题,根据材料“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和而不同”“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可概括出论题,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