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273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试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8周口高二期末)1840年8月初,林则徐上折指出:英军仅恃船坚炮利,而“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这表明此时的林则徐()A.尚未摆脱传统思想桎梏B.认清了英军弱点C.找到了正确的御敌方略D.最早开眼看世界答案A解析材料中林则徐称英国人为夷,尚未摆脱传统夷夏思想桎梏,故A项正确。2.1845年,姚莹撰写了康輶纪行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议

2、会和政策概况,对“西事”表现了极大的关心,这说明当时的知识分子学习西方()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B.由器物层次转向了制度层次C.效法英法等国实行议会政治D.重在了解世界各国基本情况答案D解析“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并非抵抗派,故A项错误;转向制度层次的是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题目无从体现是学习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姚莹是向国人介绍世界情况,故D项正确。3.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这表明海国图志()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3、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海国图志对后世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反映出海国图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B项正确。4.(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二期中)19世纪60年代,北京前门大街贴出了这样的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该对联的矛头指向()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答案A解析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同文之馆”“拜异类为师”可知对联的矛头指向“师夷”的洋务派,故A项正确。5.(2018成都高二期中)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

4、之洞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C.“师夷长技以自强”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张之洞的话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即以不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前提,来实现救亡图存;“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即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故D项正确。6.(2019西安高二月考)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纡一时之尤。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由此可知曾国藩()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C

5、.有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反映出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可期永远之利”即可以达到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等目的,故A项正确。7.据梁启超回忆:“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据此可知,“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A.与维新变法思想实现了融合B.伴随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出现C.受统治者倡导成为主流思想D.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认可答案D解析据材料“而其流行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而举国以为至言”可知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认可,故D项正确。8.(

6、2019岳阳高二月考)有史家评论:“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认为“中体西用”()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B.传播了资本主义新文化C.符合当时的国情D.充斥着封建主义旧文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可知,此人认为“中体西用”的主张符合当时的国情,故C项正确。9.(2018大连高二期末)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可知这位人士的政治倾向是()A.维护君主专制B.废除封建制度C.主张君主立宪D.倡导民主共和答案C解析根据“君民共

7、主者权得其平”可知该人士倾向于君主立宪,故C项正确。10.1872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据此,该“课程计划”()A.背离了“中学为体”的思想B.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殖民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可知,这种近代化的教育体制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11.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说:“痛人心之隳落,吾不能忍也;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窳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据此可知,康有为(

8、)A.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积极维护满清统治C.缺乏爱国主义精神D.强烈反对社会变革答案A解析通过题干“噬纪纲之亡绝”“伤教化之陵夷”可知康有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故A项正确。12.(2018成都高二期末)民国成立之前,历史教科书中几乎没有关于“四大发明”的记载;民国以来,教科书编纂者们逐步把有争议的“四大发明”的知识镶嵌进历史教科书。民国历史教科书编纂者们的主要目的是()A.培育民族精神B.弘扬传统文化C.倡导学术自由D.激发学史兴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把有争议的四大发明的知识镶嵌进历史教科书”,表明想通过四大发明来提升国民的民族自信心,故A项正确。13.(2019佛山高二月考)19世纪末

9、,康有为曾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康有为提出此学说的主要目的是()A.揭露历史真相B.引进西方理论C.推动维新变法D.改造儒家经典答案C14.(2018成都市“五校联考”高二期中)材料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人物主张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章太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B.向西

10、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启蒙与救亡并重答案A15.1917年,国学大师钱玄同为重印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作序,称:“一千九百多年以来学术史上一个大骗局,至此乃完全破案。铁案如山摇不动,万牛回首丘山重,此书实在当得起这两句话,汉古文经之为伪造已成不易之定论。”他作此序的宗旨是()A.古史辨析,科学求真B.托古改制,宣传变法C.动摇正统,解放思想D.倡导革命,维护民主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批判作为封建思想的儒学,故钱玄同为康有为视传统儒学为伪经的新学伪经考作序,也是为了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放思想,故C项正确。16.(2018济南高二期末)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

11、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当时()A.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B.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C.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D.共和政体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得出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批判以儒学为主体的旧思想,封建礼教受到了批判,故A项正确。17.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这表明他()A.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B.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C.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

12、D.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得出辜鸿铭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故A项正确。18.(2018南昌高二期末)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B.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C.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D.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答案A解析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新思想反映了新阶层的需求,新文化运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

13、级的诉求,都批驳了旧的封建礼教、等级伦常,故A项正确。19.1919年2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这反映出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由材料“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促进文化平民化,故B项正确。20.1922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

14、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承认。”梁启超此言()A.强调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B.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C.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D.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答案A解析据材料“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说明梁启超强调要让文化成为有科学精神的新文化,故A项正确。21.20世纪20年代前后是近代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著名科技期刊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办的,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非自然科学期刊也大量刊登自然科学文章。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中国科技事业的全面发展B.维新变法对封建思想的冲击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的发展

15、D.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倡导答案D解析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积极传播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导致自然科学的发展,故D项正确。22.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大起,“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十分普遍。这一思潮兴起于()A.维新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新文化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期间,平民主义蓬勃兴起,故C项正确。23.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

16、国科学主义、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代中国改良主义。这种现象反映了()A.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B.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C.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D.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答案B解析材料中五四运动前后萌生的各种社会思潮均体现了救亡图存这一社会主题,说明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故B项正确。24.由下图可见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是一个()A.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的过程B.西学东渐的过程C.不断碰撞与融合的过程D.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维护传统(国粹论、中国本位论)与采用西学(西化论、全盘西化论)的碰

17、撞过程,同时这两种思想进行融合又产生了中西结合思想(中体西用论、中西互补论),最终形成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论。故C项符合题意。25.(2018深圳高二期末)1921年9月1日,新青年刊登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指示新潮底趋向,测定潮势底迟速,一面为信仰不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材料反映了中共办社的目的是()A.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B.指明中国旧民主革命的发展方向C.寻求国际上的进步力量以援助中国革命D.推动革命发展,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新青年”“一面为信仰不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等可

18、得出,中共办社是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根据,所以,“西学中源”说

19、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资料材料二“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摘编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

20、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谈谈你对“中学”与“西学”的认识。 (13分)答案(1)背景:西学中源: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现象;海禁及闭关锁国导致国人思想保守愚昧,助长了国人妄自尊大的心理;中国传统文明的深远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世致用学说的兴起。中体西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先进的军事、生产技术被认可;传统文化的影响依然较强。(2)影响:一定程度上承认西学的合理性,打破了“华夷秩序”,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对立,促进中西文化融合,反思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经

21、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但这些学说没有冲破“中体”的束缚,仍带有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认识:“中学”与“西学”体现不同性质的文明;“中学”与“西学”可以相互吸收借鉴;“中学”与“西学”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的程度、学习西方的程度、政治与经济状况等角度分析。第(2)问,“共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近代化进程等角度回答积极影响,但同时要注意看到两个时期学习西方都存在的局限性。在如何看待“中学”与“西学”的问题上,要从开放、客观的角度作答。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17世纪,中国出现了一股反

22、叛“传统文化模式” (即异端),这个“异端”与僵化的文化结构进行了碰撞颇有意味的是,在同一个时期的欧洲,与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也有一股异端(或叫物质文化思想)勃兴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想动向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无论是陈独秀、鲁迅、吴虞,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而且又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林岷中国文化史概述(1)根据材料一,“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想动向”分别指什么?指出欧洲这个“异端”思想

23、的核心与实质。(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鲁迅、吴虞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7分)答案(1)思想动向:东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西方: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核心:人文主义。实质: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评价: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看法不够客观理性,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敢于砸碎儒家传统文化精神枷锁的勇气可嘉。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的失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解析第(1)问,“思想动向”根据材料“反叛传统文化模式(即异端),这个异端与僵化的文化

24、结构进行了碰撞”“同一个时期的欧洲,与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也有一股异端(或叫物质文化思想)勃兴”,并结合时代背景作答;“核心”与“实质”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评价”根据“破坏有余,建设不足”“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等概括;“成因”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相关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28.(2018青岛调研)(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897年,梁启超担任长沙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制定章程。“凡初入学堂,六个月以前,皆治普通学;至六个月以后,乃各认专门学。”“凡学生,每人设札记册一份,每日将专精某书某篇共几页、涉猎某书某篇共几页详细注明。其所读

25、之书,有所心得,皆记于册上。”“堂上设一问匦,学生读书所有疑义,用待问纸书而纳之匦中,由院长当堂批答榜示。其善问者,于札记册外别记分数。”摘编自时务学堂功课详细章程材料二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时务学堂学生问匦:“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梁启超批:“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

26、。”摘编自时务学堂的教育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时务学堂教学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是如何为学生解惑的及其解惑的意图。(6分) 答案(1)特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倡导批判性思考、开放性思考,课堂提问规定得具体化、制度化。(2)解惑: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从秦朝以后君臣关系的变化说明它违背了孟子和儒家的思想。意图:孔孟之道为推行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借儒家倡导的君臣关系,论证其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解惑的方式,根据材料二信息得出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从秦朝以后君臣关系的变化说明它违背了孟子和儒家的思想。第二小问意图,要从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的改良者的身份切入,解惑为推进改革,故得出孔孟之道为推行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借儒家倡导的君臣关系,论证其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