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六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1).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2740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六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六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六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六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六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六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六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试卷(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A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B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C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D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答案C解析A项不能体现“反革命”的含义,故A项错误;B项题干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对“革命的反革命”的解释可知“反革命”是指“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即阻止了暴力革命的发生,故C项正确;D项描述的应是光荣革命中革命的一面,与“反革命”不符,

2、故D项错误。2英国权利法案的“法”对君权的作用是()A配合君权B限制君权C平分君权D强化君权答案B解析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它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故B正确。3不少史学家称,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具备了“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体现这一现象的举措是()A确立君主专制B实行双王政治和君主立宪制C开创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D确立议会制度答案C解析体现“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的举措是开创了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双王政治在此前历史上出现过,只有

3、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是光荣革命后才出现的。故选C。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他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答案D解析材料中“他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说明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所以答案选D。5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

4、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新的原则”是指()A议会至上B和平渐进C自由平等D分权制衡答案A解析英国在17世纪颁布的权利法案限制了君主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新原则。6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A反映了内阁权力向议会的延伸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D说明内阁左右了议会的立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议会给内阁更多的提案机会,说明了内阁权力向议会的延伸,故选A。分权制衡是立法、行政、司法

5、三权之间的互相牵制,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C项表述与材料意思相反,故排除。议会给内阁更多的提案机会,不能得出内阁左右了议会的立法的结论,故排除D。7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是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精巧的设计”指的是()A君主立宪政体B社会主义联邦政体C联邦共和政体D君主专制政体答案C解析从材料出处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政治体制联邦共和政体。故答案为C项。8钱满素在美国宪法:分权制衡民主化进

6、程中说:“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这一观点在1787年宪法中的表现不包括()A国会对总统的行政有监督权B总统内政外交必须对国会负责C总统任命大法官需国会同意D大法官可以裁判总统行政违宪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根据所学可知,A、C、D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对宪法负责,且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9汉密尔顿在联邦

7、党人文集中说:“(美国建国初期)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材料中的“错误”指()A种族歧视B邦联制C阶级歧视D黑奴制答案B解析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邦联制的弊端阻碍了美国的进一步发展,故答案为B项。从材料中的“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来看,这一错误应当是指美国政体本身的缺陷,种族歧视和阶级歧视是美国的社会现象,不是美国政体设计中的缺陷,排除A、C两项;黑奴制在美国独立前即已存在,不是美国政体设计带来的问题,排除D项。101973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国情咨文中指出:“如果我们沿着过去几十年的速度

8、使联邦政府的权力继续膨胀的话,我们会很快被彻底耗尽。现在我们有能力在州政府、地方政府及美国人民之间恢复更大的信任。”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签发一项行政命令,决定“在缺乏明确的宪法或国会立法授权的情况下,假定的主权属于各州”。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A削弱联邦政府权力B保卫美国本土安全C维护美国国家统一D优化政府权力结构答案D解析由材料“在州政府、地方政府及美国人民之间恢复更大的信任”“在缺乏明确的宪法或国会立法授权的情况下,假定的主权属于各州”,可见主张优化政府权力结构,故选D;削弱联邦政府权力只是手段,并非目的,排除A;材料与保卫美国本土安全无关,排除B;材料与维护美国国家统一无关,排除C。1

9、1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认为,要使行政部门强而有力,必须将行政权集于一人,“一人行事,在决断、灵活、保密、及时等方面,无不较之多人行事优越得多;而人数越多,这种好处就越少”。由此可见汉密尔顿()A强调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B主张加强总统的行政权力C反对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D认为民主政治会提高效率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要使行政部门强而有力,必须将行政权集于一人”“一人行事,在决断、灵活、保密、及时等方面,无不较之多人行事优越得多;而人数越多,这种好处就越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总统权力过小感到不满,即强调的是应加强总统的行政权力,故B项正确。1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

10、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随后()A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B总统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该法案由最高法院裁决D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答案D解析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总统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如果国会以三分之二的人再次通过,则总统否决无效。“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属于后者的现象,所以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故D项正确;总统只有一次否决权,故A项错误;总统不会绕过国会自行建造缉私船,故B项错误;最高法院有司法权,立法权属于国会,故C项错误。13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共和制,循环

11、多变,轮番实行。第三共和国时期,非武力的斗争成为主要形式,合法斗争成为各阶级、阶层的首选方式。法国从此稳固了民主共和制。这主要说明()A政治制度的选择过程中必然充斥着暴力斗争B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C和平方式取代暴力才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D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有时要经过各种尝试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信息“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可见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有时要经过各种尝试,故选D。A、C夸大了和平方式或者暴力斗争的作用。B不是题干的主旨。14有人抱怨说,法国1875年宪法只有两条,第一条“总统具有一切权力”;第二条“总统不得内阁批准不

12、能行使任何权力”。该观点认为法国()A共和制确立历经曲折B内阁凌驾于总统之上C内阁制约总统的权力D内阁独掌国家行政权答案C解析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其次内阁要对总统负责,由总统建立,与总统共进退,排除B、D;由“总统不得内阁批准不能行使任何权力”可知内阁制约总统的权力,故C正确。1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B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C总统有权制定或废除法律D参众两院具有同等的权力答案A解析材料“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反映

13、了总统对参众两院通过的法律实施有监督的权力,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故A正确;总统对参众两院通过的法律有监督权,这并不能说明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故B错误;材料“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说明总统无权单独制定法律,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参众两院具有同等的权力,故D错误。故选A。161875年宪法反映了法国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共和派力量虽有发展,但不足以单独制宪;保皇派虽无力复辟,但把某些政治要求塞进了宪法。由此来看1875年宪法()A是人民群众斗争的直接产物B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结果C是共和派在议会占绝对优势的结果D表明保皇派对复辟已经丧失信心答案B解析材料“共和派

14、力量虽有发展,但不足以单独制宪;保皇派虽无力复辟”说明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资产阶级和保皇派妥协的产物,故B正确;A中“直接产物”不符合题意;共和派并不是以绝对优势获胜,故C错误;D中保皇派丧失信心不符合史实。17“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宰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军国主义色彩B专制主义色彩C民族主义色彩D民主主义色彩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反映了德国皇帝可任命官员、召集或解散议会、签署或公布法律、统率军队几乎总揽一切,因此具有浓厚的专制

15、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项。1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可议决德国的一切政策、法令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成员由选举产生,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特征。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D项。19俾斯麦毕生“孜孜不倦地与民主为敌,创新和发展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和实践”;但列宁却说他“按自己的方式,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创新和发展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和列宁的“进步”分别指()A建立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和实现统一

16、发展资本主义B确立起新兴阶级的统治和实现统一发展资本主义C建立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和摆脱了外国的侵略控制D确立起新兴阶级的统治和推动了德国的强大答案A解析“创新和发展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是指德国统一后建立的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列宁所说的“进步”是指在俾斯麦的领导下结束分裂,实现统一,铲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故答案为A项。20“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C德意志帝国D美利坚合众国答案C解析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

17、余和军国主义色彩,故答案为C项。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议会掌握国家大权,排除A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美国均不具有“军事专制”等材料反映的特点,排除B、D两项。21下表为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经济年表1818年5月普鲁士废除一切内部关税。建立统一的关税体制1819年南德商业同盟建立1828年中德商业同盟建立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1852年除奥地利以外的各邦都参加了关税同盟据此可推知,德意志()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普鲁士发展成为民族统一的中坚力量C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D民族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答案D解析根据“普鲁士废除一切内部关税。建立统一的关税体制”“除奥地利以外

18、的各邦都参加了关税同盟”可知,德意志为了扫除内部贸易障碍、统一对外关税,在经济上建立了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加速了德意志境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德国的统一,故D正确。22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英、美、德、法B德、英、法、美C法、美、德、英D英、美、法、德答案A解析“循序渐进”体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的特点,“独辟蹊径”是美国确立总统共和制政体,“借尸还魂”是指德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保留浓厚的专制色彩,“循环往复”是指法国共和制和君主制的长期斗争。故答案为A

19、项。23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一般都是“代议制”。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实行立法权与行政权力的分离与制约制定宪法或法律国家元首由选民选举产生实行政党政治ABC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议会选举和立法,从而与行政权分离并达到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政党政治也是其重要的体现之一,故符合代议制的特征;国家元首有世袭、选民选举产生等方式,故错误,故选D。24下面一组图片共同反映了()A实行两党制不利于政治稳定B保留君主是历史的倒退C从专制走向民主是大势所趋D只有共和才能体现民主答案C解析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两党制、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法

20、国的议会制共和制,体现出从专制走向民主的政治民主化的趋势,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25题14分,26题20分,27题18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以及一系列议会法例如: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征集军队,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材料二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为工业化社会所淘汰。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材料三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21、: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的政治状况发生了什么转变?(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条款体现的宪法原则,并指出1787年宪法颁布前后美国制度发生的变化。(6分)答案(1)转变:君主权力逐渐受到制约,权力重心由国王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2)特征:少数贵族掌管议会。淘汰: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占据更多议席,获得更多政

22、治权力,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完善。(3)原则:联邦制原则;权力制衡原则。变化:邦联制转变为联邦制。26(2016河北百校联盟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革命之所以“光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材料二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

23、门权力微弱。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三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是什么,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6分)(2)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24、的表现。(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德国1871年宪法为什么要体现“普鲁士的霸权”?它怎样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6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形式所体现的基本特征的认识。(2分)答案(1)手段:不流血的政变。(其他合理表述也可)引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影响:普法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加剧了君主派之间的矛盾,使共和势力有所增强,有利于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表现:总统任命内阁必须经众议院同意,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3)原因:德意志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完成了统一,其宪法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制定

25、。体现: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德意志皇帝)担任联邦主席,是国家元首,拥有绝对权力(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普鲁士操纵联邦议会等。(4)认识:适时妥协;国情的不同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限制了王权,议会拥有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材料二帝国根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

26、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材料三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8分)(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德、法两国在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方面的差异。(4分)答案(1)进程: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2)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意义:巩固了德国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方式:前者世袭,后者由选举产生。差异:前者控制议会,后者对议会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