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8343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 02 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 02 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 1(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24,4 分)(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24,4 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 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 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 选项符合题意。商 鞅变法时期

2、确立土地私有制, 公田制度遭到破坏, A选项说法错误 ; 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 B 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 选项排除。 2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27,4 分)(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27,4 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

3、营方式,C 选项符合题 意。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A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 选项排除。 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 选项排除。 3 (2019 年江苏卷,1,3 分)(2019 年江苏卷,1,3 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 矩的贵族用 13 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用 13 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 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

4、选 A 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世 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 B、C 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 乐制度无关,故排除 D 项。 4 (2019 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模拟)(2019 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模拟)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 , 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 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 C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D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 【答案】D

5、【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小农善于经营,可以上升为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可以上升为大地主,大地 主不善经营,也会降为小地主,甚至佃农,也就是说每个人经济地位的沉浮,主要取决于是否善于经营, 这就会使人在经营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内的竞争性,D 项正确。材料强 调的是个人经济地位处于变化中,发展不稳定,而不是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排除 A 项;从材料中无 法体现土地兼并,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信息,排除 C 项。 5 (2019 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2019 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下表信息在一定程

6、度上反映了唐朝的农业现实。据 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时期图像名称牛耕法耕犁 初唐陕西三原季寿墓壁画牛耕图二牛抬杠直辕犁 敦煌 23 窟牛耕图一牛牵引直辕犁 盛唐 敦煌 445 窟牛耕图二牛抬杠曲辕犁 晚唐安西榆林窟 25 号牛耕图二牛抬杠直辕犁 A曲辕犁普及于盛唐 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唐朝犁耕形式多样 D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唐朝仍然以直辕犁为主,故 A 表述错误,排除 A; 根据材料无法得出西北农 耕技术领先全国,排除 B;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唐代有“一牛牵引” ,有“二牛抬杠” ,有曲辕犁,有直辕犁, 说明唐朝犁耕形式多样,故 C 正确;通过材

7、料无法看出唐朝铁犁牛耕的推广情况,排除 D。 6 (2019 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2019 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据统计,清前期各地农业短工的日工资,就其平均数说, 除东北的奉天、热河地区,以及广东安徽地区以外,其他各省最高为八十文,最低为二十文,从雍正十三 年(1735)至道光七年(1827)九十多年没有多少变化。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全国工资价格水平趋向平衡 B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停滞 C闭关政策制约海外市场扩大 D重农思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农业短工日工资九十年间没有发生变化, 反映出农业发展水平没有大幅度提升, 选项

8、 B 正确;材料农业短工工资“最高为八十文,最低为二十文” ,可见当时工资价格水平不平衡,而且从 农业工资无法得出全国工资水平,选项 A 排除;闭关锁国政策与农业发展水平关联性不大,选项 C 排除; 选项 D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 (2019 年北京卷,12,4 分)(2019 年北京卷,12,4 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 前 7前 5 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

9、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新疆地区出土了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制品,由此可判断东周时期丝织 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故选 A 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带有西域特征的 说法也无从得出,故排除 B 项;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 项;材料反 映了东周时期楚国和西域地区的交流,但并不能说明生活方式趋同,故排除 D 项。 2 (2019 年天津卷,1,4 分)(2019 年天津卷,1,4 分)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 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

10、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A B C D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件青铜器代表的是三星堆文化,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在地图中表示序号 为,故选 C。为山东省,排除 A;为河南二里头文化,排除 B;为湖南省,排除 D。 3 (2019 年 4 月浙江选考,3,2 分)(2019 年 4 月浙江选考,3,2 分)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 。唐朝昌南除 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 A粉彩瓷 B黑瓷 C青花瓷 D白瓷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D 选项符合题意。粉彩瓷器是在清朝 出现的, A 选项排除。 商周

11、时期就已出现黑瓷, 但是在唐朝并不出名, B 选项排除。 元朝的青花瓷最为著名, C 选项排除。 4 (2019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模拟)(2019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模拟)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 客观评断。对下列史料解释合理的是,当时中国 A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金属锻铸技术成熟 C新的生产关系滋生 D海外贸易占据主导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 根据 天工开物 对锚的记载可知, 材料体现的是金属锻铸技术的成熟, 故 B 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科技水平领先世界的结论,故 A 选项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材 料未涉及雇佣关系,故

12、 C 选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海外贸易占据主导的信息,故 D 选项排除。 5 (2019 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2019 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 ” 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 莫不继事。 ” 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 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C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答案】B 【解析】材料“工之子恒为工”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 业技术的世代传承,故 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故 A 错误;材

13、料也没有反映手工 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反映技术的世代传承,故 C 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仕宦之路被富商 大贾所垄断,故 D 错误。故选 B。 考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考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 1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27,4 分)(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27,4 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 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山东是棉花的主要种植地,江南商人将山东棉花运回江南,再运来棉布,说

14、明江 南地区是棉纺织的再加工地区,其纺织手工业较为发达。由此可知,江南地区和山东地区的生产内容不同, 地区分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故选 D。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 排除 A 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 B 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 导作用,排除 C 项。 2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27,4 分)(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27,4 分)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

15、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 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 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 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 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 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 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 选项排除。 3 (2019 年天津卷,2,4 分)(2019 年天津卷,2,4 分)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 ,每逢集日,便 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 ,

16、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 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 。从史料可知, 当时武城县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答案】B 【解析】由材料“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 ,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 ” 可知,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推动了武城县的经济发展,故选 B。由材料可知,原本山西武城县农村集市就有, 只是比较不活跃,故 A 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材料中举办的文化活动是县令为了改善集市冷清的 局面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不能反映居民

17、的日常文化活动丰富,排除 C;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 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材料只是提及了 集市的繁荣,无法确知武城县是否已经实现了乡村城镇化,排除 D。 4 (2019 年江苏卷,4,3 分)(2019 年江苏卷,4,3 分)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 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稍稍繁盛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

18、足官府需求,由 此证明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 D 项;材料没有谈及当时政府的收入来源情况,不能证明商税成 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故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商业活动打破坊市限制和时间限制,故排除 B 项。 官府因为有所需求才取办于市镇,无法判定政府扶持市镇,排除 C 项。 5 (2019 年江苏卷,5,3 分)(2019 年江苏卷,5,3 分)有学者认为, “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 ,但明朝晚期, “人 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19、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答案】B 【解析】明代时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故 选 B 项;明代还没有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故排除 A 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没有 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故排除 C 项;反正统思想在有明一代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故 排除 D 项。 6 (2019 年 4 月浙江选考,4,2 分)(2019 年 4 月浙江选考,4,2 分)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草市

20、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 【答案】C 【解析】草市是指农村集市,属于国内贸易,不是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草市 迎江货”说明一般集中于水运发达的地区,材料中说明草市在国内水运方面的作用明显,材料中草市上的 征税说明草市逐渐演变为地方性商业中心,故 A、B、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 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 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 考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21、(资本主义萌芽、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考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 (2019 年北京卷,14,4 分)(2019 年北京卷,14,4 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 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 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答案】C 【解析】材料“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 “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

22、钱买 菜”表明当时宋朝地方官员比较重视耕织,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对 茶利的垄断,故 A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副产品和货币的使用情况,故 B 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 农民不种粮食的呵斥,没有体现出商人地位的变化,也没有与以往进行比较,故 D 项排除。 2 (2019 届河北省高三诊断性大联考)(2019 届河北省高三诊断性大联考) 宋明时代, 伦理范畴内的 “贱商” 观念虽仍然存在, 但经济领域的 “重 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经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抑 兼并”的国策、 “利农重商”的思想、城市制度被打破。材料反

23、映了 A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 B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C商贸政策多元化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 D经济重心南移导致“重商”思想盛行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领域的“重商”措施促使抑商政策松动,C 正确;中 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A 错误;古代封建社会整体上一直是重农抑商 的思想,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B 错误;材料中的“利农重商”的思想的盛行,并不 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D 错误。 3 (2019 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三模)(2019 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三模)1684 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

24、驻松江) 、浙海关(宁波) 、闽海关(泉州) 、 粤海关(广州) ,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 表明当时 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B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 C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 D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实行 有条件的对外开放, 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有条件的对外开放, 并未严格执行闭关锁国政策, A 选项排除。明清时期的外交关系仍然属于传统的朝贡体系,C 选项排除。D 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4 (2019 届山东省

25、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2019 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明中叶以后,各阶层投身于违法的海上贸易己成为东南沿海 地区的一种风气。这些人中,不仅有一般贫民百姓、流氓棍徒等失意之人,更有许多富家地主、巨姓大族, 他们禁不起海上贸易中高额利润的诱惑,纷纷投资于这一新兴行业。这一现象表明 A商人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B经济政策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 C海外贸易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 D市场需求改变着农村经济结构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违法的海上贸易” “新兴行业”可知,明朝海禁政策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故 B 正确。 材料未体现社会变革,故 A 项排除 ; 生产方式仍然是铁犁牛耕,并未改变

26、,故 C 排除 ; D 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排除。 5 (2019 届晋冀鲁豫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019 届晋冀鲁豫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中指出 : 明清时期“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是一种私人雇佣关系,它可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这种转化至少是有条件的,其一是 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二是有适当的制度、体制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传统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 C雇佣关系形成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 D列强侵略中断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由私人雇佣关系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保证: 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在明清时期的中国现实来说并不符合,故该学者认为明清 时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私人雇佣关系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C 项符合材料;A 项中传统经济孕育了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不符合材料意思;B 项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正好与材料意思相反;D 项列强 侵略中断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未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