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8867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第卷 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

2、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上世纪五十年代,党确定了在实现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路径。1977 年,中共中央 在关于 1980 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中要求“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 达到 70%”。可随着 1980 年的临近,这个声音却越来越弱,最后更是悄无声息。这一政策 A符合了当时中国农业现状 B伴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实现 C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明显 D极大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2下表 19491965 年我国

3、经济发展的三个恢复和增长期 19491952 年19531957 年19631965 年 工业3619.27.9 农业144.511.1 出现表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B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C改善经济结构比例 D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3“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工程进入实际施工的共有 150 项:军工企业 44 个,冶金业 20 个, 化工业 7 个,机械加工 24 个,能源 52 个,轻工医药 3 个。这些项目的建设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 B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 C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性 D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4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一部 20 世纪 90 年

4、代的著作,据目录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清算“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 B制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 C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5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用权 D土地的规模 6承包制深得企业拥护,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变得十分简单,仅是一个交租的关系,国企成为租赁工 厂。据 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到 1986 年底,预算内工业企业的承包比例已达 78%,大 中型企业已达 80%。企业承包制 A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 B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拓展了市场经济的空间 D增

5、加了私营工商业的比重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71988 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 20 万,形成中国 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 819631965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 404 亿元增加到 703 亿元;燃 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

6、步解决 91953 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 “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 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 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 101988 年,我国放开了物价管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放开后各 地物价上涨很快,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材料表明 A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合中国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C体制转型中矛盾的复杂性 D商品的价格重新由政府制定 11

7、分析下图,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进出口贸易稳步上升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C外交上我国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12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 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 条件。”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 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 C将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13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带上“红帽子”经营。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

8、纷主动摘帽还原,以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 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B加大私营企业的投机性 C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 D推动了对非公经济的保护 14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项目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92.9%7.1% 工业总产值100% 商品零售额95.8%4.2% A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对外开放局面逐渐形成 151962 年 2 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 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精简职工人数,压缩教育事业规模等。这些措施 A

9、标志“八字方针”确立 B表明工业成果显著 C是对“左”倾进行反思 D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161960 年冬,中共中央指示:农村生产队的产业永远归队所有或使用,永远不许“一平(平均主 义)二调(无偿调拨)”。公共积累不能多,公共工程也一定不能过多。不是死规定几年改变农 村面貌,而是依据情况一步一步地改变农村面貌。中共中央这一指示意在 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B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纠正农村右倾错误 D否定农村人民公社体制 171961 年 6 月,中共中央发出商业 40 条和手工业 35 条两份文件,要求把过去撤销或合 并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配个人的收人。这些做

10、法 A是对三大改造的进一步深化 B宣告人民公社体制的结束 C调整了相关领域的生产关系 D奠定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 181953 年,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的种类合计有 227 种,到 1957 年,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的 种类合计已达 532 种。这一做法 A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B摆脱苏联模式束缚 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D保障工业化的需要 191952 年我国高校进行大范围的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 7 个工科系、20 个专业和 13 个专修科,由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适应国家经济战略需要 C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 D推动天

11、津对外贸易发展 20承包制深得企业拥护,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变得十分简单,仅是一个交租的关系,国企成为租赁 工厂。据 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到 1986 年底,预算内工业企业的承包比例已达 78%, 大中型企业已达 80%。企业承包制 A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增加了私营工商业的比重 C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 D拓展了市场经济的空间 211979 年,中共中央规定“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 算报酬”。一些生产队突破禁令,悄悄搞起了包产到户。到 1980 年 8 月,宜宾屏山县实行包产 到户的生产队比例达到 57%。这说明包产到户 A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

12、性 B扩大了基层自主权 C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D推动了城镇化建设 22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看,至 1978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 3624 亿元,比 1965 年的 1716 亿元翻了一番还多,年均递增率达 6.8%.钢、原油、煤、粮食产量分别是 1965 年的 2.6 倍、9.2 倍、3.09 倍、1.6 倍。该时期经济增长归功于 A领导干部的团结奋进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 D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2319521957 年,我国的手工业总产值从 73.12 亿元迅速上升到 133.67 亿元 ; 劳动生产率从 1952 年的 992.9 元/人,上升到 2047

13、.6 元/人。据此可知 A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C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D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24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第 II 卷第 II 卷 本卷包括 25、26、27 三个大题,共计 52 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本卷包括 25、26、27 三个大题,共计 52 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1842

14、年,英国废除了制成品的特别出口税,并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 750 个税目的 进口税。再次开征所得税以弥补预期的收入损失。1845 年英国取消 520 种关税,并废除其余原料进 口税。1846 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法。1860 年,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 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此后,英国又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带有自 由贸易性质的通商条约。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材料二 早期维新士人十分关注关税自主的问题,马建忠于 1879 年指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借势凭陵”,强迫中国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权,致使“领事优于

15、公使,税则轻于各国”。进口洋货所交进口税和子口税相加不过 7.5%,而欧洲各国以英法两国关税 最低, 但仍然远远高于中国。 “盖通商足见邦交之谊, 加税乃我固有之权”, 强调 “华商为我国之民, 故轻其税赋,洋商夺我国之利,故重其科征”。 据虞和平,谢放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整理 材料三 1992 年至 1995 年,我国先后 4 次自主降低关税。1996 年,我国再次大幅度降低关税, 此次降税涉及 4900 多个税目,占税则税目总数的 76.3%,降幅达到 35%,是 1992 年乃至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降低进口关税涉及商品范围最广、幅度最大的一次。 据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

16、0)(第六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废除或降低关税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维新士人关注关税自主问题的历史背景。(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自主降低关税的意义。(6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城镇人口由 1843 年的 2070 万人,至 1893 年增至 2350 万人,从占总人 d 的 5.1% 上升为 6.6%。至 1949 年增至 5766 万人,从占总人口 5.1%上升至 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 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 34 个,这些口岸

17、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 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摘自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 工业型城市化。政府是城市化的主导,能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同时可使 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全。尤其是往前 30 年,我国 城镇人口比重由 9.05%上升到 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 0.15%,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由 2&2%上 升到 40%,年増长率达 0.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 (1)据材料,归纳中

18、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8 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 分) (3) 据材料三, 概括新中国成立后 30 年内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 (6 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中共中央在 1983 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稳定和完善农业 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 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

19、,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 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53 年 9 月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就提倡种植玉米。1955 年他在中央全会的决议中指 出 “玉米是最高产的作物, 应该在我国所有地区广泛推广”, 要求到 1960 年播种面积至少扩大到 2800 万公顷有些地区的玉米完全被冻死或者干死,没有任何收成。1956 年农业丰收,这一特殊情况 使赫鲁晓夫头脑发热,1957 年 5 月,他未经中央讨论,在列宁格勒一次集会上宣布三四年内按人口 平均计算在肉类、奶类和黄油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惊人目标。这一目标遭到苏联党内一些人 和经济学家的反对,也受到美国哥伦

20、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的嘲笑,他却还是一意孤行。19571964 年 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只从 37 公斤增至 40 公斤,美国 1961 年人均肉产量却有 100 公斤,三四年内在肉 类生产上赶超美国的目标成了人们的笑料。 摘编自唐士润评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赫鲁晓夫农村改革的特点,综合中苏农村改革说明发展现代农业要注意的因 素。(6 分)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历 史 答 案历 史 答 案 第卷第卷 1【解析】1977 年发表到 1980 年要实现“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达到 70%

21、” 明显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 严重脱离国情, 故 C 正确 ; 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中国农业现状, 排除 A。 B 材料没有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而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排除 B。 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 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提出脱离实际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极大的推动 了中国现代化水平,是错误的,故 D 错误。 【答案】C 2【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1949-1952 年是中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掌握了 国民经济的命脉,调整工商业;1953-1957 年为中国的“一五”计划,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发展国 民经济;1962 年政府制定了八字方针,1965 年,调整工作基

22、本完成,1949-1965 年中国经济的 恢复与发展的共同原因都有政府的主导,故选项 D 选项;1949-1965 年中国都处于计划经济的控 制下,没有市场调节,故排除 A 选项;1949-1965 年中国都是公有制,故排除 B 选项;经济结构 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等,而材料只提到了产业结构,故排除 C 选项。 【答案】D 3【解析】“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在 1949 年确立的,“一五”计划是 1953 年到 1957 年,排除 A。 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建设项目,它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 B。材料中的这些 项目并没有彻底改变工业不合理的布局,排除 C。确立

23、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应该是在 1956 年三 大改造完成后,排除 D。 【答案】B 4【解析】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体现了该书的主题改革,即经济改 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分析选项,D 符合题意;A、B、C 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 C。 【答案】C 5【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和变革,可直接排除 BD 两项,本题 应选 A 项指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没有变动。从 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 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A 6【解析】结合所

24、学知识可知,承包制的核心是增加企业的自主权,明显拓展了市场经济的空间, 故 C 项正确;材料不能明确体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故排除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故排除 B;题干涉及的是“国企”而不是私营工商业,排除 D。 【答案】C 7【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88 年 4 月 13 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建立海 南经济特区,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有着深远的意义,是造 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因此 C 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 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海南落地的时间是 2018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 选项错误,此时期

25、海南经济特区刚刚建立,经济发展成绩尚未显著;D 选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是在 1984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不是造成各地人才流向海 南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答案】C 8【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 1958 年开始,由于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 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长达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1960 年冬,党中央和 毛泽东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 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充实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到 1965 年,原定 的各项调整任务均顺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

26、著成就,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 料体现的是此时期农业和轻工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并未反映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C 选项错 误,合作化运动发生于 1953-1956 年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 选项错误,计划经济体 制的弊端一直存在,并未被解决。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答案】B 9【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指示认为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和技术,并不排斥可以吸收 资本主义国家中技术上某些好的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在技术上并不存在不是倒向这边就一定倒向 那边的问题。这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此时期“一 边倒”外交政策并未调整,我国在

27、国际斗争中,仍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B 选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 1995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 选项错误,这一目标针对的 是“技术一边倒”的口号,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答案】D 10【解析】根据“1988 年,我国放开了物价管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 调节”,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放开后各地物价 上涨很快,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说明扩大市场作用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 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矛盾的复杂性,故 C 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并且

28、 现在已经取得很大成效,A 表述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是 1984 年开始的,与材料中时间 不符,排除选项 B; 根据材料“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因此选项 D 排除。 【答案】C 11【解析】依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从 1992 年中共十四大开始,我国着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推动了对外贸易的较快发展,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 “中国进出口贸易稳步上升”是表格反映的现象,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B 选项错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图中现象出现的理论因素,不是主要原因 ; C 选项错误, 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

29、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外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正 确答案为 D 选项。 【答案】D 12【解析】根据材料“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 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结合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可知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 展,故 A 正确;根据“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故 BC 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 1958 年,中共八大于 1956 年召开,故 D 错误。 【答案】A 13 【解析】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后, 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 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30、,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结果, 即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故 A 项正确;B 项错在“投机性”,当时是主动摘帽而且政府鼓励摘帽,不存在投机,排除;私 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公有制是主体,故 C 项错误;国家对非公经济 的保护是材料现象的原因,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4【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这一时期公有经济所占比例较高,尤其是在工业领域,不存在私有制 经济,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所有制形式是单 一公有制,选项 A 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方面公私比例,因此与土改无关,选项 B 排除;人民公 社时期公有化程度更高

31、, 基本不存在私有, 与材料中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一定比例不符, 排除选项 C;对外开放后我国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和工业产 值比表格中比例高,选项 D 排除。 【答案】A 15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的 “压缩基本建设规模, 降低工业发展速度” 等信息,体现了对大跃进等“左”倾错误的反思,C 正确;1960 年确立八字方针,A 时间不符合 题意,排除;材料中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无法体现工业成果显著,排除 B; 材料中的这些措施和城市化进程无关,排除 D。 【答案】C 16【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中共中央

32、的指示主要是针对农村经济困难而进行的生产 关系调整。答案为 A。B 选项的表述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当时纠正的是左倾错误,而不是 右倾错误,C 错误。材料没有废除人民公社体制,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是在 80 年代,D 错误。 【答案】A 17【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和文件内容,要求恢复农村中的商品关系,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选项 C 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选项 A 排除;人民公社体制结束是在 1983 年, 选项 B 排除;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尚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选项 D 排除。 【答案】C 18【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种类在扩大,结合时间 1953 年

33、,我国工业化建 设起步,因此这一做法是为了保障工业化的需要,信息 D 正确;这一做法不利于调动生产者积极 性,信息 A 排除;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这一做法受到了苏联模式的影响,选项 B 排除;根据材料时 间可知当时国民经济已经恢复,选项 C 排除。 【答案】D 19【解析】1953 年开始进行“一五”计划,1952 年大学专业进行调整,其目的是培养经济建设的 专门人才,B 项正确 ; 由材料中的“1952 年”可知,此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 A 项 ; 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当时院系调整是全国范围而非单独在天津进行,选项 D 排除。 【答案】B 20【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承包制

34、的核心是增加企业自主权,明显拓展了市场经济的空间,D 选项符合题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A 选项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国企而不是 私营工商业,B 选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C 选项排除。 【答案】D 21【解析】材料中“一些生产队突破禁令,悄悄搞起了包产到户”“宜宾屏山县实行包产到户的 生产队比例达到 57%”说明包产到户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较好方式,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使材料中现象的出现,A 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积极性,不是扩大了基层 自主权, B 错误 ; 1979 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符合材料的信息, C

35、 错误;材料中的现象并不是推动了城镇化建设,D 错误。 【答案】A 22【解析】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情况,与当 时的体制密切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 我们可知当时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故选 B。 1966 年-1976 年为文化大革命期间, 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由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斗 争,所以领导干部的团结奋进不正确,排除 A。邓小平在 1975 年提出全面整顿经济的思想,纠 正文革的一些错误,与题干时间不符,C 错误。19661976 年文革期间社会大动乱,与稳定有序 的社会环境相矛盾,D 错误。 【答案】B 23【解析】根

36、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对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手工业产值和手工业者 收入的增加,由此可得知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选项 A 正确;选项 B 与材料无关,排 除;材料中没有提及国民经济中工业、农业、手工业的比重关系,选项 C 排除;材料数据无法反 映出人民生活提高,选项 D 排除。 【答案】A 24【解析】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突出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故 D 符 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注重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 合,故 AB 不符合题意。美国罗斯福新政是为了渡过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情况下以调动劳动者生 产积极性为出发点的表述错误

37、,故 C 不符合题意。 【答案】D 第 II 卷第 II 卷 25(20 分) 材 【解析】 (1)第一问,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废除和降低关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革 命已经完成,自由贸易的需要;第二问,从英国商品的对外输出、原料的输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自由贸易时代的形成等几个方面分析英国降低关税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马建忠于 1879 年指出但仍然远远高于中国。”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的关税主 权逐渐丧失,外国商品涌入、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早期维新派思想的解放等几个方面分析早期维 新士人关注关税自主问题的历史背景。 (3)从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8、、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和 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深入发展分析我国自主降低关税的意义。 【答案】 (1)原因:工业革命完成;自由贸易的需要。积极影响:确立了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英国工 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竞争优势;为工业品的输出开拓了市场,有利于原料、粮食的输入;促 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逐步进入自由贸易时代。 (2)背景:南京条约规定关税协定以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逐渐丧失,外国商品涌入;民族 经济发展,需要降低土货出口税、增加洋货进口税;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早期维新士人放眼世界, 有了新的国际视野。 (3)意义: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顺应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

39、促进了 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深入发展。 26(20 分) 【解析】 (1)趋势:根据柱状图可知中国古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随着经济重心 南移,南方城市数量在唐代以后明显增加,最终超过北方;先秦城市职能以政治职能为主,唐代以 后经济职能越来越明显,至清代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2)原因:根据材料可见从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城市人口在不断上升,其原因在于自然 经济逐渐解体,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根据材料近代通商口岸由“五口通商”“至甲午战争前, 全国通商口岸 34 个”,通商口岸的增加大大推动城市化;通商口岸企业性质“外资工厂、官办和官 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40、,可见近代洋务运动恶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城 市近代化。 (3)特点:根据材料“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 业型城市化” 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化具有政府主导、 工业型城市的特征 ; “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 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全”,可知城市化的资金来源于农业资金;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城市化进程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发展速度较慢。影响因素: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计划经 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会呈现上述特点。 【答案】 (1)趋势: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南方城市数量在唐代以后明显增加,最终超过北方;先秦城市 职能以政治职能为主,唐代以后经济

41、职能越来越明显,至清代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2)原因:通商口岸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 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3)特点:政府主导;工业型城市;农业资金推动城市化;发展速度慢。影响因素: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7(12 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中央一号文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党 中央的重视、制度的改革、改善农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推进技术改革和结合我国国情。 (2)特点:根据“赫鲁晓夫就提倡种植玉米”、“这一特殊情况使赫鲁晓夫头脑发热”、“三 四年内在肉类生产上赶超美国的目标成了人们

42、的笑料”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主要是企图以高产 作物为突破口,以提高产量为主要目标;制定目标主观臆断,急于求成;不顾客观实际,违背经济 规律;个人作风专断,一意孤行。 因素: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注意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提高农民积极性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答案】 (1)原因: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并下发“中央一号文件”;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发展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注意合理调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比例,改善农业经济结构;发展乡镇企业;推 进技术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政策。 (2)特点:企图以高产作物为突破口,以提高产量为主要目标;制定目标主观臆断,急于求成; 不顾客观实际,违背经济规律;个人作风专断,一意孤行。 因素: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科技兴农;群策群力,提高农民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