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48495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XX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XX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20XX 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特征码 CXjqitJrlEPodnUPRkoN 20XX 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20XX 年是“十二五”环保工作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推行新 环保法的严管之年,也是“十三五”各项工作的谋划之年。 环保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关于加快 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 xx 决定作出的到 2020 年进入环 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总目 标,以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全 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 断面比例持续提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 续达到 100

2、%,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全市环境空气优良 率保持在 80%以上,全市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区域环境 持续保持安全稳定。具体任务是: 一、认真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围绕 20XX 年全市深 化改革工作任务,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工作新路子。一 是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规政策体系。推进xx 市大气污染防治 条例立法,确保条例今年 6 月底前通过市政府审议,8 月底 第 2 页 前进入市人大常委会一审程序。持续开展低碳城市、水生态文 明城市试点等工作研究,形成有效约束开发行为,促进区域绿 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制度框架。二是建立生态红线 管控制度。编制完成xx 市环境功能区划 ,力争

3、今年 6 月底 前通过市政府审议后报省政府审批实施,明确环境功能 6 大分 区差别化环境目标和管控措施。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开发管理 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加强xx 市环境功能区划与城市 总规、国土空间利用规划衔接融合,编制完成xx 市市域生态 保护红线规划 ,优化环境空间开发布局。三是深化生态补偿机 制前期研究。结合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机制,开展 生态补偿前期研究,积极探索综合补偿与分类补偿相结合,转 移支付、横向补偿和市场交易互为补充的生态补偿制度。四是 推进社会、企业多元化参与环境治理。持续完善环评中介服务 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第三方治理机制,加快开放环境监测市场, 探索试点重点企

4、业污染治理第三方运维管理。制定实施社会 环境检测机构考核办法等工作制度,规范社会化机构管理。 五是推进镇海区环境监管机制改革工作。以化工行业为重点, 推行有机废气总量控制及整治机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事前防 范机制、环保执法无缝对接机制创新。 二、加快构建环境保护联动工作格局。紧紧抓住当前各级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的政治机遇,加快建立监管统一、 职责明确、执行有力的环保工作机制。一是探索环境保护形势 第 3 页 分析制度。定期研究全市环境质量及重点区域行业环境保护形 势,及时推动重大环保工作措施落地。二是出台全市加强环境 监管执法工作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 境监管执法的通

5、知精神,制定我市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实施意 见,重点明确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机制和环保部门环境监管 执法责任机制。三是健全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工作体系。制定出 台xx 市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构建 市、县(市)区(园区) 、乡镇(街道)三级环境保护监管执法 网格,由各级政府负责人担任区域网格长,明确每级网格工作 任务和责任,形成层层负责、覆盖全域的工作体系。四是完善 环境保护部门绩效对账机制。研究建立xx 市生态环境保护行 政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各环境保护工作部门和责任单位在落实 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工作中,协调配合、认真履职。 三、统筹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生态建设 主

6、阵地、主战场作用,强化综合协调,深入推进生态创建等重 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十二五”生态建设主要任务。召开全 市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下达落实各地各部门生态建设 工作任务书,有效运用环境质量预警通报、污染问题挂牌督办、 治理工作督查约谈等措施,确保“十二五”全市加快建设生态 文明行动纲要中明确的 120 个生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二是扎 实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根据国家全面推动生态建设示范区向生 态文明示范区创建转化的统一部署,细化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示 第 4 页 范区指标和相关创建工作规程,按整体谋划、分步实施原则, 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积极做好省级、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区创建准备。继续推进北

7、仑、江北两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指 导已创建成功的生态县(市)区做好复核更名工作,确保无缝 对接。三是深化“四边三化”行动。贯彻落实全省深化“四边 三化”行动工作方案,制定实施新一轮专项工作计划,确保 “四边三化”在全域覆盖、机制完善、典型引领方面取得更大 突破。 四、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围绕“十二五”省政 府对我市下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要求,强化减排项目落地、 工作机制创新,助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一是落实重点减 排工程。完成“十二五”列入国家减排责任书范围的慈溪市北 部污水处理厂提高负荷等 6 个治理工程项目,并确保已建电厂 脱硫脱硝、污水处理厂等减排设施高效稳定运行。二是完善污

8、 染减排市场调节机制。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工作,实现全 市新老所有建设项目排污权有偿使用机制全覆盖。组织落实 xx 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环境要素保障 方案 ,建立市级排污权交易和储备体系,确保全市经济社会转 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制定出台xx 市排污 权回购管理暂行办法 、 xx 市排污权程序规定(试行) 、 xx 市排污权租赁管理暂行办法 ,扩大排污权交易标的,规范并活 跃二级市场,推进排污权抵押工作。三是完善建设项目总量削 第 5 页 减替代制度。建成全市刷卡排污管理平台,在印染、电镀实行 行业总量管理,促进企业环境管理从浓度控制向浓度、总量双 控转变。

9、五、切实打好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贯彻落 实省、市“五水共治”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工作要求,努 力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一是加大水环境治理。力争 20XX 年底前 提前一年实现“清三河”全治理目标,60%以上县(市)区建成 “清三河”治理达标县。全面落实“河长制” ,重点推动 33 条 市级河道“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打造“河长制”标杆河道。 深化xx 市污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制定全市城乡污水截污 纳管及处置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提升“清三河”治理 成效。贯彻落实全省饮用水源保护规划,持续强化集中式饮用 水源地长效监管机制。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 划,20XX 年新

10、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 xx 个,新增受益农 户 29 万户。完成 959 个年存栏 50 头以上养殖场的治理任务, 推广商品有机肥 xx 万吨,分别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xx 吨、 xx 吨。组织实施 xx 湾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治理,推进重点海湾 治理。二是深入大气污染防治。突出各牵头职能部门的主体责 任,抓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 6 个配套专项子方案。加大 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天然气供气比 20XX 年增 加 33%。推行烟气清洁技术排放标准,确保到 20XX 年底 6 台 xx 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标准,启动镇 xx 区域消 第 6 页 除“白色烟雾”试点工

11、作。全面完成 1083 平方公里“禁燃区” 建设,落实 xx 台 10 蒸吨/小时(含)以下锅炉的省定淘汰改造 任务。深入开展临港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继续在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技术推行方面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加大涂装、干洗、汽修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深化机动车 污染防控工作,健全尾气超标排放车辆常态化执法机制,探索 “黄改绿”试点,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年度力争淘汰“黄 标车”4 万辆。持续完善作业标准,强化行业监管,落实建筑 工程、施工场地、城市道路扬尘措施。控制农村废气污染源头, 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86%以上。三是强化土壤源头防控和修 复。重点加强处置设施建设

12、及危废监管工作,争取完成危废和 污泥处置项目 16 个、启动 4 个,确保 45 家重点危废及污泥产 生、处置企业建成在线监控设施,并推动 54 家二恶英排放单位 开展自主或监督性监测工作,开展江东区庆丰地块、鄞州区农 药厂地块污染修复工程。 六、扎实推进重点区域行业环境专项整治。一是深化“十 二五”省、市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完成余下列入省重污 染行业治理范围的 xx 化工,xx 化工新材料、xx 药化 3 家化工 企业搬迁入园。完成列入市级整治范围的 xx 铸造行业及宁海、 奉化金属表面酸洗行业的整治任务。启动 xx 区域 7 家电镀企业 和 xx7 家分散电镀企业的搬迁提标整治工作。开

13、展重污染行业 整治工作终期评估,健全整治提升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污染反 第 7 页 弹。二是深化重金属污染防控专项治理。重点做好余姚重金属 防控区整治和验收工作,圆满完成“十二五”国家、省重金属 污染综合防治任务。继续做好奉化涉汞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力 争在 20XX 年 6 月前完成全市汞行业环境治理任务。 七、突出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工作。贯彻落实新环保法 , 努力打造成为环境执法最严格、环境监管最严密的城市。一是 强化源头监管。把生态红线作为项目准入的底线要求,从严执 行“三位一体” (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 、 “两评结合” (专家评价、公众评价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 从源

14、头上控制高污染、高风险环境项目。二是深化专项执法行 动。继续加大市、县(市)区环保部门联动执法力度,强化环 境监察网格化、精细化及错时执法制度,重点打击大气污染企 业、重污染行业企业、饮用水源保护地、污水处理厂等环境违 法问题,集中曝光一批“按日计罚” 、 “查封扣押” 、 “限产停产” 、 “行政拘留”等典型案例,营造惩治环境违法行为的浓厚氛围。 三是开展全市环境保护大检查。制定印发检查方案,在市政府 的统一组织下,重点实施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阻碍环境监 管执法“土政策”清理废除、群众举报重点案件查处等工作, 确保突出环境问题查处到位、整治到位。特别是要集中推动各 地开展“未批先建” 、

15、“未验先投”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行动, 按属地负责、查改结合等原则,于 20XX 年底基本完成清理整改 任务。四是强化司法保障。深入推进与公、检、法机关协作, 第 8 页 持续完善环境犯罪案件办理、非诉案件强制执行、公益诉讼等 工作程序和规程,加快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手段的无缝衔接。 五是维护区域环境安全。加大环境隐患排查、预案管理、专业 处置网络建设,健全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工作机制。及时有效 调处环境信访,不断完善以 12369 环境投诉平台为基础的社会 公众环境问题舆情研判和化解机制。持续加强电离电磁辐射环 境监管,推进放射源长效管理,确保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许 可持证率、废旧放射源及放射性

16、废物送贮率两个 100%。 八、持续提升环境监测及管理应用能力。注重环境监测监 控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环保科技支撑力度。一是加强大气复合 污染监测监控工作。有效应用大气复合污染研究成果,构建大 气污染源清单及源解析数据库。组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平 台,紧密与市气象等部门合作,综合实现大气污染监测预报、 预警发布、应对评估等功能。二是提高水环境功能监测能力。 在维持好现有 80 个市控以上断面监测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县控 监测断面密度,科学布点,确保每个乡镇有一个县控常规监测 断面,全市形成 205 个市、县两级的地表水监测监控网络。三 是抓好环境监管信息化。完善“河长”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发 挥其

17、河道水质预警、治理督查督办等功能。构建面向环境监察 工作实际的污染源数据中心及两级环保部门统一执法检查平台, 努力打造智慧环保监管网络。四是有效应用环境监测结果。加 强重点污染源及气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提高设 第 9 页 施稳定运行率和数据报送合格率。积极推进气水监测数据在各 地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的评价应用,强 化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与环保执法联动。 九、全力推进环保系统自身建设。围绕强基础、转作风、 抓队伍要求,加快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的 工作队伍。一是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建设。编制环保“十三五” 规划和各专项实施方案,开展生态文明、气水治理、污

18、染减排、 监管创新等课题研究,提升环保部门谋划研究、策划课题、规 划编制、计划实施能力,推动环保部门从业务部门向综合部门 转变。二是注重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以践行中央“三严三实” 作风建设为要求,不断健全政治思想学习、作风整改提升长效 机制,制定落实局党组理论中心学习组、党员年度学习计划; 切实强化“担当、服务、创新、全局、决胜”工作意识,健全 作风整改提升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深化环保系统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省委“28 条 办法”及市委“20 条措施” ,开展环保系统反“四风” 、效能亮 剑等专项行动。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突出党组织主体责任 和纪检部门监督

19、责任,继续实施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 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规范重要岗位、环节工作制度和行 为,做到廉政勤政、干净干事。四是推进队伍机构建设。坚持 执法监管力量下沉,大力推动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及工业 集聚区,配备必要的环保管理机构及人员。完成市局系统中层 第 10 页 干部轮岗及选拨任用工作,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环保干 部学习培训、上挂下派等活动,培育高素质环保管理队伍。五 是抓好管理规范建设。围绕全市“四张清单一张网”行政管理 制度改革,明晰环保部门职责边界,重点强化权力清单、责任 清单制度建设。健全落实两级环保部门分级审批、监管执法长 效工作机制,重点完善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

20、制度。 十、不断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全面围绕提升社会公众 环境保护知晓率、满意率和参与率,努力提高环境宣传教育实 效。一是开展主题宣传。持续强化新环保法宣贯力度,以 专项执法宣传、重案要案查处曝光等形式,进一步确立全社会 环境法治意识。强化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沟通合作,及时跟 踪报道各地生态创建、环境治理工作绩效,推进环境宣传“进 社区” 、 “进农村” 、 “进机关” 、 “进学校” 、 “进企业”行动,营 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培训教育。分门别类开展 针对各级领导干部、环保专业工作者、社会公众的环保专业培 训,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生产专项宣传培训,切实提高全 社会环境保护守法和责任意识。三是推进信息公开。强化公众 关注度高的污染源监管、气水环境质量、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等 信息公开,推行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开展全指标监测及监测信 息全公开。不断强化重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及结果公 开、应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推动公众参与。引导、支 持公众及社会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培树一批生态文明 第 11 页 建设先进典型。注重对环保组织及志愿者队伍的培训指导、管 理服务,着重发挥其对舆论关注度高、公众诉求多等重大环境 问题的有序引导作用,及时消除公众疑虑,维护社会舆情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