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人民版必修.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9677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人民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人民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人民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人民版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人民版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人民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人民版必修.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置及其相关内容,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同时师生们共同探讨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给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必修一政治模块的第一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最后一课。它介绍了中国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对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军机处、密折制度的来龙去脉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再有,从疆域上,略述了清朝的版图和边疆政策。从内容上看,它上承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期,下启近代政治变革的动荡期,可以说是中

2、国从古代走向近代的转折点。既是中国古代政治成熟形态的代表,也是步入近代后改革的张本。本节内容用专题方式讲述,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古代政治的来龙去脉,鸟瞰中国古代文明的政治层面。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史比较陌生,但是通过本专题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大致了解和掌握了中国古代(明以前)政治制度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本节内容,效果就明显了。教学建议1教法:情境材料导入,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2学法: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

3、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2通过对明清皇权与以往各朝代皇权不同特征的比较,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的综合,锻炼对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特征进行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各种图文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演进过程。通过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历代王朝的成败得失,锻炼用现代政治理念进行分析的能力。同

4、时又应当看到当时的具体条件,做出符合实际的客观的评判。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落日辉煌”的折射。深刻体会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恶劣影响及由此造成的中国社会落后,产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强烈欲望。重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提问】播放诸葛亮和曹操的图片,二者有共同的职务,都是丞相,从而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古装影视剧,知道我国古代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是什么高官吗?

5、【学生回答】丞相(或宰相)【引导提问】对,从古至今一直这样认为。其实,这个官职开始不应叫“宰相”,严格地讲,应该叫“丞相”。如秦汉的丞相,唐宋的门下、中书、尚书三省的长官。到后来,丞相权力过重而被称为“宰相”。大家一定知道“宰相”一词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吧?【学生回答】“宰”意为主宰,“相”意为辅佐。“宰相”就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的人。【引导提问】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学生回答】秦朝。【引导提问】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对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积极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消极作用: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

6、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教师导入】相权的存在制约了皇权的集中和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明清的皇帝各用了一套什么措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新课学习】【板书】第一方面:相权与君权【板书】(一)内阁制度的形成【板书】1背景(废宰相)【多媒体】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朱元璋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材料二(明朝)中央官制的最大变化是宰相制度的废除。明

7、太祖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故明初虽设中书省,但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比元朝大为削减。洪武十一年,命诸司奏事不必关白中书省。十三年,以谋反之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因而宣布废相之举。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汉高祖诛戮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必去者,亦止韩、彭独至明祖,籍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赵翼廿二史札记【问题设计1】根据三则材料试着从历史背景、现实情况、个人原因归纳一下朱元璋为什么要废宰相。【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权臣篡位,一般都是以当丞相为第一级台阶,曹操、刘裕、陈霸先

8、等人,连同那个篡位未成的董卓在内,都当过丞相。权臣夺权的就更多,例如:西汉末年的王莽、唐朝末年的朱温、北宋第一代君主赵匡胤等等。鉴于这些历史教训,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对功臣和权臣狠下毒手。废相问题上有两次重要的行动,一是诛杀李善长案,一次是诛杀胡惟庸案。朱元璋借此机会废除了丞相,并规定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至此,皇权对于可能威胁自身的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将宰相的设立、变革、废除的线索理清。【问题设计2】宰相废除后,原来宰相的职务归属谁?宰相被废除后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归皇帝,皇帝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小结】(1)背景:明太祖朱元

9、璋废除了丞相,造成了皇帝政务繁多。(2)内阁制形成【展示课件】明朝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皇帝皇帝废宰相后宰相(数位)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板书】2内阁制创立【板书】(1)形成原因材料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载洪武十七年九月,给事中;张文辅言:“自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一百六十件,计三千二百九十一事。故君主独裁,非精力过绝人,必不可久。钱穆国史大纲【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内阁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朱元璋废丞相职位,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然而又导致丛生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皇帝政务实在繁忙,于是朱元璋委派了一些有才学且办事较稳重的中下级官员

10、,跟随皇帝左右以便随时接受顾问,到明成祖时就专门成立一个秘书机构,称为内阁。(可进一步分析它的根本原因)【板书】(2)时间【问题】内阁制具体是在什么时间设立的?【学生回答】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元年(1402)设立。【板书】(3)地位【问题】内阁的地位怎样?【学生回答】内阁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人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板书】(4)特点【问题】明朝的内阁制有什么特点?【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展示】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皇帝以司礼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板书】(5)评价【课外延伸】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明

11、朝宦官专权的人物和史实。【学生活动】学生可从语文知识和课外阅读中了解到魏忠贤和东林党等史实。【展示课件】明朝内阁的设立及演变: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时期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明宣宗时期内阁制走向完善和成熟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问题】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学生活动】学生可扩展探讨。如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政治制度的逐步成熟;以及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等。【问题】内阁制与丞相制有何不同?【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推选

12、代表发表主张。【教师归纳】(1)从身份上讲丞相地位尊崇,属于高级官僚,内阁创立之初,都以官职较低的官员充任。(2)从职能上讲,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助理万机,统率百官;内阁官员虽属于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但职权范围始终并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过渡】明代废了宰相,清代便把此制度沿袭下来,还是用内阁掌理国政。然而到了雍正朝,到底还是嫌内阁权力过大,干脆又在内阁之外另行设置一个机构,这便是军机处。除此外,清廷为加强皇权,还实行了密折制度等。【板书】(二)清朝的军机处【板书】1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和目的【展示课件】读读议议: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

13、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问题设计】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文,以小组讨论并作答。【教师归纳】时间:清朝雍正帝设置;原因:(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根本目的:加强专制统治,巩固清朝政权。【展示课件】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材料三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

14、舍仅屋一间半”。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问题设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作用。【师生互动】同样让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文,以小组讨论并作答,然后老师总结。【板书】2军机处的职权【展示课件】材料一军机处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清会典材料二内阁亦与机务完全无涉,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清史稿张廷玉传谓:(军机处)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谓:(军机处)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15、。【问题设计】(1)根据背景知识和材料一、二,说明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和作用。(2)从背景知识和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人员由哪些人构成?职权如何?和明朝的内阁相比怎样?【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比如补充军机处的人员职称叫“军机章京上行走”,明显带有临时遣派的意思。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连讨论的全力也没有。对皇帝的决定,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教师总结】指出明清由内阁向军机处转变的过程正是皇权强化的表现,清朝是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的末代王朝,而军机处的设置正是把专制制度推向了顶峰。【板书】3军机处的特点【问题】军机处有什

16、么特点?【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展示】。(1)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2)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皇帝进一步集权。(3)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又因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提高,但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板书】4军机处的影响【讨论】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就达到了顶峰呢?【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讲解】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在秦朝的时候是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家的最高政务的。汉朝,皇帝是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人员形成了“中朝”的决策机构,来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等多人来执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

17、散在许多人手中。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到了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完全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唯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通过与前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皇权是一步一步的加强,到了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板书】5密折制度密折制度出现之前地方官员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地方官员皇帝上一级地方(或中央)官员密折出现之后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皇帝地方官员【问题设计】据图示,密折制度出现前,地方的信息上达中央存在什么弊端?密折出现后,

18、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后,师边小结,边板书)【板书】(1)什么叫密折制度【板书】(2)密折制度的影响【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明清时如何处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使君权得到强化,下面我们来看明清时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第二方面:中央与地方【过渡】为了稳定和巩固边疆,清政府对边疆的少数民族也有新的举措。【方法点拨】对清朝的边疆政策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清政府处理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清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什么?有何职权和作用?然后,教师再运用情景。创设、问题设置,把学生带人更深的思考中。【展示课件】承德避暑山庄一景【问题设计】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园林,图中的建筑群和我

19、国哪个民族的风格很相近?从中能看出什么问题?【教师补充知识】清朝皇帝与班禅、达赖的关系。【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同时请学生列举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再引到对少数民族机构的变革中来,引出改土归流,同时列出边疆政策的提纲。【展示课件】清朝疆域全图(嘉庆二十五年)板书1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板书】2理藩院设置【板书】3边疆交通和军事防卫【板书】4改土归流【师生互动】这是一个历史术语,宜由教师直接解释。指出,何谓土官、何谓流官。请学生思考土官改流官的作用,师作小结。【板书】(1)原因: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板书】(2)含义:结合教材“知识链接”加以分析。【板书】(3)概况:(略

20、)【板书】(4)意义:【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展示】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合作探究】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结合本目内容,如何评价专制制度的强化?【师生互动】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最后补充。【方法点拨】横向方面,引导学生根据上面新授的两方面内容从利弊两方面回答;纵向方面,根据历史知识,专制制度的加强到了什么时候开始弊大于利。【课堂小结】中国自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历了两千年的演变过程,到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达到顶峰。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板书设计第一方面:相权与君权(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背景(废宰相)2内阁制创立(1)形成原因(2)时间(3)地位(4)特点(5)评价(二)清朝的军机处1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和目的2军机处的职权3军机处的特点4军机处的影响5密折制度(1)什么叫密折制度(2)密折制度的影响第二方面:中央与地方1清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2理藩院设置3边疆交通和军事防卫4改土归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