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__明清1840年前课件.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8493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0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__明清1840年前课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__明清1840年前课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__明清1840年前课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__明清1840年前课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__明清1840年前课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__明清1840年前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__明清1840年前课件.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 高考历史(课标专用)高考历史(课标专用) 考点考点清单清单 考点一 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考点一 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1.丞相制度的废除丞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丛生。朱元璋认为其妨碍了皇权的高度 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废除1380年,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天下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内阁的出现 (1)背景:明朝废除丞相,皇帝政务繁多。 (2)设立:明太祖设置 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从顾问,但这些大学士很 少能参决政事;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后

2、来,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票拟 权。 (3)地位: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 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 设置 雍正 年间因办理西北军务的需要而设置 运行 机制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诏令由军机处传达 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3.军机处的设立军机处的设立 教材知识补遗教材知识补遗 1.内阁首辅 首辅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中期后,大学士又被称为“辅臣”, 首席大学士被称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嘉靖、

3、隆庆和万 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地 位最高,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亦称为首辅。 2.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始创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清朝实行密折制度,允许 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 用有两个:一是使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 官员尤其是同僚之间相互告密的作用。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 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呈密奏,那么谁还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之 事?密折制度使得同僚变成了“特务”,谁都有打小报告的可能,自然是 防不胜防,于是只好老老实实。 3.巡抚和总督 (1)巡抚

4、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是巡视各地的军政、 民政大臣。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 权。同时,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 强。清因明制,在各省设置巡抚。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 处理全省民政、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等大权。 (2)总督 总督是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总制,分专务和地方两种。专务总督有 总督粮储、总督河道、总督漕运等名,各以所辖专务为职,提督军务为辅。 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等官,至地方安抚军民或主管兵事,事毕复命, 名义或称巡抚或称

5、镇守。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文移往来不 便,乃定为都御史巡抚兼提督军务等名称,所辖多重者加总督。地方总督多 因边防或镇压人民而设,以所辖地区军务为主。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首 次以总督军务入衔。正统末至景泰初,地方亦多派总督。这些总督因事而 设,事毕即撤。自成化五年(1469年)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 总督之“督”表明其在名义上不是地方官,具有中央差遣的“派出”性质, 由此可见中央是将地方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上的。 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 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有总 督兼巡抚者;总督

6、辖区较巡抚广,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时有管辖五省、七 省者;总督级别较巡抚高,总督一般为从一品到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地方 总督多于部院正官中遴选。 4.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又称土司改流、改土设流、废土改流,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始 于明代中后期,具体是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由中央政 府派任流官进行统治。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减少了叛 乱因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 展,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1.农业的发展: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

7、,按照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2.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 (1)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 人们奉为珍品。 (2)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 主导地位。 (3)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 门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 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 萌芽”。 3.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 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的“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 是 徽商 和晋商。 (2)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8、”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 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重农抑商”:以明太祖、雍正帝最为典型;实行专卖制度,压制民营 商业,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海禁海禁”政策政策 (1)概况: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 “海禁”;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实行“闭 关锁国”政策。 (2)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点三 儒学的新发展及明清科技文化考点三 儒学的新发展及明清科技文化 一、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一、明

9、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阳明心学阳明心学 (1)背景 a.明朝中期以后,阶段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 危机。 b.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 (2)主张 a.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b.提出“致良知”和 “知行合一” 。 (3)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李贽的离经叛道李贽的离经叛道 (1)主张: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 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 私欲。 (2)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黄宗羲对君主专制

10、的抨击 (1)内容: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 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写成巨著 天下郡国利病书 ,其崇实致用的 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5.王夫之的唯物思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 起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地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 6.意义:进步思想家对传

11、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 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科技文化二、科技文化 1.科技:徐光启编写 农政全书 ;李时珍编写的 本草纲目 ,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绘画:文人画成就突出,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 的精品。 3.明清小说明清小说 (1)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 阶层扩 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2)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 异儒林外史等。 4.京剧的出现京剧的出现 (1)背景: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

12、化中心,戏曲舞台活跃。 (2)发展过程:乾隆末年,四大 徽班 进京;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 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 调和唱腔,形成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号称 “ 同光十三绝 ”的著名艺人;民国以后,京剧逐步走向世界。 1.综合分析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综合分析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1)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儒学由孔子创立,经过孟子、荀子的总 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2)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沉重打击。 (3)西汉:儒学改造与独尊。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适应中央集权需要的

13、封建神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 推崇的正统思想。 (4)魏晋到隋唐:儒学进一步改造时期。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唐代三 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5)宋明:儒学转型与成熟。宋代程朱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封建伦理体系 形成,明初理学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根据。王阳明“心学”标 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6)明清: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2.综合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领先和衰落的原因综合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领先和衰落的原因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明显的农耕经济的痕迹,农耕经济的长期存在,既是 中国古代

14、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也是其后期逐步走向衰落的因素。 特点领先原因衰落原因 (1)从内容看:应用性强,对事 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 方法上主要采取传统的典籍 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2)从应用看:主要服务于农业 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 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与农 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和 医学方面 (1)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 度繁荣 (2)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 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予以 重视及相关支持 (3)技术交流:各民族经济、文 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古代科 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4)主观因素:科学家的个

15、人努 力和不懈探索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少 足够的动力 (2)“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 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古代科学技 术的发展 (3)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 的肆虐,使中国古代缺乏足够的人才 (4)归根结底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 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唐诗繁荣 的原因 政治开明,国家统一、强盛;文化政策开明;经济发达,封建农业、工商业活跃;唐朝科举考 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宋词繁荣 的原因 宋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韵律极严的诗 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

16、感情;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尖锐,一些文人转而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明清小说繁 荣的原因 宋元话本把中国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强化阶段,各种 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社会不满,写出了批判现实的力作;手工业、商业繁荣,资 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是社会的窗口,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发展的艺术反映。运用这一原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因素,可作 如下分析: 4.明清时期中外历史比较明清时期中外历史比较 中国西方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达,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开展工业革命,相继完成了向工业国家的转变 政治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不断进行,资本主义制度 确立起来 外交“闭关锁国”,脱离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开辟市场,建立殖民地 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盛行,厉行文化专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思想 文化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 近代科学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