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生物人教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二 9.2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8266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生物人教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二 9.2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届高三生物人教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二 9.2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届高三生物人教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二 9.2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届高三生物人教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二 9.2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届高三生物人教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二 9.2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生物人教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二 9.2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生物人教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二 9.2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二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2016海南高考)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A项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就叫演替,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

2、一,故B项正确;群落中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等关系,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故C项正确;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空气、水、阳光、土壤等,故D项错误。2.(2018宜春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C.太阳鱼遇幼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属于捕食关系D.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层逐渐失去优势地位【解析】选C。根据种群密度的定义可知,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

3、的变化趋势,A正确;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B正确;太阳鱼遇幼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同种生物之间不属于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C错误;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层逐渐失去优势地位,D正确。3.(2018成都模拟)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保持不变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

4、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解析】选A。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逐渐增加,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种间关系,腐生不是种间关系,D错误。4.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植物病毒V寄生在水稻细胞中,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将植物病毒V传播给其他水稻,青蛙

5、捕食稻飞虱,减少了植物病毒V的传播。(2)关键知识:判断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A项中,稻田中青蛙数量增加抑制病毒V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正确。B项中,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之间不是竞争关系,错误。C、D项中,病毒V与青蛙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C、D均错误。【加固训练】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疟原虫只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

6、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只存在捕食关系【解析】选C。疟原虫与人和按蚊都是寄生关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消费者,鱼类捕食孑孓也是消费者;鱼类和藻类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在空间上还存在竞争关系。5.(2018济南模拟)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蝗虫、蚯蚓、线虫等的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

7、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种群【解析】选A。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A正确;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蝗虫不属于土壤动物,蚯蚓、线虫体型较大,不能用B装置采集,B错误;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C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D错误。6.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生态特征发展期成熟期A营养结构简单复杂B有机物总量较少较多C自我调节能力强弱D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较高【解析】选C。在裸岩演替为森

8、林的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大,动植物类群丰富度不断增加,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多。7.(2018烟台模拟)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解析】选D。从曲线的起点来看,生物的种类不为零,因此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珊瑚礁体积增加,鱼类的种数和个体数增加,因此体积增大的珊瑚

9、礁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根据鱼类种数曲线可以看出,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鱼的种类与数量是随着珊瑚礁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果关系表述错误。8.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

10、群【解题指南】解题时要以曲线反映的种间关系和投放的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这一信息为突破口。【解析】选C。从曲线变化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浮游动物鱼。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导致生存斗争加剧,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方法技巧】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

11、为被捕食者。(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9.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调査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査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解析】选C。调查动物丰富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主要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A错误;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B错误;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

12、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6分)10.(2018武汉模拟)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注: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填“较高”“

13、较低”或“不变”),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填“早”“中”或“晩”)期最高。(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解析】(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属于一定空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为一个种群。种群有很多基本特征,其中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的变化趋势。(2)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说明物种比较少,所以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分析图中曲线发现AI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中期最高。(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竞争加剧,使得某些物种消失,导致群

14、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答案:(1)种群年龄(2)较低先增加后减少中(3)竞争1.(8分)(2018江西联考)如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660 lx(未达到光饱和点)时(其他条件均适宜)小球藻和鱼腥藻单独培养的生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独培养时鱼腥藻在不同水层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混合培养有利于小球藻的繁殖,但不利于鱼腥藻的繁殖C.适当增大光照强度,鱼腥藻和小球藻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D.单独培养时鱼腥藻由于不存在生存斗争,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解析】选C。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群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不同水层的鱼腥藻属于同一种群,A错误;共同培养时小球藻的藻细胞数低于

15、单独培养时,混合培养不利于小球藻的繁殖,B错误;适当增大光照强度,可以为鱼腥藻和小球藻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C正确;单独培养时鱼腥藻个体之间存在生存斗争,D错误。2.(8分)某捕食者与其猎物种群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以捕食者数量为x轴、猎物数量为y轴作图,则图形正确的是()【解析】选D。分析题图可知,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猎物)符合捕食关系的种群波动:猎物增加捕食者增加猎物减少捕食者减少,且捕食者最多时,猎物数量并不是最少,两者数量也不相同,排除了A、B、C,只有图D所示满足这种波动。3.(14分)2017年,为实现国家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国家

16、投入大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还草。下表数据是某退耕地,不同退耕时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退耕时间(年)15101520253035物种多样性指数1.411.752.463.043.363.523.553.55(1)该退耕地各种生物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其中植物的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现象,其意义是_。(2)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变化趋势是_,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趋势是_,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25年到第35年间,该退耕地已经演替到顶极阶段,能不能确定顶极阶段就是森林群落?_,理由是:_。【解析】(1)群落中的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具

17、有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和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一般来说,群落演替的趋势是: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直至相对稳定、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越来越强直至相对稳定、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直至相对稳定、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强直至相对稳定。(3)群落演替受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只有在具备森林群落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下才能演替为森林群落。答案:(1)分层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和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回答出第一点即可)(2)逐渐复杂直至相对稳定逐渐增大直至相对稳定逐渐增多直至相对稳定(3)不能群落演替受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只有在具备森林群落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下才能演替为森林群落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