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8824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2018潍坊质检)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C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和传递兴奋。下列

2、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内外不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均需要消耗能量C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释放至突触间隙D在一个功能正常的完整反射弧中,刺激其中的任何环节均会引起反射活动解析:选B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消耗能量;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刺激反射弧中的某个环节所引起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反射活动。3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

3、,错误的是()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解析:选D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4下列关于神经元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膜会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B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膜外的Na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膜内导致静息电位的形成D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解析:选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移走,不会使后膜产生持续电位变化;静息电

4、位主要是由K外流产生的;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内流产生的。5. (2018合肥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解析:选D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

5、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6(2018日照模拟)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下图1所示,其中甲位于膜内,乙位于膜外,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电流计均置于膜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K浓度甲处比乙处低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 mVC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D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解析:选C图1中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在静息时,K的分布是内高外低;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且没有兴奋传导,所以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 mV;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由于处未处理

6、,局部电流先传导到左侧微电极,后传导到右侧微电极,所以指针发生两次偏转;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当兴奋传导到右侧微电极时能测到电位变化,电表指针会偏转一次。7.(2018开封一模)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图中曲线、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某种培养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Bab时,膜内Na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有关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可以提高曲线上c点值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Na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解析:选B该实验记录的是膜内Na含量变化,测定的

7、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所形成的,需要膜外有较高浓度的Na,因此,不能用KCl溶液代替某种培养液;ab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引起膜内Na含量增加;曲线上c点值表示动作电位峰值,主要由Na内流所形成,因此,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不能提高曲线上c点值;cd时逐渐恢复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8.神经细胞甲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乙产生兴奋,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甲、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C

8、释放的多巴胺与结合会导致细胞乙的膜电位改变D多巴胺只能由细胞甲释放,作用于细胞乙使兴奋单向传递解析:选B神经细胞甲与神经细胞乙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构称为突触,图中表示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延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神经冲动;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是单方向的。9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a点接受刺激后,其膜内电

9、位由负变正再变负B该实验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电表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电表只发生1次偏转解析:选Ca点未受刺激时膜电位处于外正内负的静息状态,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之后又恢复静息状态。刺激a后,电流表都会偏转,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电流表只发生1次偏转,电流表偏转2次,则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10(2018烟台质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已知兴奋由兴奋区向邻近的未兴奋区传导后,未兴奋区成为新的兴奋区,而原兴奋区则恢复静息状态(成为未兴奋区)且有短暂的不应期,所以兴奋不回传。如图是

10、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及若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如果电流表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分别是()A不偏转,M点与P点或Q点重合B偏转,M点在PQ段之间C不偏转,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D不偏转,MP小于或等于PQ的一半解析:选C由题干信息可知,POQO,刺激O点,P、Q两点电位变化相同且同步,所以电流表不偏转;当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时,O点的刺激同时传到P点、Q点,P点兴奋后有短暂的不应期,使M点传来的兴奋传导中断,所以M点的兴奋传到P点不能再传下去,电流表不偏转。11(2018德州一模)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11、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解析:选B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化学信号),产生兴奋(电信号);Na通道开放前后膜内Na浓度始终低于膜外;图示细胞膜上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和Na通道分别行使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嗅觉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12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利用药物阻断Na通道;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利用药物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上述处

12、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解析:选B利用药物阻断Na通道,膜外Na不能内流,导致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对应图乙;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膜内K不能外流,兴奋过后的动作电位不能恢复为静息电位,对应图丙;利用药物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加固了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对应图丁;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受刺激后膜外Na内流少,形成的动作电位幅度低,对应图甲。二、非选择题13筒箭毒碱是从南美洲防己科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南美洲印第安人曾把它涂于箭头,猎取野兽,动物中箭后四肢麻痹。现在广泛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图甲表示

13、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突触的结构)之间的传递,Ach即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相关离子通道的开放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X代表_,其含有的物质通过_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据图乙分析,失活关闭状态的Na通道_(填“能”或“不能”)直接进入开放激活状态,神经元的细胞膜主要通过_来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2)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肌细胞膜发生的电位转变是_,筒箭毒碱的结构与Ach相似,据此推测,筒箭毒碱麻痹肌肉的机制可能是_。(3)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即被_分解,避免肌肉持续兴奋。解析:(1)由图甲可知,X代表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的物质通过

14、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由图乙可知,失活关闭状态的Na通道先经过复活成为静息关闭状态才能激活成为开放激活状态,因此失活关闭状态的Na通道不能直接进入开放激活状态;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通过Na内流来实现的。(2)Ach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肌细胞膜由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其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筒箭毒碱的结构与Ach相似,所以筒箭毒碱可与Ach受体结合,抑制Ach与受体结合,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3)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可被Ach酯酶分解,避免肌肉持续性兴奋。答案:(1)突触小泡胞吐不能Na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或者是Na内流等)(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与Ach

15、受体结合,抑制Ach与受体结合(3)Ach酯酶14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如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1)牵张反射属于_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_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传出神经传到肌肉,引起收缩,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同时兴奋也经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调节。(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能作用于和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4)在骨骼肌过度

16、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_,其生理意义是_。解析:(1)牵张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中神经中枢位于脊髓。(2)肌梭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而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经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的同时又经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3)由图可知,和传出神经与脊髓中神经中枢连接,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能作用于和传出神经,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4)根据

17、上述分析,传出神经兴奋时可引起肌肉收缩,则抑制传出神经的活动会使相应肌肉舒张,以防止肌肉过度收缩受到损伤。答案:(1)非条件脊髓(2)电信号(或神经冲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正反馈(或反馈)(3)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4)舒张防止肌肉受到损伤15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刺激前的处理用硫酸刺激的部位实验结果实验一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左后肢中趾左后肢不能运动实验二不做处理右后肢中趾右后肢能运动实验三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右后肢中趾(每隔1 min刺激一次)右后肢能运动,但3 mi

18、n后不能运动实验四实验三后立即实验右侧背部(每隔1 min刺激一次)右后肢能运动,但5 min后不能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_。(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不同,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3)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因二者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被麻醉的先后顺序不同。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结果表明坐骨神经中的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解析:(1)蛙脑已经损毁,故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自变量为是否环切掉蛙后肢脚趾上的皮肤,由此导致实验结果不同,这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内。(3)在实验三、四中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实验三用硫酸刺激右后肢中趾,实际刺激的是感受器,右后肢在3 min后不能运动,说明从滴加麻醉剂开始到传入神经被彻底麻醉所需时间约为3 min;实验四用硫酸刺激右侧背部,实际刺激的是传出神经,右后肢在5 min后不能运动,说明从滴加麻醉剂开始到传出神经被彻底麻醉所需时间约为5 min。综上分析,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答案:(1)脊髓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2)皮肤内(3)传入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