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944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 .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 修 二,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目 标 定 位,主 干 梳 理,理一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井田制 (1)一切土地属于_,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2)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3)庶民和奴隶_,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国家,集体耕种,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是直接原因;战争频繁加速其形成。 (2)形成:春秋时期,鲁国等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_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3)弊端:土地兼并,商鞅变法,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制,二、“重农抑商” 1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3产生: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首倡。 4发展 (1)西汉:汉武帝推行_、盐铁酒专卖、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2)明清:固守_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阻碍了_的发展。,货币官铸,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1)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_”。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

3、国_,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海禁,互市,2清朝“闭关锁国” (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3)危害:妨碍_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海外市场,1土地兼并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封建土地私有制。 2请图解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度。,想一想,3归纳一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过程。 提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唐朝后期与宋代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

4、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私有制被改造为公有制。 4闭关锁国政策就是禁绝一切对外贸易吗? 提示:否。闭关锁国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海禁”。“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5“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6请图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史 论 要 旨,(1)中国社会的土地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商周时期的_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2)“_”作为我国古代

5、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_”政策尽管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和阻碍了_的成长,直接导致了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衰败,潜伏下了近代前夜的危机。,井田,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新经济因素,考 点 探 究,史料一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

6、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汉书武帝本纪 四川巡按孔贞一言:蜀昔有沃野之说,然惟成都府属,自灌抵彭十一州县开堰灌田故名焉。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探究一,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问题,史料二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所授之田率倍之(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二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史料三 熙宁四年,王安石与宋神宗在讨论“方

7、田均税法”的出发点时,再次提及井田制。他说,方田均税法近似于井田,井田并不是不可以仿效,只是难以速成。宋神宗问他为什么。他说,如今百姓占田或连阡陌,不可以剥夺,但是可以制订办法来限制兼并,达到人人“自勤于耕”的目的。,看来,王安石很想仿效西周的井田制,但又不想操之过急,所以实行方田均税法,以比较温和的手段来限制土地兼并。短期内取得一点效果,最终还是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而不了了之。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问题:史料一中两则史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史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史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史料导读 (1)史料一中的数据“300万钱”“为王府有者什七”是关键信息,表明从汉至明,土地兼并

8、现象十分严重,已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2)史料二反映了北魏推行均田制抑制兼并,但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政策并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3)史料三中的关键词语“不可以剥夺”“温和手段”,说明土地兼并问题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探究一答案 问题: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 措施:孝文帝推行均田制。 说明: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史论总结 认识土地兼并问题,史料一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积累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

9、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探究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史料二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之远之无方,故有四二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海荒之间但能使沿岸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问题:(1)概括史料一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2)史料中反映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危害?,史料导读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材料

10、“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转向科举”说明商人投资方向为买田置地和供应子女读书。“引发人们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说明了阻碍商业发展的原因。 (2)史料反映了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注意省略号在研读史料中的作用:省略号前主要内容是限制开拓海外市场;省略号后主要内容是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探究二答案 (1)现象:商人积累的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子女读书。因素:重农抑商政策。 (2)危害:给沿海人民带来了困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史论总结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 (2)

11、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考 向 研 习,“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的异同,针对训练 (2018江西百所名校诊断)据史料记载;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这体现了( ) A传统的贱商观念 B鲜明的反封建意识 C等级制度的强化 D理学对人性的桎梏,A,解析 据材料“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韩金吾家

12、,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可知连婢女都看不起绢商,这是人们头脑中传统贱商观念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体现不出反封建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也体现不出等级制度的强化,故C项错误;唐代理学还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真 题 研 析,1(2017全国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

13、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C,解析 据材料“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推知,北朝时,南茶已在北方出现,而不是唐代才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仅是喝茶习俗在北方的影响,不能得出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由“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到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以看出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北方城市中有很多南方的饮食习俗,无法体现经济水平的高低,更无法作出南北方的比较,故D项错误。,2(2017全国卷26)表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

14、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A,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政策唐代后期的自耕农经济。依据表格可知,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户数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区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拥有300亩以上土地的地主仅有2家,而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有103家,说明当时该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故B项错误;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瓦解,此时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瓦解,并且材料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故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

15、,3(2017浙江高考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A,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表明盐商经济实力增强后,对教育投资,谋求社会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士贵商贱观念在清朝前期依然存在,故C项错误;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

16、错误。,4(2017全国卷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答案 (1)差

17、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解析 (1)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一,由“雍正时期”“严行封禁”“永远封禁”“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得出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由“1872年”“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得出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第二小问,原因,雍正年间,据材料一,由“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得出清廷认为开矿

18、影响社会稳定,由“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得出政府谋取矿利,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9世纪70年代,据材料一,由“1872年”“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结合所学可得列强的经济侵略;由“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得出洋务运动的推动;据“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得出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备考方略】 1以新材料、新情境切入,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2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土地制度以及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1(2018四川绵阳一模)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

19、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A,解析 材料体现古代中国征税标准逐渐由征人头税到财产税,减少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A项正确;征税标准的变化减少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不能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故B项错误;征税形式由实物到货币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才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2(2018广西梧州、柳州调研)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其中就是没有一

20、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 ) A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 B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 C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 D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B,解析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中有“重本抑末”的规定,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秦国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战国时的秦国和其他诸侯国有正常的交往,故C项错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完成了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3(2018河南名校联考联考)考古学家在徽州先后发现了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徽州吴拱卖山地契元至元十七年(1367年)徽州吴凤郎卖山地契宋龙凤五年(1359年)徽州谢志高卖山地契宋龙凤十年(1364年)徽州谢公亮退地契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可以证实当时( ) A土地国有制遭到破坏 B农业生产集约化趋势 C土地私人所有制性质 D契约守信机制已完善 解析 地契是土地所有权凭证,这些地契文物可以证实当时的土地私人所有制性质。故答案为C项。南宋时期不存在土地国有制,排除A项;B、D两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练案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