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41讲 宋明理学.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9466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41讲 宋明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41讲 宋明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41讲 宋明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41讲 宋明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41讲 宋明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41讲 宋明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新一线学案课件:第41讲 宋明理学.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 修 三,第41讲 宋明理学,目 标 定 位,主 干 梳 理,理一理,一、形成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又称“_”。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4北宋: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_”。,三教合一,理学,二、形成过程 1程朱理学 (1)思想主张,天理,伦理道德,格物致知,三纲五常,存天理,道德之善,(2)地位影响 地位: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_的官方哲学。 影响:有力地维

2、护了_统治,但扼杀了人性;传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王心学 (1)形成背景 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_统治陷入危机。 王阳明认为只有_,才能挽救统治。,统治地位,封建专制,封建专制,整治人心,(2)思想主张,心,反省内心,心外无物,良知,三、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 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 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产生深远影响。 2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1“三教合一”是不是三教合并呢? 提示:“三教合一”不是简单的三教合并

3、,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从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三教合一”是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想一想,2理学与儒学是什么关系? 提示:理学的出现,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3程朱理学有什么特点? 提示:(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

4、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史 论 要 旨,(1)魏晋以来佛教、_的盛行,一方面使传统儒学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2)程朱理学认为“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_”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因此“心学”也是“理学”,二者本质相同。 (3)程朱理学主张用“_”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

5、求“理”就是进行_,克服私欲,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4)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对中国古代_和_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逐步演变成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数百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道教,理,心,格物致知,内心的反省,政治思想,哲学思想,(5)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_,遏制人的_;都强调_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专制统治,自然欲求,社会责任,考 点 探 究,史料一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史料二 未有天地之先

6、,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探究一,宋明理学,问题:史料一中二程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根据史料二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理论贡献。 史料导读 (1)史料一将封建伦理道德和天理直接联系起来,其目的在于强调人应当恪守伦理规范。 (2)史料二中“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说明了“理”的地位;“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说明了“理”的内涵;“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

7、总名”说明了“理”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探究一答案 (1)核心:万物都有规则秩序;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 (2)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贡献: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论总结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

8、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史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史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儒学的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

9、“存天理,灭人欲”。 史料三 清人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问题:据上述史料分析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影响。,探究二,宋明理学的影响,史料导读 (1)史料一表明理学强调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史料二表明理学把封建伦理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3)史料三表明理学对思想的毒害、泯灭人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探究二答案 (1)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 (2)理学利用封建伦理道德禁锢人民的思想,毒害思想,戕害人性。,史论总结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

10、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消极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考 向 研 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针对训练 (2018广西钦州一模)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

11、德修养。这说明他( ) A强调伦理道德 B主张心灵净化 C反对格物致知 D践行知行合一 解析 根据题目中“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得出:陆九渊,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陆九渊反对什么,仅限于提到其主张什么,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D项错误。,B,真 题 研 析,1(2018浙江高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 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

12、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 A B C D,D,解析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王守仁主张重建儒学信仰,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得出“人人都有良知”,符合题意;“无私则无心”,肯定人的私心,宣扬人性自由,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主要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符合题意。故选项D符合题意。,2(2017江苏高考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

13、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D,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思想与程朱理学。“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表明将天理置于人性之上,故A项错误;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表明要战胜、克制个人的欲望,故B项错误;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克制念头、要自省,朱熹的解释是克制私欲,两者有相通之处,没有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但也不完全一致,故C项错误,D项正确。,3(2018全国卷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

14、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答案 (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解析 第(1)问,“变化”,依据材料一信息“宋代

15、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概括得出:宋朝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由材料信息“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4(2015全国卷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

16、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答案 (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解析 (1)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

17、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备考方略】 1以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 2从宋明理学发展的角度考查儒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

18、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这反映了二程继承并发展了( ) A孟子的性善论 B孔子礼的思想 C荀子的性恶论 D佛教的天命观,A,解析 根据材料“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可知,二程的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有异曲同工之处,故A项正确;孔子的“礼”主张克己复礼,故B项错误;二程认为“天命之性是至善无瑕的”这显然与荀子的性恶论是背道而驰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天命观,故D项错误。,2(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

19、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 ) 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 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 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 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A,解析 材料中高僧认为佛教与儒学“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著抱朴子的外篇“属儒家”,反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佛、道与儒学的融合,而非挑战儒学,故B项错误;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不一致,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没有体现出“合归儒”,故D项错误。,3(2018广东肇庆一模)钱穆在国史大纲中

20、提到:“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儒学注重道德品质修养 B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C宋代科考中刻意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社会影响,B,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不是道德品质修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得出理学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故C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练案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