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5单元 第48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9959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DF 页数:57 大小:6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5单元 第48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5单元 第48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5单元 第48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5单元 第48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5单元 第48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5单元 第48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5单元 第48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pdf(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48讲 PART 48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 社会主义改革 主干知识梳理考点深化探究高考链接突破 目标解读 1.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 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大史实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新经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 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主干知识梳理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 资本主义。 (2)原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奠定了理论基础。 的成功提供

2、借鉴。 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与影响。 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 主干知识梳理 (3)发展过程 “黄金时期”:二战后,欧美主要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 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从二战结束至20世纪 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 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 。后来美英等 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 济”。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主干知识梳理 【知识拓展】 “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

3、是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它的决策机制既有分 散的方面又有集中的特征;决策者的动机和激励机制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行政 命令式的;整个经济制度中的信息传递也同时通过市场和计划来进行。从实质上 说,它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主干知识梳理 (4)方式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 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 原子能、宇航等方面的工业企业。 制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 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财政

4、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 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主干知识梳理 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 ,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含义: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个人和家 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社会服务。 (3)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4)实质:是由国家进行 的一种形式,体现了国家对社会财富分配 的干预,反映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趋势。 (5)特点: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由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 社会福利,是国家进行国

5、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享有福利作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 缩小贫富差距 国民收入再分配 主干知识梳理 (6)评价 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社会稳 定。 导致国家财政支出增加,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主干知识梳理 3.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 的多样化。 表现: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增加;第 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工人阶级中的脑力劳动者迅速增加,工人阶 级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作

6、用:提升传统行业的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一定程度上缓和 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 主干知识梳理 (2)“新经济”的出现 含义: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 出现原因: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 理创新的措施。 出现的时间、地点: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 特点: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低通货膨胀、 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低能耗、经济高增长,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主干知识梳理 4.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斯大林晚年时期苏联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取得

7、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 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主干知识梳理 (2)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 收购 项目内容 农业 (重点)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 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 工业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 给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政治 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

8、干部制度 玉米 加盟共和国 主干知识梳理 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 缚,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修补,改革失败。 【问题思索】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否定 了斯大林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是斯大林模式的守墓人其改革没有从 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局部调整。 主干知识梳理 (3)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景: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内容(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 ;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注重发 展重工业,特别是与

9、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结果:执政初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事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 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执政后期,社会矛盾加剧,经济发展停滞。 集中领导 主干知识梳理 (4)1985年开始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经济严重困难;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内容 a. 经济上,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 性计划指标;鼓励个体和合作社经济;鼓励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b. 政治上,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c. 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结果: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在经济

10、改革未 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 主干知识梳理 【易错点拨】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而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国内局势失控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考点深化探究 考点一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评价 (1)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局部调整。 (2)评价 利:突破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可 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的局限性及其与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弊:国家财政开

11、支过大,出现财政赤字;出现国有化企业生产亏损日益严重的现象, 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1 罗斯福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 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史料2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于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 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 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 效需求。 摘编自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1

12、)史料1说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 干预,反映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控作用 显著增强。 (2)史料2从理论上阐述了单一的市场调节已 不适应社会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 需要重新定位。 问题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 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答案】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 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 我完善和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对生产力还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 基本矛盾。 考点深化探究 2.正确认识西方国家的高福利制度 (1)积极作用:有利于改善普通群众的生活,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 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

13、展;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 盾,从而巩固资本主义的统治。 (2)消极影响:高福利导致社会效率不高、缺乏活力,很多人陷入了对福利制度的依 赖;过高的税收支出成了企业的沉重包袱,压制了企业活力,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的 速度。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 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 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 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 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

14、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 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史料反映了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住 房保障制度: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设立专门机 构进行管理,提供优惠贷款,支持非营利机构 发展低租金和低成本住房,等。 问题 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 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指 出它们“政府的财政支持”的主要表现。 【答案】原因:战争的破坏;战后初 期社会矛盾激化。条件:战后西欧经 济恢复;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 的头号强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表现:低息贷款;利息补贴;租金补贴。 考点深化探究 考

15、点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二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苏联经济改革的措施 劳动者 态度 地方、企业和个人的 生产积极性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 产积极性 分配制度 平均分配 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 体制 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 理 考点深化探究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苏联经济改革的措施 产业 结构 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 业和农业发展滞后 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 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戈尔巴乔夫先 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改革 缺陷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造成人们

16、思想混乱,增加了改革的阻力; 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对经济困难 没有充分的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国 内局势逐渐失控,前期的经济改革则缺少宏观决策和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改革中阻力重重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摘编自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70年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3年82.51957年105.0 1954年85.61958年141.2 1955年106.81959年124.7 1956年127.61960年133.2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题目材料反映了赫鲁晓

17、夫统 治时期苏联粮食产量:在1953 1956年不断增长;19571960年 虽整体较高,但时有起伏;整体情况 是增长较多。 问题 根据史料分两个时段,说明 19531960年苏联粮食生产的主 要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 19531956年,苏联的粮食年生 产量从82.5百万吨增长到127.6百万吨,增 长较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赫鲁 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收购制、大规 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等收效显著。 19571960年,苏联的粮食年产量虽稳定 在105百万吨以上,但时有起伏。造成这种 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 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二是鼓励垦荒等改

18、革 措施脱离实际。 高考链接突破 明考情 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 2018全国卷 35 苏联的七年经济 计划 依托主干知识,综合考查苏联的经济改革 2017全国卷 34 欧美遏制政策与 苏联经济的发展 从历史漫画切入,深刻理解在欧美遏制政策 的背景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情况 2017全国卷 34 苏联集体农庄的 变化 从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的变化切入, 综合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2017全国卷 35 20世纪70年代美 国经济 创设新情境,综合考查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 济政策的调整 考题1 2018全国卷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 内工业生产总值提

19、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 经济计划 (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高考链接突破 解考题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本题以苏共二十一大的七年经济计划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史料实证和历史阐释等素养,考查学生对史料有效信 息提取、解读与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苏共二十一大通过的七 年经济计划的内容,一是要求工业生产总值高增长,二是要求工业的基础产业成倍 增长,体现了国家牢牢控制经济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结束,故答案为

20、 A项;B项错在材料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新经济政策从1921年开始,1928年后逐步被 取消,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D项错误。 考题2 2017全国卷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 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 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高考链接突破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本题以苏共中央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历史信息和调动运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斯大林时期,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 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故苏共中央改变了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试行 工资制度,故A项正确;这一措施只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内部进行调整,并未改变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该措施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导致 的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和农业落后,并不是为了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故C项错 误;1929年,苏联掀起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题干材料中的措施与农业集体化 运动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考题3 2018江苏卷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 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

22、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 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高考链接突破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 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材料中苏联撤销汽车工业部等全联盟 部,在地方设立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 区管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方的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工业体 制改革,A项说法过于绝对

23、,故错误;材料中仅仅体现了苏联工业发展管理方式的变 化,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经营管 理体制的改革,未涉及所有制改革,故D项错误。 考题4 2016海南卷 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 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上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高考链接突破 1950年1970年 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 美国7.236.955.12.931.764.7 日本26.031.742.33.643.048.4 联邦德国10.749.739.63.35

24、1.745.0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三国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表明三国第三产业 带动了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并不能说明 农业生产的衰退,故B项错误;由表格信息可知,三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不是严重 失衡,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考题5 2015海南卷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 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 的3倍多。这反映出 ( ) 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

25、差距明显 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高考链接突破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还不到5年”“一名美 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的信息说明美国的劳动力产出远远高于法国, 体现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两国国 民经济结构的对比,故A项错误;法国的经济水平并不能代表欧洲的经济水平,故B项 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经济一体化,故D项错误。 考题6 2014福建卷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 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

26、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高考链接突破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D 【解析】本题以苏联政府在某一时期提高谷物收购价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 调动和运用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赫鲁晓夫 改革时期。A项是1927年斯大林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排除; 当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农产品价格与世界市场几乎没有联系,C项错误;赫鲁晓夫 上台后,以农业改革为重点,试图通过提高谷物收购价格来解决“斯大林模式”的 弊端,D项正确。故选D项。 考向1 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和赫鲁晓夫改革 1.201

27、8湖南株洲统测 赫鲁晓夫退休后,曾订购水管和营养液混合剂,进行无土栽 培实验并取得成功,当他发现栽培出的黄瓜和西红柿因为成本太高而市价昂贵时, 便再也不提这件事情了。赫鲁晓夫之所以对此事缄默,是因为他( ) A.对盲目开荒政策有所反思 B.认为对农业投资很不够 C.对国营农场改革耿耿于怀 D.知道经济体制弊端重重 高考链接突破 练经典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无土栽培出的黄瓜和西红柿因成本太高而市价昂贵,赫 鲁晓夫对此事保持缄默,说明他在反思成本与产出的关系,联系史实可知,赫鲁晓夫 执政时期盲目开荒,导致生产成本巨大,同时产出较小,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故A项 正确;

28、材料中赫鲁晓夫缄默是在反思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不是仅考虑投资方面,故 B项错误;赫鲁晓夫统治时期,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这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赫鲁晓夫统治时期仅对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计划经济 体制,因而材料中赫鲁晓夫的缄默与D项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福建龙岩质检 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 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 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 ) A.决心摒弃斯大林模式,发展资本主义 B.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 D.

29、希望学习新的经验,应对国内危机 高考链接突破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C 【解析】决心摒弃斯大林模式,发展资本主义与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 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故A项错误;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赫鲁晓 夫肯定“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 “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赫鲁晓夫认可南斯拉夫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故C项正确;希望学习新的经验, 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3.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考 下表为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苏联政府机构 改革情况。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 A.缺乏明确指导思想

30、致使改革混乱 B.以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为重点 C.没有触动重、轻、农的发展战略 D.改革操之过急,脱离经济实际 高考链接突破 1953年 苏联部长会议由68个部级单位削减为34个 1956年 苏联部长会议部级单位增至60个 1957年 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分权管理,撤销了中央管理经济的各部、委,按区域 原则设置国民经济委员会 1964年 中央部、委的数量又达到71个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部长会议部级单位一减一增,中央管理经济各部、委一减一增, 表明赫鲁晓夫改革思维的混乱,故A项正确;“以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为重点”,与赫 鲁晓夫改革继承斯大林模式的一面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反

31、映了苏联政府机构 改革的相关内容,不涉及产业结构的改革,故C项错误;同理,材料也不能体现改革与 现实的关系,故D项错误。 考向2 从勃列日涅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4.2018湖南怀化二模 以下是20世纪60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 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19601965年间苏美两国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当 B.19651970年间苏联继续注重发展军事重工业 C.19701975年间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使经济出现“滞胀” D.19751980年间美国出现“新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高考链接突破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B 【解析】从题干图片可知,19601965年间苏美两国工业产值增

32、长速度相当,而 非经济实力相当,故A项错误;19651970年间苏联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苏联继续 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19701975年间美国因凯恩斯主义失灵,经济出现 “滞涨”现象,故C项错误;“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 5.2018安徽蚌埠一模 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国家职 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 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 富翁。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 C.经济改革直接导致国家解体 D.政

33、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高考链接突破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中“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 分”“国家官员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推知,苏联在经济转型 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故选B。材料中“股份公司”说明苏联让市场发挥作用,A项 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C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政 府职能转变问题,D项错误。 考向3 二战后欧美各国宏观调整的加强 6.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国情咨 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 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

34、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 高考链接突破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是国 家干预经济的弊端,故A项正确;1787年宪法明确规定了联邦与各州之间的权力分 配,B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扩大福利政策覆盖范围会导致材料中“财政支出 庞大”现象,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已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国家干预程度会发生变化,但不可能恢复“自由放任”的

35、传统经济政策,故D项错 误。 7.2018广东六校联考 下表是19752011年德国、法国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表,该表格可以说明( ) A.德法两国财政赤字逐年增加 B.欧洲一体化缩小了德法经济差距 C.福利制度使德法陷入债务危机 D.两国政府都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 高考链接突破 1975年1985年1995年2005年2011年 德国24%41%56%69%81% 法国16%31%55%67%86%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D 【解析】表格展示的数据反映德法两国财政赤字率不断上升,并非赤字增加,故A 项错误;材料展示的赤字率变化,并不能反映两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无法得

36、知两国经 济差距是否缩小,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缩小 了国家的福利开支,且福利开支仅为政府支出的一部分,不能说明赤字率增长是福 利制度造成的,故C项错误;根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相关知识可知,赤字率的增长 可以反映出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干预经济的程度加深,即两国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 干预,故D项正确。 考向4 二战后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 8.2018安徽黄山一模 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 为: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 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

37、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 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C.统一管理社会福利 D.要求福利体现平均原则 高考链接突破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 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每一个受益人根据 其需要获得资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调整,即 建立福利国家,故选A。 9.2018浙江绍兴适试 1957年一项调查发现,用于卫生、养老金、家庭补贴和援 助方面的公共支出(不包括住房和教育)就占联邦德国国家收入的20.8%。这主要 是因为联邦德国 ( ) A.用收入调节实现社会公平 B.实行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C.维护社会经济竞争的秩序 D.推行中央统制经济的模式 高考链接突破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财政是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战后德国公共支出比重大是为推动社会公 平,建设福利社会,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政府的财政支出,未提及货币政策,故B项错 误;材料未提及维护社会经济竞争的秩序,故C项错误;战后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废 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