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加餐特训一 幸运5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70865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加餐特训一 幸运5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加餐特训一 幸运5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加餐特训一 幸运5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加餐特训一 幸运5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加餐特训一 幸运5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加餐特训一 幸运52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版:加餐特训一 幸运52 Word版含解析.doc(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法 制 建 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华法系是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的原生法系,其丰富的内涵不仅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也适合于相邻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国情,故而有可能奉中华法系为母法。历代王朝重视法典编撰,自隋唐起历代法典都规定“十恶”(含侵犯朝廷和皇室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涉及家族伦理道德的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以及不义、不道)之罪,由于重公权轻私权,因此国家刑法发达,而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则视为细事,缺乏应有的法律调整。除皇帝外,朝廷中的行政高官也握有不等的司法权,地方临民之官,既是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二者合二为一。 摘编自

2、张晋藩解读中华法系的本土性材料二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现今中国民法,是清朝末期从外国继受而来。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1907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由日本学者松冈义正负责起草总则、债权、物权三编,由曾经留学法国的陈箓与留学日本的高种、朱献文负责起草亲属、继承两编。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1 569条。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

3、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法精神并归纳中国制定民法典的作用。(13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从其形成、内容、服务对象以及影响等方面概括其特点;从专制制度、小农经济体制、儒家传统文化等方面分别概括其原因。第(2)问,结合材料二第一句话,从反向思维角度概括其精神;从法律意识、民族意识、法制建设等方面归纳其作用。答案:(1)特点:重公权轻

4、私权,以刑法为主,民法薄弱;以礼入法,儒家伦理为重要内容;服务皇帝集权,行政司法不分;扎根本土,波及邻国,自成一系。原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需要法律维持社会秩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法律成为统治工具;儒家文化影响深远,深入法律制定;历代法典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完善,历史悠久。(2)近代民法精神:自由与平等;维护私权利;权利与义务兼备。作用:提升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与权利意识;有利于民权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助于挽救民族危机,尽早收回国家主权;有利于规范平等的社会秩序,推动中国法制建设的近代化。第 2天42题专练训练题型提 炼 观 点 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9031911年中国制定的部分法

5、律一览表时间 出台法律 备注 1903年 重订铁路简明章程 规范铁路修建管理,对外资筑路提出某些限制 1904年 商会简明章程 大力劝办商会,中国第一部关于商会的法律文件 学堂章程 规定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任务和管理细则 1906年 破产律 规范企业破产行为,加强管理和保护 奖给商勋章程 奖励工商业发展 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 参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其中限制君权的条款。主要内容分“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 1909年 法院编制法 规定了法院司法审判权的独立 1910年 大清新刑律 废除“凌迟、枭首”等苛刑,中国第一部刑法典 大清矿务章程 参照外国法律制定的较为

6、完整的矿业法规 大清著作权律 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 1911年 大清民律草案 民法与刑法分离并独立出来,中国第一部民法典 据张德美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等整理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解析:可以依据材料论述晚清政府推动近代中国法律近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也可以从背景角度,论述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也可从影响的角度,论述法律近代化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20世纪初中国法律近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0世纪初,在世界近代化潮流影响下,晚清政府制定了多部法律,其中不

7、少法律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形成了包括民法、刑法在内的初步的近代法律体系;开始重视经济立法;立法逐渐与国际接轨。(答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法律建设成就亦可。) 示例二: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过程中西学的不断传播为中国法律近代化提供了参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政府日益重视经济方面的立法;不断高涨的革命运动也迫使晚清政府改革法制以挽救统治危机。 示例三:法律近代化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经济领域的一系列立法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法与刑法分离有利于中国政治进步;仿效西方立法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

8、播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吸纳和参照国际惯例制定法律也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第 3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巡视制度改革巴黎和会鲁班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巡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先秦,成于秦汉,完备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整个中国古代处于不断地完善调整中,它一直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极具传统政治文化特征的监察制度。它也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朝使者代王巡视,监察各地诸侯是否对王忠诚隋朝以来,对“掌诸巡察”的司隶台中的巡察官员规定“其所掌六条”,要求其按六条巡省。唐承隋制,也制定了巡察法规,与汉武帝置刺史所制定的“六条问事”相比,隋唐“六条

9、”除有政治性的巡视内容外,还增加了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另,地方申报灾害、救灾措施、劝课农桑、户口流散、赋役征收等涉及财政经济的内容也被列入巡视范围。安史之乱前后,唐前期的诸道监察使臣系统逐步被破坏,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唐朝开辟了新的巡视途径:主要是以出使郎官巡视地方、以转运使和巡院行察访州县之责。明清统治者延续唐宋巡视制度外,还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 摘编自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隋唐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我国古代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7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

10、“隋朝以来,对掌诸巡察的司隶台中还增加了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出巡视立法化(有立法保障)、规范化;据材料“另,地方申报灾害以转运使和巡院行察访州县之责”得出巡视范围扩大化(从政治层面扩大到经济层面)、途径多样化;据材料“明清统治者延续唐宋巡视制度外,还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得出巡视监察体系多元化,巡视官员之间可相互监督,关注巡视官员的廉洁问题。第(2)问,评价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回答。答案:(1)巡视立法化(有立法保障)、规范化;巡视范围扩大化(从政治层面扩大到经济层面)、途径多样化;巡视监察体系多元化;巡视官员之间可相互监督,关注巡视官员的廉洁问题。(2

11、)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管理,对地方的腐败现象有一定震慑作用;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但是巡视制度只为统治者服务,监督作用是有限的。同时这种做法,对于当前我国的监察制度和巡视制度建设仍有借鉴价值。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19年初,大大小小的国家的政治家们云集巴黎,磋商和平解决办法。虽然议事日程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列入凡尔赛和约加以解决,但是有些问题到1923年仍为悬案。战后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一系列民族国家出现;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协约国占领了莱茵区,英法肢解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力量遭受了削弱。在远东,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却接管了位于赤道以北的岛屿群。在19

12、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据相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战舰队的规模,从而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因此,20世纪20年代初,国际体系已趋于稳定。所遗留的难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国际联盟来解决,尽管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仍定期地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战后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一系列民族国家出现”得出根据民族原则建国;据材料“所遗留的难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国际联盟

13、来解决,尽管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仍定期地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得出建立国际组织协调国际关系;据材料“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得出美日崛起,限制军备竞赛等。第(2)问,可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两个角度进行回答。答案:(1)根据民族原则建国;建立国际组织协调国际关系;美日崛起;限制军备竞赛等。 (2)是建立在列强新的实力对比基础上的秩序;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20 世纪20年代的世界和平;以战胜国和强国意志为出发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矛盾,又产生了新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鲁班复姓公输,名般

14、,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有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钩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为建筑行业之神。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师殿举行。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于今。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15、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简析鲁班文化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春秋战国手工业获得一定发展,战争频繁,民间文化交流广泛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钩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可知,鲁班注重发展创新,认真钻研,顺应时代的发展;第二小问,从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促进各民族交流等方面回答影响。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各文化间的交流广泛。(2)精神内涵:重视创新、精益求精、注重实践、敬业专注。

16、影响: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第 4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社 会 群 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 “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

17、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自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并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们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见与无知,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中国古代士人素来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一方面他们继承并发扬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萌生与政治决裂

18、、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并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10分)(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回答特点;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

19、料二“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并以产生的思想契机”“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概括特征;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从有利于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等方面回答作用。第(3)问,应根据材料中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变得出现代也一样,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将个人命运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等。答案:(1)特点:推崇儒学,致力于科举入仕;社会关系复杂,影响力大;既维护中央集权又制约君主专制。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以科举选官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儒学复兴,理学兴起;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宋朝统治者采取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2)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知识结构上开

20、始吸纳西学;产生新的角色认同。 历史作用:向西方学习,有利于思想解放;自强求富、实业救国,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救亡图存,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3)顺应时代潮流,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与时俱进,注重文化传承等。 第 5天42题专练训练题型提 炼 观 点 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移民情况战国吴、楚、越等国随着人口增多,人民渐渐移居平原,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和江汉平原部分获得开发秦公元前218年,秦朝经过多年战争夺取今广东、广西、越南东北一带,又把数十万戍卒和罪犯安置到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主要行政官员由中原移民担任西汉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

21、),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的匈奴人不是被驱逐就是被内迁,这里的空白完全由内地汉族移民来填充魏晋三国时期,移民开始进入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吴国设置几个新县。西晋末年,大批南迁人口涌入长江三角洲,部分移民进入福建,设在福建境内的政区又增加了明约有20余万汉族移民迁入贵州,在镇远、平越等地屯田,来自内地的铁制农具、耕作方法广泛使用,逐渐取代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清康熙年间,汉人大量迁入察哈尔地区,到雍正时设多伦、张家口、独石口三厅,多伦作为一个土产集散地及宗教都市而兴盛起来,张家口也成了商业中心据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

22、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移民对于边疆开发的作用。解答此类开放型试题,除了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提取以外,还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本题首先依据材料表格提取中国古代移民对于边疆开发的作用的信息,说明可依据表格中信息分别从秦汉、魏晋和明清时期对于边疆开发的措施来分析论证即可。答案:示例:移民活动促进边远地区开发与疆域的扩大。秦和西汉时期,古代王朝以行政和军事手段推行强制移民;魏晋时期民众自发移民,官府因势利导,都拓展了行政区域,设置行政机构管理,对于政权的巩固、边防力量的加强有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移民广泛分布,政府实行屯田等经济手段鼓励农业、商业

23、贸易的发展,改变了边远地区的经济面貌,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边疆安宁。综上,移民活动,尤其是内地至边疆的移民,扩大了疆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 6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明末驿站改革华盛顿会议诸葛亮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驿站,是古代的中转接待场所。传递官方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员,以及往来路过的官员,凭有效函件可享受食宿、换马的服务。功能类似今天的邮局、招待所、兵站。明朝嘉靖年间,官员出差频繁,接待开支骤增。有些官员出行,车马随从成群结队,驿站苦不堪言。一旦州县衙门接济不上,驿站就会难以维系,甚至逐渐荒废。

24、对此,海瑞建议以节约开支为核心进行驿站改革。然而,因为冲击了官僚集团“公物私用”的便利,而被长期束之高阁。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在海瑞建议的基础上,对驿站体系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改革。他首先从限制特权入手,下令禁止非公滥用,禁止加派人手,禁止多吃多占,禁止摊派私费等。驿站的额外负担大幅减轻,送信效率显著提高,经费开支压缩了1/3,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清驿递以恤民劳”“小民欢呼歌诵”。遗憾的是,张居正改革只推行了10年,便在他去世后被废止。保守派借口“裁削过当”“累民贫民”,呼吁“宽驿站之禁”,解除了驿站禁令。 摘编自唐博明末驿站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进行驿站改革的背景。(8分)

25、(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驿站改革失败的原因。(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官员出差频繁,接待开支骤增。有些官员出行,车马随从成群结队,驿站苦不堪言”得出吏治腐败,驿站接待开支骤增;根据材料“一旦州县衙门接济不上,驿站就会难以维系,甚至逐渐荒废”得出驿站管理不善,加剧地方财政困难;根据所学万历年间,后金兴起,国家开支吃紧,边境战事频繁,财政负担沉重。第(2)问,根据材料“保守派借口裁削过当累民贫民,呼吁宽驿站之禁,解除了驿站禁令”得出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根据材料“在他去世后被废止”得出张居正去世,改革失去支持。答案:(1)吏治腐败,驿站接待开支骤增;驿站

26、管理不善,加剧地方财政困难;边境战事频繁,财政负担沉重。(2)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张居正去世,改革失去支持。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他的“十四点”计划中,就提到了军备控制国家之间团结起来共同限制他们的军备。但是这项政策在巴黎和会上很难得到采纳。英国反对这项提案,美国自身并不想裁减自己的海军。巴黎和会之后,英国比美国更不情愿商讨裁军问题。但是劳合乔治遭到了国会大量工党反战议员的反对。同时,国内民众厌战情绪高涨,要求裁军的声音此起彼伏。劳合乔治只得放弃自己原来的意愿。在所有兵种中,海军是最为花费一个国家国力的兵种。对裁军持消极态度的美国

27、民主党总统威尔逊在1920年的大选中失利。1921年,新总统哈定采纳了参议员威廉波拉提出的让美国政府主持裁军会议的建议。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各国政要在海军顾问的协同下展开了对海军军备控制的讨论。各国都同意将吨位作为海军军备的单位,并确定了英、美、日、法、意的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531.751.75,并重新明确了各国之间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分配。作为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定,它的签订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摘编自周翀英国与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1)根据材料,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两国对军备控制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军军备

28、控制协议达成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美国由持消极态度到持积极态度,英国由反对到被迫接受。第二小问,从当时两国国内现状和国际形势分析。第(2)问,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答案:(1)变化:美国由持消极态度到持支持态度,英国由反对到被迫接受。原因: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浩劫,控制军备思想在欧美深入人心;英国工党反战议员及国内民众对扩大军备的坚决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大为削弱,难以承担海军巨额的花销;美国政府执政党发生变更。 (2)影响:英国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美国海军取得了和英国同等的地位,走上了争夺海上霸权的道路;对远东地区的安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又加剧了美日矛盾,

29、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 摘编自诸葛亮自表后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摘编自诸葛亮诫子书汉代相传四百年,而曹氏篡汉。诸葛忠武侯当此时,间关百折:左右昭烈父手立国于蜀,明讨贼之义,不以强弱利害贰其心,盖懔懔乎三代之佐也。虽不幸功业未究,中途而殒,然其扶皇极,正人心,挽回

30、先主仁义之风,垂之万世,与日月同其光明,可也。南宋张拭(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因为哪些优秀的品质而得到后人的尊重。(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宋人给予诸葛亮很高评价的原因。(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可知具有廉洁自律的优良品质;根据材料“夫君子之行非志无以成学”可知,重视家教和个人修养;根据材料“诸葛忠武侯当此时盖懔懔乎三代之佐也”可知,具有忠义思想。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作为偏安江南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政权,南宋政权亟需强调其政权的合理性及需要有军事智慧的人才;同时,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须重用文官;此外,考虑到两宋

31、时期逐渐居官方主导地位的理学,强调和弘扬忠义伦理观亦是宋人给予诸葛亮高度评价的原因。答案:(1)廉洁自律;重家教;重视个人修养;忠义思想。 (2)理学忠义伦理观的影响;宋边患严重需有军事智慧的人才;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重用文官;从正统论出发强调南宋政权的合理性。第 7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反 腐 监 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

32、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孟德斯鸠警告人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于是洛克说:“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

33、权力对付权力。”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在实施中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成为强化皇权的手段、不能制止腐败、没有起到真正的监察作用等方面回答其消极性。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

34、材料总结并进行比较即可,中国,根据材料一,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行政监察不受社会重视,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和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没有形成系统的行政监察制度,封建社会后期日益萎缩,演变成特务制度等进行总结;西方,根据材料二“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形成了系统的行政监察理论;推动了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中国,可以从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小农经济方面分析;西方,结合材料可以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思想方面分析。答案:(1)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清明;无法从根本上约束皇权,反而强化了君主专制;不能从根本上制约和防止官僚队伍的腐败;起不到真正的监察作用

35、。(2)不同之处: 中国:行政监察不受社会重视,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和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没有形成系统的行政监察制度;封建社会后期日益萎缩,演变成特务制度。西方:形成了系统的行政监察理论;推动了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原因: 中国:中国传统儒家性善思想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小农经济的封闭性、落后性和狭隘性。西方: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原罪思想的影响;在人性论上认为人性本恶;西方权力制衡思想的影响。第 8天42题专练训练题型提 取 信 息 说 明 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 唐朝长安平面图 北宋东京平面图比较两

36、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年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对比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唐代坊市整齐划一,而宋代没有了坊市的界限,而且出现了繁华商业区以及瓦肆这一娱乐场所,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还可以看出宋代的皇宫大内比唐代的皇宫宫城更位于城市的中央,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布局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有关,此外还可以从城市职能的变化等方面去提取信息和进行解读,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信息:唐朝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或城市布局整齐划一;讲究垂直对称等),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讲究方正规划。说明: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或城市格局根据河流流向而形成)。示例二:信息:唐朝坊与市分

37、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说明: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示例三:信息:唐朝长安城市布局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或突出政治、军事的功能),商业功能并不突出,而北宋东京的商业、文化功能更突出。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示例四:信息:唐朝长安城市呈现棋盘状封闭式格局,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呈现开放式格局(或呈现“街长巷”的格局)。说明: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的加强。(学生只要答出四种参考答案中两种即可,按各自的“信息”和“说明”赋分)第 9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晚清河政体制改革二战刘徽1

38、【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道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殊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

39、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 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河道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得出兼治黄河、运河;据材料“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得出分段管理;据材料“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得出机构逐步完善。第(2)问,据材料“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得出黄河改道的原因;据材料“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得出急剧动荡的政治局势

40、;据材料“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得出清政府财政危机;据材料“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得出新兴运输方式的兴起,商品市场的扩大。答案:(1)兼治黄河、运河;分段管理;机构逐步完善。(2)黄河改道;急剧动荡的政治局势;清政府财政危机;新兴运输方式的兴起;商品市场的扩大。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33年4月,德国大学校园中开始了一场针对犹太血统知识分子的文化清洗运动。大批科学家被迫流亡他国。但大多数知识精英最初并未把美国放在优先选择的理想接受国的位置上,而是希望去英、法等西欧国家生活和工作。美国知

41、识精英人物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美国私人性资助团体一起,逐步化解了美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对外来科学家的恐惧症”。随着形势的变化,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迫使绝大多数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欧洲局势的恶化也迫使美国社会逐步放弃孤立主义政策,接纳更多科学家。从德、奥两国被驱逐的1 400名流亡科学家中,有77%被美国所接受。其中不少人成为美国现代新兴学科的奠基者。人们能在有关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主的材料中找到最鲜明的例证,这次高文化素质难民潮对20世纪世界科学、文化中心的洲际转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摘编自李工真纳粹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洲际移转(1)根

42、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德国多数科学家最终选择流亡美国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科学家流亡美国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德国大学校园中开始了一场针对犹太血统知识分子的文化清洗运动”“美国知识精英人物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美国私人性资助团体一起,逐步化解了美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对外来科学家的恐惧症”“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迫使绝大多数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美国社会逐步放弃孤立主义政策”概括原因。第(2)问,从推动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创造了条件等方面回答。答案:(1)原

43、因:纳粹党上台,德国推行针对犹太血统知识分子的文化清洗政策;美国知识界和私人资助团体的支持;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使绝大多数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美国政府逐步放弃“孤立主义”政策。(2)影响:使德国和西欧丧失了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地位;推动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美国科技的发展,为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创造了条件。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刘徽对九章算术进行了研究,并用中国传统作注的方式,对九章算术中的数学概念给予科学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为中国传统数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他的思想又成为他数学创造的思想基础。他

44、在方程章注云:“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以正负以名之”“言负者未必负于少,言正者未必正于多”。他对待学术问题实事求是,从不虚夸。为了证明圆的面积公式和计算圆周率而创立了割圆术,不过这种拼割在有限中只能获得近似的结果,而命题最终成立是要通过无穷的极限过程来实现。九章算术包含了若干正确的概念和判断,然而却没有明显的逻辑推理过程,因而,他认为数学的真理性是需要论证的,而论证又必须建立在明白的、可靠的证据基础之上。他还以“规矩度量可得而共”为指导思想,把数与形巧妙地结合。刘徽的思想是深邃的、伟大的,他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在数学上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李旭娟数学家刘徽的思想(1)根据材

45、料,概括刘徽的数学思想。(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徽及其数学思想。(7分)解析:第(1)问,材料中“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以正负以名之言负者未必负于少,言正者未必正于多”体现了对立统一思想;根据材料“要通过无穷的极限过程来实现”可知有极限思想;根据材料“数学的真理性是需要论证的”可知有逻辑推理的思想;根据材料“把数与形巧妙地结合”可知有数形结合思想。第(2)问,结合刘徽的数学思想分析可知他的逻辑推理等思想对数学发展贡献巨大。答案:(1)对立统一的思想;极限的思想;逻辑推理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2)刘徽在学术上坚持实事求是、古为今用原则;他采用的演绎逻辑证明的方法,是数学发展

46、史中的一大进步;促使中国数学真正建立起了理论体系;其数学思想成为现代数学思想的主要源泉之一。第 10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卫 生 疾 病 类 问 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驱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

47、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整理材料二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