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四、五单元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71271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四、五单元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四、五单元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四、五单元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四、五单元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四、五单元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四、五单元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四、五单元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五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边倒”外交政策3万隆会议的影响4中美关系的改善5两极世界的形成杜鲁门主义的实质6朝鲜战争的爆发7美苏“冷战”的新内容8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战后初期的美日关系9第三世界兴起10东西方关系的逐步缓和11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北八校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

2、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解析:A社会组织政策的实施反映的是特定阶段国家治理中的迫切或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首要任务就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对旧社会留存下来的各种社会团体进行清理整顿,确立新的社会组织秩序,政务院颁布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反映了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严格控制,即政府通过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形式来剔除那些威胁政权与社会的危险因素。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新知生成】 社会组织“分级登记”:1950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明确规

3、定了社会团体的类别、登记的范围、筹备登记、成立登记的程序、原则、登记事项以及处罚等内容。该法规将社会团体分为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文艺工作团体、学术研究团体、宗教团体和其他符合人民政府法律组成的团体,并规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向内务部申请登记,地方性社会团体向当地政府申请登记,从此确立了社会团体的分级登记原则,并形成了社会团体分级登记管理体制。在规范登记的同时,为实现巩固新政权,国家重点对一大批旧社会组织进行清理取缔。比如旧有的互益组织、慈善机构、宗教组织、带有政治色彩的反动组织等相继快速被改造、整顿、镇压或取缔。2.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

4、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C.“文化大革命”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解析:B一般而言宪法是严肃的,其基本原则是不能更改的,修宪应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A项错误;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的,以其为基础,有利于拨乱反正回到正轨,从侧面反映出1975年和1978年的宪法受“左”倾思想的干扰,破坏了1954年宪法的若干正确原则,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时期宪法虽存在严重的“左”倾思

5、想,但并未违背社会主义原则,C项错误;材料介绍了1982年宪法修订的基础,而非其内容、作用,不足以说明其地位,D项错误。3.下表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年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67.3% 49%28.4% 35.4% 25.8% 25.7% 34.2%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年版)上表主要反映当时中国()A.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解析:C题表反映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

6、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不能体现打破美国经济封锁,故A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化,不能体现国家工业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为应对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敌视封锁,采取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不断减少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比重,故C项正确;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总额下降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4.(2018安徽合肥一模)印尼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A.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

7、起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D.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解析:C据材料信息:参加国均为亚非国家,可知此次会议是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C项正确,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也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会议,B、D两项错误。5.(2018安徽蚌埠一模)据熊向晖(周恩来的助理)回忆,在基辛格秘密访华前,毛泽东曾专门指示,“不同美方谈贸易问题”。尽管“美方多次要求开展中美贸易,我方均表示不感兴趣”。这是因为()A.中国担心此举会引发苏联的不满B.中国仍推行相对封闭的经济战略C.经

8、济体制不同阻碍中美贸易发展D.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控制中国解析:B材料中“美方多次要求开展中美贸易,我方均表示不感兴趣”,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我国此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B项正确。1971年中苏关系处于敌对状态,A项错误。经济体制的不同并不能阻碍中美贸易发展,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错误。6.1946年4月,杜鲁门发表演讲:“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懂得,我们不能在一个经济停滞的世界中分享繁荣。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经济困扰无论现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都是暴力政治的孳生地。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觉得,向正在医治因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而遭受损伤的朋友和同盟伸出援助之手是正确的。”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9、美国()A.以和平发展为己任B.以称霸世界为目的C.以帮助盟友为义务D.以对抗苏联为根本解析:B从材料“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而遭受损伤的朋友和同盟”可以看出美国并不是宣扬和平,而是主张对抗,故A项错误;从材料“我们应该帮助别人我们不能在一个经济停滞的世界中分享繁荣”可以看出美国帮助别人的真实目的是分享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帮助”“分享”是附带政治和经济条件的,以达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并无意承担帮助盟友的义务,只是出于自身利益而为,故C项错误;对抗苏联是手段,实现称霸是目的,故D项错误。7.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中国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

10、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予以驳斥:“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呢?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据此推断,该“突发事件”是()A.国共内战扩大B.朝鲜战争爆发C.越南战争升级D.中苏结成同盟解析:B1946年国共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侵犯了中国主权,故B项正确;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故C项错误;中苏结成同盟时间是在1950年,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 错误。8.(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

11、”外交政策。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这说明()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B.“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C.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D.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解析:B材料表明苏联和美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新的战略,说明当时美苏“冷战”出现了新的内容,B项正确。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美苏合作以及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C、D两项错误。9.(2018湖北八校联考)汉字传入日本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当作官方文字在使用。明治维新时,日本大举引进西学,围绕汉字出现存废之争。1945年

12、,日本战败后,主持战后对日改造的美国人建议日本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该建议的直接动机是()A.彻底摧毁日本的战争能力B.意图孤立打压中国C.清算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D.控制日本人的思想解析:D材料中,美国的建议是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实际上反映了通过摧毁日本的传统文化,控制日本人的思想,D项正确。该建议与摧毁日本的战争能力、清算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没有联系,A、C两项错误。废除汉字,使日语罗马字化也不是孤立中国的表现,B项错误。10.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了“谁不反对我们,谁就是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口号,并表示会对任何一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给予经济和技术援助。这说明()A.苏联实力

13、已经超越美国B.两极格局已受到了冲击C.美国开始收缩势力范围D.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解析:B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当时苏联应该受到很多国家的反对,所以苏联用经济和技术援助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拉拢,以换取支持,这从侧面说明第三世界的崛起,它冲击了两极格局,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错误;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实行战略收缩,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的信息,D项错误。11.(2018广州综合测试)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1963年时,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2%;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

14、4%17%。上述变化反映了()A.东西方关系逐步缓和B.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D.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解析:A20世纪80年代,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有较大幅度增加,说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关系有缓和的迹象,A项正确;材料的主题是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与发展中国家崛起无关,也没有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B、C两项错误。对外贸易占比增大,不能说明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D项错误。12.走过对抗走向合作纵论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描述“在国际社会多元化、多极化运行当中,由于相应条件与机制尚未完备,大国的影响与操纵还大。诸多矛盾依然存在,相应的冲突与

15、动荡不可避免。”材料意在说明()A.大国肆意践踏国际准则干涉别国的内政B.世界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C.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D.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正在不断加强解析:B材料未体现大国肆意践踏国际准则,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国际社会多元化、多极化”可知世界整体局势有利于和平,由材料中“诸多矛盾依然存在,相应的冲突与动荡不可避免”可知局部地区出现动荡现象,综合判断可知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政治,并非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 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歇尔计划

16、: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时间大事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1947年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1947年7月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1947年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正式建立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材料二美国

17、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西方国家与苏联矛盾的焦点与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的应对举措有何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13分)解析:第

18、(1)问,由材料一“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可知矛盾的焦点是欧洲是以联合整体还是以国家为基础接受援助,美苏矛盾的实质在于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由材料一苏联“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正式建立”概括可知苏联坚决反对参加马歇尔计划,同时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加强对东欧的控制。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可知美苏争夺霸权,都视对方为威胁;由材料二“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可知北约和华约两大对立政治军事集团推动对峙局面形成

19、;由材料二“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可知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经常以核战相威胁。第二小问要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说明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又应看到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1)焦点:欧洲是以联合整体还是以国家为基础接受援助。实质: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答控制与反控制亦可)特点:反对态度坚决;政治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12分)(2)因素:美苏争夺霸权,都视对方为威胁;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集团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经常以核战相威胁。影响: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

20、,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13分)14.(2018江苏四市一模)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世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材料二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25日,

21、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 (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5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 (3分)解析:中美关系

22、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本题是一个热点问题。第(1)问,既要考虑中美两国的因素,又要考虑与中美关系存在关联的第三国的因素。第(2)问,“社会发展”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学生需要拓展思维的宽度。第(3)问,影响外交关系的因素很多,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外交基础是综合国力,国际、国内形势是直接因素,这种答案框架并非仅仅适合中美关系,几乎所有国际双边关系都受这些因素影响。答案:(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4分,任答四点)(2)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5分)(3)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3分,任答3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