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六单元 第45讲巩固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71475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六单元 第45讲巩固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六单元 第45讲巩固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六单元 第45讲巩固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六单元 第45讲巩固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六单元 第45讲巩固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六单元 第45讲巩固练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六单元 第45讲巩固练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45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军国主义盛行1一战中的战役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4国际联盟5五国海军条约6综合7、8一、选择题1.(2018山东临沂模拟)“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这反映了德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A.极端民族主义盛行B.军国主义盛行C.崇尚和平 D.强权政治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德国宣扬暴力和战争。当时的德国对世界殖民地分配现状不满,崇尚军事力量扩张,整个国家围绕战争运转,掀起军国主义浪潮。2.(2018浙江杭州期末)德军以机枪、火炮

2、构成壕沟战强大的防御火力,使英军耗损大量步兵,大部分的士兵在到达战壕前线之前就已伤亡倒下,英军的坦克虽对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但由于技术与装备的不够完善,收效不大。上述材料描绘的情景发生在()A.索姆河战役B.马恩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解析:A坦克的首次使用是在索姆河战役中,故A项正确。3.(2018山东东营模拟)一战摧毁了一个旧世界,催生了一个新世界。这里的“新”表现在()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出现新的国际格局开始形成西欧衰落、美日崛起欧洲新兴独立国家出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亚、非、拉掀起新的民族独立运动A. B.C. D.解析: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出现是“新”的表现,西欧衰

3、落、美日崛起的国际格局开始形成是“新”的表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是“新”的表现,亚、非、拉掀起民族独立运动也是“新”的表现,都符合要求,故选D。4.(2018河南洛阳一模)德国总理谢德曼在国民会议上强调:“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调是错误的,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并说:“谁签署这个条约,谁的手就要烂掉。”这体现了()A.战胜国之间存在尖锐矛盾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宰割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C.协约国与苏俄之间矛盾重重D.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解析:B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的掠夺强烈不满,许多人产生摆脱和约束缚

4、的复仇情绪。5.(2018山东青岛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记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D.苏俄(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解析:C美国虽然在巴黎和会上坚持倡导成立国联,但由于国内的反对而未能加入国联,致使

5、国联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因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6.(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休斯先生(注:美国代表)在35分钟内击沉的军舰,要比全世界的海军将领几个世纪中所击沉的军舰还要多。”与这段话相对应的条约最可能是()A.巴黎和约 B.四国条约C.五国海军条约D.九国公约解析:C材料反映了限制海军的主题,且由美国代表提出,这很容易联系到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五国海军条约是华盛顿会议中限制海军军备的成果。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的突然爆发,使欧洲成为一块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是非之地而绝大多数美侨则开始到美国驻欧洲各国的大使馆和领事馆前示威,强烈要求美国政府采取行动,

6、保护公民的安全为此,1914年8月4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向国会提交了一份紧急拨款案,要求国会“拨款250万美元,用于救济、保护和运送美国公民”。8月6日晚,装载着价值450万美金的救济资金和近50名救济人员的美国军舰从纽约港出发。各救济单位抵达指定的救助地后,立即有大量的滞留者前去寻求救助。在救助美国公民的基础上,美国救济委员会还为南美洲国家的公民提供了除兑换现金外的救助。前往欧陆腹地进行救济的美国官员积极与欧陆相关国家的政府及美国驻外机构进行协商,建立起一连串的站点,随后安排许多专列,将分散搁浅于欧陆各国的美国公民,分批运送至伦敦、鹿特丹港。在滞欧美国人于伦敦或鹿特丹港等待回国的轮船期间,美国救

7、济官员还向他们提供信息和精神救济。据统计,自8月4日至9月19日,仅从伦敦撤离回美的美国公民就达87 000人。到10月初,大部分滞留欧洲的美侨都已撤回,美国救济官员也陆续回国。美国政府此次撤侨行动到此基本结束。韩丽、陈洪运一战初期美国对滞欧侨民的救济和撤离行动初探(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在撤侨行动中的反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撤侨行动给我们的启示。解析:第(1)问据“威尔逊向国会提交了一份紧急拨款案”可得出向国会提交紧急拨款案,据“美国军舰从纽约港出发”可得派出军舰和人员前往救济,由“提供了除兑换现金外的救助”“建立起一连串的站点”可得建立站点撤回侨民。第(2)问可从政

8、府保护、综合国力、国际意识等方面作答。答案:(1)反应:向国会提交紧急拨款案;派出军舰和人员前往救济;向侨民提供实物、现金、信息和精神救济;建立站点,安排专列、轮船,撤回侨民。(2)启示:政府要积极保护本国公民的海外权益;撤侨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必须保持国家的强大;应力所能及地给他国急需救助者提供帮助,这不仅是人道主义的表现,更能够彰显大国形象。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以来,生活在印度半岛的穆斯林拒绝接受西方文化并采取全面不合作的态度,成为英殖民者重点打击的对象;“比较顺从”的印度教徒则成为英殖民者拉拢的对象。英殖民者利用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差异制造矛盾,1947年,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

9、顿提出并通过了印巴分治方案,规定:在英王治下分别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自治领的立法机构均有充分权力为该自治领制定法律;当地居民根据宗教信仰自行选择加入自治领;克什米尔地区的居民可以自由选择归并印度或巴基斯坦。由于方案没有明确划分印、巴边界线,在克什米尔地区混居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因宗教信仰经常引发暴力冲突,加之克什米尔“亚洲心脏”的军事政治战略地位,又裹挟了美、苏势力的消长,这就使克什米尔的归属既成为印巴冲突的焦点之一,也成为大国战略对抗的 主轴。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材料二克什米尔的归属成为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

10、要位置。”克什米尔是“亚洲心脏”。巴基斯坦首任总理阿里汗认为:“克什米尔就像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巴分治方案”的目的并分析印巴冲突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巴两国政治家对克什米尔问题的不同认识。解析:第(1)问,英国进行“印巴分治”目的从材料第一句即可得出,英国想利用“以教定土”“自由选择”政策瓦解印度半岛的反抗势力,以加强统治,原因可结合时代背景从宗教、民族、领土、美苏对抗等方面分析。第(2)问据尼赫鲁的话可知印度从中亚、亚洲政治格局角度分析,据阿里汗的话可知巴

11、基斯坦从民族尊严角度分析。答案:(1)目的:实行“以教定土”、允许土邦“自由选择”的殖民政策,以双重标准制造地区分裂,转移反抗殖民统治的矛盾视线,以维持英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原因:英国“分而治之”殖民政策的挑拨作用;教派矛盾与纷争难以调和;民族矛盾;边界领土归属的不确定性;大国介入与出售武器的推波助澜作用;美、苏战略在南亚次大陆的控制与反控制作用等。(2)认识:印度总理尼赫鲁从中亚、亚洲政治格局的角度,认为克什米尔是确立印度南亚大国地位并使其争取转向世界大国的战略通道。巴基斯坦首任总理阿里汗从民族荣誉、民族尊严的角度,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实质是国家的战略安全问题,涉及巴基斯坦的根本国家利益,在抗衡印度的安全战略中,克什米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战略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