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学校人员密集场所消毒通风制度第一章总则为确保学校人员密集场所的卫生与安全,预防传染病的传播,维护师生的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相关行业标准,制定本07学校人员密集场所消毒通风制度。本制度旨在规范学校内人员密集场所的消毒与通风工作,确保其有效实施与持续改善。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校所有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1 .教室2 .实验室3 .图书馆4 .餐厅5 .会议室6 .体育馆7 .休息区第三章目标本制度的主要目标为:1 .规范消毒和通风的操作流程,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卫生。2 .提高学校师生对环境卫生的重视,增强防疫意识。3 .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保
2、障师生的身体健康与安全。第四章管理规范4.1消毒规范1 .消毒剂的选择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广谱杀菌效果。常用消毒剂包括84消毒液、医用酒精、过氧化氢等。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稀释与操作。2 .消毒频次 教室、实验室:每日上课前与下课后进行全面消毒。一餐厅:每餐前后、餐具使用后全面消毒。 图书馆:每天定期消毒借阅区域及公共设备。 会议室:每次会议前后进行消毒。3 .消毒步骤 清洁:首先用清水清洁表面,去除污垢。 消毒:使用消毒剂喷洒于表面,保持湿润状态,至少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清理:消毒后应及时清理,避免消毒剂残留。4 .2通风规范1 .通风频次教室、实验室:每天至少开窗通风
3、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一餐厅:每餐前后应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图书馆及会议室:每次使用前后应进行通风。2 .通风方式-自然通风:优先采用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机械通风:如遇天气恶劣,应使用空调等机械通风设备,确保空气交换。3 .通风记录每次通风后,负责人员需在通风记录表上登记通风时间及方式,确保可追溯性。第五章操作流程5.1消毒流程1 .准备工作-确认消毒剂的有效期及配比。-准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2 .实施消毒-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清洁与消毒。-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消毒区域,避免直接接触消毒剂。3 .记录与反馈记录消毒时间、地点及责任人,并反馈至学校卫生管理部门。4 .2通风
4、流程1 .开窗通风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负责人员应打开窗户进行通风。-确保通风过程中教室内无人员滞留。2 .机械通风如需使用空调等设备,应先清洁过滤网,保持设备良好运行。设定合理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空气清新。3 .记录与反馈记录每次通风的时间、方式及责任人,及时反馈学校卫生管理部门。第六章监督机制为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以下监督机制:1 .责任分工-各班主任及实验室负责人为本班级及实验室的消毒通风责任人,确保操作规范得以执行。-学校卫生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和评估消毒与通风工作,确保制度落实。2 .监督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制定整改措施。-学校卫生管理部门可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抽查,确保消毒和通风工作持续有效。3 .记录存档-所有消毒和通风记录应妥善保存,供相关部门审核与查阅。第七章附则1 .解释权限本制度由学校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解释。2 .适用条件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的所有人员密集场所,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3 .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4 .修订流程根据实施情况及反馈意见,学校卫生管理部门可对本制度进行定期修订,确保其适应性与有效性。结语本07学校人员密集场所消毒通风制度的制定,旨在为学校提供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框架,以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遵守,积极参与到消毒与通风工作中,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