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消防救援站作战环节风险提示单.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488213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消防救援站作战环节风险提示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层消防救援站作战环节风险提示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层消防救援站作战环节风险提示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基层消防救援站作战环节风险提示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基层消防救援站作战环节风险提示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层消防救援站作战环节风险提示单作战环节安全风险提示单环节一、登车主要风险消防员摔倒、滑倒、掉落和行车中碰人蹭车等危险安全风险提示明确出动路线,楼梯过道、车库应保持畅通、滑杆入口应设置围栏或防护门,底部应设置缓冲垫。开展训练及其他活动时,应根据具体活动情况明确火警出动安全事项。外来人员来队参观时,应提前告知出警信号、躲避位置及方式。(一)通过楼梯进入车库时.,应控制跑动速度,不得越级跨跳,不得顺扶手下滑,不得推操,不得在跑动中着装,转弯时要减速;使用滑杆时应采用正确的动作姿势,控制速度,依次下滑。(二)消防员必须按照指定位置乘车,严禁在车外、车顶搭乘,严禁在车辆起步后追赶登车。(三)驾驶员应在

2、本车指挥员确认人员全部登车、器材箱及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后,按照出车顺序驾驶车辆驶离车库。(四)消防车辆出入口紧邻市政道路的,应安排人员警戒或启动警示设备,提示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避让。环节二、车辆行驶主要风险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驾车,车速与车距控制不到位,特殊天气、复杂道路安全驾车把握不住。安全风险提示车辆在出警途中,应开启警灯警报器,科学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确保行车安全。(一)乘车人员应系好安全带,不得将肢体伸出车窗外,不得触动车门把手。(二)车辆行驶途中,驾驶员和指挥员应加强行车观察,驾驶员不得接打电话和疲劳驾驶;指挥员不得睡觉,做好行车提醒和作战部署。(三)应控制车速,与

3、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严禁强行超车,不得急速转弯变道;长下坡时,不得长时间刹车,防止制动失控。(四)在雨、雪、雾、大风等气象条件下,或经过冰雪、泥浆、湿滑等路面时,应减速慢行,同时开启雾灯、危险警示灯,必要时加装防滑链。(五)在狭窄、陡坡、急弯、松软路面等复杂路况行驶时,应注意观察,控制车速,谨慎驾驶,必要时下车指挥引导,或组织乘车人员下车徒步通过;经过桥梁、涵洞、隧道、路口时,应当注意观察限高、限重、限速及空中障碍物,低速慢行通过。(六)特殊情况需要通过交通禁用通道或正在施工的路段时,要详细了解情况,确保安全后方可通行;经过铁路道口时,必须服从信号灯或道口工作人员指挥,严禁抢行或强行通过。

4、七)调整车辆位置时,应安排人员在车辆后方两侧进行指挥引导,指挥引导人员必须在驾驶员的可视范围内。环节三、车辆停靠主要风险到达灾害现场后,急于展开战斗,驾驶员不能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停靠车辆,确保车辆安全可靠和撤离方便。安全风险提示根据现场情况合理选择停车位置,原则上统一在道路一侧停靠,尽可能保障其他救援车辆通行,车辆之间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便于车辆快速调整。大型灾害事故现场,应由指挥部指定专人负责指挥车辆集结、停靠。(一)严禁在松软或者路基薄弱的地带、高压线下和危险建(构)筑物旁停靠。(二)应与起火建(构)筑物或危险区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三)举高、照明消防车应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

5、实的地段,确保必要的作业空间。(四)增援时,未向现场指挥员(部)请示或未明确作战任务时,不得盲目驶入灾害事故现场。(五)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停靠在便于观察、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安全位置,车头朝撤离方向。(六)在进入易燃易爆等高危场所前,车辆必须安装防火罩,并停靠在上风或侧上风位置。严禁停靠在地沟、窖井、管道、低洼处、油(气)水分离池等危险区域。(七)处置公路隧道灾害事故时,一般情况下车辆应停放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八)在下坡路段救援时,车辆应停在来车方向可视位置的坡度上,并采取稳固的防溜车措施。(九)在打开车门前,应注意观察车门周边情况,避免与来往车辆或行人发生碰撞,并尽量从靠近人行道一

6、侧开门下车。(十)开展交通道路灭火救援时,救援车辆原则上应停靠在距离事故点车辆不少于50米的位置,且跨路斜停(车尾靠近来车方向)。环节四、现场警戒主要风险警戒人员防护装备装着不齐,器材携带不全,站位不对,警戒距离不够,安全提醒不及时等风险。安全风险提示根据灾害类别、特点、规模和所处环境,科学划定警戒区域,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一)警戒人员应规范着装,带齐通信、照明、警戒警示等器材,坚守岗位,密切观察,发现紧急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并发出警示信号,迅速组织撤离。(二)负责警戒的人员要注意自身安全,选择安全位置站立,出现险情时应采取紧急避险措施。(三)在有建筑倒塌风险的事故现场,警戒区域半径不小于建

7、筑物高度的1.5倍。(四)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应根据泄漏物质、泄漏量、风向、风速等因素确定警戒范围,划定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根据实时侦检情况作出动态调整。(五)在道路救援时,应打开警灯警报,设置发光反光警戒标志标识,严格管控作业区域;必要时,应协调交管部门发布信息提示,实施交通管制。一般道路实施警戒时,警戒距离不少于200米;高速公路实施警戒时,警戒距离不少于500米,并在200米处设置第二道警戒,同时安排人员利用灯光、旗语警示提醒来车避让;遇有雨、雪、雾等天气或夜间,警戒距离应扩大1-1.5倍。环节五、灾情侦察主要风险进入复杂现场侦查,常遇灼伤、中毒、迷失、砸伤、摔伤、触电

8、和爆炸受伤等情况发生,参战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安全风险提示侦察应贯穿于作战行动全过程,认真细致、及时全面掌握相关情况,正侦察小组不少于3人,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灾情确研判潜在险情。(一)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应合理选择侦察路线,明确联络信号,确定撤离方式,必要时使用水枪进行掩护。(二)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对建筑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估,依托建筑承重结构和地形地物,采取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行进,发现危险及时规避,并设置标识警示;内部情况不明时,通常采取原路返回的方式,防止坠落物、跌落或迷失方向造成伤害。(三)进入密闭房间侦察时,应检测门

9、窗温度,判别轰燃风险,根据内(外)开门方式,合理选择站位,缓慢开启,必要时采取限位措施,并视情向室内射水,防止发生轰燃伤人。(四)侦察线路长、转弯多易造成方向迷失时,要携带安全绳,铺设救生照明线,并设置中间保护点。(五)进入有爆炸、中毒危险区域侦察时,应挑选精干人员,并严格控制人数;在安全区域校验侦检设备,并预留同等级防护的紧急救助小组,随时做好紧急救援准备。(六)带电环境下,侦察前行时,应手背向外,不得背靠墙体裸露电线,防止电线绝缘层烧毁老化引发触电。环节六、阵地设置主要风险到达火场后,对周边地形、火灾现场和位置不够清晰明确,盲目设置分水器阵地。安全风险提示分水器、水枪(炮)阵地应设置在便于

10、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撤离,且相对安全的位置。(一)利用地形、地物,依托防火墙、防火门、窗和承重构件等设置水枪(炮)阵地,与建(构)筑物保持安全距离。(二)利用拉梯在窗口、阳台设置阵地时,角度不得过陡,确保拉梯接触点的稳定性。要避开喷火冒烟的阳台、窗口正面,拉梯上端必须高出窗口、阳台2个以上梯蹬,梯上最多不得超过2人,并采取固定措施。(三)严禁在轻质屋顶、遮阳棚、雨棚、储罐上部、卧式储罐两端、压力容器泄压口等区域设置水枪(炮)阵地。(四)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需要深入内部设置水枪(炮)阵地时,必须充分冷却,确认无爆炸危险。(五)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着火,需要深入内部设置水枪(炮

11、阵地时,必须充分冷却承重构件,确认无倒塌风险。(六)货(油)轮的货(油)舱起火,情况不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严禁直接登至货(油)舱甲板灭火。(七)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应检查清点人员及装备,同时兼顾其他阵地安全,确保整个作战部署的协调统一;要根据灾情发展趋势,做到快速、安全、高效。(八)水枪后留有10米左右的机动水带,通常情况下水枪手与协作人员要保持距离、交叉站立,便于观察、紧急避险和快速撤离。(九)地面作战时,分水器阵地应设置在火势蔓延方向的下风或侧下风方向,存在辐射、浓烟、倒塌等安全风险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十)楼层作战时,分水器阵地通常设置在主入口处,燃烧

12、层高于6层的一般设置在着火层下一层或下两层楼梯间。(十一)高层铺设水带时,必须在地面设置分水器,便于泄压和转移阵地;使用水带挂钩、绳索、水带接口加固件等方式进行固定,水带下方严禁站人。环节七、作战进攻主要进攻人员对现场突发情况预判不足,导致误射伤人、重物坠落伤人、电线熔断风险伤人、复燃复爆和穿堂风挟烟伤人等等情况发生,使消防员受到不同程度伤害。安全风险提示作战进攻时,必须正确选择喷射器材、药剂、进攻路线及射水(射流)方式。(一)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动作要缓慢,避免水锤作用,严禁对射误伤他人。利用喷雾射流实施掩护时,通常与保护目标保持3-5米的有效距离。(二)在进入建(构)筑物

13、内部时,应使用直流水冲击吊顶、悬挂物等不稳定体,消除潜在隐患,防止高空坠落物砸伤;应使用直流水探试楼板强度,一边射水探试,一边采取前虚后实探步方式前行,防止楼板有孔洞或坍陷造成坠落伤害。(三)必须带电灭火时,与带电体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严禁接触裸露电线、电气开关或在电线下方站立,防止电线熔断伤人;合理选择灭火剂,采用点射、扫射等方式灭火,必要时采取水枪接地保护。(四)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或大跨度、钢架结构厂(库)房以及长时间燃烧的建筑火灾时,应使用消防机器人、移动炮、遥控水炮、带架水枪等喷射器具实施冷却、堵截、灭火,避免人员近距离作战。(五)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在泄漏源不明确

14、的情况下,不得盲目灭火;明火扑灭后,要持续进行冷去L避免发生复燃、复爆。扑救重质油品储罐火灾时,要加大燃烧罐冷却强度,注意及时排水,防止发生沸溢和喷溅。(六)严禁用水或泡沫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严禁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防止发生爆炸、飞溅伤人;严禁使用直流射流喷射炼铁炉内钢水、炙热船舱等超高温物质,防止炉膛爆炸或蒸汽反扑伤人。(七)采用窒息法灭火时,应确认灌注、封堵空间人员已全部撤离。(八)进入室内前,应预先熟悉撤退路线,进入时在门、窗一侧低姿缓慢开启门窗,或采取限位措施,也可边射水边开启门窗,防止门窗开启瞬间发生轰燃、回燃伤人。进入高层建筑室内前,应首先在着火下一层

15、或二层熟悉建筑功能布局,再判断着火建筑内部温度,做好出水准备,防止穿堂风挟烟火伤人。安 全 风 险 提 示(九)进入猛烈燃烧的室内,应注意射流方式和站立位置,防止热烟气反扑伤人;使用开花射流推进灭火,温度特别高时,应组织梯队掩护;在门口反复向顶部射水并退出关门,以降低室内燃烧强度,也可窒息灭火。(十)在有倒塌危险区域灭火时,应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清除不稳定建筑构件,或对沿线结构进行支撑加固;不得随意破拆建筑物,拉动水带不得扰动不稳定建筑构件;不得使用直流水枪、水炮冲击柱、梁、墙等承重构件。(十一)在室内大量射水时,应及时组织清理排水,将积水排向楼梯间,不得排向电梯

16、井;必要时,在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开凿沟槽、孔洞进行快速排水;当二层以上库房存放棉花等堆垛含水量较大时,应及时疏散堆垛,防止超荷载发生坍塌。(十二)屋顶行进时,应沿梁、锚等处行走,坡面较大或结冰湿滑时,加强安全保护,做好防滑措施。(十三)开展冰面救援时,优先使用冰面救援气垫船、橡皮艇、冰上浮板等专业救生装备;救援行动展开前应检测冰面厚度,选择距离被困人员较近的安全位置作为救援起点;视情采取在冰面铺设木板、消防梯等措施,增大受力面积,提高安全系数;使用绳索进行保护,若条件允许应对施救者设置两条绳索进行保护,且两条绳索尽可能平行设置,防止施救者沉入冰层下方或被冰层卡住。(十四)在地质灾害现场

17、救援时,要靠近远离山体的道路一侧行进;事先制定紧急撤离方案,设置观察哨,明确撤退路线和撤离信号,严防发生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必要时采取支撑加固保护措施或消除不稳定体。(十五)进入水域或积水区域时,应探测水域深度等情况,选择安全的路线,尽量避开旋涡、暗流、高水位落差、滚水坝或坑井沟渠以及漏电等危险区域。(十六)进入可燃有毒气体泄漏区域时,应从上风方向进入,并使用喷雾水、屏风水枪、水幕水带等实施掩护。(十七)利用消防梯登高开辟外攻路线时,应落实专人保护,必要时应借助梯首设立安全绳保护;水带铺设不得缠绕消防梯,防止水锤作用掀翻消防梯坠落伤人;空中搭桥时,不得拉伸过长超过承载,中间应采取加固措施;有

18、倒塌、轰燃、高温、浓烟等风险时,不得将身体固定在消防梯上,做好紧急避险准备。(十八)内攻人员完成既定作战任务后必须立即报告,不得擅自行动。环节八、人员搜救主要风险选择器材不准确,携带装备不齐全,搜救时,未能正确分析现场态势,紧急避险能力不足。安全风险提示人员搜救应做好安全防护,且搜救人员编组不得少于3人,并指定一名负责人。(一)搜救小组在进入浓烟、高温、有毒区域搜救人员之前,要佩戴空气呼吸器,设置紧急救助小组,做好出入登记,掌握进出人员相关情况;要在水枪冷却掩护或者驱散稀释措施的配合下行动,必要时梯队掩护层层推进;要系带安全绳或铺设水带进入,携带破拆救生器材、防毒面具或其它呼吸保护器具,用于救

19、助和保护被困人员。(二)高空利用绳索、软梯、缓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时,要使用绳索和装备对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进行保护,绳索救助系统应在额定荷载范围内;设置不少于2处安全固定支点,且固定支点应受力于不同物体;绳索架设在建(构)筑物转角处应使用墙角保护器或其他形式的护垫(具),受力点连接处及紧绷绳的弯角处严禁站人;采用绳索下降技术进行自救时,要事前考虑到绳索长度能否达到预设的位置,绳索末端要与消防安全腰带进行固定。(三)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应避开上空高压电线、树木及建筑等空中障碍物,工作平台严禁超载,且对平台上人员进行固定保护;利用举高消防车疏散人员时,要稳定被困人员情绪,有序疏散,梯臂应支撑依靠牢固

20、避开着火和火势蔓延区域;禁止在工作平台内使用拉梯等无自身固定的器材救人。(四)抢救疏散医院病人时,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科学施救;疏散传染病患者时,必须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救援行动结束后,要对接触传染病人、传染区、传染物的人员和装备进行洗消杀毒。安全风险提示(五)深井救人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使用移动供气源,利用救援三脚架,下井作业人员要做好绳索保护,防止绳索出现缠绕;要划定警戒区域,控制井口附近人员,防止人员坠落或过度集中造成坍陷;要利用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对井下环境进行不间断检测,使用正压式排烟机、送风机、备用气瓶等进行通风吹扫,增氧降毒;应对井口、井壁实施加固,防止发生坍陷;使用大型工

21、作机械进行救援,应有专业人员进行指挥,避免塌方加重险情。(六)倒塌、交通事故等现场救人时.,要对影响救援行动的不稳定车辆或建(构)筑构件进行固定,对阻碍施救行动的尖锐部位进行包裹保护。(七)水域及洪涝灾害等现场救人时,要坚决执行水域救援“五个绝不允许,选派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施救,设置紧急救助小组,做好紧急救援准备;对溺水人员的救助,应从被困人员后侧靠近;潜水作业时,必须选派有潜水资质、救援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并佩戴潜水防护装具。(八)救助自杀者、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攻击性动物时,应第一时间通知公安、医疗、动物管理等相关部门,协同开展救助行动;要加强个人安全防护,减少刺激影响,做好紧急避险准

22、备,防止自身受到伤害;要合理分组,密切配合,提高行动效率;要判断潜在风险,设法消除点火源、尖锐刀具等不安全因素。灾害类型九、疏散物资主要风险疏散过程中,对物资的放置和要求不清楚,未对物资进行检查;疏散人员未能统一指挥管理,容易造成现场车辆和人员拥挤。安全风险提示疏散物资必须在单位负责人或者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有序进行,对疏散出的物资指定专人看护。(一)在评估物资存放区域建筑结构安全后方可实施疏散作业;利用大型工程机械进行疏散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承载能力,且不得触碰承重构件。(二)科学确定疏散物资进出路线和先后顺序,避免现场车辆和人员拥挤形成安全隐患。(三)划定疏散物资存放点,检查疏散出来的物品是

23、否夹带火种、是否稳定牢固,搬运方法是否得当,存放区域是否安全。(四)疏散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时,应分类放置,划出警戒线,设置相应警示标志,安排专人看管,禁止无关人员靠近;疏散受火势辐射或炙烤的压缩气体钢瓶时,必须充分冷却,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作战环节安全风险提示单灾害类型十、起重破拆主要风险作业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起重破拆时,方法不正确,易造成二次危险。安全风险提示起重破拆作业应佩戴头盔、护目镜(面罩)、手套等防护装备,正确选用起重破拆装备,合理确定起重破拆位置,做到安全高效。(一)使用锤、斧、挠钩等器材破拆时,必须检查破拆器材连接是否牢固,破拆时必须保持身体重心稳定,防止摔伤。(一)使用切割

24、器具破拆时,要规范实施,平稳操作、直线切割,切割器具前方不得站人。(三)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侧面,从玻璃上方一角开始破拆;从破拆处进出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或铺设防护垫;不得随意破拆高处玻璃幕墙,必须实施破拆时,应在地面划出警戒区域,并派专人进行警戒提示。(四)使用大型机械进行破拆时,要划出警戒区域,安排专人指挥引导,并设置安全员。一般不得破拆建筑承重构件,必须破拆时,应采取支撑加固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五)不得轻易破拆应力不均部位,必须破拆时,应科学评估,做好应力平衡措施,严防破拆过程中部件突然撕裂弹射伤人。(六)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起重破拆作业时,应设置警戒,禁止无关人

25、员、车辆出入作业区;应使用防爆起重装备器材或采取有效防爆措施。(七)高处破拆时,不得将破拆物抛向地面;破拆完毕后,应视情清理破拆碎片;受限空间破拆,必要时加强通风和空气置换。安全风险提示(八)破拆有人员被困的车辆时,应对被救人员实施安全保护;破拆车辆时应进行固定,防止溜车、倾覆;应避开安全气囊,防止气囊弹出伤人;对破拆车辆的棱角进行包扎保护,防止刮戳伤人;对新能源车进行破拆时,应注意避开电池及高压装置等部位,防止高压放电伤人。(九)实施扩张支撑时,必须在额定工作范围内,防止器材装备故障造成伤害;扩张作业时,应选好两侧受力点,扩张器开口方向与受力面要保持垂直,确保均匀受力;对硬、脆等物质进行破拆

26、扩张时,要做好防护,作业点周边禁止站人,防止碎片弹射伤人。(十)实施起重时,要划定警戒区,控制作业区人员,找准受力位置,气垫受力面塞入物体下部必须达总面积75%以上;严禁重叠使用不带重叠连接装置的起重气垫;起重车辆时,要做好车辆固定防滑措施。(十一)牵引吊升作业时,不得超角度、超限重操作,保持重心稳定,防止起吊器材侧翻;吊臂及转移线路下方严禁站人;吊索与被吊升物体必须连接牢固,必要时采取防滑措施。起吊易燃易爆桶罐时,应选择防静电专用起吊绳索,必要时持续对吊索进行出水防护,发生可燃易燃液体泄漏时应出泡沫覆盖,防止产生火花引发爆炸燃烧。灾害类型十一、现场供水主要风险作战行动中,参战人员麻痹大意,供

27、水压力不平稳,水带铺设不规范,出水口、进水口连接不牢固,容易伤人。安全风险提示现场供水必须根据供水原则,采用正确的供水方法。(一)驾驶员应与前后方保持通信联络,根据供水指令实施供水作业。供水时,应缓慢加压,保持水压平稳,不得突然加压、超压供水,遇特殊情况立即停水。(二)一般情况下应在水带线路铺设完成,分水器、水枪控制人员就位后,方可实施供水。紧急情况下提前供水时,水头应与铺设线路的人员保持2盘水带以上的安全距离。(三)水泵出口、分水器、水枪等不得急开急关,防止水锤作用伤人;供水时,水泵出口、分水器、水带接口附近不得站人,防止接口崩脱伤人。(四)供水流量不足时,应优先保障内攻线路、高危区域、掩护

28、射流用水需求。(五)处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时,消防车应停靠在上风或侧上风的水源,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确保不少于2路不同来源的供水线路。(六)高层供水停泵前应开启地面分水器泄压后,再减压停泵;耦合供水时,前车先启动加压,停水时后车先减压停泵,不得急停。(七)水带沿道路铺设时,应沿一侧平直铺设;穿越道路时,应设置水带护桥。(八)水带铺设应避开玻璃幕墙下方、尖锐物体,如无法避开时,应对水带进行遮盖或包裹,水带破损时应及时进行包扎或调换。(九)远程供水车组在铺设或收卷供水线路时,应设置专人引导指挥;在处理水泵故障或清理水管杂物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灾害类型十二、关阀堵漏主要风险作业前,参战人员个人防

29、护不到位,堵漏经验不足,出现紧急情况,不能正确应对实施关阀堵漏,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风险提示实施关阀堵漏,应制定处置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一)关阀堵漏编组一般为2至3人,人员精干,应在工艺处置队或厂方技术人员指导配合下进行,必要时组织备用力量进行轮换作业,紧急救助小组在指定位置待命。(一)作业前,应掌握泄漏物质性质、泄漏形式及部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堵漏器具;易燃易爆物质堵漏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三)进入易燃易爆、有毒区域关阀堵漏前,应着防静电防护服,进行消静电措施,并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进入;进入低温液体泄漏区域关阀堵漏时,应落实防冻保护措施。(四)作业人员应避开压力容器泄压面和

30、高压泄漏口正面,从侧面或后面靠近作业区开展作业,不得超限强行堵漏。(五)高空关阀堵漏作业时,需采取安全固定保护措施。灾害类型十三、输转倒罐主要风险非专业人员操作,现场监护和警戒不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安全风险提示输转倒罐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易燃易爆物质必须使用防爆输转设备。(一)应与输转倒罐现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协助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输转倒罐,做好安全保护。(二)实施易燃易爆物质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接地,严禁在地面拖拉输转倒罐器材。(三)实施输转倒罐作业时,要做好现场监护,必要时使用喷雾水或水幕实施保护。(四)有毒物质输转时必须密闭储存,严格洗消后转运,交由专业机构处理。灾害类型十四、洗

31、消处理主要风险进入危险区域作业的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洗消时,未能对人员全面洗消到位。安全风险提示在有毒有害物质或具有传播病原体区域内作业的人员、衣物、装备器材,撤回安全区前必须进行洗消和灭菌。(一)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正确选择洗消剂,并按照规定比例配备使用。(二)严格洗消程序、方法和时间,确保洗消全面到位,重度污染要延长洗消时间,增加洗消次数。(三)对眼睛等特殊部位进行洗消时,应洗消充分,必要时相互协助或由专业人员负责实施;有毒有害物质沾染皮肤时,应立即去除衣物,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情况严重或沾染强腐蚀性和剧毒物质必须及时就医。(四)在清理可燃液(气)体、有毒物质泄漏现场时,必须检查窖井、暗沟

32、管道等低洼处有无残留物。必要时,进行冲洗吹扫,并注意水流方向和污水处理。(五)使用洗消帐篷进行洗消时,必须调节好水温;使用水枪进行洗消时,应当防止水流冲击伤人。洗消的污水要妥善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六)救援结束后,应对染毒、传染区域内人员进行身体观察或检查,必要时服用解毒和抗菌药品。灾害类型十五、放空点燃主要风险放空点燃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放空人员经验不足,未能及时清理警戒区域的无关人员和车辆。安全风险提示放空点燃作业时,应经专家论证,并在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下实施。(一)根据现场危险性、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放空点燃的方法,铺设放空点燃管线时应设置防回火装置。可以使用电子打火、信号枪、魔术棒

33、爆竹、长火炬、火焰喷射器等方法,采取远距离点燃。(二)担负放空点燃人员要专业精干,做好安全防护,明确紧急撤离路线、方式,必要时设置掩体,组织水枪实施掩护。(三)放空点燃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选择空旷地带,清理警戒区内的无关人员和车辆。(四)放空点燃必须从上风或者侧上风方向接近,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灾害类型十六、紧急撤离主要风险不能及时明确安全的撤离方向和路线,对险情的观察不足。安全风险提示在开展作战行动前,要明确紧急撤离的信号和路线,并在安全区域选择集合地点。发现险情,应立即发布撤离信号,迅速组织撤离。(一)要明确专人负责,多点设置观察哨,全面掌握灭火救援现场态势发展。指挥员和安全员必须密切

34、观察现场情况,发现险情或接到险情报告及时发出撤离信号,来不及报告时应立即发出撤离信号,并迅速撤离;其他人员发现险情时,必须立即报告或示警。(二)紧急撤离可放弃车辆和器材徒手快速撤离。(三)在有爆炸、倒塌等危险区域作业时,要提前清除紧急撤离路线上的障碍;遇爆炸等危险征兆来不及撤离时应就近卧倒,依托掩体避险;在油罐区防护堤内作业时,要提前设置利于快速撤离的设施。(四)在高层、地下建筑等复杂场所作业时,分层分区设置人员接应点,确保人员快速有序撤离。(五)紧急撤离后,要立即在集合地点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灾害类型十七、通信联络主要风险易现场通信混乱,未能形成统一指挥;容易形成盲区,造成前后方通信不

35、畅安全风险提示灭火救援现场必须正确使用通信器材,灵活选择联络方式,确保通信畅通。(一)易燃易爆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型通信器材。(二)使用通信导向绳时,绳索释放不宜太长,应在拐角处设立保护点。(三)在地下建筑等信号盲区,应架设中继台。(四)在噪音较大的现场,应使用骨传导耳机,确保命令信息准确传达。(五)常规通信器材失效时,应充分利用声、光和手势等方式,约定通信信号和联络方式,建立紧急通信渠道。灾害类型十八、现场清理主要风险指战员易出现麻痹思想,对现场可观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参展人员急于结束战斗,安全意识淡化。安全风险提示清理现场时,必须克服麻痹思想,有毒有害烟气和物质未彻底清除前,不得脱卸个人

36、防护装备,防止发生意外伤害。清理时减少内部人员,并注重时效性,加快进程,最大限度避免风险。(一)注意观察建筑物上方建筑构件和高空坠落物,以及砖墙、楼板和钢筋已经裸露水泥柱的稳定性,防止发生垮塌,必要时主动拆除排险。对燃烧时间较长的建筑实施内部清理前,要认真评估建筑稳定性,慎重实施内部清理。(二)检查楼梯间、走道、外墙处烧损电线的带电情况,关闭电源总开关或切断进户线路,防止发生触电。(三)检查燃气管道、液化气瓶、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源有无泄漏情况,防止发生复燃、爆炸、中毒、腐蚀等。(四)高温容器、罐体应持续冷却直至常温,未充分冷却前,不得搬运、移动。(五)避免在泡沫覆盖区域行走奔跑,防止复燃;避免在废液积水、杂物遮挡等区域行走,防止坠落;灭火后仍存大量易燃液体时,应采取输转回收等措施妥善处置。(六)收整器材时,严禁强行拖拽,禁止从高处抛掷。(七)撤离现场时,必须清点人员和装备。消防水罐车内余水应加满或放空,防止行车侧翻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