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1 遗传物质的发现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87847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1 遗传物质的发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1 遗传物质的发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1 遗传物质的发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1 遗传物质的发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1 遗传物质的发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1 遗传物质的发现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1 遗传物质的发现 Word版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建议用时:35分钟)合格基础练1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都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B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A错误;两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B正确;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是相互对照,C错误;两实验都没有诱发DNA突变,D错误。2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异同

2、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D噬菌体为病毒,不是原核生物,A项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物质的分离提纯法,没有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项错误。两个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都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分别观察两者在遗传中的作用,C项错误、D项正确。3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D可在DNA

3、中找到15N、32P和35SB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3H、15N,DNA还含有32P,蛋白质还含有35S,而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所以在子代DNA中能够找到3H、15N和32P,在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H3、15N和35S。4在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历程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说明()ARNA是遗传物质B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5S型肺炎双球菌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肺炎双球菌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4、B. 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C将S型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有S型菌产生,小鼠死亡D肺炎双球菌利用小鼠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S型细菌和R型菌荚膜的有无等结构特征取决于其遗传特异性。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BCD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7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5、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A35SB32PC35S和32PD不含35S和32PB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DNA,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NA进入细菌体内。8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病原体的遗传实验过程,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B寄生于细胞间,通过蛋白质遗传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D寄生于细胞间,通过RNA遗传A从图中可看出,将RNA接种在叶片上,叶片出现了病斑,而将蛋白质外壳接种到叶片上,叶片上没有出现病斑,所以该病原体是通过RNA遗传的。病毒都是寄生在细胞内的,其利用细胞提供的酶进行相关代谢。9下列对遗

6、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叙述正确的是()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表明了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C艾弗里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全部转化成S型细菌D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A格里菲思实验并未证明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在含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后,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T2噬菌体为病毒,病毒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10下列是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过程和表明,将S型细菌的_和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7、其后代为_型细菌。(2)过程表明,将S型细菌的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_型细菌转化成_型细菌。(3)过程表明,转化成的_型细菌的后代也是有_性的_型细菌。(4)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5)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吗?_。解析艾弗里等人的实验是将S型细菌的蛋白质、DNA、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只有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而不是针对某种生物;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DNA、蛋白质等物质单独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答案(1)多

8、糖蛋白质R(2)DNA部分RS(3)S毒S(4)把具有荚膜的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分开,单独地去观察它们在细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5)上述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但不能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等级过关练11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CF组产生的S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D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

9、NA而不是蛋白质,F组加入了S菌的DNA,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而S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组经煮沸、D组为R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D项错误。12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Bb中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若b中具有放射性,说明与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用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只能留在细菌外。搅拌越充分,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得越彻底,沉淀物b中放射性越低,如果使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彻底分离,则沉淀物

10、b中不含放射性。本实验并没有“示踪”DNA在遗传中的作用,因此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沉淀物b中理论上不具有放射性,与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13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实验编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a型TMV感染植物a型a型b型TMV感染植物b型b型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a型b型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a型a型A实验B实验C实验D实验Ba型TMV的蛋白质不具有遗传物质功能,故与b型TMV

11、 RNA混合感染后不能出现a型病斑类型。14下图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_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图解。(2)该实验是在_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_的化学成分。(3)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_。(4)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作出假设:_。(5)为验证上面的假设,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该实验中加入DNA酶的目的是_,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6)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为此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该实验能够说明_。答案(1)艾弗里等人(2)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遗传物质(3)提纯S型细

12、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4)DNA是遗传物质(5)分解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培养基中只长R型细菌(6)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培养基中只长R型细菌蛋白质、多糖不是遗传物质151928年,英国的医学细菌学家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基本实验过程如下:将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就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_。(2)如果没有步骤,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结论加热杀死后的S型

13、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_,理由是_。(3)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试分析: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原因是_。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_,理由是_。答案(1)S型细菌有毒性,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R型细菌无毒性,不致死(2)不能无对照实验(3)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a.升高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b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