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87984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 Word版含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学 习 目 标核 心 素 养1.结合突触的结构图,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2.结合“资料分析”,概述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并能以言语区为例,了解大脑的高级功能1.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2.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如图)突触由图中的b突触前膜、c突触间隙以及d突触后膜组成(填字母及名称)。其他结构a图中a是指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膨大部分为突触小体。b图中e、f、g分别是指突触小泡、神经递质、受体。(2)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神经末梢b突触前

2、膜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c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d突触后膜上的g受体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3)传递特点特点: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e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4)常见突触类型从结构上来说,突触主要分为两大类:A轴突树突,图示为:。B轴突细胞体,图示为:。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3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功能区障碍症特征功能障碍症S区不能讲话(听得懂、看得

3、懂)运动性失语症W区不能写字(听得懂、看得懂)失写症V区看不懂失读症H区听不懂(会写、会讲、会看)听觉性失语症(3)学习和记忆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b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2兴奋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3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4、。()5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是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直接联系的活动。()6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提示:1.2.3.4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5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问题探究1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定的结构。根据下图信息,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尝试写出5种神经递质的名称?提示:乙酰胆碱、多巴胺、NO、甘氨酸、肾上腺素等。(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吗?说明原因。提示:不一定。若释放的为抑制性递质,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3)神经递质与D结合后,神经递质一般_(填“能”或“不

5、能”)继续发挥作用。理由是_。提示:不能神经递质与D受体结合后,神经递质将被灭活,否则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4)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_(填“快”或“慢”)。理由是_。提示:慢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及其对突触后膜的作用过程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流计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的外表面,读图探讨以下有关问题:(1)刺激a点,电流计、是否会发生偏转?若发生偏转,偏转几次?提示:会。电流计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2)该实验能否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双向传导?提示:能。1神经递质(1)存在部位:突触小体

6、的突触小泡内。(2)释放方式: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异常情况分析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持续兴奋或抑制。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或神经递质被某种药物代替,则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不兴奋或不抑制。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信号形式(或变化)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速度快慢方向可以双向单向传递1氨基丁酸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特异性GABA受体结合后,引

7、起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如图)。氨基丁酸对突触后神经元的效应是()A使Na通道开放B抑制细胞兴奋C维持膜两侧电位差不变 D形成局部电流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神经元的特异性GABA受体结合后,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导致细胞内负电荷增加,强化了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抑制细胞兴奋;此时Na通道没有打开,不出现Na内流现象;氯离子内流不会形成局部电流。2如图1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2为图1中X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肌肉收缩;在B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回答:图1图2(1)图1中结构X为_。图2中为_,一般由_(细胞器)形

8、成。(2)若在B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若结构X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_(填图2中的序号)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_。解析:(1)图1中结构X为突触,图2中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形成。(2)B处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到达X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题干给出的信息“在B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甘氨酸对突触后膜起抑制作用。答案:(1)突触突触小泡高尔基体(2)电信号化学信号抑制(1)上述图2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成分是_。提示:

9、血浆和淋巴。(2)兴奋在神经与其支配的肌肉之间的传递方向是_(填“双向”或“单向”)。提示:单向(3)甘氨酸在突触间隙的移动是否消耗ATP?并说明理由。提示:不消耗。因为甘氨酸在突触间隙的移动属于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问题探究1“吓尿了”是一网络热词,意指吓坏了。当人受到意外惊吓时,意识会暂时失灵,导致无意识排尿。结合所学知识,试解释人出现“吓尿了”现象的原因。提示: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当人受到意外惊吓时低级中枢暂时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出现无意识排尿。2残奥会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这些

10、聋哑人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表达的含义,主要依靠哪些中枢?提示:视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常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关系生理或病理现象神经中枢参与(或损伤)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区、W区(高级中枢)“千手观音”聋哑人学习舞蹈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某同学跑步时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例】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高级神经中枢是否受损有关的检查是()A检查缩手反射是否正常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

11、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技巧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点在于:明确人的大脑皮层中有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等。解析: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不能确定此人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否受损;检查血细胞的数量属于血常规化验,目的是发现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的造血功能是否正常等,不属于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语言中枢属于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需要语言中枢的参与,故可由此确定此人高级神经中枢是否受损。答案:D1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

12、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记忆的形成与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W区受损伤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伤患者不能看懂文字,故B错误。2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DA项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高级神经中枢参与;B项和C项均为仅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是由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

13、动,但无意识的人不能控制而有意识的人能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课堂小结知 识 网 络 构 建核 心 语 句 归 纳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兴奋在突触中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变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5.人脑言语区损伤症:W区不能写字;V区不能看懂文字;S区不能讲话;H区不能听懂话。6.人类的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永久记忆四个连续过程。1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

14、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或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CC项中,含有突触小泡一端的是突触前膜,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而不能反向传递。2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B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没有受刺激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错误。3下图为神经肌肉接头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单向传递B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D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

15、支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4如图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处,刺激处,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递方向是C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C上有神经节,可以判定其为传入神经,进而判定为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为效应器、为感受器。若切断处,刺激处,处有反应,但因反射弧结构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活动,A错误;兴奋传递方向是,B错误;为传入神经,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但在发生反射时,神

16、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D错误。5某人受伤,小便失禁。此人受伤的部位可能是()A排尿反射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B大脑皮层C排尿反射的效应器或传出神经D脊髓排尿反射中枢B根据题意,某人受伤,小便失禁,说明其排尿反射正常,但不受人的意识支配,即脊髓的排尿中枢活动不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支配,故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大脑皮层,B正确,A、C、D错误。6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乙酰胆碱的合成过程中物质C是循环利用的,教材中给出的一些已知的神经递质中包括多巴胺和一氧化氮。(2)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的。(3)若D酶失活,那么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突触后神经元就会持续兴奋。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