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88006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十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保持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D生态系统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稳态,其成分、营养结构、能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种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稳态。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

2、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体现了人的作用,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C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C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幅度越小,周期越短,故选C。

3、5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1)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2)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3)一个生态系统中若除去部分生物,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将降低。解析:(1)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2)种植不同品种的玉米,增加了遗传多样性;玉米与大豆间作,可提高土壤肥力,因为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能固氮。(3)生态系

4、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答案:(1)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2)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3)抵抗力(备选习题)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温带针叶阔叶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D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一旦消失,原有的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B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而温带针叶阔叶林比热带雨林营养结构简单,A、C正确;草原生态系统虽比沙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但沙漠环境恶劣,在同等干扰下,沙漠生态系统破坏更大,更难恢

5、复,B错误;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很关键,D项正确。2要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A减少分解者的数目B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D减少消费者的数目B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甲 乙 丙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

6、水藻产生的氧气不足以维持其生命的进行。4为治理土地荒漠化,河北省林业厅通过飞播造林20万亩,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飞播造林的生态学原理是()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B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物种的多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即物种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故D项正确。5在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幼小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B给予生态缸一定的光照,并通入一定量空气C向生态缸中添加一些分解者D生态

7、缸中除加入绿色植物外,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消费者A生态缸中要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且各成分的比例要符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非生物的物质指土壤、空气、水分和光照等。池塘水含有氧气、多种矿物质和分解者,不能用蒸馏水代替。6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特有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材料二据报道,印度洋强震引起的海啸曾导致二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

8、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1)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分析,红树林的_稳定性较强,而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_。(2)海啸过后,沿海灾区的多种生态系统受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_。(3)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种植农作物难以成活,请解释原因:_。解析:位于海岸边的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内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因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的恢复力稳定性。海啸过后,多种生态系统受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要注意保护。海水中含有很多的无机盐

9、,浸泡过农田之后造成农田的土壤溶液浓度很高,致使植物无法正常地吸收水分。答案:(1)抵抗力恢复力红树林中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2)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限的(3)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中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7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_

10、,原因是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原因是_。(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解析:(1)一定区域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因此A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浮游藻类和水草都为生产者,会争夺光照、生态瓶中的无机盐等,因此两者为竞争关系。(2)B瓶缺乏光照,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降低;藻类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但使其数量减少,也会导致瓶内O2含量减少,而浮游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浮游动物会因食物和氧气不足导致其种群密度降低。(3)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重新供生产者利用。答案:(1)生物

11、群落竞争(2)降低没有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降低氧气与食物不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3)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能力提升练6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强Ca、b点生态系统丧失了抵抗力稳定性Dc点时只有恢复力稳定性A生态系统任何时候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解除干扰后,甲恢复到原来水平,乙恢复后总稳定性比原来低,故甲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7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要做到的是(

12、)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动物产生的CO2能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A BC DB生态系统在能量来源上不能自给自足,必须依赖外界能量的供给,因此设计的生态瓶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态瓶内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但为维持其稳定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要遵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瓶底放一些鹅卵石并不是设计生态瓶所必需的。8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植被恢复是遏制土地退化、促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素和有效途径。研究者对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

13、原区域的生态恢复进程进行了数年的调查与研究。请回答:(1)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实质是_的过程,影响该过程的主要环境条件是_(答出两项)。(2)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的_(答出两项)等特征是研究者任务之一。欲要获取某阶段时群落的垂直结构,需调查_。(3)调查发现,某退化生态系统在恢复初期11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恢复1520年内,物种多样性指数低于第15年,原因是_;该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至顶级阶段的过程中,能量输入总量的变化趋势为_。(4)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即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度干扰时,由于其具备_能力,故能够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_是该能力的基础。解析

14、:(1)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的退化实质上是一个系统在超载干扰下逆向演替的动态过程。黄土高原本身就属于退化生态系统,影响其退化过程的因素有气候、土壤(降雨、水土流失)等。(2)在群落水平上一般从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因此欲要获取某阶段时群落的垂直结构,需调查不同物种(植物)的分层情况。(3)演替过程中,一些优势物种占有优势地位,导致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该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至顶级阶段的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复杂,使得能量输入总量的变化趋势为逐渐增大直至稳定。(4)由于生态系统本身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当受到中度干扰时,能够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

15、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答案:(1)群落(次生)演替气候、土壤(降雨、水土流失)(2)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不同物种(植物)的分层情况(3)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使某些物种在竞争中被取代逐渐增大直至稳定(4)自动调节负反馈调节(备选习题)如下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C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回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越短,曲线围成的面积S2越小,C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