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31题研究——共和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5616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31题研究——共和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31题研究——共和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31题研究——共和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31题研究——共和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31题研究——共和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31题研究——共和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31题研究——共和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1题研究共和国时期1.(2016全国卷,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2.(2015全国卷,31)如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3.(2018全国卷,31)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

2、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4.(2018全国卷,31)如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5.(2018全国卷,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

3、.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6.(2016全国卷,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7.(2016全国卷,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

4、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8.(2018全国卷,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9.(2017全国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

5、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10.(2017全国卷,31)如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11.(2017全国卷,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

6、。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1.A实现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必要条件,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极其落后,这种经济状况需要依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迅速改变。而当时的国际环境,只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积累实现工业化的物质基础。这就需要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情况下,不断扩大积累率。因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住宅等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不断受到抑制,其主要目的即不断扩大积累率,以奠定我国工业化的

7、基础。因此,正确选项为A。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也就决定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实际上并不平衡,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也并非被压缩,城市化进程也并非放缓。因此,B、C、D不是正确项。2.A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工业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些工业指标还落后于印度。工业基础极端落后,如果按人均指标比较,中国则更落后。因此,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基本上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展开的。“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工业项目全面展开,工业领域的各项指标完成或超过了计划的定量,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不仅填补了一些新的空白,一些主要工业指标增长速度还超过了英美等发达国家。但这样的高速度数值前提是中国原有工业基础

8、非常薄弱,是中国自身的纵向比较。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都没有解释这一现象,从图中也不能反映这三个选项的内容。3.D漫画反映了1953年资源勘探队员进入深山对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划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其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促进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展开,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A项错误。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古已有之,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C项错误。4.B1956年是“一五”计划实施期间,奶奶“量布做新衣”,阿姨

9、“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都是在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体现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量布做新衣”的信息不符,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漫画中“1956年”的时间信息不符,C项错误。D项不是漫画的主旨且与史实不符,排除。5.C根据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述,当时社会制度、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都发生了变化,所以需要相应的法制建设,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只是提出“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的新任务,但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并没有在实践中落实,立法工作基本处于停滞

10、状态。后来“文化大革命”发动,法制建设遭到全面破坏。“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应该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另外,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中共八大,社会转型,社会关系、法律关系尚未定型,法制建设是开创、奠基时期,尚未迈向制度化,A项不正确。新政权的组建工作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这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是在改革开放后,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6.B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国对外关系面临严峻形势,不仅美国继续奉行对华敌视和孤立政策,苏联也在推行霸权主义。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时,新中国与某些西

11、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有了新的进展。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它们之间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其中中苏关系的变化也影响到中国与部分东欧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促使新中国对对外贸易的重心进行转移,主要转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正确选项为B。其他选项都不符合这段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7.A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农民只能按照上级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组织农业生产,缺乏自主权。这种体制下的农业生产很难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地改变了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获得极大调动,农业生产效率

12、大幅提高。农民也能够根据市场条件,合理安排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因此,20世纪80年代初粮食与经济作物产量的提高主要还是与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有关。农业生产技术在此时还没有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另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也未取消。因此,正确选项为A。8.A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域多元化,农业类企业减少,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类增长很快,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A正确。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

13、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题干材料只是提供了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一些情况,不能由此判断“城乡一体化”的情况,不能得出“逐步实现”的结论,B不正确。C不正确,时间应在21世纪初。题干材料只是提供了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一些情况,不能判断当时我国工业结构是否合理,D不正确。9.C1990年,中国改革中计划与市场的争论仍十分激烈,为进一步加快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厘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解放思想,打破思想认识上的束缚。材料中“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

14、势”正是说明了计划与市场并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因此,通过这些历史现象可以判断正确选项是C,A、B、D都不是该报告的主旨。10.C婆媳上冬学作品描绘的是婆媳两人冒着严寒去上补习班的场景。图中年轻的搀着年老的,两人的脸上都满是笑容。她们的手中拿着的应是文化课本,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望。该画以质朴手法,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的新气象,所体现的正是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故正确选项为C。传统文人画大都有自己的独特追求,体现着自己的个性风格。20世纪50年代西方流行画派主要为现代主义美术。该画并非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故A、B、D非正确选项。11.C改革开放之初,各类人才奇缺。1977年恢复高考,不仅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也是对之前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类高等教育也获得了很大发展,人才选拔机制也得到了改革深化。因此,根据改革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正确选项是C。A、D所述内容目前还未实现,B所说内容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育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