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单元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5831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单元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单元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单元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单元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单元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单元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单元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如图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B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解析:选A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与材料中“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相符,故A项正确;1949年政协召开只是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2、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与材料中“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49年不符,故C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才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故D项错误。2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 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A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D中国共产党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解析:选B从材料及所学知识来看,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前途实际上是有清醒认识

3、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故A项错误;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彻底完成,因此此时来提出实现社会主义为时尚早,故B项正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和效力,故C项错误;右倾是保守思想,而如果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应该是属于“左”倾思想,故D项错误。3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知()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8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A.人民

4、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B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解析:选D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无法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故A项错误;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选举产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故C项错误;表中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的广泛性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民主原则,故D项正确。41954年宪法的文本表述中,条文中尽量没有用“为、时、应、得、其、凡”等字,而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用在一

5、句话的末尾,没有实际意义,也都去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1954年宪法具有灵活性的特点B1954年宪法具有严谨的宪法结构C有利于民众对宪法的理解和拥护D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解析:选C材料中尽量不用“为、时、应、得、其、凡”等文言字,不能说宪法具有灵活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对宪法的用词的评价,并未涉及宪法结构,故B项错误;材料中将“为、时、应、得、其、凡”等字,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主要是便于民众对宪法的理解,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宪法的原则,故D项错误。5下表为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表中的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时间段 制定或

6、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 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 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1997年至今 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 A.完善法律程序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家统一 D注重经济立法解析:选D材料表格列举了新时期所通过的法律制度,没有涉及法律程序,故A项错误;从表格内容来看,所制法律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无法体现突出社会立法,故B项错误;维护国家统一不是每个时期都要考虑的因素,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的法律名称来看,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居多,故D

7、项正确。6学者高建等认为,它的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推进的基础性工程。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时,在西安现场观看了与之相关的活动并和那里的村民们进行了座谈。“它”指的是 ()A基层民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解析:选A材料中“基础性工程”“社会主义民主”“村民们进行了座谈”说明是1998年实行的基层民主制度,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方针主要解决港澳台问题,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涉及的是民族问题,故C项错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是基础性工程,故D项错误。7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8、正确的是()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1956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解析:选D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1956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故C项错误;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表明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故D项正确。8(2018长春一模)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A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B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C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D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解析:选D“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

10、项原则的提出,故A项错误;“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是新时期外交的主要目标,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此次会议为日内瓦会议,故C项错误;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合理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故D项正确。9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A“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解析:选C“一边倒”指的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11、国家,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项正确;“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01973年2月,毛泽东会见基辛格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土耳其、欧洲。”这是著名的“一条线”外交战略,其提出的主要背景是()A苏联成为中美共同对手B中美已抛弃意识形态分歧C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解析:选A1973年2月,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材料信息“美国、日本、中国、巴基

12、斯坦、伊斯兰、土耳其、欧洲”说明此时中美、中日关系缓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重要背景是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成为中美共同对手,故A项正确;虽然中美关系改善了,但是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力下降但是美国依然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故C项错误;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D项错误。111979年初,邓小平在美访问期间,会见了大多数美国内阁部长、议员、州长、市长,以及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对媒体人士也来者不拒,对记者的提问均予以答复。邓小平的这些做法旨在()A传递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B表达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赞赏C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D肯定

13、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解析:选C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邓小平对美国新闻自由的态度,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时间可知中国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结合材料邓小平访美期间的表现得出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美国现代化建设及邓小平的态度,故D项错误。12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

14、框架解析:选D材料中不仅有中国与俄罗斯、欧洲、金砖国家的伙伴关系,还有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故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A项错误;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表述过于笼统,不能体现出材料中的主旨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中国外交没有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致力于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和金砖国家等重要大国和国际集团构建友好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大国之间的稳定均衡关系,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 1950年6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有关封锁台湾海峡

15、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 材料二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九月三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

16、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 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20世纪5070年代美

17、国对台政策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以得出: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二小问从国际关系格局、中美关系演变、中国外交成就等角度回答。第(2)问,这个以“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为表象,实际考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政府、国共两党、两岸交流、人民愿望等角度作答即可。答案:

18、(1)变化: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美国对中国新政权采取孤立、敌视、包围、封锁政策;美苏对抗;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因素: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缓的政策措施;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14(2018河北名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

19、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

20、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首先拟定论题,材料中提到四类国家,即晚清、强国(美国)、小国、曾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因此论题可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来拟定,外交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包括外交失败或错误的外交政策会阻碍或延缓国家的发展,正确的外交政策可以极大促进国家的发展等,题目要求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因此可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国家来拟定,如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新中国的外交促进国家综合国力壮大等。其次进行阐述,主要就所选国家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用具体的史实进行阐述,注意表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进行

21、总结,升华论题。答案:示例一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在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被推翻的70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外交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

22、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示例二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论述:1949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中国政权的扼杀,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

23、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示例三观点:苏联争霸外交导致国力衰败并最终解体论述:二战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强国,出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积极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先后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等组织,将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纳入到其争霸的轨道上来,并将苏联模式推广到了这些国家。苏联为了建立霸权,不断地将资源投入到相关的军事等重工业领域,导致农业等部门的生产遇到严重困难。期间虽有赫鲁晓夫进行农业改革,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方向。在军事上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并且为了维持其势力范围,还粗暴的干涉他国内政,甚至直接出兵他国,严重影响其国际声誉。最终积重难返,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