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专题14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习.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6077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专题14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专题14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专题14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专题14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专题14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专题14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专题14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14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专题作业一、选择题11947年,苏联领导人指出,“应当同意这个建议(指马歇尔计划),可以去试一试”,并强调“苏联代表团都应当反对那些可能损害欧洲国家主权和破坏它们经济独立的援助条件”。这反映出苏联()A希望与美国共同主导马歇尔计划B对马歇尔计划持怀疑态度C借助马歇尔计划与美国分割欧洲D积极支持欧洲国家一体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去试一试”“应当反对那些援助条件”可知,苏联实际上对该计划持怀疑、谨慎的态度,而不是“希望与美国共同主导”,故选B项,排除A项;材料中苏联试图维护欧洲国家主权是为了不让美国控制欧洲国家,并不是想通过该计划与美国分割欧洲,故排除C项

2、;欧洲国家一体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2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法案规定:美国将拨款援助西欧各国作为战后复兴经济之用,凡是参加的受援国,都应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该法案客观上()A遏制了共产主义力量壮大B扶持和控制了西欧国家C使“冷战”重心发生转移D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答案D解析由材料“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援助西欧各国作为战后复兴经济之用”可知,该法案与马歇尔计划有关,因此遏制了共产主义力量是该法案的主观目的,故A项错误;该法案想要通过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达到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主观目的,故B项错误;“冷战”重心一直在欧洲,故C项错误;

3、材料“凡是参加的受援国,都应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在客观上对于西欧内部的自由贸易有利,最终为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和合作机制,故D项正确。3(2018北京高考)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时间上不符,排除A项;1961年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等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召开,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4、与材料中的“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相符,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排除C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成立于1945年,排除D项。4(2018黑龙江大庆二检)美国政府在1961年向尼日利亚政府提出了农业技术援助计划,批准使用23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与尼日利亚在农业扩展和培训领域内的技术合作项目。它对刚果也有类似的技术援助项目。美国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缓和东西方对峙状态B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C同苏联进行冷战对抗D消除全球发展中贫富差距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尼日利亚和刚果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处于美苏两极

5、格局对峙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展开激烈的利益争斗。在双方争夺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也是双方必争之地,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其“意图”不符。5(2018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1962年11月,赫鲁晓夫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作的报告中指出,在核武器时代,必须显示出“更加清醒的头脑和消除国家间不和的各种障碍的更大愿望”,同时应加强国际关系中“理智的准则”。此报告()A说明苏联放弃争霸政策B促成了核危机的成功解决C有利于美苏关系的缓和D反映苏联转向了国内改革答案C解析由题中的时间1962年可知,正是美苏争霸的时期,故A项错误;虽然题中提到了核武器,但从来没有真正解决过,故

6、B项错误;从题中“理智地对待国家间的不和”可知,主要是对美国示好,看不到针锋相对的斗争,故C项正确;题中的“报告”主要在说明处理国际关系的问题,没有涉及国内的建设,故D项错误。6(2018江苏高考)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答案D解析材

7、料数据说明,欧共体成立后大大冲击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地位,由此可知,欧共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故A项错误;此时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主导的,故B项错误;欧共体的发展会激化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故C项错误。7(2018山东潍坊模拟)1970年,尼克松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把只是针对亚洲的“关岛主义”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为“三个支柱”的“新和平战略”。这说明美国()A放弃了与苏联争霸B对外战略由亚洲转向全球C力图维护世界和平D争取对外关系的主动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70年

8、”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平等地位,即“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同时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因此D项正确,C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故B项错误。8(2018河南省统一考试)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A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B世界各国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C意识形态

9、等因素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影响经济发展的程度答案A解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苏联和东欧国家纷纷放弃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说明国际格局的巨变影响到经济发展模式,故A项正确。B项中“完全融入”说法错误;C项中“意识形态”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9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欧共体、东盟等少数区域集团组织。今天,各种区域组织纷纷涌现,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区域集团有30多个,参加的国家有140多个。区域集团的大量涌现反映了()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D经济区域集团

10、化突破地域限制答案A解析当今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通过区域集团组织共同协商可以更好地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故A项正确。区域集团组织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新兴国家,故B项错误;区域集团组织有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0(2018安徽宣城调研)下图是“过去20年新兴市场占世界GDP的份额变化”,其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B南北差距的日益缩小C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D两极格局的加快瓦解答案A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996年到2016年世界新兴市场占世界GDP的份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数据并未将南北数据

11、对比,不能说明南北差距的日益缩小,故B项错误;“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当时两极格局早已瓦解,故D项错误。11(2018江苏高考)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者客观地指出

12、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故D项错误。12“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关贸总协定的确立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为美国霸权主义服务,与货币体系无关,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符合题干

13、主旨,故B项正确;关贸总协定的确立旨在解决国际贸易中诸多不平等,而材料主要涉及的是货币体系的建立,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是材料提及的货币体系确立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2015年,美国GDP占世界比重由2000年的20.6%下降至15.7%。进入21世纪,美国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还策动了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一系列动乱和冲突,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美国国防支出过度扩张,20002010年,美国军费开支占世界总量比重都在40%以上。20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自身陷入持续低速增长期。20082015年

14、期间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4%,远远低于19902000年的3.4%。美国联邦政府深陷债务危机中,一般性政府债务相对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54.7%升至2008年的76.1%,到2012年已达到103%。材料二从历史的角度看,21世纪头50年是中国战略机遇期。从国际视角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呈现南方国家上升、北方国家下降的趋势,这是“天时”机遇。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最大贸易国,同时也是G20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成为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交汇节点,它们之间的桥梁和渠道。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直接影响世界格局走向。周边大国发展是中国的“地利”机遇。中国周边的六大国俄、印、巴、印尼、韩、日

15、,除了日本属于衰落型大国之外,其余都属于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外交之路,创造了遍布全球的大国伙伴关系网络,与世界绝大多数大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成为中国发展的“国和”机遇。以上材料均据胡鞍钢美国正陷入“保罗肯尼迪陷阱”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头50年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原因和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大国兴衰的启示。答案(1)趋势:霸权优势相对下降,走向衰落。原因: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军费负担过重;次贷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增速持续低迷

16、;联邦政府债务负担过重,影响职能发挥;美国决策机制僵化,降低了效率;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答出其中四点、言之成理即可)(2)原因: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中国是南北国家经济交流的中心环节,有助于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周边大国的崛起为中国提供了良好机遇;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大国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影响:有利于加快中国走向世界中心的进程;树立了中国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启示:大国兴衰取决于自身的战略抉择;大国兴衰深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问,趋势,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美国GDP占世界比重由2000年的20.6%下降至15.7%”等

17、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美国国防支出过度扩张”“20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自身陷入持续低速增长期”“美国联邦政府深陷债务危机中”等信息分析得出。第(2)问,21世纪头50年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二中的“从国际视角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呈现南方国家上升、北方国家下降的趋势”“成为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交汇节点,它们之间的桥梁和渠道”“周边大国发展是中国的地利机遇”“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外交之路,创造了遍布全球的大国伙伴关系网络”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18、直接影响世界格局走向”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从中得到的大国兴衰的启示,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从把握战略机遇期和深受国际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14(2018河南南阳一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历史大事记(节选)1929年,法国向英美大量兑换黄金,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1941年12月,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发言权和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1942年初,提出联合国家宣言,重申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19、;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阐述: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历史教训,二战以来在国际经济领域出现了制度协调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在稳定国际汇率、促进货币合作和全球发展援助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稳定、恢

20、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总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示例二)论题:二战以来,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阐述:二战以来,欧洲各国普遍衰落,美国以绝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获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并通过认缴较多的股金份额,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

21、复兴开发银行,进而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为扩大世界市场,打击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又推动签署关贸总协定,降低各国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便利美国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向外经济扩张。总之,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掌握了国际规则制定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拟定论题。由材料可知一个共同的主题在于重建经济体系,结合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两大论题,即战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或者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