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3讲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6765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3讲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3讲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3讲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3讲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3讲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3讲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3讲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ppt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考点分层突破真题调研领悟,第43讲,考纲要求,中外杰出的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顿、爱因斯坦。,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编写本草纲目 原因:在医疗实践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发现古代医书存在错误、重复和遗漏。 经历:阅读了800多种参考书,实地考察、深入民间,经过27年的努力终于完成。 内容: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动物性药物445种,矿物性药物276种,药方11 096个。 外传:1606年传入日本和朝鲜,被译成多种文字。 (2)历史地位:李时珍被誉为“医中之圣”,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

2、到了重大推动作用。,考点一 中国科技之光,知识回扣,2.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修建京张铁路 背景:英俄插手中国铁路的修建;詹天佑受命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建。 过程:1905年,詹天佑亲自率领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艰苦勘测和确定路线;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路线;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全线通车。 地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2)评价:詹天佑成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周恩来评价他为“中国人的光荣”。,3.李四光与地质力学 (1)奠定中国地质事业的基础 1921年,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出版中国地质学和地质力学概论等著作,创立了地质力学。 组织实施了新中国的地质普查勘探

3、工作,发展新中国的地质事业。 (2)推动中国石油资源的开采 利用地质力学研究地壳运动,创立了“构造体系”的基本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根据他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史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核心探究,命题点 频考主干知识李四光挑战权威的精神,史料二 1953年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

4、条件,认为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美国权威科学家在中国寻找石油的实践,说明当时世界上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缺乏石油的国家。 (2)史料二反映了李四光根据我国的地质情况,再结合他自己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坚定地认为我国陆地存在石油,充分体现了他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答案】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一位民主主义革命者。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代表和榜样。, 史料运用 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恩来称李四光“是一面旗帜”的原因。, 史论归纳 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理

5、论的原因 (1)李四光两度出国留学,获得了有关地质方面的丰富理论知识。 (2)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所所长并且被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多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开阔了眼界。 (3)李四光为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不辞艰辛、呕心沥血。他从事科研,不依赖洋人,不迷信权威。 (4)对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深入研究为研究地质构造提供了重要依据。 (5)李四光运用力学的观点,对中国和东亚的地质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1.宇宙定律的发现者牛顿 (1)主要科学成就 物理学领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并表达了经典力学体系的三个基本定律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之间关

6、系的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诞生。 天文学领域:用万有引力定律说明力学规律支配着天上的星体运动和地面上的物体运动;采用数学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和解决天体运动问题。 数学领域:提出了数学上有名的二次项定理,创立了微积分。,考点二 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科学巨人,知识回扣,光学领域:发现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2)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牛顿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经典力学的建立者,是近代科学之父。他创建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在光学、数学、天文学等研究方面也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7、。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空间和时间本质的追寻者爱因斯坦 (1)科学成就 提出狭义相对论 标志:1905年,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产生。,内容:空间、时间、物质和物质运动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 提出广义相对论 标志:1916年,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内容: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而引起的。 意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促进了物理学的革命性变化。 物理学的其他成就:建立起质能关系式E=mc2,为原子

8、能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以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公开发表反战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议美国研制原子弹,后又反对用原子弹轰炸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反对核战争和美国国内的法西斯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史料 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 引自1945年爱因斯坦告美国公民书,核心探究,命题点 频考主干知识爱因斯坦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史料解读 史

9、料表明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有良知的科学家。他反对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支持民主进步事业,反对核战争,主张增进人类的和平与幸福。,【答案】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晚年的爱因斯坦致力于防止核战争,呼吁全世界人民认识到核战争的极端危险性,倡议各国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来维护世界和平。, 史料运用 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理解爱因斯坦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史论归纳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影响 (1)狭义相对论的创立,改变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

10、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2)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在广义相对论的指导下,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蓬勃开展起来。,材料一 2014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

11、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议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

12、,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试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解析】本题以17世纪中外科学家为切入点,考查了17世纪中国的宋应星(明末)与英国的牛顿科技成果的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比较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相关材料。第(1)问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应星和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再结合明清时期和英国的社会情况说明其政治、经济等背景。,(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答案】(2)宋应星: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解析】第(2)问从社会政治特征、经济发展情况、科技著作与社会转型的联系等方面分析二人的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