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板块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6794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板块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板块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板块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板块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板块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板块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板块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世界文明时段一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15世纪末至18世纪60年代)领域核心知识政治“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英国率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政府成立,美国确立民主共和制经济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世界市场粗具规模;重商主义政策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复兴并发展;经典力学诞生(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人物克伦威尔英国革命的领导者(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实行独裁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华盛顿美国国父(领导独立战争,主持制宪会议,首任美国总统)牛顿近代科学之父(在数学、光学、天文学和力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遗

2、产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乌菲齐博物馆、帕拉蒂纳美术馆)和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西斯廷小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时段二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领域核心知识政治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德国统一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和1875年宪法;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经济工业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拓展到动力、交通等行业,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美德发展尤为迅速市场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运行机制成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政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文化理论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3、1776年国富论发表,系统阐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903年列宁主义诞生科学技术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达尔文和赫胥黎的进化论;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蒸汽机、火车、汽船、发电机、电动机、汽车、电话、电影等发明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有拜伦、雪莱、雨果、普希金,现实主义文学代表有司汤达、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罗曼罗兰,亚洲文学代表泰戈尔,无产阶级文学代表高尔基和鲁迅艺术浪漫主义音乐代表有贝多芬、舒伯特,浪漫主义绘画代表有德拉克洛瓦;民族乐派代表是柴可夫斯基;印象画派代表是莫奈、凡高人物拿破仑一代雄狮(组织对外战争,改造法国社会)甘地圣雄

4、甘地(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领导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参加无产阶级革命,组织了第一国际,支持巴黎公社革命,提出剩余价值学说)爱因斯坦20世纪的科学伟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光电效应;捍卫和平的一系列努力)近代中国文明时段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领域核心知识政治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文化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

5、提出“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生活西装传入,自行车传入,自行设计轮船(1865年建成),海关试办邮政,台湾架设电报线(1877年丁日昌),电话传入中国(1882年),国人办报的开始(1873年昭文新报)时段二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41919年)领域核心知识政治侵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反侵略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经济洋务运动破产;列强加紧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实业救国兴起,民族工业经历了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两个阶段文化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梁启超撰写变

6、法通议,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出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邹容发表革命军,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无产阶级李大钊在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生活国人办报出现高潮,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西装流行,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婚丧礼俗发生重大改变;铁路建设较快发展,京张铁路通车,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出现;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无线电报创设;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人物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时段三五四运动后的中

7、国(19191949年)领域核心知识政治侵华日本大举侵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抗争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二大,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长征,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战胜利,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经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大量民族工业内迁,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文化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主流,孙中山将三民主义

8、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新民主主义论,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生活改良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民航事业起步并在20世纪30年代覆盖大半个中国;中国自制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出现渔光曲等名作;广播发展起来人物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开辟革命新路,领导长征,组织抗战,指挥解放战争,形成毛泽东思想等)主题一近代世界与中国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关键一跃”,促使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进入到新的发展轨道。比如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站在世界意识高度认识中外历史转型

9、是命题关注的常见切入点。11418世纪:中西方社会转型的利弊条件(1)中国:经济上: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上: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但并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樊篱;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政策。政治上: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2)西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充分发展。封建专制王权衰弱及大量自治城市的存在。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近代法律制度的确立。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2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1)经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2)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

10、转化,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3)思想愚昧迷信、思想专制向民主科学、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转化。(4)阶级构成世俗王权取代天主教会,工商业资产阶级取代地主阶级,公民取代臣民。从本质上看,近代社会转型实际上包含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人本身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概括了人类历史的主要内涵。3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经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然经济进

11、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思想中体西用思想学习西方制度及思想,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实行共和制,并兴起新文化运动1从1500年到1600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 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C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 D引发了“价格革命”答案B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物价飙涨,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D项错误。2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 000

12、吨,其中有31 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A欧洲列强加紧对外输出资本B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残酷剥削C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D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答案D解析白银在美洲、欧洲、亚洲之间流通,说明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故D项正确。3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羊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使得不同洲之

13、间的物种实现了多向交流,并没有哪洲的物种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实现的是物种交流,并未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新航路开辟实现的是生物上的物种交流,并未出现理性化,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欧洲、美洲、中国的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主题二近代世界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注人类与世界环境的和谐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1环境史学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命,同时也关注其他物种和整个环境的生命,在复习备考中应该从以下几个

14、角度思考:(1)用生态史观解读生态环境变化,从人与自然互动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社会发展历程。(2)同时结合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解读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3)站在整体史观的角度,思考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未来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高度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环境资源的忧患意识。2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1)贫富分化严重: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2)东西方关系的逆转:亚非拉等落后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加快,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3)环境污染严

15、重: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4)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破坏: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5)世界大战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1据记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在位时期曾一度禁令伦敦市民使用煤炭作为燃料。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国家财政出现了困难B煤炭资源极度缺乏

16、C极力确保工业化进程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答案D解析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在位时期,正值工业革命的时期,机器使用煤炭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禁令伦敦市民使用煤炭作为燃料,可以缓解这一状况,故D项正确。2据十九世纪英国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的报告: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因为他们在偏街僻巷堆积的有害脏物中寻找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该报告揭示了()A城市建设与社会救济的关系B工业革命与社会习俗的关系C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D城市环境与文明风尚的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

17、德败坏”得出是城市的环境导致了人们的道德的变化,故D项正确。3在19世纪初的法国,忍受污染还被宣传为一种“爱国行为”,而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洁净的空气和饮用水开始不再仅被视为一种单纯的享受,而被视为公民的权利”。这表明()A民众环境保护意识觉醒B法国工业革命进程加快C政局变化推动环境保护D法国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从“忍受污染”到“享受洁净的空气和饮用水,是公民的权利”是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围绕环境问题,无从看出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政局的变化,故C项错误;全面恶化过于绝对,材料是公民对环境的意识,故D项错误。主题三马克思诞

18、辰200周年的历史思考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条件。(2)中国是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先进思想的指导。(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

19、件。(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促进,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2)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3)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1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A马

20、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B中共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C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D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中共政权国号的变化,可知最初称“苏维埃”有照搬俄国经验的特点,后来去掉“苏维埃”一词,说明中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正确。2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取消观念。”这说明()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答案D解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内以

21、毛泽东为代表等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但材料认为中共不应当走农村革命道路,说明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故D项正确。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目的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在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材料出自哪年发表的哪部作品?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哪一部分?写出

22、马克思主义的另两大组成部分及标志性的作品。(2)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毛泽东对这些理论成果各有什么重大突破?答案(1)1848年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资本论。(2)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革命学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任答一点即可)专政学说: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任答一点)主题四以世界意识认识工业文明时期中国和世界“世界意识”:主要是指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关注人类共

23、同的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也大不相同。1世界意识主要包括:(1)世界整体意识。1500年以来,人类联系逐渐增多,今天的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世界多样化意识。多样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多样化。(3)交流合作意识。各种文明要相互交流,互相帮助。(4)关爱和谐意识。人类应相互关爱,与自然和谐相处。(5)国际竞争意识。在世界分成国家、民族、地区的组织结构下,相互竞争不可避免。2.工业文明时期的中国和世界近代中国近代西方时间跨度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特征农耕文明逐步

24、解体工业文明逐步形成,世界连接为整体表现政治文明(1)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始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愿望(3)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1)15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步成长,开展了反封建斗争(2)17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并不断成熟和完善(3)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

25、诞生;1871年的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经验和教训(4)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5)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和罗马的文化遗产,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经济文明(1)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的环境中曲折发展(2)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更多地体现出近代化的色彩(1)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先后迈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思想文明(1)鸦片战争后,从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到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与科学,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

26、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层次的演进过程(2)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推动了近代欧洲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的产生与发展(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1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

27、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从材料“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可知,该贸易体系涉及了欧洲、美洲和亚洲,反映出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故B项正确。21875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入超约2 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到9 416余万两白银。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出口总额锐减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关税税率下降D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答案B解析“1885年,入超约2 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到9 416余万两白银”的原因为出口的初级农产品居多,而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以工业品

28、为主,说明中国更加深入地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3有学者认为,西洋(欧洲)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政治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但就其影响而言,也有很大的不同,西洋出现了()A浓烈的家族意识B经济新形态萌芽C意识形态的斗争D深刻的民族观念答案D解析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家族意识,民族意识淡薄,而西洋人则在中古时期形成了深刻的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审史料:获取解读信息要周全“论从史出”“史论互证”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依据史料发现隐藏在史料背后的历史事实。因此,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在高考试题中较为常见。依据

29、史料,推出历史结论。一般来说,史料愈是丰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就愈是全面。史料愈原始、可靠,愈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历史高考不需要考生再去搜集史料,它只需要你对命题专家提供的史料加以正确的分析、解读,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运用其中的史料对专家设定的问题加以论证而已。典例(20184月浙江选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30、。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材料二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3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第1步:审立意揣摩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西方入侵、民族危机日益加剧背景下,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片断。考查的学科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多项能力,凸显爱国主义、家国认同、国际视野等热点问题,体现了历史对现实和时代的关切。第2步:审史料读、炼、联:读大意材料一主要反映两大信息:一是民族危机加剧,变革是时代要求;二是当时主要有改革和革命两种政治潮流。材料二讲述了维新变法产生

32、的积极影响。炼要点说明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洋务富国强兵意图受挫使政治变革成为共识;政治改良、政治革命是当时两大选择;表明百日维新促进了民族觉醒;知识分子是家国情怀主要承担者。联素养联国际视野:工业文明的扩张与中国社会进步与社会转型变革的关联。联社会热点:近代先进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家国认同、民族认同的社会热点。联史学素养:此题隐含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等能力要求。答案(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动因:洋务运动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2)爱国;进步;启蒙。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方法归纳获取史料信息的6个

33、方法:1.咬文嚼字从试题主题语中获取有效信息。2.点石成金从材料出处和注释中获取有效信息。3.删繁就简从省略号前后获取有效信息。4.有章可循从数据对比和变化中获取有效信息。5.条分缕析从材料包含的层意中获取有效信息。6.去伪存真灵活迁移捕捉隐性有效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梁启超爱国论材料二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梁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不先培养革新人才。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

34、校及爱国学社。摘自陶英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试分析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简述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实践其思想主张的活动。两者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答案(1)主张:兴民权是爱国的基础;提倡维新变法。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主张:维新变法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培养革新人才;教育救国。活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主题: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解析本题考查梁启超和蔡元培的贡献。第(1)问,梁启超的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说明民权是爱国的基础,然后结合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加以分析,说明民族危机严重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维新变法运动。第(2)问,直接依据材料概括蔡元培的主张,主要体现为教育救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活动即可。两人的共性是主张救亡图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