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7373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2018东阳中学模考)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2(2017高考江苏卷)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

2、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3(2018涞水中学调研)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4(2019南京中学调研)下列两幅抗战时期的漫画反映了A正面战场英勇抗战情形B敌后战场始终是中流砥柱C全民族抗战的巨大作用D侵华日

3、军即将无条件投降5(2018齐鲁名校联考)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1941年边区政府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该转变说明A违背了土地革命路线初衷B土地革命始终是党的工作重心C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D敌后根据地斗争形势严峻6(2019青岛中学调研)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

4、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C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已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7(2018中山一中模考)1931年后,国民党利用各种纪念日来建构和推广“孙中山崇拜”。1935年,孙中山诞辰六十九周年纪念大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多种多样,政府和民间皆参与。国民党纪念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A缅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B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C树起孙中山大旗进行反帝反封建D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以抵御外敌入侵8(2018宁阳中学模考)美国月刊发表了记者西奥多怀特从中国发回的采访稿,该采访稿称1937-1938年中国

5、“从沦陷区逃出难民共2500万人”,之后该说法反复出现在关于中国抗战的权威报道里。20多年后,怀特在个人传记里纠正了这一说法,事实是全国赈济总署1937-1938年“共向难民营发放2500万顿饭”。从史学研究角度看,报刊的采访文稿A不具有史料研究价值B都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史料价值需鉴别考证D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9(2018烟台中学模考)中央军委于1938年10月10日成立总政治部,负责领导八路军和各留守部队、医院、学校及边区各地区部队、全国各游击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无产阶级明确了自身在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担负的历史使命。这一举措A覆盖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体成员B确立了党对军

6、队的绝对领导C主要进行全面抗战路线的宣传和动员D有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10(2018嘉兴中学模考)1938年9月,中国在国联会议上强烈要求全面制裁日本。因为欧洲剑拔弩张的形势,各大国的外交部长多数不在日内瓦。国联作出了成立以来最强硬的决议,指称日本违反国际协定,各国可以力所能及地个别援助中国。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此时中国国内正值武汉保卫战B欧洲大国忙于处理苏台德问题C中国的抗日获得一定国际同情D反法西斯力量已有初步的联合11(2018雅安中学模考)二战期间,中国扶助朝鲜和越南的独立运动,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介入英印事务。1942年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总司令身份出访印度,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

7、得自治领导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同时希望印度国大党暂缓提出立即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这反映出中国A增强了大国意识与大国责任感B成为了亚洲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C顺应了抗战局面根本好转的形势D保持了与英美一致的外交策略12(2018莆田中学模考)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问题赞成人数反对人数对美军驻华的态度4538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61464对民国宪法的态度124381对内战的态度34535该调查说明A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D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13(2018衡水中学模考)下表为1936年“西安事变

8、”发生后关于各方面态度的史料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时间各方面态度12月13日南京各大学校长、教授罗家伦等347人联名致电指责扣蒋行为。12月13日中共政治局会议指出:“在我们的观点,把蒋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12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12月24日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陈述了关于放蒋条件的指示。A“西安事变”激化了国内各方的矛盾B各方面逐渐达成和平解决的一致意见C美国政府开始实行“扶蒋反共”政策D对蒋介石的处置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14(2018哈九中模考)近代中国转型记载某一时期,国民政府先后成立经济

9、部矿冶研究所、国立中医药研究所、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四川、西康、云南、新疆等各省的地质或地质矿产研究所、经济部地质调查所等新的科研机构,加大对大后方的科技开发。这一举措A推动了近代经济结构的转变B落实“教育大革命”的内容C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D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要求15(2019绵阳中学模考)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16

10、(2018遵化中学模考)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表东北华北上海长江流域华南1895年1.75.251.12.139.91931年17.017.134.213.717.9能够说明表中数据变化的应是A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均衡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17(2018南阳一中看模考)下表是“七七事变”前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据此可推知项目中国日本国力工业总产值13.6亿美元60亿美元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10%80%军力总兵力202.9万人60余万人有训练的后备兵源50万人409.7万人飞机600架(作战飞

11、机305架)2625架A日本具备有迅速战胜中国的一切基础B中国抗战拥有持久作战的先决条件C抗战胜败取决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D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存亡的关键18(2018衡阳中学联考)下表是中日历史教科书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不同描述,我们从表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摘编自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2007年第三版)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日军以为如果攻陷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蒋介石就会投降,遂于12月占领南京(这时,由于日军占领,

12、有许多民众死伤,即南京事件)。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A史学研究方法影响历史解释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模糊C国家立场直接影响历史结论D二手资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19(2018资阳中学质检)晋察冀边区,据北岳区24个村的调查,19371942年,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559.04亩,占全部当出土地的71.8%。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减租彻底的地区,1943年以来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民手中。

13、材料说明A土地革命使农村生产关系变化B日伪军破坏了北方农村生产力C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基本被消灭D民族革命可实现阶级革命目标20(2018西安市中学质检)2017年伊始,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主流认识往往是最具有科学性的C新结论着眼于反侵略的长期性D新结论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21(2018湖北中学联考)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1户(部分)阶级成分表:

14、据此可知当时A中国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B地主阶级在中国已经被消灭C边区政府注重革命根据地建设D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成效显著22(2018福州中学模考)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C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D折射出了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出的巨大作用23(2018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9月模拟考试)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

15、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A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B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C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24(2018哈六中模考)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党发表国民党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这反映了国民党A以空间换取时间保存来自身实力B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得

16、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D对抗战形势有比较客观的认识25(2018晋城市中学质检)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提议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西京案,内中称“陪都之设定,在历史地理及国家将来需要上,终以长安为宜,请定名为西京”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意在A力图防范西北地区的反蒋运动B为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辩护C借此掩盖其围剿共产党的行径D准备以西北作为长期抗日的后方答案与解析1【解析】根据“1935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有所谓自治运动”“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华北事变,背景是日本策

17、动华北自治,企图分裂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C正确;1937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A错误;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农、兵、学、商各界”,排除D。【答案】C2【解析】材料“1937年8月”“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反映出抗战防御阶段,中共要变敌后为抗日的主战场的战略,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1932年土地革命时期,排除;长征是1936年10月胜利完成的,故C项错误;D项是1938年春,排除。【答案】B3【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

18、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的颁布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都属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而不是民族战争时期,排除A、C;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D。【答案】B4【解析】材料反映日军受游击战的困扰,而游击战是敌后战场的主要作战方法,排除A;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起,敌后战场才成为中流砥柱,排除B;图片反映日军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说明全民族抗战的巨大作用,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日军面临溃败而将投降的迹象,排除D。【

19、答案】C5【解析】材料中前者体现出阶级斗争为社会主要矛盾,后者说明社会矛盾改变为中日民族矛盾,说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故C项正确。土地革命主要是打土豪,分田地,并没有改变土地革命的初衷,故A项错误。抗战时期中心任务是抗日,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社会矛盾变化,并不是单纯说明敌后根据地斗争形势严峻性,故D项错误。【答案】C6【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等信息可知中共确立既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方针,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故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

20、是在华北事变后,与材料不符,排除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在1937年的洛川会议,中共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答案】B7【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1935年的两个时间点,分别是九一八事变与华北事变,是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孙中山被尊为“国父”,纪念孙中山有利于增加民族凝聚力,国家认同感,共同抵御外敌入侵,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当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反抗日本总冠军国主义的侵略,纪念孙中山并不是为了缅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也不是为了统一中国,因为当时中国已经统一了。反封建也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反对日本帝国主

21、义才是主要任务。故排除ABC三项。【答案】D8【解析】西奥多怀特的采访稿有误,但在很长时间均被作为史料使用,说明报刊采访文稿的史料价值需鉴别考证。故答案为C项。西奥多怀特的采访稿可以反映当时的中国难民生活,上述错误只是个别现象,说明报刊的采访文稿具有史料价值,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从材料信息来看,西奥多怀特的采访稿有误,不能说明报刊的采访文稿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排除D项。【答案】C9【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8年,中央军委成立总政治部负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教育,主要进行全面抗战路线的宣传和动员,为全民族抗战服务,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体成员包括不仅有农民、工人、

22、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与材料强调对全党、全军的思想教育不符,排除A。1927年的三湾改编,就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材料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中央军委成立总政治部负责全面抗战路线的宣传和动员,而不是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排除D。【答案】C10【解析】材料中是国联的倡议,并不能说反法西斯力量开始联合,反法西斯力量开始联合事1942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武汉保卫战是1938年6月至10月,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欧洲大国忙于处理苏台德问题是1938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国联的态度表明中国的抗日获得一定国际同情,故C

23、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D11【解析】从材料反映的蒋介石对印英当局和印度国大党所表达的主张来看,中国一方面支持印度独立,另一方面维护反法西斯联盟国家的团结,体现出大国意识和责任感。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942年抗战局面还没有实现根本好转,排除C项;要求英国保证印度战后独立,不能保证英国利益,不能反映与英美一致的外交策略,排除D项。【答案】A12【解析】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不能说明调查结果如何,故A项错误;1947年2月中国内战已经爆发,而且材料显示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不能体现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故B项错误;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与材

24、料强调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不符,故C项错误;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反对民国宪法、反对内战,说明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故D项正确。【答案】D13【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各方对于如何处置蒋介石看法不一。国民党统治区“指责扣蒋行为”,中共由主张“把蒋除掉”到后来转为“放蒋”,因此可以看出对蒋介石的处置是当时各方关注的问题,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国内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一致意见”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美国政府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答案】D14【解析】根据“

25、四川、西康、云南、新疆等各省的地质或地质矿产研究所、经济部地质调查所等新的科研机构,加大对大后方的科技开发”,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加剧,国民政府为了抗日加大对大后方的科技开发,故D正确;科研机构的建立与转变近代经济结构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成立矿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没有涉及教育问题,排除B;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答案】D15【解析】“双减双交”是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条件下,为完成反帝任务实行的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和“耕者有其田”均是为完成反封建的任务,而采取的措施。因此这一变化过程反映出随着不同时期需要完成的民主

26、革命任务而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土地政策的变化,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答案】A16【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东北、华北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增长快,这和1895-1931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华北有关,A项正确;进出口贸易值占中国百分比不能反映中国在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排除B;表格信息反映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的百分比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均衡发展无关,排除C;表格信息反映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的百分比变化,没有涉及经济危机的信息,排除D。【答案】A17【解析】从中日国力、军力对

27、比简表看出,中国工业总产值、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训练的后备兵源和飞机远远落后于日本,只有总兵力超过日本,说明中国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D正确;抗日战争结果是日本以失败告终,说明具备有迅速战胜中国的一切基础,A错误;国力弱,只有总兵力超过日本,不能说明中国抗战拥有持久作战的先决条件,B错误;C过于夸大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忽视了中国全民抗战的作用,C错误。【答案】D18【解析】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描述为“作战”;用推动蒋介石投降,来掩盖进攻南京的实质目的是灭亡中国;把日军的屠杀淡化为“占领南京”;体现出日本为侵略罪行开脱,说明国家立场直接影响历

28、史结论,C正确;材料反映的研究历史的立场问题,不属于方法问题,A错误;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是为日本侵略罪行开脱,并非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模糊,排除B;D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答案】C19【解析】抗战期间,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实行双减双交政策,调动了地主和农民抗战的积极性。根据“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559.04亩,占全部当出土地的71.8%”“1943年以来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民手中”看出,双减双交政策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富农阶级,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一定程度上实现阶级革命目标,故D正确;土地革命期间地主仍有土地,生产关系没有变化,A不符合材料,排除;B与材料无关,

29、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地主富农部分地出让土地,C表述程度失当,排除。【答案】D20【解析】十四抗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从抗日救亡运动开始算起,突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长期性,故C正确;材料不是争论史学观点,十四年抗战提出已成定论,故A错误;主流史观的认识并不一定是科学的,故B错误;新结论主要是从抗战长期性,故D错误。【答案】C21【解析】有材料时间看出,图表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1户(部分)阶级成分,抗战时期中国农民生活水平仍很落后,选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地主阶级在中国已经被消灭是在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后,选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贫民比重的下

30、降、中农、富农的增多是边区政府注重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结果,也反映了边区政府是注重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边区政府而非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选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C22【解析】根据“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说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抗战即已开始,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已经开始,B正确;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排除A;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C错误;1937年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23【解析】材料中表明国民党对于抗战

31、的形势不仅从时间、空间以及世界人民支持角度阐述了抗战的持久性,符合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故D正确;正面战场是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故A错误;材料中是对抗战形势分析,没有提出作战方案,故B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9月建立,故C错误。【答案】D24【解析】从材料中“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对战争的形势和局面分析是很清楚的,知道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B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C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答案】D25【解析】据所学可知材料的背景是抗日,且主要阐释了国民政府的陪都设定,而防范西北反蒋运动、掩盖其围剿共产党的行径和“攘外必先安内”等在材料中均未涉及,故A、B、C项排除;材料中国民政府把洛阳定为西京举措,说明国民政府准备以西北作为长期抵抗日本的后方,故D项正确。【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