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7641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00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选修4)4)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真题重练 -2- 1.(2018课标全国,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 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 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 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 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 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

2、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 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 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 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 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真题重练 -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 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 质。(11分) 参考答案: (1)不参

3、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 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总统华盛顿和罗斯福对拉美地区的政策。解 题时首先根据材料提取“中立政策”和“睦邻政策”的含义,前者不参 与国际事务,后者则是积极参与拉美事务,由此解答第(1)问;第(2)问 答题时要从时间概念入手,联系法西斯势力扩张的时代特征,从美 国国家利益的角度说明“睦邻政策”的作用和实质。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4、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真题重练 -4- 2.(2018课标全国,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 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 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 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 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 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 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 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5、1581年, 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 “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真题重练 -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 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 参考答案: (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 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 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

6、步。 解析: 本题从考查知识上看,主要考查明朝时期为蒙汉修好做出重 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三娘子;从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概括能 力和评价能力。第(1)问要求“概括原因”,要注意从当时局势发展的 需要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第(2)问要求简要评价 历史功绩,回答时应主要从三娘子的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方面来思 考,要重点思考其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真题重练 -6- 3.(2018课标全国,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 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

7、)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 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 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 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 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 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 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 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 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

8、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真题重练 -7-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 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 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真题重练 -8-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唐宪宗的“元和中兴”

9、。第(1)问,根据材料 “整顿赋税,裁减冗员财政状况开始好转”等信息,可得出开源节 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 宰相”“先后讨伐”等信息,可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 集权的官员;根据材料“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等信 息,可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材料“讨伐”“主动投附”“分割裁 减”等信息,可得出剿、抚并用。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等角度说明即可。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真题重练 -9- 考情考情数据数据

10、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真题重练 -10-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真题重练 -11-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12-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一、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一、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 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

11、段分析法(把历史 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辩证分类法(把 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 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 间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 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 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13-

12、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 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 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 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 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 有何作用(外交)。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14-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

13、家、本民族历史发 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 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 何作用。 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 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 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15-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

14、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 性、进步性和局限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从纵的关系上看,历史人物有时间 阶段上的划分,对不同阶段的同一人物作出不同评价;从横的关系 上看,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评 价时应考虑不同方面。 3.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 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苛求古人等方面评价。 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 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 的标准。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

15、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16-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 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 法评价历史人物,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 7.实践的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17-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三、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三、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一些问

16、题 1.英雄与时势 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 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 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英雄人物的 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当然,我们在坚持“时势造 英雄”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 影响力。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也可 以改变历史的航程。 2.英雄与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 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 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

17、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18-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 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马克思说:“人 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 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 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能在遵循 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4.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实践的标准。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 客观效果并不一致,“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后果。列宁指 出:“判断一个人,

18、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 据他的行动。”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当 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当然,我们 也不能“唯目的论”,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该谴责。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19-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5.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主要看其措施或行动是否顺应了历史 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不 能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更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邓小平 指出:“评价人物和

19、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 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 四、人物评价的一般格式四、人物评价的一般格式(历史人物小论文历史人物小论文) 1.属性:确定人物身份。 2.事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事迹分类(政治、经济、文化、军 事、外交等),逐条叙述与该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 3.影响:分析该人物产生的历史影响,可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 分析。 4.结论:全面总结,得出启示。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20-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1.(2018山东临沂二模,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

20、料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富国强兵。打着“尊王攘夷” 的旗号,伐山戎,保卫了燕国,又驱逐狄人,保护了邢、卫。当时,齐桓 公亲率大军打败山戎,燕庄公送齐桓公回师,不知不觉进入了齐境。 齐桓公说:“礼制规定,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国界,寡人不可以无礼 于燕。”于是就地划沟为界,割燕君所至五十里之地归于燕国。齐 桓公还嘱咐燕君要实行西周初年召公的善政,向周王纳贡。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21-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会八国之师伐楚,暂时阻止了楚师北上。接 着,又以“尊王”的名义多次派

21、兵为周王平定王室内乱,甚至召集诸侯 派军队帮助周王戍守成周。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葵丘会盟,议 订盟约:诛杀不孝之人,不废嫡立庶,不让妾占据正妻的地位;尊重贤 人;尊敬老人,慈爱幼儿;选士用人要得当,不擅自杀戮大夫;不改变、 遏塞河道,不拒绝受灾国家救济的请求;凡是同盟之人,言归于好。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据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称道齐桓公品德与功业的缘 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葵丘会盟盟约的意义。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22

22、-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参考答案: (1)尊重周王室,稳定秩序;维护礼制(宗法制度、礼乐制 度);帮助和礼遇诸侯;保护华夏文化;主要依靠政治外交手段会盟。 (2)葵丘盟约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维护了以嫡长子继承制 为核心的宗法制;重申了西周的尊贤重德的政治思想;有利于中原 诸国之间相互扶持。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23-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解析: 第(1)问,由材料“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伐山戎,保卫了燕国, 又驱逐狄人,保护了邢、卫”及“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会八国之师伐 楚,暂时阻止了楚师北上。接着

23、,又以尊王的名义多次派兵为周王 平定王室内乱,甚至召集诸侯派军队帮助周王戍守成周”可知,尊重 周王室,稳定秩序;由材料中齐桓公“割燕君所至五十里之地归于燕 国”的典故及“齐桓公还嘱咐燕君要实行西周初年召公的善政,向周 王纳贡”说明维护礼制(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及帮助和礼遇诸侯;由 材料“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葵丘会盟,议订盟约:诛杀不孝之人, 不废嫡立庶,不让妾占据正妻的地位;尊重贤人;尊敬老人,慈爱幼儿; 选士用人要得当,不擅自杀戮大夫;不改变、遏塞河道,不拒绝受灾 国家救济的请求;凡是同盟之人,言归于好”可知,缘由有保护华夏文 化及主要依靠政治外交手段会盟。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2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24-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第(2)问,联系史实可知葵丘盟约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由盟约 内容“不废嫡立庶”可知维护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由 盟约内容“尊重贤人;尊敬老人,慈爱幼儿;选士用人要得当,不擅自 杀戮大夫;不改变、遏塞河道,不拒绝受灾国家救济的请求”可知,重 申了西周的尊贤重德的政治思想;同时“凡是同盟之人,言归于好”有 利于中原诸国之间相互扶持。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25- 精要必备课堂演

25、练 2.(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粟裕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在南昌起义后,他跟 随毛泽东、朱德打仗,在作战中学习和应用战略决策、中外军事思 想,并及时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解放战争即将全面爆发时,他遵 循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提出了华中战略区初期作战的战略构想。 1949年渡江战役中,他果断下令炮击阻挠我军渡江的来犯英舰,有 力地反击了外国武装干涉。粟裕从军队基层指导员到高级指挥官 的历练中,逐渐成长为一个胸怀大局的战略家。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

26、26-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1952年,粟裕仔细研究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听取补充了各军兵 种、各部门汇报的五年建设计划。之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 谋长聂荣臻联名上报了军事建设五年建设计划初稿,提出五年 内达到完成必要的作战准备和全军建设、军兵种建设的重点和要 求,并就敌情估计、国防部署等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经中央军 委审定后实施,成为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防和军队建设 的重要依据。 据朱楹、温镜湖粟裕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粟裕成长为战略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粟裕的 军事贡献。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

27、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27-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参考答案: (1)原因: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研究与践行毛泽东的 军事思想和中外军事思想;善于总结作战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在争 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生涯中经受历练。 (2)贡献:粟裕主持制定的军事建设五年计划,不仅为应对敌对势 力的入侵提供预案,而且成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军事战略指 导思想;该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国家建设的安全,推动军队的现 代化建设。 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选修4) 真题重练精要整合 精要整合 -28- 精要必备课堂演练 解析: 第(1)问,概括粟裕成长为战略家的原因,可以从粟裕本身的成 长以及在实践中思想的不断丰富和作战经验的总结分析。第(2)问, 简评贡献首先要指出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贡献,然后进 行评述,贡献主要是主持制定的军事建设五年建设计划。而这个五 年计划不仅为应对敌对势力的入侵提供预案,而且成为新中国国防 和军队建设的军事战略指导思想;该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国家 建设的安全,推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