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整合(四)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7768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8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整合(四)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整合(四)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整合(四)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整合(四)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整合(四)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整合(四)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整合(四) .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单元整合(四) 专题框架构建专题纵横拓展学科技能提升 专题框架构建 【认读导引】两条线索:社会主义 从理论到实践的曲折历程;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大主题: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与 实现;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大业;现代中国外交发展 的曲折历程。 四大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新 中国的过渡时期;新中国的“文化 大革命”时期;新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时期。 (一)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一、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程 从19世纪40年代至今,社会主义经历了四次历史性的飞跃:由空想到科学、由理想到现实、 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

2、改革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 1.由空想到科学 (1)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以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为 代表的思想家们纷纷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改造社会的许多美妙设想。虽然这 些设想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根源,但却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 的愿望和要求,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专题纵横拓展 纵向贯通 (2)马克思主义诞生: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但却表明无产阶级已经登 上历史舞台,也说明了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这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 基础。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阐明了人类社会

3、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专题纵横拓展 2.由理想到现实 (1)理论到实践: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妥协政策引发了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的起义。巴黎人民组成的国民自卫军向政府军发起进攻,占领巴 黎。28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 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 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2)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起义,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 曼诺夫王朝

4、,革命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 代表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苏维埃。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 革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专题纵横拓展 3.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1)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通过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 苏维埃政权,列宁和斯大林通过一系列政策,使社会主义制度在苏俄(联)建立;二战结束后, 苏联帮助东欧国家赶走了法西斯侵略者,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

5、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新中国。 (3)二战后,东欧各国和亚洲的中国、越南、朝鲜的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实 现了民族独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实践由一国到多国并取得了胜利。 专题纵横拓展 【考题例证1】“公社并不像一切旧政府那样, 自以为永远不会犯错误。公社公布了自己的言 论和行动,它把自己的一切缺点都告诉民众。” 马克思意在赞赏巴黎公社( ) A.取消高级官员的高薪制 B.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 C.加强法治的措施 D.对权力机关及公职人员的监督罢免权 专题纵横拓展 【解析】

6、 D 公社将言论和行动公开 化有利于民众对公社工作进行有效监 督,故选D。材料未提及高级官员的薪 资,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公社职员的产 生方式,B项错误;材料强调公社将言论 行动公开化而非法治措施,C项错误。 二、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专题纵横拓展 历程时间表现原因认识 初步 形成 1949年新 中国成立 北平新政协召开,初步 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 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 派团结筹建新中国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 政治建设不断完善 构建 完成 新中国成 立至20世纪 60年代初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

7、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专题纵横拓展 历程时间表现原因认识 严重 破坏 “文化大 革命”期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 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 法正常进行 “左”倾错误恶性发 展 (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 新的事业,在探索中发展 完善 (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警惕右,更要防止“左” 发展 完善 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 后 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 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写 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改革开放的进行;党的 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 日

8、益完善 【考题例证2】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 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肇 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盛行 于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并曾于1975年首次登 上了宪法的大雅之堂,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 殊“权利”,最后在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这 反映了党和政府( ) A.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 B.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C.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 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 专题纵横拓展 【解析】 A 由材料中涉及的时间“肇 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80年才被 断然取消”可知,在新中国进行民主法制 建设的历程中曾出现曲折,20世纪80年代 对此进行了纠正,

9、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 以来,已经开始进行民主法制建设,故B项 错误;“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这种 表述存在问题,不是审时度势,而是肯定修 正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呈现出对政治的 调整,故D项错误。 三、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特点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 (1)特点:“一边倒”。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格局;以美国为 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 交上孤立的政策;新中国只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才能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 斗争中处于孤立地位。 (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

10、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 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专题纵横拓展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 (1)特点:“两只拳头出击”。 (2)原因: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 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 (3)作用: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 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 (1)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2)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居守势;苏联陈兵中苏

11、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 关系的要求。 (3)作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在世界上的影响。 专题纵横拓展 4.20世纪80年代起 (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2)原因: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是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 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3)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 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此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

12、的飞速发展。 专题纵横拓展 【考题例证3】 “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 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 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 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 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 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 )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等国家的外交孤立 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专题纵横拓展 【解析】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A项 错误;在材料所述思想指导下,中国实 行了“一边倒”外交政策,冲破了美国 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故

13、B项正确;题 目问的是外交原则或方针带来的影响, 而不是外交方针的确立,故C项错误;和 平与发展属于跨世纪世界格局下的时 代主题,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素养四 时空观念特定的时空下考察史事的途径 理论阐释 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即在特定的时间条件和空间条件下 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 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 顺序和地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史事的变迁、 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 专题纵横

14、拓展 中外链接 史料鉴别 1.时间观念 历史的时间观念,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建构历史 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时序性及史事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 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一般是按照历史发展的纵向规律梳理,也就是所谓的“时间概念”, 即以时间为线索,遵循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特征,对处在不同发展时段的历史现象做垂直 联系比较。时间知识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1)时间表达:时、刻、日、月、纪年(君主、干支、公元、年号、民国)、年代、朝代、世 纪、公元前(后)等。世纪与年代只是“时间段”概念,不特指某一具体时间点,其使用主要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需记

15、住具体时间点时使用;另一种是某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出现在一个 或长或短的时间段内,不适宜用一个时间点来表达。 专题纵横拓展 (2)阶段分期: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 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冷战时期等。 (3)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时间:特定史事或历史现象发生的某一特定时间段。如19世纪五 六十年代、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一战前等用语的交替使用;再如,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展时期、民国初期、一战期间等。 (4)历史大事年表:按照中外历史上发

16、生的重大史事或历史现象的先后顺序来记忆重大史事 或历史现象的时间等。 2.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简单说就是史事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的地点或地理范围,它是对历史 事件、历史人物有正确认识的必备基础,也就是历史横向规律,所谓的“空间概念”。 专题纵横拓展 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按照国别或者区域确定空间:从国别看,如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从区域看,如亚洲、 欧洲、美洲等,或者北美、东亚、西欧等。 (2)某一朝代或历史现象的活动地点或区域:如朝代的更替、都城的变迁,如古代中国西周 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宋代东京(今河南开封)等;地理方位图东南沿海地区等。 (3)随历史现象

17、的发展而活动地点转移的空间:如明朝建都建邺(今南京),后迁都北京;古代 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世界近现代经济重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等。 (4)对某些地点或区域的重要性要给予必要的说明:如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把中国同西 亚以及欧洲连接起来,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也是东西方交通和文化交流的要道。 专题纵横拓展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关键信息。1965年,中国大陆与 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与1957年 相比有了大幅上升,这与当时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直接相关。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 策,导致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随

18、着 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西方国家陆续承认新中国,与题 干时间不吻合,A项错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府推行全 方位外交,与题干时间不吻合,C项错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而材料中的信息不足以表明新中国打破了欧美的经济封 锁,D项错误。 【答案】 B 【考题例证】 2016全国卷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 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 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 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 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 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

19、封锁 专题纵横拓展 方法点拨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要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地域为基础,把处在同一时段的历史现象作 水平比较,寻找每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和特殊性,最终实现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古今贯 通、纵横比较,使学生在纵横坐标中形成“时空观念”。注意以下几点。 (1)能准确运用各种对历史时间术语描述的方法,并认识几种主要的历史分期方式;能认知 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并建立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性,主要以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为节点,以时 间为线,融点、线、面为一体。 (2)正确运用地理知识,特别是地图知识,从世界自然地理(大洲、大洋,著名的山脉、河流、 湖泊等)、世界政区划分、中国自然地理、历代疆域的沿革、当

20、今中国政区及经济区域划 分等地理知识,从历史沿革的角度理解认识。 (3)运用好古今中外的历史地图,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构建起时空观念。 专题纵横拓展 新论六 史学界对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原因的争鸣 史界观点 观点一 有的学者强调综合因素: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苏联因素, 台湾、越南问题,国际国内局势变动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 响,并且使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有起有落。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国际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背 景下,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是当代国际 关系史上最为重要的外交突破之一。 学科技能提升 史学新论 观点二 有学者

21、强调毛泽东的因素:20世纪60年代末,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从 中国的国情着眼,为了中华民族的经济腾飞,为了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和情感藩篱,迈出了与美国解冻的步伐。毛泽东于1970年会见斯诺、 1971年开展“乒乓外交”、1972年会晤尼克松,始终亲自掌握着处理中美关系的主动权, 推动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展。 观点三 有的学者强调苏联因素:中美两国对苏联战略意图的判断、不尽相同的对苏政策 取向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两国之间的政策互动,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苏联重兵压境促使中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作出战略性调整,对苏联进行防卫成为中国军事 战略的重中之重,寻求与美国合作成为中国战略支点。苏联强劲的全球扩张势头,使美国的 对苏缓和政策严重受挫,从而强化了中美之间共同的战略利益,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创造了条 件。 学科技能提升 思考感悟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以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在这一过程中所起作用的 不同因素。除了上述学者所强调的因素外,周恩来、邓小平对中美关系正常化也作出了重 要贡献。另外,美国国内因素也不可忽视。 学科技能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