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生物优生辅导专题强化训练:(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98664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生物优生辅导专题强化训练:(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生物优生辅导专题强化训练:(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生物优生辅导专题强化训练:(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生物优生辅导专题强化训练:(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生物优生辅导专题强化训练:(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生物优生辅导专题强化训练:(十四) Word版含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强化训练(十四)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016安徽省合肥市质检)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无机环境B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内循环往复,反复利用C生态系统都必须有能量输入,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反复利用,B错误;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

2、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答案:C2(2016天星教育大联考)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C既以B为食,也以A为食,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D以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排泄物及遗体为食。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过AC过程的供能比例为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A、B、C、D之间循环往复C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a90axDA、B、C、D数量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解析:题干所述生态系统中

3、C不一定是最高营养级,所以食物链条数不确定,A项错误;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A、B、C、D之间单向传递,B项错误;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ax1010a(1x),整理得y100a90ax,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D项错误。答案:C3(2016河北省联考)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全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B杂草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无需除杂草C般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D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实现能量

4、的多级循环利用解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农田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包括农作物、杂草等)固定的太阳能;杂草的存在能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为了使生态系统的能量能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仍需要除杂草;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而自我调节能力较低;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和人类,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解析:C4(2016贵州省贵阳市期末试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再回到这个系统中来B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包括本营养级呼吸作用所散失的C一条食物链中,低营养级

5、通常比高营养级含有更高的能量值D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少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因此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再回到这个系统中来, A正确;某营养级的同化量有三条去向:一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二是流向分解者,三是流入下一营养级,B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一条食物链中,低营养级通常比高营养级含有更高的能量值,C正确;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D错误。答案:D5(2016宁夏银川市、吴忠市联考)下列有关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B可能改变本地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C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D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

6、析: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环境中,由于无天敌存在,因此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会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同时还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也可能改变本地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一般来说,外来物种入侵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6(2016云南省昆明市测试)如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 cm2a)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80 J/(cm2a)C由A直接流向E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解析:由图可知A为第二营

7、养级的摄入量,B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080 J/(cm2a),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则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A正确;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30 J/(cm2a),B错误;由A直接流向E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得到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D错误。答案:A7(2016高考名校优化卷)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内环境

8、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只能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选项C错误。答案:C8(2016海南省七校联考)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D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解析:合理搭配植物能增加物种的数目,提高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9、能力;湿地微生物能将污水、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属于分解者;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能增加输入到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9(2016山东省潍坊市统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如极地苔原,C错误;人类活动如植树造林、捕猎等可以影响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答案:C10(2016山东省潍坊市统考)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C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D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解析: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作物,B错误;由图可知,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分解者能分解农作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的遗体残骸等,其在生态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1(2016河北省联考)图一为某人工生态系统净化生活

11、污水的原理示意图,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_。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_。(2)图二中乙所含的能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所含能量。(3)图二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丙为_;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填序号)。(4)该人工生态系统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当生活污水过度流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会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是有一定限度的。解析:(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所含有的化学能。(2)图

12、二中甲、乙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乙所含的能量小于甲所含的能量。(3)图二中丙为分解者,丁为大气二氧化碳库。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故过程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4)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形成了大量含N、P的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这些物质有利于植物、藻类的生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答案:(1)能量流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2)小于(3)分解者(4)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为植物提供N、P等无机盐和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自我调

13、节能力12(2016湖南省十校联考)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营养级分别是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_kg。若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锐减。(3)从图乙中可知,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

14、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解析:(1)分析图甲,H在食物网中占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保证物质循环正常进行还需有分解者;物种A看到物种B减少,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部分个体另觅取食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2)物种A从B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消耗B的量(1060%)20%(1040%)20%20%130(kg)。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3)由图乙可知,2物种的种群实际大小已远远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应最为剧烈。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营养级越多,损耗的能量就越多,较高营养级得到的能量就越少,一般情况下,得到能量少的营养级的环境容纳量就小,故环境对物种1、2、3的容纳量不同。答案:(1)第三、四营养级分解者物理信息传递(2)130生物多样性(3)2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