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讲义:第二编 第一板块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晚清时期(1840~1911年)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1546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讲义:第二编 第一板块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晚清时期(1840~1911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讲义:第二编 第一板块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晚清时期(1840~1911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讲义:第二编 第一板块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晚清时期(1840~1911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讲义:第二编 第一板块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晚清时期(1840~1911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讲义:第二编 第一板块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晚清时期(1840~1911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讲义:第二编 第一板块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晚清时期(1840~1911年)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讲义:第二编 第一板块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晚清时期(1840~1911年) Word版含答案.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晚清时期(18401911年)政治层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经济层面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受到巨大冲击,开始发生变化。思想层面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开始萌发。第11讲列

2、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知识点一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一)鸦片战争1背景(1)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英国鸦片走私: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工业品很难找到销路。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3)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英国以武力保护鸦片贸易。2经过(1)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攻占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2)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并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3)结果:1842年,清政府战败投降,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4)清政府战败的

3、原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经济落后,闭关自守;战备不足,抵抗不力。根本原因:腐朽的君主专制主义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3签约(1)南京条约的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3)1844年美法分别与中国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4影响(1)政治上: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

4、家。(2)经济上: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3)思想文化上:由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开始转变为关注世界,向西方学习。(4)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声,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3)战争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2)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3)沙俄趁火打劫,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结果:清政府战败,先后签订了天

5、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2)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4)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4影响(1)政治上: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借师助剿”;中外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全力镇压太平天国);中外关系出现为期三十多年的“和好”局面。(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3)思想上:中体西用,初步突破了“华夷之辨”的藩

6、篱。(4)其他: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蓄意挑起战争。(3)清政府:政治腐败,不做战事准备,奉行妥协投降政策。(4)世界: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默许或支持。2进程(1)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2)黄海战役:中方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乘机控制

7、黄海制海权。(3)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4)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3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3)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华设厂。4影响对中国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鼓励创办实业)对日本日本获得巨额战争赔款,

8、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很快挤进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对朝鲜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并逐渐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对远东政局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形成了英、俄、日争夺中国的新格局(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2)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过(1)爆发: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3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

9、条约。(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2)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3)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4)惩办“首祸诸臣”,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清末新政)。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及影响1.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侵华方式主要史实发动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政治侵略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经济侵略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等文化侵略西方传教士传教

10、、创办学校、实行奴化教育等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2.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列强剥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2)建设性:列强把西方科学技术和西方思想带入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知识点二近代农民阶级的抗争和探索(一)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根本原因:鸦

11、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2)直接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痛苦不堪。(3)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力量迅速壮大。2经过兴起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相继攻克广西、湖南、湖北等一些重要城市,1853年3月攻克南京达到全盛定都天京;经过北伐与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由盛转衰天京变乱后期斗争军事上: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政治上: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最终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核心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解决土地问题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内容土地分配方法是

12、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的方法是,每户劳动所得仅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政治:提倡广开言路经济:发展工矿、交通、邮政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文教:奖励科技发明,兴办学馆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评价革命性: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平等、要求摆脱专制压迫、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空想性:平均分配土地方案,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未能真正实施落后性: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先进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局限性:它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也缺乏付诸实践的社会基础和条件4

13、作用(1)“倡导社会改革”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2)“播下革命种子”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4)“削弱清廷根基”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5)“迟滞近代化进程”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6)“催生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二)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

14、剧。2斗争: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天津、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阻击侵略者。3口号:“扶清灭洋”具有抗击侵略的爱国性和对先进文明的排他性。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太平天国衰落时期经济主张企图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群众基础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作用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没有实施性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主题一从英国“侵华先锋”到八国“群魔盛宴”近代列强侵华战争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15、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迫签条约、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垄断航运以及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方式,对中国从政治上加强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逐步渗透,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史料一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中国输出茶叶和生丝,生丝价值在一百万镑以上,没有生丝,我们这一门极重要的、迅速增长着的制造业便将大大地瘫痪了。(因此,备忘录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

16、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英国曼彻斯特商会给英政府的呈文探究有人认为没有中国阻挠英国人来华贸易及中英之间的贸易纠纷,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结合史料一分析这一观点。教你读史解读本史料重在获取有效信息。首先关注注解英国曼彻斯特商会给英政府的呈文,“商会”是关键字眼,呈文的目的何在(请政府施展保护英国商人的商业利益)?建议政府采取什么措施(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商谈商业贸易)?为什么这样做(中国市场为英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提示这一观点未真正认清英国发动战争的内在原因。从史料看,英国资产阶级迫不

17、及待地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其商业利益。战争的爆发实质上是英国出于其殖民利益,需要不断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因而不能容忍中国的“禁阻”。史料二日本是以世界进步为目的地展开战争,战争不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信仰的较量。日本在亚洲国家率先理解文明世界的理念。力图彻底摆脱独裁国家制度和野蛮文化。日清战争因此成为迈入文明国的行列的起点。战争中日本虽然有过野蛮的行为,但是西方社会依然接受维新之国为文明国的一员,而守旧的清国仍为尚未开化的野蛮国。福泽谕吉日清战争是文明和野蛮的战争探究福泽谕吉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教你读史解读本史料重在新史观下,理解史料二阐释的角度。

18、史料二中福泽谕吉从文明史观下解读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清政府失败的根源,但实质上是为日本侵略中国寻找借口。提示看待:福泽谕吉认为中国已堕落为野蛮国家,日本要用近代文明来开化中国。真实目的:为日本侵略制造舆论。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史料一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探究史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教你读

19、史以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指出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文明转型的影响,第二层指出鸦片战争引发了中国内部的一系列变化,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提示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的转折点。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面对世界。史料二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探究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

20、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教你读史解读史料二时首先提取有效信息“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提示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主题二革命家眼中的“符号”,思想家眼中的“浩劫”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峰。从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统治还延

21、续了近半个世纪,但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半个世纪后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史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探究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22、?教你读史史料一论述了太平天国在起到“社会革命”的同时也揭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然而”一词将文字分成了两层意思肯定和否定,注意从这两方面分析。提示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史料二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人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物价低昂。洪仁玕资政新篇探究史料二中,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教你读史解读史料二要抓住关键提示语“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

23、邮亭以通朝廷文书”进行分析。提示主张:效法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意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烙印史料一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不管那些起义带有何种宗教的、朝代的或民族的形式,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探究马克思所提到的“不可抵抗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你怎样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带有“宗教的形式”?教你读史据史料一出处中的时间提示“1853年”和“起义”二

24、字即可概括。提示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受西方宗教影响创立拜上帝会,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史料二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引自洪仁玕自述探究史料二中洪仁玕分析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认为正确吗?说明理由。教你读史注意关键词“祸害之源”,抓住农民起义这一核心,从阶级局限性上分析。提示不正确。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客观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本讲命题点研究2010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

25、分析年份卷别命题角度政治上2016全国卷甲午战争与洋务运动2014全国卷“公车上书”2013全国卷清政府的近代外交2011全国卷拜上帝教、“东南保护”综合考查2014全国卷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2012全国卷“冲击反应”模式考情分析近代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过程。本讲在新课标全国卷出现的频率较高,但年份上有间断。从考查内容上来看,主要集中于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如洋务运动、边疆移民政策、外交政策等,其正面考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命题方向来看,既考查了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又在无形之中进行价值观的引领。选择题考查趋向研究(一)社会热点

26、隐性考1(2016全国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情况。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其实力曾是远东第一、世界第九,故“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故选C项;A项表述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直到20世纪初,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

27、仍是编练“新军”;日本明治维新后也是集权制度,故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已多次遭到英国、法国等国的侵略,其他列强也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获取在华权益,D项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不符,故排除。拓宽“世界视野”,培养“家国情怀”。在中国举行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一项主题就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反映了国际史学研究的最新趋向。上述第1题就以西方列强对洋务运动的评判作为视角,考查洋务运动的成效,隐性考查了这一热点。(二)能力方法灵活考2(2013全国卷)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

28、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意在考查考生正确、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在国外设立领事馆,是近代外交的重要特征。清政府此举实际上顺应了国际外交发展的趋势,走向近代外交,所以C项符合题意。清政府的这一做法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并不是制度性的改变,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D两项叙述错误,应排除。3(2011全国卷)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在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

29、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解析:选B本题考查清朝末期面临的严重的统治危机,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虽然清政府颁布了向各国宣战的懿旨,但刘坤一、张之洞等的行为明显与清政府的意图相违背,这说明他们不服从于中央政权,反映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危机,故选B项。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华的不断加深,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外交、政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对于这些变化影响需要运用准确的史观,如辩证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地

30、进行分析评价。(三)学术成果创新考4(2011全国卷)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解析:选A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宣扬拜上帝教,反对孔子思想,而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却大力宣扬孔子的思

31、想,这说明原来的拜上帝教不能稳定政权,故选A项。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后期以天京变乱为分界点,B项不正确;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与传统革命史观不同,文明史观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传统的农民起义,用落后的宗教方式进行组织,政权性质仍然是封建性质,不具有历史的进步性。高考命题以史观、史法为指导思想,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仿真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32年6月20日,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由此可见()A英国从事鸦片贸易违反

32、国际法B英国做好了发动鸦片战争的准备C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执行不力D鸦片战争前夕清军海防松弛解析:选D材料是英国商船窥探吴淞炮台的防守情况,由材料中传教士对吴淞炮台防守情况的看法,可知吴淞炮台防守松弛,故D项正确。2(2018安阳一模)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此条款表明英国()A与清朝关系友好B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C侵犯了中国领土 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解析:选B南京条约是中英鸦片战争中国屈辱求和而非双方友好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殖民者在粗暴的干涉中国内政,故B项正确;材料条款中并没有对

33、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故C项错误;根据条约可知,英国殖民者干涉的不仅仅是司法主权,更多的还是中国内政,故D项错误。3(2018郑州调研)1853年,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文翰提出修订南京条约问题,要求中国应毫无保留地给英国人开放全部城市和港口;但在谈判中要严格避免使用武力。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英国侵华方式发生改变B中国未能履行条约规定C英国极力扩大侵华权益D中国军事实力占据优势解析:选C列强侵华方式转变始于甲午战争,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B项描述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英国想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故C项正确;中国武器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西方船坚炮利,故D项错误。4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34、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 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 克黄金)。”与此相关的那场战争()A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B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是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D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可以判断材料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故B项正确;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C项错误;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35、故D项错误。5(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A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B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C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汉人巡抚人数增加,说明汉族地主地位上升,满族贵族地位相对下降,但这并非实质,也不能说明满族贵族的特权被削弱,故A项错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汉族地主地位上升,地方自主性增强,清政府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故B项正确;这种变化与科举制无关,故C项错误;此时汉族地主仍然拥护清政府的统治,故D项错误。6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

36、”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甚至叫嚣说这是把势力伸展到中国的好机会。这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A为本国的殖民扩张效力 B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C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D要求深入中国内地传教解析:选A由“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把势力伸展到中国的好机会”等信息可知,在华外国传教士扮演了侵华急先锋的角色,为本国的殖民扩张效力,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在华外国传教士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B项错误;材料主旨与中西文化冲突无关,C项错误;天津条约中列强已获得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传教的特权,D项错误。7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

37、事实是()记述出处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舰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A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B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C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解析:选C只有李鸿章的奏折提到撞沉舰船,而其他两则材

38、料则没有提到,并且事实上黄海海战中没有日舰沉没,故A项错误;第一、三则材料认为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而第二则材料则认为是因日舰围攻水密舱进水导致沉没,故B项错误;三则材料都认为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只是对沉没的过程有不同的记载,故C项正确;三则材料均没有提到邓世昌自乱阵型,只有材料二提到致远舰“驶出队列”被围攻而沉,故D项错误。8(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恩格斯在1894年11月深刻地指出:“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然而,这场战争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对“分水岭”一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这场战争()A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B活生生中断了中

39、国的近代化进程C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D彻底唤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解析:选C由材料中时间“1894年”可知此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A项不能体现材料中“分水岭”的含义,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败于日本,使国人认识到必须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从而开始了维新变法等制度近代化的道路,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的沉重打击,使中华民族觉醒,民族意识增强,之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均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故C项正确;甲午战争虽然警醒国人,但依然没有“彻底唤醒”国人,D项表述绝对,故D项错误。9在清统治前期,民间抗清多用“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却打出了“扶清灭洋”的

40、口号。这说明当时()A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B仍然无法冲破皇权主义思想的束缚C能正确区分国家与封建王朝的关系D对中外反动势力已有了理性的认识解析:选B清末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义和团运动却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说明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没有科学的认识,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把封建的清王朝当作扶持的对象,说明仍然受到皇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把清王朝当作国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能正确区分国家与封建王朝的关系,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没有认清清朝的反动本质,故D项错误。10(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表是八国联军侵华兵力统计表。此表

41、说明()国家兵力国家兵力日军21 634人法军7 080人俄军15 570人奥地利军429人英军10 653人意大利军2 545人美军5 608人德军8 401人A当时日本是侵华的主谋 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列强侵华达成利益一致 D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解析:选B兵力的绝对优势并不能代表日本已是当时的侵华主谋,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侵华的列强数量已然达到了八个之多,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已相当严重,故B项正确;兵力的多寡不能代表列强的侵华利益已达成一致,故C项错误;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之后,故D项错误。11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

42、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解析:选D材料中“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表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故A项错误;B、C两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排除。12(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盟联考)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列强发起第二次鸦

43、片战争;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八国联军联手武装侵略中国。这两次战争的不同点是()A列强勾结发动侵华战争B疯狂掠夺中国人民财产C条约设定侮辱了国民人权D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解析:选C两次战争都由多个列强发动,故A项错误;两次战争后都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大量赔款,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侮辱了国民人权,故C项正确;两次战争都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日本间谍小

44、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材料二清廷在洋务运动时期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摘编自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材料三美国当时集中力量扩充在太平洋的势力,难以顾及远东,故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希望能够“利用日本在远东与英法抗争”。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以便趁火打劫。英国在侵略东亚的过程中,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为了对抗俄国,便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光绪二十年六月十四日(1894 年7 月16 日),英国和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在日本的

45、租界和领事裁判权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在军事方面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16分)(2)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清国缺乏忠君精神”“日本间谍”“征讨清国策案”可得出日本对中国觊觎已久,中国军队缺乏忠君精神;由材料二中的信息“清廷4支舰队分别归属节制”“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可得出两国在军队管理体制方面的不同。第二小问从两国国家性质的角度思考。第(2)问,根据材料三中的“美国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英国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等进行归纳总结。答案:(1)区别: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或日本对中国进行长时间的间谍活动),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君精神;日本军队属国家军队,由国家统一指挥,清朝军队属地方势力,由个人节制。根本原因:日本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清朝为落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