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5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3630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5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5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5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5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5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5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5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主要是由于()A北伐战争消灭了中东部的北洋军阀B长征战略转移传播了革命的火种C日本侵华刺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D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统一的基础解析:北伐战争并没有引起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向内陆地区的撤退,故A项错误;长征战略转移是中国红军由南向北的转移,故B项错误;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东部大部分沿海地区被占领,从而迫使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向内地撤退,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也

2、并没有引起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向内陆地区的撤退,故D项错误。答案:C2如图为1937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周刊封面。封面上拍自延安的照片显示,城墙上赫然刷有“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及“停止内战”字样的标语。这表明()A延安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B国民政府坚持自卫抗战决心C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成为可能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延安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不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故A项错误;延安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能反映国民政府坚持自卫抗战决心,且反映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决心的是1937年8月发表的自卫抗战声明书,故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及“停止内战”可以反映出国共两党有

3、了合作的信息,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曾指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是一种自己的拿手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文中的“这种拿手戏”主要指的是()A机动灵活的运动战B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C工农武装割据的策略 D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解析:从材料中的“红军”可知当时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尚未完全实现。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虽然不能在“决战”上起决定作用,但可以凭借在十年对峙时期积累的作战经验,用自己的“拿手戏”对付日本侵略者并起到决定作用。十年对峙时期积

4、累的作战经验即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故选D项。A项与中共在抗战时期的作战方针不符,B、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D4有抗日将领在评价某战役时指出,这一行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反攻了敌人,振奋了华北的人民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锻炼了八路军。”该战是指()A平型关大捷 B徐州会战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解析: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主动向华北地区敌人的交通线和沿线据点发起反攻,振奋了受国民党投降主义影响的抗战士气,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故C项正确。答案:C519391941年,国民政府军队为保卫长沙奋勇抗日。下面是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主题歌词节选,该内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呼唤()A建立抗日民族统

5、一战线B全民团结坚持抗战C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全民强身不作病夫解析:题干时间信息1939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1937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歌词所反映的时代主题为国共应继续合作、共同抗日,故B项正确;歌词信息为国内人民的抗战,没有提及世界,故C项错误;歌词反映了人民反抗日本的外来侵略的时代主题,没有提及有关全民健身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6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A平型关战役 B

6、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共合作”“战役上配合”“民族团结精神”等信息,可知其为太原会战,在此次战役中,八路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战役,故A项正确。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均是国民政府领导的重大军事行动,八路军没有与其在“战役上配合”,故B、C、D三项均错误。答案:A7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经过14年的战争,全中国创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A国共关系有所缓和,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B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7、,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D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解析:1937年国共两党已经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故B项错误;1949年三大战役的胜利后,中共才“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故C项错误;该社论表示抗日战争胜利后,要“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力图推动战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设新中国,故D项正确。答案:D8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8、这一决定有利于()全世界清醒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维护世界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A BC D解析:材料反映了人大常委会通过了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体现了国家对二战反法西斯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维护,也体现了勿忘历史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故正确;中国人大常委会的表决不能代表全世界的认识,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答案:B9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政府、军队、中国文化界和工业界的大部分,以及成百万的难民,他们离开东部毁于战火的扬子江河谷,奔向开战18个

9、月来在内陆仓促准备的新新中国。”这场“战火”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该场战争的发生使中国的政府、军队、中国文化界和工业界以及成百万的难民进行了由东部发生转移,断定该场战争应该是抗日战争,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期间,没有实现政府的转移,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伴随着南京的沦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与题目相符,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也没有实现政权的转移,故D项错误。答案:C101945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认为当时是“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所谓“千载一时的机会”是指当时()A国民政府基本放弃反共

10、的立场B共产党已表明和平民主的决心C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D国共两党的政治立场基本一致解析:国民党抗战胜利后阴谋发动内战,并未放弃反共立场,故A项错误;共产党一直主张和平民主,这不是“千载一时的机会”,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各族人民渴望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各界人士要求停止内战和平建国,故C项正确;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同,政治立场不一致,故D项错误。答案:C11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解放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这一任务的执行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

11、攻的序幕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消亡的转折点A BC D解析: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排除。“这一任务的执行”是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大别山解放区,直接威胁南京和武汉,也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也是敌我战略态势的转折点,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消亡的转折点,符合题意。答案:C12右图是进步青年发表的漫画蜡炬成灰泪不干。它意在讽刺“蒋政权”()A背叛国民革命,背信弃义B围剿工农红军,手足相残C实行消极抗战,国土沦丧D坚持独裁内战,自取灭亡解析:由图片信息“蜡炬成灰”可知,“蒋政权”走向覆灭,“泪不干”反映出他不甘心失败。A项出现在国民革命时期,“蒋政权”刚刚建立,并未走向覆灭,故A项

12、错误;围剿工农红军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实行消极抗战”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两个时期“蒋政权”都是全国性政权,并未走向覆灭,故B、C两项均错误;坚持独裁内战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蒋政权”在大陆的统治覆灭,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28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进入20世纪后不久,发生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它仍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痛苦的事实迫使先进分子们深思:中华民族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人们从

13、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为了在中国国土上摧毁那些盘根错节的旧社会势力,建立起一个新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现代化,需要有几个条件:第一,需要有一个能够正确把握航向的革命政党,作为引路人。它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能够对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深刻而符合实际的分析,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为它的实现而始终不渝地奋斗。第二,需要以这个党为核心,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并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凝聚起一股不可阻挡、足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第三,这个党应该由一大批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能够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坚韧不拔地奋斗。以往的中国不曾有过这样的党。中国要前进,要

14、走出一条新路,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请结合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论。(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观点的评论。首先需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中国要实现独立、富强和现代化,需要有一个正确把握航向、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和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革命政党;其次需要对该观点进行评论,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评述,结合辛亥革命可以从没有密切联合群众、缺乏严格的纪律和共同理想说明其失败,再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大、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史实说明中共是一个正确把握航向、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和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

15、革命政党,最后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富强和现代化道路。评分标准:一等(129分)紧扣评论观点;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85分)能够结合评论观点;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评论观点;未引用史实或引用史实不完整;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答案:示例: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仍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材料中的观点认为:

16、中华民族的出路在于建立一个坚强的、以正确理论指导的党,在他的带领下共同奋斗。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第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和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曾经做过多种试验,做过多种不同的选择。事实证明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第二,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明确了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是对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的深刻而符合实际的分析,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三,中国共产党代

17、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土地革命、建国后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综上所述,20世纪的史实证明材料中的观点是正确的。14“群”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个体集合成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群分”荀子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材料二“群学”群学肆言是严复于1896年开始翻译的西方社会学名著之一。此后几年,“群学”一词在进步思想界流行。梁启超曰:“善为群

18、者,小而一地一事之法团,大而一国之议院,莫不行少数服从多数之律。”材料三“群众”“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材料四“群聊”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1)材料一中,荀子以“义”而“群分”的主张属于哪派思想?他提出“群分”的实质目的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末“群学”流行的有利条件。“群学”流行对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有何意义?(8分)(3)据材料三,19191925年,哪些历史事件促使“群众”一词日

19、益流行?“群众”一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泛使用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8分)(4)材料四中“群聊”时代到来的条件有哪些?你认为“群聊”的交往方式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8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指出“群众”的实质及目的,第(2)问应围绕维新派的“群学”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历史事件”,抓住关键时间“19191925年”,可知“历史事件”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大革命等;第二小问“时代特征”,结合时间信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依靠工农群众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词语体现了社会群体的划分体现鲜明的阶级色彩。第(4)问

20、,应抓住材料四中关键信息“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指出条件及影响。答案:(1)派别:儒家。目的: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或富国强兵、实现统一)(2)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政治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任答两点即可)意义:维新派宣传“群学”,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思想,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3)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工农群众作为其阶级基础;1924年后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群众运动高涨。(任答两点即可)特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依靠工农群众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群体的划分体现鲜明的阶级色彩。(4)条件: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人们交往方式的开放与新潮;经济全球化背景。(任答两点即可)影响:促使人际关系朝自由、平等、和谐的方向发展;网络力量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