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版)2019-2020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6007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版)2019-2020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版)2019-2020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版)2019-2020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版)2019-2020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版)2019-2020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版)2019-2020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版)2019-2020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学习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2基本形成(1954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

2、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宪法里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3严重破坏(19571976年)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尤其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民主党派人士遭迫害,司法部门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4发展完善(1976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民主选举等,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构与新时期的发展 三大政治制度内 容发展历程人

3、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期建构1954年,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政协召开,制度初步形成;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和完善1982年宪法和后续宪法修正案,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1982年,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2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4、年)的不同 法律项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历史条件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性质临时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经济建设方针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合理调整工商业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制定主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史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典型例题(20174月浙江学考)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

5、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答案B解析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是澳门的回归,故A项错误;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故B项正确;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是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故D项错误。运用排除法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技巧解答历史选择题时,选项可优先排除的一般情况:(1)答非所问。 这类选项一般不符合题干材料中的观点,或不是題干材料强调的主要观点的选项。(2)违背史实。 一般这类选项都是陷阱选项,很能迷惑人心,但仔细

6、想想它根本就不符合基本史实。(3)以偏概全。 从一个或少数几个特殊事例中推断一个一般性结论的选项,一般都是错误选项。(4)因果颠倒。与题干所述史实相比照,时空错乱,前因后果倒置的选项。(5)题干未提。不能从题干中直接推断出来的观点的选项,一般都是错误选项。(6)观点绝对。表述绝对化或过于夸张的选项,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运用排除法解答历史选择题的两大步骤: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当面对一道选择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题干的意思,也可以说是题目的指向,即到底要考查什么知识点。只有准确理解了题干的意思,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使排除更加有针对性。就题干设计方式来看,历史选择题主要

7、有两种:直接设问和间接设问。直接设问就是题干明确指出要考查的知识点,不需要考生再去理解或总结题干的意思,可以直接排除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其次,用排除法进行解题。第一:排“错”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历史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反过来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了。)第二:排“正”法。即按照历史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选择题。(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仔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题目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第三:排“它”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不相关的选项,但这类选项本身说法是正确的,只是与题干的要求无关,通俗地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往往这类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强,考生也容易出错。(这里的“它”是指与历史题干意思无关的选项,也可以说是干扰性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