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人民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6181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PDF 页数:110 大小:81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人民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人民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人民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人民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人民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人民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人民版.pdf(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考历史高考历史 (新课标专用) 考点一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新航路的开辟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A A组组 统一命题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课标卷题组 1.(2018课标,33,4分)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五年高考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 答案 A 图中信息表明,奴隶贸易中贩运的奴隶数量在1618世纪不断增加。据此联系 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早期资本主义扩张阶段,而奴隶贸易正是早期资本主义扩

2、张的手段 之一,故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错误。“日不落帝 国”的产生主要是靠抢占殖民地而非奴隶贸易,故C项错误。奴隶贸易达到极盛的原因是美 洲种植园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非白银开采的需要,故D项错误。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数据统计图(表)选择题的解题技法 数据统计图(表)所呈现的基本上是经济方面的数据,往往考查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原因、影响 等。有表格、坐标轴图、柱状图、饼状图、函数图等几种形式,以表格最常见。数据的分析 方法可以归纳为“减一减,除一除”,不仅要看具体的数据,更要注意数据之间的关系。“减一 减”可知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除一除”可知增

3、长或下降的幅度、所占的 比重。比较时不仅要与本身所在项的数据进行对比,也要和其他项的数据进行对比。 2.(2017课标,33,4分)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 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 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 答案 A 本题以欧洲中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市政府扩建教堂的公告作为背景材料,考查欧 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同时考查学生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政府公 告中“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

4、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它揭示出政府开始重视市民的呼声, 而这背后正是该市工商业阶层的日益壮大,迫使政府不得不考虑市民的意愿。据此分析,A项符合 题意。当时人文主义还没有广泛传播,故B项错误。题干主题是强调与市民意志保持一致,与教会 权威提升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涉及新教理论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 误区警示误区警示 思维定势影响判断:本题中的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受此影响,考生容 易误选B项。这就提醒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从时间、“市民的意志”这些关键的信息入手 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材料。 3.(2015课标,32,4分,0.68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

5、费品;到18世纪末,茶 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答案 D 茶叶从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变成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表明茶叶供应量大大增加, 这是英国扩大与东方贸易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商品消费对象的变化与商品的供应量有 关,与等级观念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仅一种消费现象不足以说明当时的英国对东方生活方 式的崇尚,B项错误;对同一种消费品的共同需求,不能说明贫富差距的缩小,C项错误。 误区警示 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A项。考生误认为饮茶之风从上流社会移至普通民众说明等级观念

6、被 改变,殊不知这其实是茶叶供应增长的结果。结合时间信息和国际市场扩大等知识即可正确 解答。 4.(2018课标,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 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 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 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

7、自己阅读圣 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 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 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 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 答案 略 解析 解析 本题涉及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等知识。可以从材料中的某一情 节入手,如“航海冒险”“贩卖黑奴”“自己阅读圣经”等,联系所学知识,概述并评价该 事件,要注意史实正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命题评审命题评审

8、 本题以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为背景材料,考查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 事件。试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从材料中的关 键信息入手,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要注意史论结合。 5.(2017课标,40,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 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 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 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

9、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 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 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 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 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 答案答案 (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

10、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 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解析解析 第(1)问,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17世纪初的世界形势、荷兰和中国的社会状况,从西方 世界、荷兰和中国这三个角度回答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列岛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信息, 结合荷兰、西班牙殖民扩张的表现和两国的争夺,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列岛的目 的。 1.(2016北京文综,20,4分)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 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

11、 资本市场的发展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海外殖民掠夺 A. B. C. D. B B组组 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 答案 D 荷兰与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依托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进行海外殖 民扩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经济的高 增长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海外殖民掠夺,符合题意。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于19世 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时间上排除。 评析评析 本题旨在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 时间限制“1618世纪”

12、。 2.(2015安徽文综,37,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 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562年 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 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 1600年 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 1651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7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 1742年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 1825年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

13、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 答案 (1)答案示例: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 利于其海外扩张。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理由: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 解析解析 (1)要补充的两件大事必须是能够推动英国前进的代表性事件,如工业革命等。说明理 由时一定要充分合理,言简意赅。 1.(2017北京文综,21,4分)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 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 )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

14、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C C组组 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 答案 B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图中的关键信息是美洲大陆地图和航海用的罗 盘,由此判断题干中的“新发现”是指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美洲的发现密 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与新航路开辟及发现美洲无关;人文主义 思想诞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C项;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排除D项。 2.(2015广东文综,19,4分)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 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 ) A

15、.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两个大陆指的是欧洲和美洲,发现美洲的是意大利人哥伦布,故B、D两项不符合史 实。黄金和白银促进了欧洲、美洲、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交流与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可排除C项;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美洲带来了灾难,“使两个大陆之 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 3.(2015上海单科,13,2分)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

16、,将公元1500年作为 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 )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圈地运动的发生 D.宗教改革的发端 答案答案 B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以全球史观阐释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该书将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题中选项与此时间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 辟。新航路的开辟将分散、孤立的各大洲联系在一起,开启了世界的整体化进程。B项正 确。 评析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 力。难度中等。 4.(2015福建文综,21,4分)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

17、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 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答案 A 17世纪上半叶,世界海上霸主是荷兰,荷兰通过设立据点,基本垄断了东亚海上商路, 故A项正确。B项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C项发生于19世纪中期,均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当时 世界贸易中心在大西洋沿岸,并没有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故D项错误。 5.(2015天津文综,4,4分)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 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

18、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 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答案答案 C 在1650年后的一个世纪里,英国在殖民扩张中崛起,先后打败竞争对手荷兰、法国, 对外贸易取得较大发展,英国和亚洲的商业贸易联系加强,亚洲的茶叶大量进入英国,茶叶由奢 侈品逐渐成为普通消费品,故C正确。 评析评析 本题以茶叶在英国由奢侈品演变为普通消费品切入,形式新颖,难度较大。解题关键在 于理解殖民扩张的影响。 6.(2014大纲全国,20,4分)开辟新航路的探险

19、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 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答案答案 A 15世纪中叶,西欧局势动荡,各国斗争激烈,西班牙、葡萄牙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统治 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故A正确。 7.(2011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 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 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

20、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 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 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 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 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 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 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 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

21、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解析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关于西方崛起的两种观点,选一种观点或两种观点,结合与观 点相关的史实进行分析评述,注意史论结合,

22、言之有理,能充分支撑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 8.(2015四川文综,13,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10分) 答案答案 (1)新航路开辟;(2分)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4分)物种交流密 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4分) 解析解析 第(1)问解读“新世界”与“旧世界”的交流与联系,迁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物种交 流、疾病传播等角度说明。 9.(2014广东文综,39,8分)(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

23、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 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 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 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 大发现”的历史影响。(8分) 答案答案 (1)知识进步的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4分) 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 雏形。(4分) 解析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

24、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增进了人们的 知识”可知孔多塞是从知识进步的角度来概述历史的。第二小问要从其他角度,如全球史 观、文明史观等角度来论述“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 A A组组 统一命题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课标卷题组 1.(2018课标,34,4分)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 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 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 发生的认识 (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

25、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 答案 B 本题考查史学素养。从材料信息可知,对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不 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使人们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趋 于全面,故选B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于英国最早具备了一系列条件,材料中的几 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故A项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不能以观点提出时间的先后来判 断观点可信与否,D项错误。 易错提醒易错提醒 本题易错选C项,材料强调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对材料主旨分析不清 导致判断失误。 2.(2017课标,33,4分) 综

26、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 (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175517971835 指数42.7442.4878.69 答案 答案 D 观察表格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民总收入不断增加,至1835年增长了两倍多, 而英国工人实际工资总体虽有所增加,但在1797年时有所下降,至1835年增长不到一

27、倍。这说 明经济发展与工人实际收入增长并不同步,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A项错误,D项正 确;B、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方法技巧 方法技巧 历史数据统计表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历史数据统计表类试题是以数字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时间段、一定数量的变化关系来 反映历史事物的特征、变化趋势及其体现的本质问题等。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紧扣时间节 点,找出表中数量变化的特点、趋势,迁移所学知识分析思考。 3.(2016课标,33,4分)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 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

28、上述情 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 答案 A 据题干材料可知,1816年以后,英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特别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 的工业城市伯明翰、利物浦等,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也导致工业 污染严重、城市环境恶化、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等情况的发生,故选A。化学工业是第二 次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新兴产业,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近 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医疗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故D项排除。 疑难突破 疑难突破 从社会史观与生态史观的视角认识工业革

29、命的影响:(1)从社会史观的视角看,工业 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城市化问题,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 题,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2)从生态史观的视角 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2016课标,33,4分)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 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 映出当时美国 (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30、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 答案 A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方和北方铁路轨距的不统一,实质反映的是美国尚未形成 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应选A项。 疑难突破 疑难突破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美国此时南北方铁路轨距的不同可 以看出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5.(2015课标,33,4分,0.623)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年代1870189619001913 比

31、例78%74%72% 答案答案 B 从表格数据看,从1870年到1913年,四个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 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这说明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有所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四个发达国家仍 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A项错误;依据表格不能得出C、D两项的结论。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注意选项的表述。B项表述的重点是“有所发展”,C项表述的重点是“差距明显 缩小”,对照表格中数值的变化,正确答案便一目了然。 6.(2014课标,33,4分,0.674)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 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 也

32、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答案 A 19世纪初,英国正值工业革命时期。由材料信息可知,手纺车被弃置,手织机也多半 被闲置,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机器生产逐渐代替了手工劳动,也就是说,在生产领域已出现 革命性变化,故选A项。 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 正确识别历史选择题的陷阱。本题中的B项为干扰项,其设置陷阱的方式为偷换 概念。题干中的现象属于生产领域的变革,而非妇女解放的范畴。B项偷换了生产变革与妇 女解放这两个概念。 7.(2018课标,41,8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3、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 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 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 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 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 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 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

34、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 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 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 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 答案答案 (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 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解析解析 (2)要从大豆本身的优点、科技的进步及大豆的用途等角度说明原因,同时还要结合世 界联系的加强及世界市场的扩大进行

35、分析。 8.(2016课标,40,8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 移出地 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主要 移入地 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 大洋洲 人口迁 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 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 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万37 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 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 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

36、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解答“概括”类设问的题目,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把历史现象的共同特点归结在 一起;二是简明扼要地归纳。 答案 答案 (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 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8分) 解析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时间、主要移出地、主要移入地、人口迁移数量等相关信 息,从迁移数量、迁移范围、迁移方向及迁移政策等方面概括。 9.(2016课标,40,18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

37、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 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 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 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 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 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

38、34年,新 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 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 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答案答案 (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6分)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 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8分)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 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 解析解析 第(1)问,“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要结

39、合材 料一、二从救济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等方面作答。二者救济方式的相同点 有:都由政府主导,以立法来保障,设置救济机构,救济种类多。不同点有: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 “仁”等中国传统文化,而英国的救济制度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 答题指导答题指导 回答“共同目的”时,既要考虑直接目的,也要考虑主要目的;回答“异同”时,要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总结。 1.(2018江苏单科,16,3分)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 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 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

40、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B B组组 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 答案 B 材料表明,蒸汽机的改良是为了解决生产中机械动力不足的迫切问题,故B项正 确。材料反映的是技术革新的迫切性,由材料中“有意的发明”可知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推动垄断组织产生与发展、实现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的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C、D两项错误。 2.(2018天津文综,4,4分)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 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

41、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 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 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 )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答案 答案 D 1830年,英国即将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 科学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也对科学家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 是业余科研传统对英国的不利影响,既不能说明英国科学水平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也不能说 明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A、C两项错误;此时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成为

42、世界上 第一个工业国家,并未丧失优势地位,B项错误。 3.(2017天津文综,6,4分)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 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 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 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答案 答案 B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题干材料表明,以格林尼治时间为 准的时刻表的出现改

43、变了英国一些地区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改变 是一部分人不愿意看到的,这说明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故B项正确。A、C两项并不 是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审题关键审题关键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题干的设问方式,本题的题眼是“重”字。A、C两项的干扰性 非常强,它们都符合材料信息,但并不符合“重”字,即都不是材料重点说明的问题,据此可以 将其排除。 4.(2016海南单科,13,2分)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 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44、 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答案答案 C 根据材料信息“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 倍”,可知英国国内原料生产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只有依靠海外市场,故C项正确。14、15 世纪,在早期的手工工场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故A项错误;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工 业革命,19世纪中期完成,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故B项错误;D项表述虽然符合史实,但 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5.(2015四川文综,10,4分)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 “当整个国家仅

45、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 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答案答案 D 题干材料的主要意思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整个国家都一味追求金钱,甚至被金 钱主宰,这说明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有一定的缺失,故选D项。 6.(2014福建文综,19,4分)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 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46、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答案答案 C 火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火车将沿途乡间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 群之中,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城乡两地的状况和农 业状况,不能得出A、B两项结论;当时英国主要由于工业城市的崛起,大量人口向工业城市集 中,农村城镇化还未提上日程,D项错误。 7.(2014浙江文综,21,4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 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 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

47、一个 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答案答案 B 对题干材料含义的准确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干信息“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 具资本集中”“开创了世界历史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集中 体现了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B项正确。A、D两项并不是材 料所阐述的本质问题。C项只是反映了工业革命其中一个方面的影响,没有说明材料实质。 8.(2016天津文综,14,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48、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 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 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 的影响。(6分) 答案 答案 (1)工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解析解析 (1)根据材料中“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等信息可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材 料中大城市的兴起和农村人口转化为工业劳动力等信息回答“影响”。 1.(2009宁夏文综,31,4分)

49、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上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年份18701900 企业总数(个)808669 工人总数(人)78 000272 000 产量(吨)3 200 000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121 000 000590 000 000 C C组组 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答案 B 企业总数越来越少,投资额越来越多,说明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工人人数增加,产 量也增加,并不能说明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排除D,A和C在表格里反映不出来。 评析评析 本题通过表格数据考查垄断及垄断组织,属于考纲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要求层次,难度较大。解题关键:一要从1870年、1900年这两个时间点判断出是第二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