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视野拓展1(共25张PPT)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8114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38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视野拓展1(共25张PPT)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视野拓展1(共25张PPT)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视野拓展1(共25张PPT)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视野拓展1(共25张PPT)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视野拓展1(共25张PPT)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视野拓展1(共25张PPT)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视野拓展1(共25张PPT) .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一、春秋战国时代富国强兵的改革 1.子产改革 公元前543年,子产作为郑国执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是让 国、野有别,上下尊卑各有所职,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与国家的秩 序;二是作封洫,改革田制,使“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对原来的井田 沟洫加以整理,以巩固井田系统,但又对私田加以承认,以“伍”编制 起来,并加以管理。三是作丘赋,改革兵赋制。下令在一丘(16井)的 土地上缴纳过去一甸(64井)所负担的兵赋。四是铸刑书,改革司法 制。公布法律条文,剥夺旧贵族在法律上的特权。五是统治方针上 采用宽猛相济、疏导为主的方法。子产的改革虽然受到来自贵族 和平民两方面的反对,但使郑国得以在以后几十年间,免遭

2、大国的 欺凌。子产改革反映了春秋中后期改革图强的迫切需求。 2.申不害改革 三家分晋后,韩国最为弱小。公元前4世纪,韩昭侯任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开始了以“修术行道”为指导思想的改革,强调君子以权术驾 驭群臣。具体措施有二:一是改组、整顿官吏队伍,对各级官吏的 职权、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并以此为标准衡量、选拔人才。二是对 官吏加强考核、监督,实行“操契以责其实”。韩国改革最大的局限 在于,以权术之变代替制度变革,所以尽管改革使韩国政治一度清 明,但毕竟无法像其他诸侯国的改革那样,迎来国富兵强的大发展。 二、统治者调整统治措施的改革 1.政治改革 (1)汉文帝减轻刑罚 汉文帝即位后对刑法进行改革,以

3、进一步完善封建法制。首先, 废除“诽谤妖言法”。这与他广开言路,“通治道”选拔人才的措施是 紧密相关的。其次,下令“尽除收孥相坐法”。该苛法的废除,放宽了 对劳动者统治的尺度,积蓄了民力,对发展生产、缓和阶级矛盾都 起了很大的作用。文帝十三年又下诏废除肉刑,进一步缓和了阶级 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2)周世宗的改革 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在周太祖郭威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政治 改革。他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倡导节俭,力戒奢华,抑制藩 镇,加强中央集权;留心政事,要求近臣极言得失;虚心求谏,听取群臣 的意见,经常从翰林学士的策论中汲取为君治国之道。他要求在刑 罚上“诉讼无冤,刑杀戮不滥”。

4、经过周世宗的改革,后周一度出现了 强盛的局面。 2.经济改革 (1)汉代的均输平准法 汉武帝在桑弘羊的建议下,推行均输平准法。均输,就是在中央 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由均输官到各郡国收购物 资,把各地应当运交中央的物资运到售价较高的地区出卖,再买该 地物产,易地出售,辗转交换,最后把中央所需物资运回长安。平准, 就是在大司农之下设立平准官,总管全国由均输官转来的物资,除 去供给皇帝需要的部分外,余下的作为平抑市场物价之用。实行均 输和平准的结果是京师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 贩运商和投机商也无利可图。 (2)唐代的两税法 唐朝中期以后,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

5、行。780年,唐德宗 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颁行“两税法”,将过去租、庸、调以人丁为本、 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原则,转变为以资产为主的量贫富等第征收的原 则。主要内容如下:量出制入,中央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两税元 额”,行各地摊派征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 废;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 定出户等;两税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两税法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征税原则由人丁为本 转变为主要按土地和财产征税,适应了中国封建经济及土地占有状 况的变化。在征收时,钱物同征,不仅相对松弛了封建国家的人身 依附关系,也有助于

6、商品经济的发展。 (3)摊丁入亩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丁银为准,以后新 增人口概不多征,称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次年正式颁行。 雍正元年决定于二年为始,命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徵解, 统谓之地丁”,所谓“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 矣”。摊丁入亩的实行,简化了税收原则和手续。从此,中国历史上 存在了几千年的人头税基本被废除。 3.军事改革 (1)募兵制 唐朝中期,均田制被破坏,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无法实 行。为弥补兵源的不足,唐政府开始实行募兵制。开元十年,根据 张说的建议,唐玄宗招募士兵充当京师宿卫的兵士,号“长从宿卫”,

7、免其赋役。开元二十五年,边镇戍兵也改行招募制。唐玄宗下令, 天下诸军镇所需兵额,一律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募丁壮”。兵士 家属随军者,可就近分得土地和屋宅。募兵制的实行,使招募制的 雇佣兵、职业兵代替了征兵制的义务兵,是中国中古兵制发展史上 的一件大事。 (2)八旗绿营制度 清入关后,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两种。八旗分为满洲八旗、 蒙古八旗和由入关前降清明军组成的汉军八旗。八旗兵籍世袭,占 有圈占的土地,是享有一定封建特权的军事集团。入关后旗设都统, 由中央八旗都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绿营兵主要是清军 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绿营和驻 防八旗一道,屯戍全国各地

8、,构成军事控制网,既便于对各族人民进 行统治和镇压,也便于八旗兵对绿营兵的监视和控制。 三、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1.金熙宗的改革 1135年,金熙宗继位,开始进行改革。他进行的最重大的改革是官 制方面的改革。他废除了旧的谙版、勃极烈等辅政制度,采用辽宋 的汉官制度。皇帝下设太师、太傅、太保,即三师。朝中设尚书、 中书、门下三省,其下有左、右丞相,另有左、右丞为副相。1138 年,他对政治制度作进一步的改革,史称“天眷新制”。新制的内容是 全面实行汉官制度;原来的各种官职按新的制度进行换授;按功勋 授予女真贵族以不同的勋爵和封国;进一步加强相权,并制定礼仪。 在上京会宁府营建宫殿,制定文字。金

9、熙宗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女真 族的封建化。 2.皇太极的改革 1626年,皇太极即位。他一改努尔哈赤的做法,注重休养生息,将 大量沦为女真奴仆的汉人恢复人身自由,或编入田庄,或编成汉军 八旗,任用汉族降官、士人参政,以缓和民族矛盾。同时,西征察哈 尔林丹汗,降服漠南蒙古,出兵朝鲜,强行与之结盟,解除后顾之忧。 公元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改为“满洲”,第二年去汗号就帝位, 改国号为“清”。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满洲势力日益强大。 1.(对应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了使齐国迅速富强以称霸中原,不计 私仇,大胆任用曾经过商、当过兵、出身低贱而有治国

10、之才的管仲 为相,并在国内“选其官之贤者而复用之”,“匹夫有善,可得而 举”(国语齐语),在管仲的辅助以及“贤者”的治理下,齐桓公改 革内政,尊王攘夷取得成功,成为春秋前期的霸主。春秋早期的晋 国长期内乱,晋文公重耳在孤偃、赵衰等一批忠实的大臣的辅佐下, 经过长期流亡后回国,任用贤才,去除奸邪,取得了“政平民阜,财用 不匮”(国语晋语四)的效果,也成就了霸业。秦穆公也招徕贤 才治理秦国,他请曾养过牛,当过陪嫁奴隶,身份低贱而有治国才能 的百里奚为相,又任用从戎人那里投奔来的由余当官,亦成为春秋 霸主之一。 钱宗范、徐硕如论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说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用人标

11、准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指出其调整的主观动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用人标准 的调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思路解析:解答第(1)问,要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形势,从齐桓公、晋 文公、秦穆公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举措入手,说明春秋时期各诸侯 国对用人标准的调整及建立新的人才机制的主观动机。解答第(2) 问,要从原有的世卿世禄制度着手,说明新的人才机制对该制度的 冲击,对旧势力的瓦解以及对社会转型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1)调整:不再依据身份,重用贤才。主观动机:适应诸侯争 霸的实际需要,实现富国强兵。 (2)齐国等诸侯国新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的实行,冲击了世卿世禄 制度,有

12、利于各诸侯国的富国强兵,进一步加速了分封宗法制度的 瓦解。 2.(对应点:统治者调整统治措施的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 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 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 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 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 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 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 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

13、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 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 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 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思路解析:解答第(1)问,注意材料中“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 象出现”等信息,进而归纳出王莽改革的目的。解答第(2)问,要对王 莽历次改革的内容进行归纳,从其改革措施及后果中归纳改革失败 的原因。 参考答案:(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

14、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 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3.(对应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 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 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 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 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 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 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 盟长以

15、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 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 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 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 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盟、旗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清朝的盟旗制度。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不难 看出,旗、盟是政府管理制度,部落、部落联盟是自发的社会组织。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可以从政治面貌的变化、加强政府控制、 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统一等

16、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 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 (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 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 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 更为巩固。 4.(对应点:统治者调整统治措施的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 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 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 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

17、,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 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 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 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 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 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 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 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 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

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思路解析:魏晋时期形成的士族制度,在南北朝时期不断衰落。隋 朝建立后,实行科举制,打击士族制度。唐朝初年,世家大族仍拥有 一定的势力,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构成威胁。在这种背 景下,唐朝统治者在继承科举制,进一步打击世家大族的同时,又通 过修撰全国总谱等措施,构建打击世家大族的系统。明确了上述历 史背景和唐统治者的出发点后,认真研读材料,即可顺利解答本题。 参考答案:(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 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 旧士族的影

19、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5.(对应点:统治者调整统治措施的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 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 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 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 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下诏铸“开 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 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 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

20、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 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 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 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思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 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即可概括得出答案。 第(2)问,材料中“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钱币上不 再标识重量”等信息,表明唐代币制改革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 历史,开启

21、了新的货币体系,从长远看,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还为非 金属货币纸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 宝”,可见唐代币制改革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唐代币制改革 有利于避免“劣币盛行”,为商品交易提供便捷,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 展。 参考答案:(1)内容: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 量体现币值。 (2)意义: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 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 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6.(对应点:统治者调整统治措施的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

22、,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 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 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 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 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 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 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 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 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 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 经费与官员

23、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思路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清朝官员的窘境、办公经费的筹集方 式以及民变等信息中,可以归纳出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第(2)问, 在解答第(1)问的基础上,结合清政府养廉银制度的具体措施及其实 施的结果,简要概括出该制度的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1)原因: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 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 顿吏治。 (2)作用: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 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