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时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8751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时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时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时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时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时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时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时 .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知识点一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 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辛亥革命后, 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中山装,(2)女子服饰: 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 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_,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3)特征:中西合璧。,旗袍,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 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2)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 式

2、样、颜色趋于单调。 军装和“ ”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 (3)改革开放后: 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和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 。,列宁装,干部服,开放,【预习评价】 1.(判断)中山装和改良旗袍都体现了中国近代服饰中西合璧的特点。( ) 2.(思考)结合课本知识,概括我国近现代服饰演变的趋势。,试答:_ _ _,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款式新颖,从封闭走向开放。,知识点二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传统菜系,鲁菜、粤菜、川菜、 菜四大菜系得以在近代发展和最终形成。,2.西

3、方饮食,(1)传入:从19世纪40年代起。 (2)西式饭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 馆。 (3)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也受到国人的欢迎。,淮扬,西餐,3.中西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都存在明显区别。,4.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2)西菜、 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点,知识点三 居室建筑的演进 1.传统住宅,_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 (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_成为典型特征。,3.欧化住宅,(1)出现

4、: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京、津等地开始出现。 (2)西式家具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四合院,中西合璧,【预习评价】 1.(判断)近代中国住宅出现了中西合璧的趋势。( ) 2.(判断)近代西餐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被国人接受,出现中西餐并行于世的局面。( ) 3.(思考)方方正正、封闭而严谨的北京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北方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一种民居样式。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试答:_ _,封闭式住宅是自然经济小农思想心态的体现;严格的住 房安排是封建家长制、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的反映。,知识点四 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_等的影响。,2.表现,(1)婚

5、姻风俗: 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近代: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现代:恋爱自由、_成为一种时尚。,改革开放,婚姻自主,(2)丧葬风俗: 近代: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西方色彩浓厚的新式丧礼。 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3)其他风俗: 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 公历得以实施,点头鞠躬、握手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 (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开始步入社会。,【预习评价】 1.(判断)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根本原因是西方文明的影响。 ( ) 2.(思考)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成为近代

6、社会的重要潮流,试举例说明。,试答:_ _,由裹足到迫令放足,由媒妁之言到自由、自主恋爱,由家庭妇女到走向社会。,【图示巧记】 服饰发展的三大阶段,【易错防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区域发展不均衡。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加剧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步伐,但也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易错防范】 社会生活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 (1)这些地区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 (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荣,人

7、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小。 (3)这些地区人员流动性较强,家族、宗教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图示巧记】 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易错防范】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政治色彩 (1)“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思想的变化。 (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迫于形势,中国政府也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3)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易错防范】 近代社会以来,戊戌变法志士们对剪辫放足具首倡之功;辛亥革命对剪辫放足运动的巨大推动

8、作用,以及剪辫放足的艰难实现,体现出剪辫放足对中国人冲破封建束缚、迈向近代的伟大意义。 【易错防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文明化、民主化。,主题 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趋势 史料探究 1.近代服饰的演变 史料,思考 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服饰有何特色?衣着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有哪些?,答案 特色: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主要特点:中西合

9、璧、新旧并存(土洋并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2.现代服饰的演变 史料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服饰变化,注:“列宁装”是文革时期的服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思考 (1)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 (2)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1)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的改变。 (2)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

10、彰显个性。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史论形成 深度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1)四个时间关键: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2)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 (3)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4)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

11、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5)运用史观整合:运用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活史观整合西方文明在与中国衣、食、住、行、通讯、习俗等各方面碰撞融合中的变迁。,拓展延伸 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 (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主题 近现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史料探究 1.近代礼仪的变化 史料,注:抓住三幅图的时间“晚清”“民国初”“1

12、922年”。,思考 上述图片体现了近代礼节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案 变化:由晚清时的跪拜礼到民国初期的鞠躬礼和握手礼。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由封建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2.现代礼仪的变化,史料 新中国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最亲切的称呼。随着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从“同志”到“师傅”,从“先生”“小姐”到以职位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做老板,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思考 建国初期,“同志”的称呼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当今社会的称呼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答案 时代特征:人民当家做主,追求社会平等。认识: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13、了人们的价值观,社会上多样化的称呼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史论形成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1)发展历程: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现)代化进程相伴相随。 (2)演变趋势:由传统保守走向现代开放,平民化、文明化、个性化明显。 (3)变化特征:既有新旧观念的冲突,又有中西文化的碰撞。 (4)地区分布:地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和内地明显落后于城市和沿海地区。,2.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

14、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名家论史,观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导读:反映了近代民众开始普遍接受西方社会生活,甚至成为革命运动的重要体现。,1.(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 ),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 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 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解析 由题干关键信息: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体

15、现了民间服饰受到西方的影响。,答案 B,2.(2016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 ),A.中山装 B.列宁装 C.长袍 D.马褂,解析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故A项正确;列宁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的服饰,故B项错误;长袍、马褂是清代民间的传统服饰,与题意不符,故C、D两项错误。,答案 A,3.(2016广东学业水平)辛亥革命时期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习俗改良是( ),A.断发易服 B.婚丧仪式简化 C.穿着洋装 D.白话文风行,解析 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革命色彩,故A项正确;婚礼仪式的简化没有

16、反清革命色彩,故B项错误;穿着洋装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并没有风行,故D项错误。,答案 A,4.(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在某年的上海,舞厅中流行的“交际舞”遭到禁止;一些中学里,师生们都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列宁装在女生中十分流行。这一年可能是( ),A.1912年 B.1945年 C.1950年 D.1979年,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和苏联关系密切,政治和外交关系影响人们的生活,女生衣着列宁装成为一种时尚。,答案 C,5.(2016浙江学业水平)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 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

17、繁就简 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答案 A,6.(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05年,端方等出洋考察宪政官员回国“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1910年清政府下达了一道谕旨,“凡我臣民,均准自由剪发”。清廷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出( ),A.近代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传统的习俗理念被颠覆 D.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化,解析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观念才开始深入人心,排除B;传统的习俗理念有些变化,但还没有被颠覆,故C错误;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化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清政府对剪辫子的态度,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趋势,故A表述正确。,答案 A,7.阅读

18、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 光绪年间上海黄浦江畔的街景: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和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选取任意角度,指出上海社会生活的变化,分析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解析 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所给材料可以看出,变化角度非常多,只要提取其中一点即可,如出现西式建筑、西餐西装流行等;第二小问“原因”,此题实际上考查上海出

19、现变化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地理位置、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政府政策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答案 变化:近代商业、邮电事业发展。或出现西式建筑。或外来宗教的传播或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 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充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近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政府政策的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等。,【学习思考】,1.为什么西式服装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流行?(教材第63页),提示 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

20、,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共和建立,剪除辫子、移风易俗成为时代潮流。剪发必然引起服饰的变化,因而剪发风行必然推动易服潮流的兴起。民国成立后,清朝袍褂、补服等都已过时,满式的鞋帽、服饰已遭到人们的厌弃。但是,在民国初年,成熟的中式服装尚未出现,在易服的风气中出现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倾向。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民主共和的建立实质上是在制度层面学习近代西方文化,辛亥革命的理论及其制度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辛亥革命党人长期在海外活动,接受西方文化较多。因而,当共和制度建立后,新政府以西方社会政治为原本进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都市社会兴起一股西化思

21、潮。,2.你能说出四大菜系各有什么特色和招牌菜吗?各地风味小吃都有哪些?(教材第64页),提示 (1)鲁菜:山东菜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窝、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等。,(2)粤菜: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富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

22、咸、辣、鲜)之别。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五蛇羮、盐火鸡、蚝油牛肉、烤猪、干煎大虾碌、冬瓜盅等。 (3)川菜:正宗川菜以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大煮干丝、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等。,(4)淮扬菜:以苏州、扬州、南方、镇江四地菜为代表。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以擅长于炖、焖、烧、煨、炒而著称

23、。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清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鳜鱼、西瓜鸡、盐水鸭等。,3.西方居住理念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发生了哪些变化?(教材第65页),提示 中国的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经历了从中西合璧到完全西化的变化过程。19世纪下半叶,在保留基本格局的前提下,许多传统的四合院式住宅开始了部分洋化改造。除了四合院的形式之外,布局设施已全部欧化。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里弄住宅、花园式住宅、公寓式住宅。此外,西式的家具陈设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自我测评】(教材第66页) 1.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都有哪些表现?呈

24、现出什么特征?,提示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表现在如下的一些方面:男女服饰的变化;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习俗风尚。 从这些方面的变迁中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国际的潮流。,2.联系当今社会现象,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与作用。,提示 在今天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外来文化的影响洋快餐、流行的服饰

25、、新式的生活方式;等等。 中国物质文化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并不是完全照搬外国,总是掺杂着一些传统的东西。一种文化被引进后,往往不会再按原来轨道发展,而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甚至更加辉煌的结果。外来文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改变着人们旧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崇尚自由、开放,不拘泥于传统。在这样的继承与摒弃中,形成了符合中国人的新型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67页),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思考 (1)清朝入关以来,中国服饰演变出现了怎样的趋势?分析其原因。 (2)概括、分析20世纪末世界时装舞台出现“中国风”的原因。,提示 (1)清朝入关后,保留了很多游牧民族的服饰与装饰;清末受西方的影响,出现了着西服、剪发辫的趋势;20世纪末以来出现了复古的趋势。原因:清朝时受清政府强制推行的影响;晚清时受西方文化和政治变革的影响。 (2)现代社会受科技发展的影响,人们渴望文化上的返璞归真。其次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增强了国家的影响力和人们的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