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综合提升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8906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综合提升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综合提升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综合提升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综合提升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综合提升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综合提升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综合提升 .ppt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必修2,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纵横,热考命题聚焦,内容索引,专题知识纵横,专题一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专题二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 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加快

2、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存在诸多弊端。,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

3、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深化理解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专题三 比较苏联工业化道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相似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不同之处 (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

4、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 (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4)结果不同的原因 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 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界限。 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

5、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成果也化为乌有。,深化理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借鉴、创新与失误,热考命题聚焦,考向1 主干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018河南高考诊断A卷,31)1956年底,全国已有7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2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其中高级社的户数达1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88%。这种情况表明 A.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巨大 C.改造分散的小农经济成效显著 D.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说明农业合作化程度高,国家

6、加强对农业经济的指导,故A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三大改造后农业合作化程度高而未直接提及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 材料中农业集体化程度高有利于改善小农经济的分散状况,故C项正确; 材料时间为“一五”计划期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非恢复,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考向2 时空逻辑: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 (2017厦门二模,31)1959年到1961年,国家采取了增产日用工业品,大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及国防费用,对自行车、钟表、酒类等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全面优化经济结构 B.提高企业劳动效率 C.优先发展民生工业 D.减少赤字稳定市场,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因为“

7、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题目中国家采取的措施即为解决此问题,并非全面调整,故A项错误; 根据题目中“大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及国防费用”得出,并非提高企业劳动效率,故B项错误; C项表述不是目的,是途径,故C项错误; 最终目的是减少三年经济困难造成的财政赤字,稳定市场,故D项正确。,解析 根据“中央直属企业增加”“中央直接掌握的财政收入由原来的50%提高到60%左右”等信息可知政府强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故B项正确。,考向3 论从史出: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模式 (2017濮阳高三三模,31)1965年,中央直属企业增加到10 533个,其产值占工业

8、总产值的42.2%,其中属于生产资料的产值占55.1%。中央直接掌握的财政收入由原来的50%提高到60%左右。这表明 A.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B.政府强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 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得到初步解决 D.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发展,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中尝试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并非全面开放,故A项错误;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 材料并未提及发展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 建立合资企业是为企业改革拉开序幕,故D项正确。,考向4 主流意识:市场经济是必由之路 (2017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模,31)1979年7月,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

9、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这反映出 A.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C.发展市场经济成为高层的共识 D.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已拉开帷幕,答案,解析,A.表明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市场的繁荣 B.说明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购买力 C.有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D.源于国际局势紧张引发了国内抢购潮,考向5 社会热点:20世纪80年代社会物价的调整 (2017郑州三模,30)下表为19851989年我国物价上涨指数情况统计表。这一现象,答案,解析,解析 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率,不能直接推动市场物价上涨,故A项错误;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物价上涨,但不能反映出人民购买能力提高,故B项错误; 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国际局势并不紧张,也不能反映出材料中的物价上涨是国内抢购热潮的表现,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