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讲义:第10讲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9452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讲义:第10讲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讲义:第10讲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讲义:第10讲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讲义:第10讲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讲义:第10讲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讲义:第10讲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讲义:第10讲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4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017全国卷,342017北京卷,222017天津卷,112016全国卷,35侧重于美苏关系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利用新材料从宏观角度考查国际格局的演变以及大国关系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考查美苏冷战以及欧洲一体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分值:213分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

2、(1)实力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_美国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国家利益_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表现(1)开始标志:1947年,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_杜鲁门主义_”出台。(2)对峙表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杜鲁门主义,“遏制_共产主义_”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实施“_马歇尔计划_”,扶植、控制西欧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西方经济封锁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1955年,成立“_华约_”,美苏两

3、极对峙格局形成3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_民主共和国_。亚洲: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拉美:1962年,_苏联_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最终撤走导弹。(2)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018河南安阳一模)冷战时代,美苏关系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避免美苏战争,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这说明冷战时期美苏(C)A共同承担世界和平任务 B双方军力基本保持平衡C努力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D在对抗

4、中以缓和为基调解析美苏争霸是造成半个世纪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美苏双方军力的对比,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冷战期间,双方一直在保持克制和避战,故C项正确;美苏的冷战对峙中,既有对抗也有缓和,故D项错误。一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关系1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2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着眼于经济手段,担负着控制西欧和抗衡苏联的双重任务。3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杜鲁门主义是政治纲领,马歇尔计划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们的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

5、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但是杜鲁门主义是公开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例题1】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C)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通过援助使西欧经济复兴,从而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故C项正确。二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对抗及美国对外政策1美苏对抗(1)主要阶段: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两

6、极的对峙局面。二战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2)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在两极格局对峙的情况下,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特点。但另一方面,两方面都不敢挑起战争,在一定时期内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2美国对外政策(1)二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表现为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中国封锁孤立。(2)政治上扶植西欧,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进行

7、援助、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3)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例题2】1951年,在美国操纵下,48个国家在旧金山签署了片面的对日媾和条约,至此,日本长达6年的被占领时期宣告结束。美国这一外交行为(D)A成为其在亚洲发动冷战的肇始B建立了与日本的平等伙伴关系C意在进一步推进日本民主改革D受中国政局及朝鲜战争的影响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朝鲜战争使得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为了对抗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因此扶植控制日本,故D项正确。1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

8、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但1948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D)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析1945年世界银行建立后,初期宗旨是帮助西欧经济恢复,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行,美国控制了对欧洲的战后援助,世界银行职能必然转变,故D项正确。21957年11月美国把原隶属于国防动员署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划归总统行政办公室而变为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又下令设立联邦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家航空和宇航局。这一决定的重要背景是(A)A苏联成功发射人造

9、卫星 B美国遭遇科技发展瓶颈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威胁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对于航天变得更加重视,结合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美苏争霸时期,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美国受到极大的触动,为此第一时间加强了对航天事业的重视,成立了相关机构,故A项正确。考点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走向联合的欧洲原因现实:西欧的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外部:_美苏争霸_的影响。直接:法德的和解。根本:经济发展的需要。思想: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进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_巴黎条约_,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_欧洲原子能共同体_随后成立。19

10、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作用西欧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增。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_独立自主_的外交政策。欧共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一个概念。欧共体是欧洲共同体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不能把欧共体混同于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2)战后日本的崛起原因进行_民主改革_,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发展现代经济奠定了基础。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_朝鲜战争_中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11、_第二经济大国_。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_不结盟_的政策,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建立_国际经济新秩序_作为行动纲领。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4)中国的振兴

1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受_苏联改革_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_社会制度_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_戈尔巴乔夫_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1991年底,_独立自主联合体_成立,标志着苏联解体。(2)“冷战”后的形式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原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表现1999年,美国打着“_人权高于主权_”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1年,发生“911”事件,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

13、。(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1993年,_欧洲联盟_成立,国际地位提高。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_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_,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结果:世界格局呈现“_一超多强_”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1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3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的关系。1966年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

14、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材料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D)A法国日益谋求成为国际力量重要一极B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C欧洲普遍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D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解析当时仍处于美苏两极格局,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是美攻苏守,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国谋求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关系,与欧洲普遍加强政治经济联系无关,故C项错误;戴高乐的外交活动意在提高法国的国际影响力,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摆脱美国的外交控制,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

15、合组织、东盟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C)A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B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C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种特点D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解析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反映了经济区域化趋势,故A项错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不等于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故B项错误;各类经济组织的峰会体现了和平与发展,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体现了紧张与动荡,故C项正确;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一二

16、战后美国同日本及西欧关系的演变1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占领日本之初的政策:尽量削弱日本,在日本进行了政治、经济的民主化改革,但保留了天皇制。(2)朝鲜战争爆发后,扶植日本。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军事后勤物资,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3)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竞争与合作并存。一方面,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的干预日趋激烈,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美日在外交、军事等领域仍有密切合作。2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1)战后初期,美国出于冷战政策的

17、需要,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了经济,并得以控制西欧。同时,美国策动西欧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约,共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2)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它们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3)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成立和扩大,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重要力量。3影响: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例题1】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

18、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B)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解析日本和西欧能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这与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有关,故B项正确。二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1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想。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面对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认识到,要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

19、、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3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经济实力。4欧洲国家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观,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5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欧洲,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是欧洲衰落的重要原因,只有建立统一的经济体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例题2】1960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遭到拒绝后,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等六国成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1年、1967年英国两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均遭拒。直到1973年,英国成为欧共体第7个成员国。1975年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了公投,67.2%的

20、民众选择“留欧”。这表明(D)A英国加入欧洲联合的意愿从未动摇 B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C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欧共体的一部分 D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斗争与争议解析材料中“1961年、1967年英国两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均遭拒”“1973年,英国成为欧共体第7个成员国”“1975年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了公投”说明欧洲一体化发展并不稳定,有着合作与斗争,存在一定的争议,故选D项。11974年6月26日,欧洲共同体八国(爱尔兰除外)和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关系宣言,除美国重申对保卫北大西洋地区的义务外,宣言强调了“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以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

21、”。材料表明,西欧对欧美关系有了新的定位,这主要表现在(B)A摆脱西欧防务对美国的依赖B谋求西欧政治外交上的自主C实施不同于美国的东欧政策D加强欧共体内部的政治联盟解析根据材料“除美国重申对保卫北大西洋地区的义务外,宣言强调了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以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可知,这主要表现在谋求西欧政治外交上的自主,故B项正确。220世纪60年代,戴高乐为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利用有利的国内外条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在1960年3月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这表明当时法国(B)A脱离了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B奉行独立

22、自主的外交政策C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D联合欧洲抗衡美国和苏联解析冷战期间,法国属于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阵营,故A项错误;材料“为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反映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 材料中法国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是“为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而不是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不符,排除。【典例1】(2017全国卷)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说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

23、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发展【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A漫画名称中的“斯大林格勒”是1925年由察里津改称的,所以该漫画应该是在1925 年之后出现的,“苏俄”存在时间为19171922年B漫画名称是“又是斯大林格勒”,说明此前斯大林格勒发生过重大事件,根据历史知识推测,应该是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而苏联实现工业化是在1937年C苏联“三五”计划(19381942年)由于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而中断没能最后完成【解析】漫画反映了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经济发展令西方反苏势力惊讶,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

24、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规范答题】D【典例2】(2017天津卷)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B当时两极格局尚未瓦解C两德合并发生在此次会议之后D全球化进程加快与材料主旨无关【解析】题干信息表明,此次国际会议决定了德国的未来走向,这说明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故A项正确。【规范答题】A11963年,为避免误解或相

25、互矛盾的信息造成“战略迷雾”,一条连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危机控制直拨通信线路”投入使用。这条热线(D)A导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B有利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C改变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D体现出核危机笼罩下的一种相对平衡解析结合题干时间可知,题干的背景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63年是美苏争霸中危机和缓和并存的时期,连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危机控制直拨通信线路”投入使用能避免美苏在重大局势上的误判,虽然不能改变美苏对峙的格局,但有助于缓和核危机笼罩下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局势,体现出一种相对的平衡,故选D项。2法国和德国在经历相互摧毁的二战后,没有继续“战争复仇”的恶性循环,而是达成了谅

26、解,并开始了长期与密切的合作,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的道路。这说明(C)A欧洲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B欧洲国家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C法德和解成为欧洲合作的助推器 D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放弃利益争夺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法德关系的和解促使“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的道路”,故C项正确;A项错在“实现了”,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错在“必须放弃利益争夺”,排除。1(2017北京卷)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处应填写(C)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解析漫画中的关键信息是“美国纳税人”“欧洲”“自立”,其意在说明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推动欧洲自立。马歇尔计

27、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美国通过此计划在经济上援助欧洲,帮助欧洲恢复经济,C项符合题意。A项罗斯福新政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从时间、内容上皆可排除;B项发表于1946年,与经济无关;D项成立于1951年,可排除。2(2016全国卷)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解析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

28、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时,欧洲是受制于美国的,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冷战局面的形成,美苏双方皆有责任,不是单方面因素,故D项错误。课时达标(十四)1苏联真理报曾评论说马歇尔计划旨在用美元帮助施加政治压力,是一个干涉别国内政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B)A欧洲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B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C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侵略欧洲的计划D战后世界主要矛盾变为美国与欧洲的矛盾解析西欧国家并未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故A项错误;材料中“马歇尔计划旨在用美元帮助施加政治

29、压力,是一个干涉别国内政的计划”说明当时美国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达到向援助国施加政治压力的目的,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并不是对欧洲的侵略,而是美国经济上援助西欧的计划,故C项错误;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2“我的这一建议是:我们同意从古巴撤走那些您称为进攻性的武器。我们同意这样做并同意在联合国宣布这一承诺。您的代表则必须发表一个声明,大意是就美国而言,考虑到苏联的忧虑和关心,将从土耳其撤出类似的武器。我们可就双方何时将其付诸实施达成一项协议”其中的“我”“您”分别是(C)A斯大林杜鲁门B赫鲁晓夫杜鲁门C赫鲁晓夫肯尼迪D勃列

30、日涅夫尼克松解析1962年,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据材料“我们同意从古巴撤走那些您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可知是古巴导弹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中的“我”是赫鲁晓夫,“您”是肯尼迪,故选C项。3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A)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B“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C“冷战”下的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解析“冷战是两

31、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说明“冷战”实际是苏联和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争,反映了美苏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冷战”的重要因素,故A项正确;“冷战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说明“冷战”不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竞争,故B项错误;“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材料没有谈及“冷战”与全球化动力的问题,故D项错误。4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 4%的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C)A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B西欧关税同盟的形成阻碍了东西欧联系C国

32、际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推进D苏联模式的引入迟滞了东欧现代化进程解析1953年二战已经结束,且从题干中无法看出二战对欧洲的影响,故A项错误;西欧关税同盟的形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东西欧国家两极对峙,影响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出口,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的出口,不是反映东欧现代化进程,故D项错误。5“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D)A同盟力量的差距B意识形态的对立C军事力量的失衡D经济水平的差距解析据题干信息,“不对称”主要反映的是经济水平的差距,故选D项

33、。材料说的是“这两个争夺者”,不强调其同盟者,A项错误;意识形态不能说“不对称”,B项错误;据材料中“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可知,苏联的军事力量是强大的,C项错误。6(2018湖北黄石调研)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莫洛托夫计划”。“莫洛托夫计划”实际是针对西方的(B)A布雷顿森林体系B马歇尔计划C北大西洋公约D分区占领德国的计划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战后构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在经济领域对苏冷战的表现,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苏联分别

34、与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对美国的反击,北大西洋公约属于军事领域冷战表现,故C项错误;分区占领德国的计划主要属于军事,故D项错误。7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爆发时间原因结果1948年6月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以苏联让步完结1961年苏联机关报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完结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解析三次“柏林危机”均从危机走向妥协,体现了“冷战

35、”期间美苏都力图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故A项正确;三次危机都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终,说明苏联处于劣势,故B项错误;“柏林是双方的前哨阵地”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对策,故D项错误。81966年7月,戴高乐总统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2009年3月,法国议会下院表决,决定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主要说明(A)A国家利益至上B多极化趋势加强C法国地位变化D北约生命力旺盛解析材料中法国两个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出发点都是法国国家利益至上,故A项正确;前者体现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而后者反映的是美国主导的北约影响力的加强,不利于多极化的发展,故B项错误;无法从法国退

36、出和重回北约推测法国地位的变化和北约存在的影响,故C、D两项错误。9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决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159项技术领域中,日本同时领先于美国和欧洲的有39项;当时世界十大银行中有八家是日本银行;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日本企业占了244家。在日本产品的冲击下,美国制造业不断丢城失地,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舆论一片哗然,他们把日本再崛起看作是“第二次偷袭珍珠港”。这一评价反映出(B)A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B美国对日本崛起的担忧C日本科技实力超过美国D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美国的影响,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制造业,但美国仍是世界经济霸主,同时美国是世界霸主的说法本身错

37、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美国对日本经济崛起的担忧,B项正确;日本科技发展,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其超过美国,故C项错误;日本军国主义在材料中未提及,故D项错误。10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谴责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希望提供机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结构变化,以便满足穷国的紧迫需要,加强它的独立,使世界经济有更为迅速和更为均衡的发展。这充分说明不结盟运动(B)A主张和平原则解决国际问题B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D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不结盟运动倡导建立政治经济发展新秩序。111970年3月2

38、0日,美国在国家安全决定第48号备忘录中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的决定,并通知韩国方面。作为补偿,9月2日尼克松批准在五年内向韩国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这反映出(D)A美国撤走了全部在韩驻军 B美国放弃了全球扩张战略C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 D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解析美国对韩国政策的变化,表明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故D项正确。12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A)A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B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C削弱与英

39、美的经济联系D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解析据材料“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可知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故A项正确。131990年5月5日开始,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以及苏美英法四国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四个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规定相关的一切机构。这一现象(D)A标志着东欧剧变的开始B是美苏争霸结束的表现C说明德国再次正式实现统一D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解析东欧剧变开始于1989年,故A项错误;美苏争霸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故B项错误;西德合并东德是德国再次统一的标志,故

40、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四个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可以判断欧洲版图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14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C)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解析据材料“杜鲁门主义”可知是两极格局形成,据“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可知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故C项正确。151998年,中、美、俄、日、欧等多边间有史以来首次全面达成建立“伙伴关系”的共识,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将不仅体现在双边

41、关系上,而且更多地反映在多边关系上,使大国间伙伴关系纵横交错,网状交织。这种新型伙伴关系的建立(A)A是世界政治力量深刻调整的结果B使各国传统的联盟关系得以延续C说明了意识形态的冲突不复存在D使以美国为首的多极化格局形成解析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从美苏“冷战”到“美、俄、日、欧等多边间有史以来首次全面达成建立伙伴关系”,反映了世界政治力量的深刻调整,故A项正确。16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因为第一类需要名正言顺的合法性;第二类的根基是拥有偿债能力;而第三类则需自身清白。”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C)A美国失去

42、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B美国霸权行径被世界人民所唾弃C这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的理性反思D美国没有经济实力做全球银行家解析材料只是说美国成不了“警察”“银行家”“道德家”,并没有说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丧失,而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暂时还是一超多强的局面,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在强调对美国霸权行径的不认同,而且在探讨之所以不被认同的原因,因此“美国霸权行径被世界人民所唾弃”理解片面,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美国成不了“警察”“银行家”“道德家”,并且探讨了美国成不了的原因是需要“名正言顺的合法性”“拥有偿债能力”“自身清白”,这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的理性反思,故C项正确;材料不仅在说美国没有实力做

43、“全球银行家”,而且也在强调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和“全球道德家”,故D项错误。17“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世界上还发生了几个分裂:联合国分裂为主战和反战两方,北约内部出现和平解决与军事打击之争的裂痕,欧盟也分化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反战派和以英、西为代表的主战派。中国: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日本:追随美国,提供经济支持。阿拉伯世界:反对侵略伊拉克,但没有统一的实质性行动。”以上现象深刻地表明(A)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B“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D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解析材料表

44、明,围绕美伊战争,出现不同态度,这些不同态度代表各种力量,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故B项不符合材料意思。C项应该是解决方法,不是材料说明的问题。D项国际形势动荡不安说法不符合史实。18(2018河南洛阳期中)当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因美国于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而陷入僵局后,欧盟则明确表示将承担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之战役的领导者角色,并推出了若干项着眼长远的气候外交战略。这表明欧盟(B)A正着力构建多极化格局B致力于提升国际影响力C外交重心发生重大变化D试图借机插手地区事务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对国际气候变化的态度,不是反映的

45、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于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和欧盟承担领导角色可知,欧盟极力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盟外交重心发生重大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之战役,不是地区性的事务,故D项错误。19冷战史:19451991指出:“苏联的崩溃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成立的是(D)A“冷战”断送了社会主义的前途B苏联的演变决定了“冷战”的产生与结束C“冷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D分析“冷战”的结束应考察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苏联的崩溃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又是苏联崩溃的直接原因,所以分析“冷战”的结束应考察戈尔巴乔夫改革,故D项正确。20(2018湖北黄冈质检)2004年,中英两国从“全面伙伴关系”迈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过十余年的稳定发展,双边关系发展已进入快车道。2015年10月习近平访英宣布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A中英可以抛弃任何分歧以加强合作B这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中英两国的现实矛盾已经得以消除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