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9832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强化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强化练(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安徽六安高三四模)商朝人多占卜,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包括祭祀、收成、征伐、天气、祸福、田猎、疾病以至于生育等,几乎无事不卜;将所卜之事及应验情形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由此留下了珍贵的甲骨卜辞。这反映出商朝时期()A.珍藏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B.形成了完整的史学体系C.具有贯通古今的历史观点D.编辑了最初的历史典籍答案:A解析:材料中“将所卜之事及应验情形记

2、录在龟甲兽骨上,由此留下了珍贵的甲骨卜辞”表明商朝时期珍藏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故A项正确;商朝时期只是“留下了珍贵的甲骨卜辞”,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史学体系,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具有贯通古今的历史观点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表明商朝时期“留下了珍贵的甲骨卜辞”,没有反映编辑历史典籍,故D项错误。2.(2019贵州遵义高三冲刺)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的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剧烈D.血

3、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答案:B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无论如何敌对,都不称对方为“戎”,说明当时的各诸侯国之间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感,故B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民族认同感,不是国家统一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华夏族内部问题,不是两种文明的冲突,C项错误;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属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材料未体现宗法制、分封制,D项错误。3.(2019河北石家庄高三质检)春秋时期的政治基本上是贵族化的礼乐政治。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以富国强兵、兼并土地为主要目标,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等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人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这一变化反映出()A

4、.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宗法制淡出历史舞台D.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这一变化说明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贵族垄断仕途被打破,这反映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B项正确;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和宗法制无关,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并不是当时的显学,故D项错误。4.(2019黑龙江哈尔滨高三一模)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B.推

5、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C.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D.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之主答案:B解析:材料中“变其俗、革其礼”等,体现了用周文化强行改造鲁当地文化,说明了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在传播思想文化方面的作用,并非扩大统治区域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也未体现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故C、D两项错误。5.(2019黑龙江牡丹江高三模拟)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A

6、.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B.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C.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D.齐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服饰是等级制度的体现,齐桓公喜好“正色”之外的紫色,齐国的百姓仿效齐桓公穿着紫色的衣服,这体现等级制度的破坏,即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并未走向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体现了服饰突破等级限制,无法说明礼乐制度已经消失殆尽,该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春秋时期的齐国仍是周王室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并未彻底独立,故D项错误。6.(2019河南信阳高三模拟)西周官学对“非我族类”、贫与贱者不教。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不仅把教育推及“蛮夷”,而且打

7、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这种把贵族文化大众化的举措()A.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型B.结束了商周时期世官制度C.使学校教育开始普及D.推动儒学过渡为社会主流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将贵族文化大众化,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了官学下移,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进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与选官制度无关,且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尚未结束,故B项错误;孔子首开私学之风,材料未体现学校教育模式,“普及”说法明显错误,故C项错误;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故D项错误。

8、7.(2019宁夏银川高三一模)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答案:A解析:铁农具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从材料信息来看,不同地区采用铁农具进行农业生产的时间不同,因此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也有早晚之分,即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兼并战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没有反映冶铸技术的进步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牛耕的耕作方法,排除D

9、项。8.(2019新疆高三二模)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材料表明()A.重农抑商政策利于国泰民安B.该思想对商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C.侧面反映出商业的悠久历史D.商业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根源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民从事农业,社会就会安定;相反,如果人民“舍本(农业)而事末(工商业)”,就会招惹很多是非,因此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国泰民安,故A项正确;材料认为商业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主张限制商业发展,B项排除;商业发展的悠久历史与材料无关,C项排除;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变

10、革的根本原因,D项排除。9.(2019四川宜宾高三二模)荀子主张上天降生百姓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相反,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民。这一主张体现了()A.法治思想B.礼治思想C.仁政思想D.民本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民”可知荀子认为君主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与“法治思想”对立,故A项排除,D项正确;“礼治思想”“仁政思想”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排除。10.(2019河北衡水高三一模)战国时代存在一种分封体制,其封君有在封邑征税的特权,但其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表明战国时期()A.传统分封

11、体制基本延续B.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C.封建割据经济基础强化D.周王室权力日渐衰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其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可见封君的权力受到制约,有利于国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传统分封体制受到冲击,出现了新的有利于国君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封君有在封邑征税的特权”是封君经济权力的延续,并不能体现经济基础的强化,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诸侯国管理体制的变化,没有涉及周王室权力的信息,D项错误。11.(2019湖南长沙高三三模)稷下学宫是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齐国君主对稷下学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

12、“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这表明稷下学宫()A.促成了学术百家争鸣局面B.适应了诸侯变法需要C.实现了诸子百家平等共存D.兼具学术和政治功能答案:D解析:材料“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反映了稷下学宫的学者既有学术研究的一面,又有议论国事的政治职能,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的关系,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诸侯变法改革,B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诸子百家是平等共存的,C项错误。12.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

13、则天不能病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这表明荀子思想()A.兼综道家、调和儒法B.超越了儒家体系的范畴C.与无为而治一脉相承D.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则可谓至人矣”可知,荀子思想兼取了道家的顺应自然、法家的积极进取和儒家的“仁”的思想,A项正确;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B项错误;荀子继承的并非无为而治的思想,C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共生共存”,D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37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3.(2019内蒙古北师大分校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14、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材料二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摘编自常建华撰中

15、国文化通志宗祖志(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10分)参考答案:(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观念相违背。(2)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

16、。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继位的族长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君统宗统的合一”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影响,在分析宗法制的影响时,应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从事家族立宪”“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

17、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归纳概括。第二小问背景,宗法制从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或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制度、观念)变为逐渐与政治相分离,这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转型有关,即政治的近代化;宗法观念和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等显然与当时宗族成员思想观念变化有关,这是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的影响;此外,社会制度或观念的变革根本上要从经济因素上来考量,即资本主义的发展。14.(2019广西钦州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商鞅变法以后直至秦亡,提到这一时期存在土地买卖的史料,仅有董仲舒的言论。笔者以为,董仲舒说商鞅变法后土地“民得买卖”,

18、是以汉述秦,不足为据。查云梦秦简和天水放马滩秦简可知,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公私商业仍然以相当的规模存在着包括“臣妾”的买卖,但唯独没有土地买卖的痕迹。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放马滩秦简中有“可受田宅”的记载,这说明秦国的土地私有权尚不存在。云梦秦简记述了对“某里士伍甲”之家的查封情况,甲有房产、蓄臣妾,并非赤贫之家,查封账目亦细致全面,连“门桑十木”“牡犬一”都未遗漏,惟独没有土地。这也说明,土地归国家所有。摘编自袁林两周土地制度新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中史料运用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土地国有制。论据:商鞅变法后,提到土地买卖的史料仅有董仲舒的言论;云梦秦简和天水放马滩秦简没有记载土地买卖现象;云梦秦简和天水放马滩秦简记载表明土地不是私有财产。分析:董仲舒言论是后世文献记录,考古发掘的秦简是第一手材料,史料价值更高,材料的观点是可信的。示例二:观点: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土地国有制的结论(看法)具有片面性。论据:商鞅变法后,提到土地买卖的史料仅有董仲舒的言论;云梦秦简和天水放马滩秦简没有记载土地买卖现象;云梦秦简和天水放马滩秦简记载表明土地不是私有财产。但秦简只是对当地状况的记录,要说明整个秦国的土地制度,需要更多的材料佐证,材料的观点是片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