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纪委监委第一党支部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第一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建设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为目标,紧扣“正、大、光、明”有关要求,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推进全市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主要工作情况(一)念好“正”字诀,做到政治正、思想正、方向正。一是政治正。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讲
2、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找准党建和巡察业务深度融合的着力点,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委机关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思想正。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教育引导党员在巡察时始终能够抱诚守真、较真求真、去伪存真的态度,找准找实问题,客观理性的分析问题。三是方向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歪路,也不走邪路。在党建引领巡察工作过程中,时刻瞄准中央、省委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阶段性要求这一“航标”,带领全体党员奋力向前,为党、为人民正确履行好巡察职责。(二)念好“大”字诀,做到格局大、
3、心胸大、志向大。一是格局大。跳出党建抓党建,力促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紧扣国之大者进行谋划和推动巡察机构的党建和业务工作,围绕市委“三大战略、八大行动”部署要求,推动巡察板块轮动、上下联动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心胸大。多方面、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推进支部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临时党支部管理办法,把各类人才聚合在高质量完成巡察任务上来,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三是志向大。立足岗位特点,把每轮巡察都当成为党执剑、为民谋利的难得机会,通过对某一地方、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巡察,把问题找准、把责任找实,同时抓好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真正实现巡察一地、整改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4、三)念好“光”字诀,做到有眼光、有灵光、有阳光。一是有眼光。敏锐觉察全面从严治向基层延伸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去年就开始了探索开展了提升对村(社区)巡察质效试点,并总结形成了“1+7+1”的试点成果,抢得了先机,有关经验在全省进行了推广。二是有灵光。工作要有特色、有亮点,既有支部党建工作的创新,也有党建引领下的业务工作创新。近年来,我市先后承担了全国、全省巡察试点任务,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确保了我市的巡察工作始终全省走前列、全国有影响的地位。同时,我市巡察临时党支部建设也成了我市机关党建的一个品牌,参加全省党务技能大赛并获奖,有关做法得到省直机关领导肯定并推广。三是有阳光。基层党支部将为每一名
5、党员提供快乐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党员之家、健康徒步走、拓展团建活动等形式,营造“阳光”、“舒心”的氛围,并利用“一室一廊一岗一栏”等多种载体宣传党的主张和支部党员的精神面貌,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念好“明”字诀,做到目标明、思路明、措施明。一是目标明。坚持在党建引领下,高质量完成常规巡察,全面落实纪检监察系统教育整顿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有关要求,全面推行对村(社区)巡察试点成果,探索开展与政法机关的政治督查协作联动机制等。二是思路明。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讲逻辑、分层次、抓重点、会授权。当前,支部的工作重点是配合省、市督导组做好纪检监察系统教育整顿
6、第二个阶段的检视整治工作,做好谈话的同时,组织党员认真对照“六个是否”反思和检视自己,找准找实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措施明。坚持支部的好传统,在正常的“三会一课”基础上,每周一上午召开工作例会,既做实做好支部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也推进相关的巡察业务工作,实现党建和巡察业务双促进、双提升。、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深化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完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与“双周政治理论学习日”机制。重点开展纪法讲堂系列培训,每季度组织党章党规党纪专题测试,运用学习强国平台实现党员学习覆盖率100%。结合纪检监察业务特点,定期开展以案说纪警示教育,通过典型
7、案例剖析强化底线思维,全年不少于12次专题研讨。(二)深化组织建设。聚焦打造四强党支部目标,推行支部建在专案组模式,在重大案件查办中同步成立临时党支部,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完善党员先锋岗评选制度,按季度评选监督执纪标兵,建立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制度,每名委员定点指导2-3个党小组,全年开展支部标准化建设督查不少于4次。(三)深化作风建设。突出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求,常态化开展开门纳谏活动,每半年召开特约监察员座谈会。严格执行纪检监察干部十不准,建立个人廉政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实行八小时外监督报告制度。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每月至少参与1次基层接访,建立群众诉求办理红黄蓝三色预警机
8、制,确保信访件按期办结率达95%以上。赠篇:【写材料用典】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例文】古人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娇纵家人、家风败坏,往往是党员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有的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工作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中国纪检监察报勿使家人有居官之乐)【典故】出自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
9、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释义】意思是,若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首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不能管教好自己的家里人,却能去教育别人、教化百姓,这种事是不存在的。【赏析】家风是文化传承和社会道德要求的体现。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一个个家训故事、一句句家风箴言,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在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修身正、教子正、持家正、立业正,形成了以先进性为引领、以传统家庭美德为底蕴、以革命家庭为载体的红色家风。新中国成
10、立后,毛泽东同志曾建议全党读触龙说赵太后,感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深意,并始终恪守“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朱德引导子女“接班不要接官”,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红色家风是我们党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新时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传承红色家风,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持把红色家风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家风建设,教育引导
11、党员干部坚持严于律己、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写材号用典】人苦不到足,既平吸,复望蜀【例文】“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物欲没有穷尽,如果不加节制、不懂取舍,就会掉入欲望的陷阱,沦为器物的奴隶,结果使得自己“人为物累,心为形役”。过多的物质追求,只会给自身带来束缚与负担,让人深陷欲望的漩涡,甚至会搭上自己一生的自由与幸福。(中国纪检监察报不役于物)【典故】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敕彭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彭遂壅谷水灌西城,城未没丈余,嚣将行巡、周宗将蜀救兵到,嚣得出还冀。【释义】意思是,人苦于不知道满足,既取得了
12、陇,又希望攻蜀。后概括为成语“得陇望蜀”,形容得寸进尺,贪心永不满足。【赏析】古人讲,“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宋代名臣范仲淹两岁丧父,儿时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从小好学,终于考取进士,做了高官。有次他给皇帝上书说,自己虽然是个小官,一年的俸禄也近三十万,与普通老百姓比起来已经非常多了,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则无异于国家的害虫,无功受禄,寝食难安。他教育子孙“居官临满,直径小心廉洁。稍有污点,则晚年饥寒可忧也”。儿子范纯仁也是一代名相且清廉自守,“自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任职西京留职御史台时,司马光也在洛阳谪居著述,两人“皆好客而家贫,相约为真
13、率会,脱粟一饭,酒数行,洛中以为胜事”。范仲淹认为,如果一个官吏能做到“忍穷”,可免一人一家之祸;如果所有官吏都能“忍穷”,则可以免除政权颠覆之祸。实践证明,对待遇的认识和态度,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利益观,最能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刘亚楼上将曾说:“我最厌恶那种房子越住越宽敞,汽车越坐越讲究,家具越换越漂亮,心思不用在工作上,而是专门在享受待遇上打转的庸俗作风。”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自觉回望初心、叩问初心,认真思考如何做人、为何入党、为谁用权等问题,淡化名利思想,崇尚简单生活,把知足扎根于内心、落实到行动,一辈子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知足知止,
14、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工作向高标准看齐,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写材妙用典】人情得足,声于放纵【例文】“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要特别警惕那些以“感情”为幌子的异常关心,以“朋友”为名义的违规吃喝,以“情谊”为外衣的送钱送物,绝不拿原则做交易,绝不用党性换人情,始终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爽爽交往。(解放军报怎么正确对待人情往来)【典故】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释义】意思是,人的欲望一旦在某方面得到满足,就会变本加厉,肆意骄纵,只顾贪图一时的快乐,而对国家的刑罚无所顾忌。【赏析】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礼
15、仪之邦,礼尚往来是文化传统,是表达或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礼记曲礼上曰:“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在传统习惯中,人情往来的“介质”,可以是单纯的感情,比如相互间走访;也可以是钱物,比如在节庆或对方办婚丧喜庆等“大事”时,赠予礼品、礼金。在重人情、“重文轻商”传统观念影响下,人们对于赤裸裸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权钱交易,在心理上多会难以坦然接受。而“礼尚往来”的钱礼,往往没有直接诉求目的,不是即时的一对一的请托交换,从表面上看,只是为了表达“情义”,因而具有了道德上的“赦免符”。正是在这种“自我道德化表演”中,一些“想伸手”的党员干部找到了“合情合理”的借口和心理安慰,忘掉或躲避开森严的纪律,在“心安理得”中逐渐破纪、违法。对手握公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管住人情往来,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应有之义。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交往之中有原则、人情之中有要求,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坚决防范被人情往来拉下水,保持清清爽爽的人际交往。【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贯彻落实作风建设规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净化社会交往,坚守纪律红线。